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地區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的內涵、任務與方略

2024-05-09 18:02韋莉娜張裕用
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雙師型雙師教師隊伍

韋莉娜 張裕用

(1.廣西民族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6;2.廣西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3)

緊隨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教育部辦公廳于2023 年10 月25 日正式印發《關于做好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出臺《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基本標準(試行)》(以下簡稱“基本標準”)[1],進一步規范了“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同年12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2],明確把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列為重點工作之一。和震[3]、王新波等[4]認為,相關政策的緊湊出臺,拉開了新時期我國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質量建設的新序幕,這也給民族地區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發展提出了新要求。長期以來,民族地區“雙師型”教師體量較小,且培養能力有限[5],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上體現出量與質的雙重滯后。進入新時期,民族地區高職教育能否緊抓新機遇,迎接新挑戰,實現“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已成為當前具有時代意義的重要議題。本研究從探討民族地區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的內涵特征入手,分析其發展過程中應著重落實的基本任務,并結合民族地區高職教育的實際,設計推動“雙師型”教師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略,以期為民族地區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提供決策參考。

一、民族地區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內涵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6]。民族地區高職教育承載著為區域培養所需人才和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任,自然也肩負著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歷史使命?!半p師型”教師隊伍是實施高職教育的特色型主力軍,是推進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見,加快民族地區“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正是時代所需、時代所喚。

要實現民族地區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首先要能夠準確把握其現實內涵和特殊意蘊,只有這樣,才能最終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其落腳點側重在發展上。先從質量來看,人們對質量的普遍認識主要基于對產品質量標準的使用上,如ISO9000:2015 標準?!百|量”一詞主要用于衡量事物能否達到一定的標準和水平,而標準與水平的確定,來自于人們對事物本身的需求??梢?,質量的實質就是反映事物滿足人們需求的程度,事物滿足人們需求的程度越高,該事物的質量往往越高。因此,高質量發展中的“高質量”可以理解為更好地滿足現實需求。再從發展來看,其普遍意義上指的是事物從其產生以來不斷壯大、不斷提升、不斷成熟的變化過程。當“高質量”與“發展”疊加,則代表事物是在不斷地滿足現實需求的變化過程。由此,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可理解為其是在更好地滿足了現實需求的變化過程。這個現實需求包含了當前國家對高職教育的需求、高職教育對教師隊伍的需求、高職教師隊伍建設對“雙師型”教師隊伍的需求以及“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內在需求等。本研究認為,民族地區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既有全國高職的普適性內涵,也有突顯自身區域特點的個性化內涵,其內涵特征主要包括3 個方面的內容。

(一)發展的基礎性和適應性相結合

一方面,民族地區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要以國家相關政策要求為基準。各地要充分認識和理解國家對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現實需求,認真學習領會《通知》《意見》以及此前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和《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相關文件精神,明確“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國家標準和基本要求。只有當“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達到相應標準和要求,才算是邁入高質量發展的門檻。另一方面,民族地區要因地制宜地深入了解和厘清當前對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特殊需要。高質量發展在保證達到國家基礎線的前提下,還要考慮與其所處區域高職教育發展實際相適宜。民族地區“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基礎相對薄弱,若發展目標定得過高,可能會難以實現。民族地區加強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最終目的是更好地培養本地區的高素質職業技術人才,發揚與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技藝,進而推動本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因此,民族地區制定發展目標應與最終目的緊密結合,最終設計出符合民族地區現實需要的“雙師型”教師高質量發展目標定位。

(二)發展的外源性與內源性相統一

外源性和內源性的區別主要在于發展的動力來源不同,前者來自事物外部,后者來自事物本身。長期以來,民族地區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發展動力主要來自國家和其他發達地區的支持。這些外部力量在助推“雙師型”教師隊伍發展上發揮了應有的作用,但也容易使其產生依附效應。具體表現為教師隊伍建設過于依賴外部的資源、資本和技術等要素的援助,依賴于政府的政策扶持,等等。而一旦外部支持撤出,民族地區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發展有可能出現停滯不前甚至倒退的情況。要減小依附效應的負面影響,還需要激發民族地區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發展的內源性。內源性發展“是一種主要由發展地區內部來推動和參與、充分利用發展地區自身的力量和資源、尊重自身的價值與制度、探索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7],不照搬其他地區發展模式的發展。民族地區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高質量發展需要挖掘本地區內部已有資源,依靠自身努力,積極主動投身于教師隊伍的高質量發展之中。只有將外源性發展與內源性發展相結合,才能更好地推動“雙師型”教師隊伍實現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

