?

女詩人薛濤與唐代成都

2024-05-08 13:23謝元魯
文史雜志 2024年3期
關鍵詞:環境優美

摘 要:薛濤所生長的唐代成都城市繁榮,有崇尚文學,喜愛詩歌的社會氛圍;主蜀長官大都文采斐然,能欣賞和愛護薛濤;蜀中文化傳統對婦女較為尊重和寬容;成都具有優美的自然環境和城市風貌,又有發達的造紙工藝,這些因素為她的創作提供了最佳的環境,再加上薛濤自己的文采,從而造就了她的千古詩名。

關鍵詞:城市繁榮;崇尚文學;官吏尊重;寬容女性;紙業發達;環境優美;成就薛濤

薛濤(770—832),唐代著名女詩人,字洪度,和李冶、魚玄機共稱為唐代三大女詩人。薛濤生于長安,幼年隨其父薛鄖宦游成都,八九歲已知聲律。父卒后,母撫養她長大,遂居于成都。

薛濤是唐代蜀中女性的杰出代表。她雖曾入樂籍,以樂妓身份進入西川節鎮幕府,為部分封建文人所輕,但并無損于她的人格與光輝。薛濤可以說是唐代才貌出眾、文采風流的一代才女、詩人和書法家。勤奮的創作,多樣的題材,細膩的風格,出眾的文采,使她在唐代的詩人,尤其是女詩人群體中,成為一顆閃耀的明星,為唐代文學與巴蜀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可以說,薛濤一生幾乎都在成都度過。她生長于成都,成就于成都,享譽于成都,其詩才文采與成都的社會環境和文化特色密切相關。為什么唐代的成都能夠出現薛濤這樣一位女詩人,并得到當時和后世的高度評價與紀念呢?

第一,唐代蜀中經濟繁榮,文化發達,社會相對安定。成都當時擁有“揚一益二”的美稱,是全國最為繁榮,經濟文化最為發達的城市之一,為薛濤的生活和創作提供了最佳的環境。

唐人盧求在《成都記序》中對成都與揚州這兩個城市作對比時說:

大凡今之推名鎮為天下第一者曰揚、益。以揚為首,蓋聲勢也。人物繁盛,悉皆土著,江山之秀,羅錦之麗,管弦歌舞之多,伎巧百工之富,其人勇且讓,其地腴以善,熟較其要妙,揚不足以侔其半。[1]

盧求在兩個城市的對比中,對成都秀麗的江山,精美的蜀錦,居民的富裕與好客,藝術的發達,作了熱情洋溢的贊美。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說:“錦水東流繞錦城,星橋北掛象天星。四海此中朝圣主,峨眉山下列仙庭?!盵2]其把成都描述成為唐朝的臨時帝都。盡管那只是安史之亂后的短短一段時間,也為成都增添了不少光彩。

薛濤詩歌中,對她畢生居住的成都,有許多形象的描述。如薛濤的《菱荇沼》詩,是唐代成都城市內外水道縱橫,湖泊遍地的景象的精妙寫照:“水荇斜牽綠藻浮,柳絲和葉臥清流。何時得向溪頭賞,旋摘菱花旋泛舟?!盵3]《題竹郎廟》則是從蜀中江村民俗畫面的描寫,顯示出成都周邊寧靜平和,山川秀雅,風情獨特的另一面:“竹郎廟前多古木,夕陽沉沉山更綠。何處江村有笛聲,聲聲盡是迎郎曲?!?/p>

其中薛濤對武元衡的和詩可見她對成都的情感。唐憲宗元和年間,武元衡來西川作節度使時,經過嘉陵驛(在今四川廣元市西),作《題嘉陵驛》詩嘆蜀道之艱難說:“悠悠風旗繞山川,山驛空濛雨似煙。路半嘉陵頭已白,蜀門西更上青天?!盵4]薛濤《續嘉陵驛獻武相國》和詩說:“蜀門西更上青天,強為公歌蜀國弦。卓氏長卿稱士女,錦江玉壘獻山川?!?/p>

