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知識圖譜的農民工返鄉創業研究熱點及趨勢分析

2024-05-08 01:00毛哲山
北京青年研究 2024年2期
關鍵詞:趨勢分析創業

毛哲山

摘?要農民工返鄉創業日益成為助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系統梳理和科學分析返鄉農民工研究熱點和趨勢,對于學術研究和政府制定相應政策都有一定意義。運用CiteSpace5.8(R3)計量可視化分析方法,對2006—2023年間中國知網數據庫中有關“農民工返鄉創業”研究的859篇相關文獻進行核心機構、核心作者、熱點、關鍵詞共現和突發性進行分析。分析結果顯示:近17年關于農民工返鄉創業研究的成果不斷豐富,文獻量整體呈遞增趨勢,但本領域研究的作者之間、核心機構之間的合作關系較弱;農民工返鄉創業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該群體創業政策支持、影響因素分析和創業質量提升等領域;創業與鄉村振興戰略和生態建設之間的融合是近年的重點議題。未來研究需要進一步提升本領域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力度,在加大對其他多元返鄉創業群體關注度的同時,將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充分融入返鄉創業的全過程。

關鍵詞:返鄉農民工;創業;CiteSpace;趨勢分析

一、引言

2023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6.16%,進入逆城鎮化和郊區城鎮化并行發展的階段。隨著城市生活壓力增加和農村生活質量提升,返鄉創業成為農民工群體的一種理性選擇。根據既有文獻,對返鄉農民工相關報道最早始于2005年,但從國家制度層面看,2008年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才首次做出鼓勵和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決定。2015年,為配合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國務院出臺《關于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隨后的歷年中央一號文件對返鄉農民工創業問題都有重點關注。特別是在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國家加大了對農村的資金和政策扶持力度,更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注入了新的動力。相對于就業,創業對從業者有更高的資金和技能要求,但如果創業成功,其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將遠超單一就業行為,不但可以解決自身發展問題,而且解決農村剩余和回流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也是解決“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社會問題的重要路徑?;仡欉^去17年,國內對“返鄉農民工創業”的研究數量不斷增加、方法不斷更新、深度不斷加強,相關議題也更加廣泛。全面梳理“返鄉農民工創業”的學術生發點、聚焦熱點、研究前沿等問題,把握本群體返鄉創業和發展現狀,并在此基礎上作出相應的趨勢展望,有利于提升各級政府制定相關政策的針對性。

二、近17年農民工返鄉創業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

(一)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自2008年國家層面正式提出“農民工返鄉創業”之前,報紙和期刊對于該問題已有一定關注?,F有文獻顯示,最早關于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報道始于2005年《黑龍江日報》的時事報道。2006年《理論導報》等學術期刊也開始刊登農民工返鄉創業研究的理論文章,開啟了對農民工創業的學術研究。在此需指出,農民工群體是在中國戶籍制度下形成的一個特殊群體,與國外“流動人口”群體研究有一定的差異性,所以本研究主要選取國內相關文獻進行研究。本文以2006—2023年為研究區間,以中國知網為數據庫,以“農民工返鄉創業”為主題,檢索得到期刊論文877篇,剔除其中會議通知、政府文件和相關度弱的文章,共得到有效文獻859篇。為實現研究的進一步深化和直觀化,本文運用可視化工具CiteSpace5.8(R3),以Keyword(關鍵詞)、Author(作者)、Institution(機構)為節點,將時間切片長度(Slice?Length)設置為1,對最終得到的859篇文獻進行計量分析,繪制知識圖譜,并結合可視化“圖譜”,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研究歷史、研究熱點和未來研究的主要趨勢進行系統分析。

(二)“農民工返鄉創業”研究年度發文量和驅動政策分析

從圖1的年度發文數據來看,2006年開始,以農民工返鄉創業為主題的期刊論文數量呈不斷遞增趨勢。2008年,《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決定》和《關于切實做好當前農民工工作的通知》相繼提出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后,2009年本主題論文發文量提升了4倍。此后十幾年里,雖然農民返鄉創業的發文量有一定的波動,但整體處于高位。