(三)發展的結果性與過程性相融合

發展的結果性追求的是發展結果的高質量,即提高民族地區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質量。這種追求結果的高質量發展類似于以往常說的內涵式發展。而真正意義上的高質量發展重點在于“發展”而非“質量”,“高質量”是用來修飾“發展”的[8]。也就是說,“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不能完全等同于提高“雙師型”教師隊伍的質量,還需要關注發展過程的各個環節、相關要素的相應變革。因此,高質量發展既要包括發展結果的高質量,也要包括發展過程的高質量。高質量發展的過程性具體體現在民族地區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和管理等環節的不斷改進與提升。

二、民族地區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的主要任務

民族地區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的內涵特征,決定其在發展過程中要承擔特定使命?;趪覍Ω呗殹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基本要求,結合民族地區高職教育發展面臨的具體形勢,當前民族地區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應主要落實4 項基本任務。

(一)“雙師型”教師個體的“標準化+特色化”融合發展

教師隊伍由教師個體組成,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需要以教師個體的高質量發展作為支撐。民族地區高職“雙師型”教師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和適應性相結合的內涵特征,要求“雙師型”教師個體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完成標準化發展和特色化發展雙重任務。

1.“雙師型”教師個體的標準化發展

《通知》及《基本標準》的出臺,標志著“雙師型”教師國家標準的建立?!锻ㄖ诽岬揭獓栏裰贫藴室?,各地各校制定的“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不低于國家規定的基本標準??梢?,國家標準是認定每一位“雙師型”教師個體的基本依據,也是對“雙師型”教師個體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最低要求。即使是高職教育發展相對落后的一些民族地區,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上也要達到國家標準線?!痘緲藴省返牡谝恢恋谒臈l是關于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的通用標準,其中“把師德師風作為衡量‘雙師型’教師能力素質的第一標準,突出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的考察”[9];第六條則專門針對高職“雙師型”教師按照“初級—中級—高級”分別制定了3 個層級標準。每個層級標準主要涉及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教學研究能力、專業實踐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等,尤其側重對其實際業績成果的衡量。

民族地區高職教師要成為“雙師型”教師并實現逐級發展,就要對照國家標準“查缺補漏”,以師德修養提升為前提,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并著力提高四大能力。一是教育教學能力?!半p師型”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理論,還要具有有效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把知識傳遞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落實“立德樹人”的目標,開展課程思政,全面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二是教學研究能力。教師能夠結合教學實際開展相關研究,總結在專業建設、課程與教學改革等方面的經驗,并形成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教學研究成果,以研究反哺教學。三是專業實踐能力。國家標準提到教師要有企業相關工作經歷或實踐經驗,從了解到熟練掌握本專業工作過程或技術流程,故而教師要在企業實踐鍛煉中不斷提高與新技術同向同行的實踐能力[10]。四是社會服務能力。社會服務是高職院校的一項基本職能,也是“雙師型”教師的一項基本職責?!半p師型”教師要踐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通過設備改造、技術革新、成果轉化等方式為合作企業提供技術服務,企業并由此取得不同程度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雙師型”教師個體的特色化發展

民族地區高職“雙師型”教師個體在按照國家標準完成規定動作的基礎上,還應結合本地區、本校、本專業以及個人實際完成自選動作,實現個人的特色化發展?!锻ㄖ窂娬{,各地根據實際情況明確本級認定標準,學校制定認定的實施細則。無論是地方明確省級認定標準還是高職制定校級實施細則,都需酌情考慮地方區域特點,適當融入民族高職教育元素。民族地區職業教育被賦予“促進各民族文化交融創新、傳播綠色工業文化等特殊使命”[11]。相應的,該區域的高職“雙師型”教師,尤其是民族文化相關專業的“雙師型”教師,應肩負起實施民族文化教育、培育學生民族情感和鄉土情懷、弘揚民族文化、保護和傳承非遺等重任,他們需要掌握相關的民族文化知識,了解綠色工業文化并具備傳承與創新民族傳統技藝的實踐能力。這些都可作為制定具有民族特色的“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的參考。例如,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實施方案》中,就將是否擔任“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平臺負責人”作為衡量高職的高級“雙師型”教師標準之一[12]。