薛濤的和詩,不僅有對新任蜀中最高長官的期望,也認為蜀地人杰地靈,有司馬相如和卓文君那樣眾多的人才,文學藝術發達,又有都江堰灌溉的豐饒,天府之國可堪治理。由此可見她對成都的熱愛與作為蜀人的驕傲。

第二,唐代成都文化發達,蜀人好文,對文學的熱愛成為風尚,所以薛濤才能以詩名得到社會的認同。

成都有悠久的文化傳承和文化氛圍,初唐詩人王勃在《為人與蜀城父老書》中,認為蜀中有厚重的藝術的氛圍和文學環境:“沖襟眇識,人多江漢之靈。麗藻華文,代有云淵之氣?!盵5]云指揚雄,字子云;淵指王褒,字子淵,皆以賦著稱,是漢代著名文人。北宋樂史《太平寰宇記》益州風俗條也說,蜀中風俗是:“剛悍生其方,風謠尚其文?!盵6]這樣的氛圍造成蜀中熱愛文學的風尚?!端鍟さ乩碇尽氛f:“蜀之舊域,其地四塞,山川重阻,水陸所湊,貨殖所萃,蓋一都之會也。其人……頗慕文學,時有斐然?!盵7]

唐代著名文人入蜀很多,或與蜀地有密切往來,提升了蜀中的文化品位,對營造成都的文化環境產生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唐代入蜀的文人,杜甫最為有名。他居蜀時間長達八年,在蜀中創作的詩歌數量與名詩,在他的詩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入蜀的著名詩人遠非杜甫一人。在杜甫之前,初唐四杰,即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四位文學家,均曾入蜀。盛唐以后,大批文人出于各種原因,不畏蜀道之難來到這個樂土,舉其著者即有高適、岑參、元稹、白居易、劉禹錫、賈島、李商隱、溫庭筠、鄭谷、韋莊等。明代蜀人楊慎在《升庵詩話》中也說:“張、韋莊、牛嶠、歐陽炯,皆他方流寓而老于蜀者”[8]。

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薛濤與上流社會官府、社會名流、文人雅士長期詩酒唱和交往,特別是與如白居易、元稹、杜牧、劉禹錫、王建、韋皋、李德裕、裴度、令狐楚、牛僧孺、嚴綬、吳武陵、張祜等當時唐代最富盛名的詩人們唱和,這樣的條件是唐代女詩人中獨一無二的。唐代著名詩人元稹寄薛濤詩,對薛濤的美麗風流與文學才華稱贊不已:

錦江滑膩蛾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紛紛辭客皆停筆,個個公卿欲夢刀。別后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云高。[9]

一大批到過蜀地甚至沒有到過蜀地的著名詩人,愿意與薛濤唱和,可見薛濤在詩名方面,當時就已經超越蜀中而影響到全國。裴廷裕是唐僖宗時進士,他的《蜀中登第答李搏六韻》詩說:

何勞問我成都事,亦報君知便納降。蜀柳籠堤煙矗矗,海棠當戶燕雙雙。富春不并窮師子,濯錦全勝旱曲江。高卷絳紗楊氏宅,半垂紅袖薛濤窗。浣花泛鹢詩千首,靜眾尋梅酒百缸。若說弦歌與風景,主人兼是碧油幢。[10]

裴廷裕此詩,列舉了當時成都在城市景觀、民風民俗、名人遺跡諸方面的代表,而薛濤名列其中??梢娫缭谔拼?,薛濤即已成為成都文化的象征之一。

第三,唐代主蜀長官和下屬官吏大多文采斐然,能詩能文,能欣賞和愛護薛濤的才華。

宋人說:“薛濤出入幕府,自韋皋至李德裕,凡歷事十一鎮,皆以詩受知?!盵11]考《新唐書》《舊唐書》中的記載,十一鎮指韋皋、袁滋、劉辟、高崇文、武元衡、李夷簡、王播、段文昌、杜元穎、郭釗、李德裕,相次擔任劍南西川節度使,大都為唐代兼有文名的高官。今薛濤詩集中有唱和詩可見者,有韋皋、高崇文、武元衡、王播、段文昌、杜元穎、李德裕七人。此外他們的幕府中亦多有知名文人,如蕭祜、段成式、盧士玫等人。薛濤與他們的唱和詩歌,格調高雅,完全沒有歌妓的卑弱自憐情緒。