返鄉農民工創業研究的發文量與黨和國家對于農民工群體的重視度密切相關。圖1顯示,近17年中,本領域研究的發文量總體呈上升趨勢,2008年和2015年是兩個關鍵拐點。2008年發文量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中共中央十七屆三中全會對農民工返鄉創業問題的整體定位,以及同年12月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切實做好當前農民工工作的通知》。2015年成為一個重要節點,與國家“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和“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政策驅動相關(表1)。

(三)高產以及高被引論文作者分析

通過Citespace軟件對本領域作者進行分析,將閾值(threshold)設置為5,即只統計5篇及以上發文者,共得到在2006—2023年間的10個本領域的高產作者(表2)。經過16年的積累和沉淀,我國返鄉農民工創業研究領域已涌現出一批成果豐碩的學者。發文量最多的是江西農業大學的朱紅根和張秀娥,發文量都為12篇,排在其后的是河南科技大學的劉溢海,發文量為9篇,福建農林大學的黃建新和華南師范大學的曹宗平,發文量都為7篇。整體上看,已經初步形成本領域的高產學者群,這對于引領和推動本領域研究具有積極意義。

論文引用率的高低是該論文學術價值和專業影響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從論文引文數據來看(表3),高被引文章數量較多,其中朱紅根《勞動力輸出大省農民工返鄉創業意愿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被引用234次,陽立高《農民工返鄉創業問題研究—基于對湖南省的實證分析》被引用161次。近16年高被引論文發表的時間段,集中出現在2008—2012年(占70%),這與當時整個社會對于農民工返鄉創業的關注度以及總體發文量相關。從高被引論文主題詞來看,90%為實證類文章。從學科類別來看,70%發表于經濟類期刊。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高被引論文表2中,江西農業大學朱紅根排名第一,而且其帶領的團隊有5篇文章上高被引榜,顯示朱紅根團隊以及江西農業大學在本領研究具有領先優勢。

(四)作者及主要研究機構間合作關系分析

共現分析是Citespace軟件開發的重要功能,其方法論基礎是心理學的鄰近聯系法則,是指曾經在一起感受過的對象往往在想象中也聯系在一起,以至于想起它們中的某一個的時候,其他的對象也會以曾經同時出現時的順序想起。共現分析反映出不同學者、區域或機構之間進行相關研究的聯系密度。常見的共現分析有關鍵詞共現、作者合作共現、發文機構合作共現等類型。

圖2為作者合作的共現分析圖譜,其中關鍵節點為作者,節點字體大小代表其中心性的高低,節點間連線密度顯示不同學者之間的合作密度,連線越粗代表合作次數越多,連線越密代表合作團隊越大。圖2左上角標注信息來看,作者合作共現圖譜中共有網絡節點(N)245個,連接線(E)162條,網絡密度(Density)為0.0054,表明學者之間合作程度不高。作者之間聯系相對緊密的有張秀娥與孫一博團隊、朱紅根與陳昭玖團隊、胡俊波與胡雯團隊、曹宗平與唐甜團隊等。圖2中連線數量和粗細表明,農民工返鄉創業研究已形成幾個具有一定學術影響力的核心團隊,但團隊之間聯系少。

圖3是發文機構合作共現圖譜,圖譜中字體大小反映機構發表論文數量的多少。圖譜顯示,在農民工返鄉創業研究領域發文比較多的機構是吉林大學商學院、江西農業大學經貿學院、四川省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江西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河南師范大學青少年問題研究中心、華南師范大學經管學院、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等。從圖3左上角標注信息看,機構合作共現圖譜中共有153個節點(N),連接線(E)和網絡密度(Density)均為0,說明本領域的主要研究機構之間合作較少,關聯度弱。