(二)“雙師型”教師隊伍規模結構的優化發展

規模與結構是影響“雙師型”教師隊伍整體功能發揮的兩大基本要素,規模與結構的優化發展將極大地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整體水平的提升。針對當前民族地區“雙師型”教師隊伍數量不足、結構不盡合理的現實問題,在新發展時期致力于將隊伍規模擴大和結構優化是民族地區“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

1.“雙師型”教師隊伍規模的適度擴大

在2019 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就明確要求到2022 年“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總數超過一半[13]。雖然這一目標要求的期限已過,但民族地區高職院校仍需對照查看本?!半p師型”教師的數量是否已達到該指標。而且,隨著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國家對于“雙師型”教師的占比要求也將會逐步提升。民族地區高職院校需要結合辦學實際,做好“雙師型”教師規模發展的規劃,使教師規模在達標的基礎上實現持續的適度擴張。需要強調的是,切不能為了增加“雙師型”教師的數量而降低了相應的認定標準,每一位“雙師型”教師均要達到國家、地方和學校的三級標準。

2.“雙師型”教師隊伍結構的持續優化

“雙師型”教師隊伍結構主要體現在教師的學歷、職稱、年齡、專業、專兼職等多個方面的構成狀態。結構的合理程度影響著教師隊伍整體水平的發揮效果。

其一,在學歷和職稱結構方面的發展目標主要是增加高學歷、高職稱教師的比例,這與民族地區高職院校對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人才流失現象普遍存在等現實狀況有關。在年齡結構方面,“雙師型”教師隊伍重在構建老、中、青三代教師相結合的梯隊式結構。不同年齡段的教師應相互促進,共同成長。

其二,在專業結構方面,各專業的“雙師型”教師都應該達到一定的比例,特別是注重民族文化專業“雙師型”教師數量的增長。例如,西雙版納職業技術學院開設的傣醫學專業、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開設的民族服裝與飾品專業等都屬于民族文化特色專業。作為民族文化專業的“雙師型”教師不僅要能從事民族文化教學工作,還要熟悉地方的民族產業發展,成為民族技藝方面的能手。擴大民族文化“雙師型”教師規模,將有助于提升民族文化專業的教育教學質量,發揮高職院校的民族文化教育功能。此外,在《通知》中提到,職業院校的公共課教師、校內其他具有教師資格并實際承擔教學任務的人員等,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也可以申請“雙師型”教師的認定。這意味著“雙師型”教師認定范圍有所擴大,讓包括思政課、英語課等在內不同學科專業領域的教師都有機會成長為“雙師型”教師,使“雙師型”教師的專業結構更加豐富、飽滿。

其三,在專兼職教師結構方面,院校應逐步擴大兼職“雙師型”教師的比例?!锻ㄖ烦雠_后,部分省份在本級“雙師型”教師認定辦法中單獨設置了兼職教師認定標準。例如,甘肅省教育廳在2023 年1 月發布的《甘肅省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試行)》中,將認定對象分為校內專業課教師和校外兼職教師兩大類,并在第七條中明確了企業兼職“雙師型”教師認定的基本條件和業績條件[14]。近年來,民族地區高職院校開始逐步引進民間藝人、技藝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擔任兼職教師[15]。結合國家政策,地方應鼓勵這些兼職教師對照認定標準向“雙師型”教師發展,從而更大程度地發揮這些兼職教師在高職辦學中的引領和帶動作用。

(三)“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的體系化發展

師資培養過程是提升“雙師型”教師隊伍質量的重要環節,培養過程的高質量發展也是實現民族地區“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的基本任務之一。民族地區“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過程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是實現體系化發展。

1.職前職后培養的有機銜接

“雙師型”教師培養過程包括職前和職后培養,它的起點可以從職業教育師范生培養開始。職前和職后培養分別由不同機構承擔,加強兩類培養的銜接性有利于提高培養的整體質量。目前,實施職前培養的機構主要有獨立設置的職業技術師范學校,以及綜合性大學或師范類院校中設立的職業技術師范(教育)學院。這些培養機構應把“雙師型”教師的認定標準作為人才培養的依據之一,在課程教學、實習實訓等各環節將“雙師型”教師的基本師德素養和四大能力培養有機融入其中,實現與職后培養的無縫銜接,最終為民族地區高職院校輸送合格的準“雙師型”教師。

