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具身認知視域下小學數學概念教學實踐

2024-05-08 04:54茅婷婷
科學大眾·教師版 2024年4期
關鍵詞:畫圓平行四邊形教師應

茅婷婷

具身認知是指學生身體、心理共同參與學習過程,促進學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能力的發展。在小學數學概念學習中,教師應利用具身認知加強對學生多重感官參與互動的積極性,通過情境、活動、練習的方式促進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發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理解數學概念,加強實踐運用能力的發展,構建核心素養。

一、創設情境,促進學生身心合一

(一)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參與互動

為有效落實具身認知理論,高效完成學生概念認知,教師應通過對話交流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程度和對概念的理解方法,通過師生對話的方式初步感知學生的學習狀態,尊重學生的想法。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想法,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和表達,通過問題情境完成課堂中的師生互動,通過師生對話的方式,在教學中生成,在生成中教學。在設置問題情境時,教師應深刻研讀教材中的數學概念,根據教材內容設置合理的問題,通過有層次的問題互動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操作。教師通過引導問題情境,激發學生進行身體活動,通過身體活動增加對數學概念的認知。

以《認識厘米》一課為例,為引導學生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首先,教師提出問題:“誰能告訴老師課桌的長邊有多長呢?可以用什么工具進行測量?”教師組織學生用喜歡的工具進行測量,學生通過量一量得出反饋:“測量的工具不同,我們測量的結果也不一樣?!苯處熤笇W生得出:“我們需要有統一的測量工具,也要有統一的單位名稱?!币肜迕赘拍畹膶W習;其次,教師引導學生認識直尺,并提出問題:“請各位同學觀察自己的直尺,看尺上有什么?和我手中的尺有區別嗎?”學生通過觀察和分析得出:“老師手中的尺缺豎線?!苯處熞龑W生認識長長短短的豎線為刻度線。指導學生認識刻度線下面的數字,引導學生得出每相鄰兩條長刻度線之間的一大格為一厘米,指導學生體會用字母表示厘米的方法和板書。最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直尺并提問:“0到1的長度是幾厘米,3到4呢,從刻度1到刻度5這么長是幾厘米?”學生用食指、拇指比畫1厘米的長度進行分析思考,理解并會運用厘米的概念解決問題。

不難發現,教師通過設置問題情境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和表達,以師生對話的形式了解學生對數學概念的認知,通過研究學生的學習掌握程度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進行身體活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望

具身認知強調環境對認知的影響,教學環境的設置影響著學生認知的形成和發展。因此,教師應建立良好的教學環境,為學生營造學習的氛圍,鼓勵學生在良好教學環境下進行學習和發展。小學數學與生活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設置相應的生活情境,利用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數學概念,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師在設置生活情境時,可以利用多媒體等教學資源豐富課堂內容,通過情景圖、視頻、動畫等形式引導學生觀察情境的主要內容,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想象和創造,實現對數學概念的深化了解。

以《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一課為例。為引導學生了解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提升圖像辨認能力,首先,教師出示生活中常見的情景圖引導學生觀察圖中出現的圖形,并提出問題:“你在生活中見過這樣的四邊形嗎?”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說出自己常見的四邊形;其次,教師引導學生在書中描出看到的四邊形,觀察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區別。教師組織學生觀察教室中存在的四邊形,交流哪些是平行四邊形,哪些不是平行四邊形。學生通過找和畫的方式交流平行四邊形的特點;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格子板圍或擺小木棒的方式,自己做一個平行四邊形。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的方式觀察和發現平行四邊形的特點,通過折、分、剪的具體活動感受圖形的特征,在圍、擺的過程中產生對圖形變化的好奇,深刻領會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教師引導學生拿出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組織學生將它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學生交流自己的拼法,通過不同的方法拼接得到位置不同的平行四邊形。學生通過不同拼法加強對平行四邊形概念的認知。

可見教師通過出示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啟發聯想,增加對數學概念的理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的道理。教師要充分發揮生活情境的作用,通過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身體活動,組織學生根據生活經驗進行啟發聯想,提高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