三、近17年農民工返鄉創業研究的熱點分析

關鍵詞是期刊論文的核心概念,也是一篇論文需要重點解釋和說明的對象。通過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可對該領域文獻研究的熱點議題進行更科學準確把握。節點和字體的大小代表在本領域研究的關注度的大小,節點和字體越大,代表其研究的關注度越高。本研究的關鍵詞聚類分析,共得到返鄉創業、農民工、鄉村振興、影響因素、創業意愿、社會資本等主要聚類,聚類模塊值(Q值)Modularity為0.7664>0.3(一般認為Q>0.3意味著聚類結構顯著),介于[0,1]間且靠近1,說明聚類結果內聚性高,具有較好的代表性。結合圖4和表4中對于農民工返鄉創業研究的分析結果,本領域研究的熱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農民工返鄉創業影響因素與意愿分析

學者傾向于運用實證研究的方法,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分析影響農民工創業的相關因素,比如鄭少鋒以重慶市6個鎮為調研區域,朱紅根以江西省1145個樣本為分析對象,熊智偉以江西省262個返鄉創業農民工為分析對象,童星以江蘇鹽城市為調研區域,呂誠倫以湖南省482個農民工為研究對象,劉玉俠以浙江省為調研區域,王亞欣從交互論的視角以QB村為調查區域,對返鄉創業農民工的影響因素和意愿進行了實證分析。上述研究從教育、社會網絡、技能等多個維度分析影響農民工返鄉創業意愿和效果的決定性因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三)返鄉創業培訓與創業質量研究

知識和技能的缺失一直是左右農民工返鄉創業成功的重要障礙。進行有效創業培訓是提升新生代農民工創業素質,促進其成功創業的有效途徑。學者們分別從創業培訓對象甄別、創業培訓需求把握、創業培訓機制選擇、創業路徑選擇等不同維度對此進行分析。劉奉越認為,在“打工經濟”向“創業經濟”轉變的背景下,創業培訓需要結合農民工自身的特點,提升其創業素養。呂莉敏認為需要確保職業培訓的有效性,創新創業培訓模式。?楊燕指出需要打造更優返鄉創業農民工培訓共同體。?楊光認為需要關注返鄉創業農民工在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的短板,讓創業培訓更具有針對性。?

整體上看,農民工受教育和知識技能掌握程度和返鄉創業成功率呈正相關關系,特別是在當前互聯網經濟的大背景下,具備一定的互聯網知識技能,能夠有效提升返鄉農民工的創業質量。

(四)農民工返鄉創業對鄉村振興的驅動研究

自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鄉村振興戰略迅速成為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熱詞。無論發文量還是發文期刊等級都迅速提升(發文258篇,核心68篇)。本熱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維度:(1)返鄉農民工創業對鄉村振興的作用研究,通過分析農民工返鄉創業與產業發展的耦合機制,探討農民工返鄉創業集群式成長對鄉村振興的驅動,返鄉農民工創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具有扭轉鄉村“空心化”、農村人口老齡化和土地利用低端化的內在優勢;(2)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引力研究。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整體上對農業、農村和農民政策性利好。這種良性政策環境不但可以提升農村和農業對于農民工返鄉的吸引力,而且可以通過對公共資源的均衡性分配提升返鄉農民工創業的質量和成功率;(3)鄉村振興戰略下返鄉農民工創業模式研究。劉志陽和朱紀廣認為,在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模式與其創業績效有密切相關性,經驗驅動型的創業效果要優于資源驅動型創業模式。同時,要關注返鄉農民工的主體作用、資本整合作用和政府主導作用。

四、近17年農民工返鄉創業研究主題變遷分析

既定領域的研究主題,都會隨著時間的變遷而發生變動。運用知識圖譜Citespace的主題變遷研究功能,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到,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隨著社會經濟和制度環境的變化,研究主題也在變化??梢酝ㄟ^“關鍵詞突現性(Burst detection)”“關鍵詞時線圖譜(timeline)”“關鍵詞時區圖譜(timezone)”三個主要途徑來分析和驗證某個時間段內“農民工返鄉創業研究”關鍵詞變化,進而精準把握本研究主題的研究趨勢和前沿動態。