如果說薛濤在未脫離樂籍之前,寫給劍南西川最高長官的詩還有自卑自憐之意(如《罰赴邊上韋相公二首》);那么在她脫離樂籍以后,供職劍南西川節度使幕府,并得到歷任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武元衡、李夷簡、王播、段文昌、李德裕等十一鎮的尊重,則常以詩友和幕僚的身份大方介入和咨詢西川政務,故其詩名益顯,詩風完全脫離了卑憐之情。劍南西川的最高長官和其他官吏文人對她也平等相待,甚至于對她的詩才文才贊賞有加。薛濤《上川主武元衡相國二首》詩,描寫她參加武元衡宴請下屬官吏的宴會情景,完全是應邀賓客身份的寫照:

落日重城夕霧收,玳筵雕俎薦諸侯。因令朗月當庭燎,不使珠簾下玉鉤。東閣移尊綺席陳,貂簪龍節更宜春。軍城畫角三聲歇,云幕初垂紅燭新。

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武元衡鎮蜀時,曾擬向朝廷奏請授薛濤為校書郎。校書郎在唐代前期是皇家圖書館中的九品官職,后期雖已成為榮譽職銜,但品位仍然清高。當時的名公及詩人因此都稱薛濤為校書。大和六年(公元832年),當薛濤去世時,節度使段文昌為她作墓志銘。自韋皋至李德裕十一鎮劍南西川節度使,薛濤能夠參與歷任節度使幕府的工作,且與節度使多有詩歌唱和。此種經歷更是當時其他女子根本不能具備和無法想象的。

薛濤得到歷任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武元衡、李夷簡、王播、段文昌、李德裕等十一鎮的尊重的原因,既因她的品格,也因她的文采詩才。元稹《寄贈薛濤》詩中所說“紛紛辭客皆停筆,個個公卿欲夢刀”,應非虛語,而是當時實際情況。薛濤文采詩才,早已超越蜀中,遠播全國,尤其對高級官吏和詩壇文人影響極大。詩人王建《寄蜀中薛濤校書》說:

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花里閉門居。

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12]

在她去世前一年,劍南西川節度使李德裕在成都府建籌邊樓?;I邊樓為政務與軍務要地,普通官吏不能進入。薛濤卻以幕僚身份應邀登樓,寫下《籌邊樓》詩:

平臨云鳥八窗秋,壯壓西川十四州。

諸將莫貪羌族馬,最高城處見邊頭。

薛濤告誡西川諸將不要急功好利,貪圖邊功。這是對李德裕的進諫口吻;而李德裕同樣不以為忤,欣然笑納。這首詩氣勢雄豪,是薛濤的壓卷之作。她不僅有詩才,對蜀中政情變化,治亂關鍵也很熟悉,無怪乎可以出入于歷任節度使之廳堂,乃至軍事要地。

第四,蜀地文化傳統對婦女較為尊重和寬容,不僅婦女的文學才能有較好發揮的環境,而且在蜀中歷代才女中,卓文君和薛濤均有專門紀念地,以薛濤的紀念地最為突出。

漢代蜀中即出現著名才女卓文君,唐五代時除薛濤之外,僅就《全唐詩》中所載,還有李舜弦、李玉簫、卓英英、眉娘、張窈窕、花蕊夫人等一批女詩人。所以何光遠《鑒戒錄》“蜀才婦”說:“吳越饒貢妓,燕趙多美姝,宋產歌姬,蜀出才婦?!?/p>