2.在職分階段培養的前后連貫

“雙師型”教師的在職培養需要分階段展開,院校對不同級別的教師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各階段培訓之間是逐級遞增、前后連貫的關系,并由此形成有機聯系的統一體,以保證各階段培訓的實質性效果。根據國家認定標準,“雙師型”教師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3 個不同的級別,每個級別對四大能力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院校和培訓機構應結合不同級別標準來制定不同的培訓計劃,開發有針對性的培訓課程體系,為教師提供定制化、個性化的培訓服務。例如,對于申報初級“雙師型”的教師,重在訓練其基本能力以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職業發展觀;對于申報中級的教師,則在進一步提升其專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的同時,側重指導他們總結提煉在教學實踐和研究中取得的經驗;對于申報高級的教師,培訓內容要以如何擴大個人專業影響力和社會效應為核心,指導他們在個人專業領域取得標志性成果并能予以推廣。此外,在培訓內容中,還要結合民族地區高職教育的特殊性,適當增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情感、民族文化、民族傳統技藝等方面的課程,厚植“雙師型”教師的民族教育情懷,使他們以更大的熱情投入民族地區的高職教育事業中。

(四)“雙師型”教師隊伍管理的規范化發展

規范化的管理是實現“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保障,而規范化的管理離不開完善的制度建設。管理制度具體包括認定制度、晉升制度、評價制度和激勵制度等等。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可為“雙師型”教師的成長創設良好的制度環境。

在認定制度方面,《基本標準》的出臺豐富和完善了我國職業教育的“雙師型”教師標準體系,并由此形成了“國家—地方—學?!比墶半p師型”教師的認定標準。民族地區的省級教育主管部門應根據《通知》的要求,指定相關機構嚴格按照規范流程對“雙師型”教師進行認定,確保認定工作的切實落地。

在晉升制度方面,應把“雙師型”教師認定與崗位聘任、職稱評定有機結合。一方面,在崗位聘任過程中,為各類“雙師型”教師靈活設置崗位,并將“雙師型”教師級別高低作為各專業教師崗位聘任的重要依據之一。例如,在選聘專業帶頭人或負責人時,優先考慮高級“雙師型”教師。另一方面,各評審單位在編制職稱評審條件時,將“雙師型”教師的認定標準與職稱評審條件有機結合,增加兩類指標之間的通用性和內在關聯性,讓獲得“雙師”資格的教師在參加職稱評審時具備相應的優勢。

在評價制度方面,對“雙師型”教師采用動態評價的方式。結合《通知》提到的“雙師型”教師管理辦法,要進行不超過5 年一周期的復核,以促進“雙師型”教師的可持續發展。相應的,高職院校在對于“雙師型”教師的評價上也需要結合實際進行定期的復核性評價,督促教師要及時發展與提升。

在激勵制度方面,除在晉升制度方面對“雙師型”教師的崗位聘任、職稱評審給予照顧之外,還可以在評優評先、薪酬分配、福利待遇、培訓進修、項目申報、業績考核等各方面對其給予傾斜。通過制定多種有利政策,鼓勵廣大教師自發、主動成長為“雙師型”教師。

三、民族地區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略

《意見》明確提到“把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民族地區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作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應日益受到重視。民族地區要想全面落實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的基本任務,就需要結合區域特點進行統籌規劃和部署,通過采用合適的方法和策略增強發展動力,加快發展速度,確保發展質量。

(一)多點發力增強發展動能

事物在發展運動過程中會產生動能,而動能的大小會受到推動力的影響。當推動力加大,動能也會有所增強。民族地區“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的外源性和內源性相統一的內涵特征,提示我們可以通過加強內外部推動力,尤其是以內部動力來持續增加發展動能。

一方面,繼續爭取外部推力。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中第十條明確規定“國家采取措施,扶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遠地區、欠發達地區職業教育的發展”,體現了國家對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視程度,為促進民族地區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法律保障[16]。借助國家的法律和政策支持,民族地區設立專項發展基金和項目,就能作用于支持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同時,還可依托東部、中部發達地區的先進力量,以對口支援、定點幫扶、交流合作等多種形式,支持民族地區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的隊伍建設,讓民族地區教師有機會到發達地區的師資培訓中心、合作院校、合作企業等各類組織機構進行進修培訓、頂崗掛職等。