(一)關鍵詞突現性分析

CiteSpace軟件的關鍵詞突現性(Burst detection)用來探測在某一時段關鍵詞引用量有突發變動情況,反映出本研究在一段時間內的研究重心。通過對文獻關鍵詞突現分析得出2006—2023年我國返鄉農民工創業研究關鍵詞突現(表5)。根據表5所示的突變關鍵詞(紅色)的變化,可以將本領域的研究熱點變化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06—2011年,研究關鍵詞主要是回鄉創業、創業、金融危機,其現實背景是基于國家層面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關注和2008年的金融危機,在國家制度推動和現實經濟壓力下,農民工返鄉創業開始成為熱點議題;第二個階段是2011—2017年,學者研究的關鍵詞是支持系統和創業創新,這意味著在國家“雙創”戰略推動下,學者力圖深入探討如何構建有效的創業政策支持體系,通過優化返鄉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制度環境,推動“雙創”戰略的順利實施;第三個階段是2018—2023年,學者研究的關鍵詞是鄉村振興、精準扶貧和影響因素。本階段研究與鄉村振興高度相關。學者多從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的視角,分析如何通過農民工返鄉創業,實現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的雙重目標。

(二)關鍵詞時線圖譜分析

圖5展示隨著時間變化,關鍵詞以聚類方式展現出來的變化??梢园l現從2008年開始,農民工返鄉創業研究進入蓬勃發展的時期,以農民工和新生代農民工為研究對象,研究聚焦于“政策建議、制約因素、人力資本、創業路徑”等問題上。從2012年到2019年,在研究關鍵詞上開始出現分散化趨勢,但是研究成果也逐步增加,非常明顯的變化是對于“鄉村振興”“創業績效”兩個關鍵詞研究的強化。首先是“鄉村振興”與返鄉農民工創業問題的研究,學者分別從“宏觀影響”“社會創業”“收益”“精準扶貧”等維度將農民工返鄉創業置于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背景下,進行深入分析。另一個顯著變化是隨著時間推移,對于創業績效的研究也越來越多,學者集中對“創業過程” “作用機制”“成長績效”“制度環境”等關鍵問題,研究如何提升返鄉農民工創業效果。

(三)關鍵詞時區圖譜分析

通過對關鍵詞進行時區圖譜分析,可以直觀看出隨著時間變遷,農民工返鄉創業研究的分年度變化趨勢,圖譜中字體大小反映出關鍵詞出現的頻次,即在這個時區本領域研究議題的關注度大小。關鍵詞時區圖譜(圖6)和關鍵詞突現圖譜(表5)有很強的重合度。整體上看,雖然數據顯示從2006年開始農民返鄉創業的研究,但到2009年才出現本領域研究的空前發展,前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創業風險、創業轉移、影響因素等方面;到了2013年隨著農民工返鄉創業研究的深入,研究開始轉向社會資本、創業績效、成就動機等更深層面的內容;2017年也是一個關鍵轉折點,農民工返鄉創業研究開始和鄉村振興戰略大量結合,研究成果也相對增加。2020年以后,在新冠疫情下,無論從本領域發文量還是研究熱度來看,都有一定的下降,學界對于本領域研究除去沿襲既往與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以外,開始關注創業質量、雙向嵌入、綠色創業維度等。對于農民工返鄉創業研究視角更高,并開始有意識地與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

五、農民工返鄉創業研究的不足與未來展望

(一)適度將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是社會科學研究的兩種基本范式,農民工返鄉創業問題研究屬于典型的應用社會學和經濟學研究。從研究熱點分布圖(圖4)可以發現,學者在對本問題進行研究時,圍繞研究主體進行的多是“人力資本、影響因素、創業績效”等研究,采取的方法也多是以問卷調查為基礎的實證研究。整體上看,定量研究方法可以通過大規模問卷的形式發現一般的規律性,并為問題的解決提供依據,是當前社會科學研究的主要方法。但問卷調查方法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對于農民工返鄉創業研究,研究主體和創業區域都具有一定特殊性,比如返鄉農民工群體間社會能力存在很大的差異性,這種社會能力差異性對于其在城市社會融入度、返鄉創業模式選擇都有很大影響。同時,中國不同區域特別是農村之間的巨大經濟水平差距,也讓返鄉創業的模式存在很大區別。如何讓返鄉農民工創業研究更深入和具有針對性,也需要發揮定性研究的優勢。比如定性研究中的個案研究方法、跟蹤研究方法、訪談法等,可以深入探討不同區域和返鄉個體不同的創業模式選擇和效果,能夠一定程度上彌補定性研究的不足,能夠讓研究對策更具科學性和針對性。