二、創新實踐,引導學生身心交互

(一)合作探究,實現概念深度理解

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身體活動和語言表達建構對數學概念的認知。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促進學生互幫互助,通過合作學習和身體活動的形式,提高學習數學概念的效率。在分配學習任務時,教師應根據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行合理分組,使組內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力,互相學習和進步。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設置科學合理的互動環節,學生通過語言交流和身體活動完成實踐活動的練習,加強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教師在合作過程中應為學生留足充分的空間和平臺,鼓勵學生在探究中思考,在活動中創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

以《認識千克》一課為例。為引導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理解千克的概念,首先,教師出示臺秤引導學生認知稱物體的具體方法,指導學生得出:“秤面上的刻度會告訴我們物體有多重,經常用千克做它的單位來進行表示?!币氡菊n千克概念的學習;其次,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組內成員派一人稱出1千克鹽裝在袋子里的重量,組內成員探究用秤好的1千克的東西和1千克的鹽對比,思考它們是否一樣重,感受一千克到底有多重。教師拿出不同種類的水果和蔬菜,引導學生用秤來稱一稱它們的重量。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通過稱量和記錄的方式進行小組分工,得出具體的水果和蔬菜各重幾千克,加強千克概念的應用;最后,教師出示填寫質量單位的填空,組織學生區別千克的表示方法,例如:“一個南瓜重4();一袋大米重25()?!敝笇W生進行區分和填寫,通過加強運用增強對千克概念的認知。

在上述教學中,教師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分工,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進行思想碰撞和能力互補,加深了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有效的合作探究形式可以提供給學生身體活動和表達交流的自由,學生通過相互交流和表達激發多種感官的參與,提高學習數學概念的有效性。

(二)游戲互動,強化概念深度認知

具身認知是通過整個身體參與學習的過程,教師應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設置游戲化的學習模式,激發學生對學習活動的興趣,使學生在玩樂中實現對數學概念的理解,以游戲的過程實現發現和再創造。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挖掘教材中的內容,設置相匹配的游戲元素和規則,通過將學習內容與游戲規則相互融合,使學生在游戲活動中發現和探索,最終獲得真理,加深對數學概念的認知。在游戲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動手操作和探究思考,從而獲得真切的數學體驗,深度認知數學概念。

以《和與積的奇偶性》一課為例。為引導學生正確判斷兩數之和與積的奇偶性,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首先,教師以轉盤游戲的形式進行導入,通過介紹轉盤規則:“擲骰子得到點數a就向標有數字a的格子后走a格,偶數背后為謝謝參與,奇數背后為獎品?!苯處熼_始組織學生進行摸獎。當學生擲骰子的數字為3,就從3所在的格子順時針方向走3格。學生感知和體驗轉盤抽獎的規律,通過游戲互動的方式自我感知奇偶性的特點;其次,教師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和的奇偶性,出示兩個不為0的自然數進行求和,通過填表匯報得出:“和+偶=奇;奇+奇=偶;偶+偶=偶?!钡慕Y論。最后,教師引導學生修改游戲規則。學生活躍思維,將拋一次改為拋兩次的方式,并利用和的奇偶性驗證游戲規則,通過探究和的奇偶性運用規律思考游戲規則,加強對和的奇偶性概念的認知。

可見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發展規律設置有趣的游戲互動,通過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和實踐,提升學生學習數學概念的積極性,使學生在玩樂的過程中進行思維擴展,充分理解并運用數學概念解決實際問題。

三、完善評價,發揮學生能動作用

(一)教學評價,優化課程結構

在小學數學教學評價中應注重對學生全方面的評價,教師應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評價,鼓勵學生上課時積極回答問題,積極參加探究活動,促進學生在認知體驗和身體活動中發展數學思維能力。在課堂組織學生開展活動時,也應注重對學生的鼓勵性評價,通過引導學生互評、小組互評的方式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幫助學生找尋自身能力的價值,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評價過程中,通過學生積極參與評價過程進行相互監督和調節。學生在參與評價中通過動手動口的方式實現認知的進步和能力的發展。此外,教師也應鼓勵學生對數學課堂的各個環節進行及時的評價和反饋,了解學生在課中的學習狀態,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從而引導學生加強對數學概念的理解。