盧求在《成都記序》中贊美成都“人物繁盛,悉皆土著”,而且品格是“勇且讓”。值得注意的是,盧求的《成都記序》寫于唐宣宗大中九年,即公元855年,在薛濤去世后僅23年,可以說盧求與薛濤是同時代的人;薛濤應是盧求心目中,代表成都品格的典范人物之一。成都文化中對婦女的較為尊重和寬容,正是“其人勇且讓”的具體表現。

在薛濤去世后,成都薛濤舊宅在唐代依然存留為紀念地,明代在成都東部的錦江邊建有薛濤井,作為制作薛濤箋的水源,井旁已有樓館陳設紀念薛濤。清代至今開始圍繞薛濤井建有崇麗閣、薛濤亭、薛濤像、薛濤廣場、枇杷門巷、浣箋亭、吟詩樓、五云仙館乃至薛濤紀念館等眾多紀念建筑,2006年成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形成以紀念薛濤為主題,以竹為環境特色的望江樓公園勝境。

根據張篷舟的考證,德宗貞元元年(公元785年)薛濤16歲時,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欣賞薛濤詩才,讓她入樂籍為樂妓。德宗貞元五年(公元789年)薛濤脫樂籍,退隱成都浣花溪邊的萬里橋畔,晚年遷居碧雞坊,創吟詩樓,詩書相伴,至文宗大和六年(公元832年)辭世。[13]以薛濤和其他歷史上的名妓相比,如南朝的杭州蘇小小,與薛濤同時代的李冶、魚玄機和關盼盼,明代的南京李香君和柳如是,幾位名妓都是才女,都有詩文傳世;但除蘇小小、李香君、柳如是有一墓留存之外,其他幾位均僅存在于史籍傳說之中。而薛濤以一樂伎之身,能得到這樣長久的紀念,這是古代其他女詩人難以與之相比肩的殊榮。只有成都文化的寬容與大度,才給予了一個曾入樂籍的女子,以詩人的身份與尊重。當然,成都給予薛濤寬容與尊重,除了她的詩才外,還因為她的人格始終是獨立的。如她《和郭員外題萬里橋》詩:

萬里橋頭獨越吟,知憑文字寫愁心。

細侯風韻兼前事,不止為舟也作霖。

這首和郭員外的詩前面兩句,其實是薛濤自已隱居在萬里橋邊的吟詩樓上,以詩歌為寄托的形象寫照。

又如薛濤的《酬楊供奉法師見招》詩:

遠水長流潔復清,雪窗高臥與云平。

不嫌袁室無煙火,惟笑商山有姓名。

這首詩與其說是贊頌楊法師,雪窗高臥,遠水清流,不如說是描寫她自己既潔且清,不同于流俗的隱居生活。薛濤雖然飽經了人世滄桑,但卻保持了高尚的人格和節操。

第五,唐代成都為著名的工藝之都和音樂之都,有高度的工藝水平和優美的藝術氛圍,是薛濤發明與創作的最佳環境。

唐代成都造紙業十分發達,成為新興的紙張產地,也是全國著名的造紙中心。唐代成都造紙業主要集中在城西南郊浣花溪一帶,造紙為業者聚居于此。晚唐詩人鄭谷詩說:“蒙頂茶畦千點露,浣花箋紙一溪春?!盵14]薛濤也同樣長期隱居此地,所以才能在這樣的條件下改進和創新造紙技術,創造出千古聞名的薛濤箋。

薛濤改進造紙技術,所制作的深紅色詩箋,享譽千載,被人們稱為“薛濤箋”?!把{”之名,最早見于晚唐李匡義的《資暇集》:“松花箋其來舊矣。元和初,薛濤尚斯色,而好制小詩,惜其幅大,不欲長,乃命匠狹小之,蜀中才子既以為便,后減諸箋亦如是,特名曰薛濤箋?!盵15]