(二)將生態文明建設和農民工返鄉創業相結合

通過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研究的近17年文獻梳理發現,學術研究和國家政策導向有密切的聯系。2008年中央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要關注返鄉農民工創業問題,自此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返鄉農民工創業問題研究的高潮。2017年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后,國內學術研究又出現了將鄉村振興和農民工返鄉創業研究相結合的走勢。當然每年中央一號文件對于農民工創業問題的關注,也是本問題研究一直處于學術研究熱點的關鍵所在。

自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以來,黨和國家一直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步伐,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十九屆五中全會以及2021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也明確提出要推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綠色轉型。國家上述的這些頂層設計標志著維護生態和諧、推動健康環保已成為我國鄉村振興和全面發展的堅定走向。從國外發展經驗來看,綠色創業從20世紀70年代美國學者奎恩(Quinn)提出后,國外的學者一直在發展和完善其評價測量、影響因素和驅動機制。反觀國內,對于本領域的研究主要是綠色創業研究的借鑒和綠色創業教育導向研究,還處于初級研究階段。后續本領域的研究,需要結合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導向,對返鄉農民工綠色創業進行深入探討,不但可以有效促進鄉村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筑牢鄉村發展的生態屏障,而且對于解決農村就業和實現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三)提升對其他返鄉創業人員的關注度

到2023年,我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9億人,無論從人口總量還是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都不容忽視。近年來無論是國家制度層面還是學術研究領域,都對返鄉農民工創業研究予以高度關注和深入挖掘。隨著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和城鎮化的雙重推進,一方面我國農村和農業的吸引力在不斷增強,另一方面返鄉創業的群體也在不斷增加和分化,出現了規模性的“市民下鄉”現象。從整體上看,返鄉的群體不單單是在城市工作的農民工,還有大學生、退伍軍人等群體。相對于農民工群體,其他返鄉創業的群體無論在文化教育資本、社會關系資本、經濟資本等層面,都有一定比較優勢。那么針對不同的返鄉創業群體,返鄉創業模式選擇、行業領域和心理預期等都存在差異性。從現有的研究來看,無論在研究廣度還是深度上都明顯不足,未來在本領域,尚需進一步強化對返鄉創業的其他多元群體的研究。

Research on Hotspots and Trend Analysis of Migrant Workers' Returnee Entrepreneurship Based on Knowledge Graph

Mao Zheshan

AbstractThe return of migrant workers to their hometowns for entrepreneurship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in promoting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Systematically and scientifically combing and analyzing the 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s of returning migrant workers is of certain significance for academic research and the government to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policies. Using CiteSpace5.8 ( R3 ) quantitative visualization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re institutions, core authors, hot spots, keyword co-occurrence and suddenness of 859 related literature on the study of "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to their hometowns for entrepreneurship " in the database of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 CNKI ) from 2006 to 2023.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past 17 years, the research results on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home to start a business have been continuously enriched, and the amount of literature has been increasing as a whole, but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authors and the core institutions in this field is weak. The research hotspots of migrant workers ' returning home entrepreneurship mainly focus on the support of entrepreneurship policy, the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entrepreneurship quality. The integr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s a key issue in recent years. Future research needs to further enhance the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in this field, while increasing attention to other diverse groups of homecoming entrepreneurs, fully integrating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to the entire process of homecoming entrepreneurship.

Key wordsreturning migrant workers; entrepreneurship; CiteSpace; trend analysis

責任編輯?紀秋發

猜你喜歡
趨勢分析創業
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的發展現狀及趨勢研究
淺談核電項目設計質量信息收集與分析
高校微課教學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研究
從《遠程教育》35年載文看遠程教育研究趨勢
基于知識圖譜的智慧教育研究熱點與趨勢分析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保定市創業環境評價研究
在校大學生創業與學業協調機制研究
“雙創”國策下的階段性經營、資本知識架構研究
微時代文化創意類創業現狀調查
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建設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