另一方面,不斷挖掘內在動力。一是通過自主培養的方式,定向為民族地區高職院校培養一批素質高、能力強、熟悉鄉土民情、愿意扎根本地的“雙師型”教師。力爭在民族地區所處的每一個省份都能建立一所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實在無法建立的也要借助當地綜合性大學或者師范院校設立職業技術師范(教育)學院,為本地區職業院校培養準“雙師型”教師。二是積極開采本土化“雙師型”教師資源,鼓勵更多技藝精湛、德藝雙馨的非遺傳承人、民族民間技藝大師和能工巧匠以靈活的方式加入高職教師隊伍,成為產業導師,增強他們的高職教育情懷,以壯大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整體實力。三是推動高職院校與當地行業企業、本科院校的深度合作,通過產教融合、普職融通、科教融匯的辦學模式,共創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所需的資源、技術和資本。

(二)多方聯動共創發展路徑

民族地區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是一個系統性的過程,需要國家和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高職院校以及教師等多方主體有機聯動,共同創造更為多元、廣闊和暢通的發展道路。一是國家和地方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除持續完善相關政策之外,還要加強國家級、省市級職教師資培訓基地的建設,讓更多的民族地區高職院校教師能夠接受高水平的培訓,幫助教師更新發展觀念、提升發展能力。二是鼓勵行業企業、科研院所,尤其是民族地區的民族文化類的企事業單位、民間工藝作坊等,與高職院校開展深度合作,為高職教師提供實踐鍛煉的機會,讓教師到生產和研發一線了解真實情況,提升綜合實踐能力。三是高職院校自身通過開展有針對性的校本培訓、優化教師發展機制等,為本?!半p師型”教師發展創設良好環境和提供必要支持。四是組建“雙師型”教師發展團隊,“合作化工作是最有利于民族地區職業院校教師的成長、自我實力的增強”[17]?!督逃哭k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通知》中明確指出,“創新團隊建設是加快職業教育和‘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和重要舉措”[18]。通過加強創新團隊協作共同體建設,可以讓教師在合作創新中加快成長。五是高職教師個人養成“雙師”成長的職業自覺。增強民族地區高職教師對教育的使命感,明確高職教師的責任和義務,能夠使其在職業生涯中自覺地朝著“雙師型”教師方向發展。

(三)多措并舉構建發展模式

發展模式是在一定的發展觀指導下建立起來的相對穩定的發展過程結構框架和行動流程。發展模式反映了發展過程中各要素的相互關系結構與功能,特定地展開程序。構建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高質量發展模式,將能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引領作用,為民族地區高職院校進行“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的探索與實踐提供有益的參考。一是學習借鑒發達省份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模式。一個成熟、成型的發展模式涵蓋了發展理念、發展目標、發展內容、實施步驟、實現條件以及發展評價等多個要素,能夠為其他高職院校提供有效的行動樣板?!锻ㄖ分刑岬剑骸俺浞滞诰虻湫桶咐?,對這些優秀典型進行必要的總結提煉和宣傳推廣,將能起到一定的輻射和帶動效果。民族地區高職院校也應積極創造條件走出去,到發達地區的兄弟院校交流學習,了解他們先進的發展范式,然后將這些發展范式與本校實際有機融合,提取出可以借鑒的元素,形成自己的發展模式。二是在民族地區高職院校尋找典型,凝練可以推廣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模式。民族地區所屬的省級教育主管部門可以定期組織開展本省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發展典型案例征集活動,通過各個高職院校自主申報和省級評審,遴選出一批適用于本省高職院校學習參考的典型案例,以典型發展模式帶動全區高職共同實現“雙師型”教師隊伍的高質量發展。

四、結語

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內民族地區高職教育改革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若能切實加快發展步伐,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將極大地推動民族地區高職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本研究所探討的民族地區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內涵、主要任務和行動方略,將可能起到厘清認識、提供決策思路等作用。但是,各民族地區在真正推進的過程中,還需要結合當地社會和院校的實際,發揮自身優勢,制定更聚焦、更具體的建設方案,以確保高質量發展目標的最終達成。

猜你喜歡
雙師型雙師教師隊伍
務實求真的長春高新第二實驗教師隊伍
尚德學校的教師隊伍建設
建筑室內設計專業雙師培養授課實踐探討
林秀娟 茶業“雙師”
小學科學“雙師課堂”中雙師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當前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思考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保障與實施
吉林省經濟轉型對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的影響
新時期民辦應用技術類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實訓基地“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研究
民辦高校轉型背景下“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