以《圓的認識》一課為例。為引導學生感受并發現圓的基本特征,認識圓各部分概念,首先,教師拿出圓形物體組織學生觀察它們的共同點,學生觀察得出:“這些圓形物體都是由曲面圍成的?!苯處熯M而引導學生認識圓的特征;其次,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初次畫圓,通過交流總結圓和其他多邊形的區別和聯系,正確用圓規畫圓。在組織學生畫圓時,教師應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創造力進行畫圓,通過鼓勵表揚的方式激發學生畫圓的積極性。學生完成畫圓后,教師組織學生之間進行相互評價交流。通過學生之間互評的方式了解圓規畫圓的具體操作,加深對圓的認識;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展示作品,進行鼓勵評價,區分學生畫圓的大小。教師引導學生探究:“由于圓規兩腳間的距離不同而導致畫圓的大小不同?!苯處熃M織學生動手折疊自己制作的圓形紙片,學習圓的各部分名稱,通過對折和名稱的認識,加強對圓的概念理解。

在上述教學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開展自評和互評的方式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認識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共同參與評價過程,組織學生對課堂環節進行評價反饋,進一步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二)作業評價,鼓勵學生創新

在具身認知視域下,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式應通過身體和認知兩方面開展。在開展作業評價時,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局限于對學生紙筆測驗的方式,當前的評價體系應注重改進對學生認知和身體的綜合評價。在課后作業方面,教師應布置除計算練習之外的開放性作業,鼓勵學生在課后進行合作探究和動手操作,通過動手動眼的身體活動豐富體驗,加強對數學概念的認知。教師對學生的作業評價也應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在評價過程中可以通過口頭表揚、實物獎勵等多種形式落實評價機制。

以《軸對稱圖形》一課為例,為使學生了解軸對稱現象,感受對稱軸的含義,在布置作業時,教師應設置開放性的作業形式,加強學生對軸對稱圖形概念的理解。在布置作業時,可引導學生根據學習的軸對稱圖形制作精美的剪紙。首先,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手中的蝴蝶圖形,說明它在形狀上的特點。通過引導學生用這種方法進行折和剪,感受圖形的對稱與不對稱,加強對軸對稱圖形的認知;其次,教師布置制作剪紙的練習作業,鼓勵學生進行實踐操作。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在制作剪紙的過程中感知圖形的兩邊應是完全對稱重合的,這樣的圖形為軸對稱圖形。教師通過組織學生進行思維創造,利用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制作優美的剪紙。學生動手制作優秀的剪紙作業,教師進行鼓勵點評,通過想象和創造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的認知。最后,教師針對學生的優秀作品設置三個等級獎項,由學生介紹和點評的方式進行評選,根據評選結果發放實物獎勵。通過學生互評和教師總結的方式,深度認知數學概念。

教師通過布置開放性的課后作業,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完成對數學概念的學習。教師通過口頭表揚和實物激勵的方式增加學生完成課后作業的積極性,也通過多樣化的作業方式激發學生的思維擴展和身體活動,發揮學生的創造性。

總之,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做好教學的引導者,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鼓勵學生進行身體活動,促進學生對數學概念的認知。教師應鼓勵學生思維和操作相融合,引導學生在學習認知的過程中活躍思維,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猜你喜歡
畫圓平行四邊形教師應
圓的啟示
“畫圓法”在力學解題中的應用
畫圓的月亮
平行四邊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語文教師應具備的“文本素質”
“平行四邊形”創新題
對一道平行四邊形題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邊形的三個疑惑
小學低年級教師應處理好的幾種關系
連線·畫圓·揉團——淺談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語文園地》的有效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