薛濤彩箋得到當時不少的詩人名家的贊賞。如晚唐大詩人李商隱的吟頌是“浣花箋紙桃花色,好好題詩詠玉鉤”。[16]另一位晚唐的大詩人韋莊寫有《乞彩箋歌》對薛濤箋贊頌備至:“浣花溪上如花客,綠暗紅藏人不識。留得溪頭瑟瑟波,潑成紙上猩猩色。手把金刀擘彩云,有時剪破秋天碧。不使紅霓段段飛,一時驅上丹霞壁。蜀客才多染不供,卓文醉后開無力?!仓獌r重連城璧,一紙萬金猶不惜。薛濤昨夜夢中來,殷勤勸向君邊覓?!盵17]

韋莊以美妙的詩句描寫了“薛濤箋”的品質與特色,薛濤制作的彩箋為當時文人爭用,售價很高。薛濤之所以能過上優裕的隱居生活,并能修建吟詩樓,應是與她售賣彩箋有密切關系的。能依靠自己的發明創新而自強自立,這在古代女子中是極其少有的。

富庶繁盛的成都又是唐代的一個著名的音樂都會。杜甫在安史之亂中為躲避戰亂,由關中來到成都。他剛到成都寫下的第一首詩歌《成都府》中描述成都的音樂氛圍說:“喧然名都會,吹簫間笙簧?!盵18]杜甫對成都的第一印象,除了城內高大華美的房屋和冬天也郁郁蒼蒼的樹木外,就是滿城的音樂之聲。成都音樂的發達,不僅城市,就是鄉村中也是如此?!妒駰冭弧酚涊d晚唐五代時成都風俗說,成都城外的“村落閭巷之間,弦管歌聲,合筵社會,晝夜相接”[19]。薛濤詩中對成都的音樂也有反映,如《酬杜舍人》詩:

雙魚底事到儂家,撲手新詩片片霞。

唱到白洲畔曲,芙蓉空老蜀江花。

薛濤曾為樂伎,對音樂有更多的感悟,無論是白洲畔的樂曲,還是白雪飛庭的巴歌(見《酬文使君》),都是薛濤對這個音樂之都特色的描寫。

第六,唐代蜀中優越的自然環境,為薛濤提供了源源不盡的靈感和詩材。

唐代詩人對蜀中勝景都不吝贊美,李白贊頌成都的城市風貌與環境之美說:“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草樹云山如錦繡,秦川得及此間無?!盵20]杜甫也有詩說:“曉著紅濕處,花重錦官城?!盵21]又說“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盵22]

蜀中的山川風物與眾多的花草樹木,都出現在薛濤的詩中。如《春望詞》,寫成都的花開花落與自己的心情變化: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

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海棠花是唐代成都的名花,所以唐人描寫海棠花,把它作為成都的象征。如崔涂《海棠圖》:“海棠花底三年客,不見海棠花盛開。卻向江南看圖畫,始慚虛到蜀城來?!盵23]薛濤《海棠溪》詩,對成都春天的名花也描寫得如詩如畫:

春教風景駐仙霞,水面魚身總帶花。

人世不思靈卉異,競將紅纈染輕沙。

此海棠溪地名并非實指,成都郊野溪畔何處不種海棠?薛濤還有《棠梨花和李太尉》詩,贊頌花白似雪,葉赤如血的棠梨花:“吳均蕙圃移嘉木,正及東溪春雨時。日晚鶯啼何所為,淺深紅膩壓繁枝?!庇秩纭顿涍h》詩其二,寄情秋天的芙蓉花:“芙蓉新落蜀山秋,錦字開緘到是愁?!?/p>

《春郊游眺寄孫處士》詩其一,描寫春天的薔薇花:“低頭久立向薔薇,愛似零陵香惹衣?!?/p>

此外,薛濤還詠頌唐代成都的特產荔枝,《憶荔枝》詩說:

傳聞象郡隔南荒,絳實豐肌不可忘。

近有青衣連楚水,素漿還得類瓊漿。

薛濤此詩可比張籍的《成都曲》:“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萬里橋邊多酒家,游人愛向誰家宿?!盵24]可見詩人所詠荔枝,為唐代成都實際風物。

成都除了是名花匯聚地外,也是竹類的故鄉。薛濤在她的代表作之一《酬人雨后玩竹》詩中亦有描寫:

南天春雨時,那鑒雪霜姿。眾類亦云茂,虛心寧自持。多留晉賢醉,早伴舜妃悲。晚歲君能賞,蒼蒼勁節奇。

詩中既抒發自己的品格與節操,也對蜀中之竹作了形象的描寫,無怪后世紀念她的成都望江樓公園內,遍植竹林,以滿園翠竹紀念這位女詩人。

在薛濤的筆下,蜀中風光綺麗,花草含情,碧樹有思。將自己的喜怒哀樂,寄情于蜀中的山川花木,詠懷于時令變換,使她的詩歌,散溢出濃郁的蜀中風韻。如果薛濤未成長于天府之國,她的詩歌中的風物描寫恐怕就要大大減色了。

由此可見,唐代成都的城市繁榮,文化風尚,官吏尊重,社會寬容,工藝發達,環境優美,再加上薛濤自己的文采,這些因素共同造就出了這樣一個著名女詩人。而薛濤也為成都增添了千年的光彩,成為成都的歷史名人與城市文化的重要象征。

注釋:

[1]盧求:《成都記序》,扈仲榮編《成都文類》卷二十三。

[2]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之七,《全唐詩》卷一百六十七。

[3]薛濤:《菱荇沼》,張篷舟箋《薛濤詩箋》,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以下所引薛濤詩皆來自此書,不再一一出注。

[4]武元衡:《題嘉陵驛》,《全唐詩》卷三百一十七。

[5]王勃:《為人與蜀城父老書》,《全蜀藝文志》卷二十八。

[6]樂史:《太平寰宇記》卷七十二《益州風俗》條引《蜀記》。

[7]《隋書》卷二十九《地理志》。

[8]楊慎:《升庵詩話》,《蜀中廣記》卷一百二。

[9]元?。骸都馁浹?,《全唐詩》卷四百二十三。

[10]裴廷裕:《蜀中登第答李搏六韻》,《全唐詩》卷六百八十八。

[11]宋·佚名:《箋紙譜》,謝元魯:《歲華紀麗譜等九種校釋》,《巴蜀叢書》,巴蜀書社1988年版。

[12]王建:《寄蜀中薛濤校書》,《全唐詩》卷三百一。

[13]張篷舟箋《薛濤詩箋·薛濤傳》,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

[14]鄭谷:《蜀中三首》之二,《全唐詩》卷六百七十六。

[15]李匡義:《資暇集》卷下。

[16]李商隱:《送崔玨往西川》,《全唐詩》卷五百三十九。

[17]韋莊:《乞彩箋歌》,《全唐詩》卷七百。

[18]杜甫:《成都府》,《全唐詩》卷二百一十八。

[19]張唐英:《蜀梼杌》卷下。

[20]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其二,《全唐詩》卷一百六十七。

[21]杜甫:《春夜喜雨》,《全唐詩》卷二百二十六。

[22]杜甫:《絕句二首》其一,《全唐詩》卷二百二十八。

[23]崔涂:《海棠圖》,《全唐詩》卷六百七十九。

[24]張籍:《成都曲》,《全唐詩》卷三百八十二。

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曾任中國唐史學會理事、四川省歷史學會副會長

猜你喜歡
環境優美
平橋村何以成為魯迅的“樂土”
有鳳來宜
天空之城
療養勝地
“16812”彩色立方體高速公路企業文化的設計構想
建設綠色家園,促進教育發展
拜訪朋友
垃圾窩
群加森林公園的發展效益、問題及思路
讓你腦洞大開的創意酒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