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選修教學的目標設計

2008-06-26 09:48曹勇軍
中學語文教學 2008年6期
關鍵詞:課程目標文本目標

新課標不僅提出了必修與選修的總體培養目標,而且為每個選修系列設計了明確的課程目標。如何有效地實施課程目標?必須把握新課標的目標觀,結合教學實際,創造性地進行目標設計,逐層逐級地把課程目標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去。

新課標的目標觀

新課標目標觀是怎樣的?它以三維目標為外在操作形式,以模塊思想為基本內容,而其背后則隱含著一種新的知識觀。它融合了后現代知識觀,并結合母語教學的規律,有所創新和發展。與古典主義知識觀所倡導的確定的絕對客觀的知識形態不同,后現代主義知識觀認為知識具有非確定性、個人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新課標汲取了其中有益的成分,擴大了知識的范圍,不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在適當保留傳統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附錄了“語法修辭知識要點”),更強調知識發生的過程,突出知識運用的方法,要求主體主動去構建知識,凸現了教學中的實踐智慧,這樣拓寬了課程的視野,解放了教師的思想,對教學具有極大的指導意義。

不妨以“詩歌與散文”系列的課程目標為例來分析。其5條目標中第1條屬于總目標,第2、5條側重談“過程與方法”,而第3、4條則側重談“知識和技能”。整體上看,它包含了三個維度的目標;具體來看,“閱讀……作品”“理解……內容”“探索……意蘊”“領悟……魅力”等學習心理動作,既是目標也是能力,既是過程也是方法,其中還滲透著情感與態度,可以說這些目標本身就是“三維”的結合體,體現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高度融合。從模塊思想角度來看,它又是一個綜合了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習過程等學習要素的有機整體,具體涉及到背誦、體驗、了解、探索、領悟、評價、交流等語文學習的方法和技能。整合這些要素、方法、技能,選擇合理的教學思路和多樣的教學方式,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課程目標就不是束縛教師教學創造的清規戒律,而是開辟了自由的新天地。

課程目標是一座金字塔,系列有系列的目標,模塊有模塊的目標,專題有專題的目標,文本有文本的目標,上位目標是下位目標的依據,下位目標是對上位目標的豐富和細化,縱橫交織,構成一個網狀的目標分類系統和結構,指導著我們的教學行為。然而,目前選修教學的實際情況是,許多教師不是依據課程標準設立的目標來進行教學,而是以教參和《考試說明》中的考點為教學目標來教學,往往教參上有什么教師就講什么,高考考什么教師就教什么,不僅缺少明確的課程目標意識,而且也沒有很好地理解貫徹新課標所倡導的知識觀。

語文教學是母語教學,它具有鮮明的特點,更多地強調意會和個性體驗,在充滿情感的體驗的過程中獲得方法,學會思考,獲得精神的滋養、人格的升華。因此,除了認知性目標之外,過程性目標、方法性目標和情感態度目標對于語文學科同樣重要。選修課程由于培養的目標更高,教學中選擇性與自由度相對增大,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識,更加靈活地安排處理知識,以突出選修課程的價值。不能認為只有知識目標才是實實在在的,而有意無意忽視過程、方法、情感態度目標。那種把語文知識簡單等同于《考試說明》規定的考點的想法和做法,對選修教學危害很大。語文素養是一個綜合的復雜的整體,無法把所有的內容都測量出來,我們以書面試卷形式考出來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它如同一座浮在水面上的冰山,露出來的只是一角,而更廣大的部分也許永遠藏在海中,我們怎么能僅僅依據試卷來評價學生語文素養呢?怎么能僅僅憑著考試分數來實現課程的價值呢?教學中重視過程,就必然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性知識、方法性知識,這類“準知識”也許不具備知識的終極形態,但它是學生新知識的生長點,是學生構建新知識的基礎,對學生能力素養的提高有價值,應該成為課程的目標。

新課程的目標觀給了我們全新的課程視角,讓我們理解課程目標中所蘊含著的思想和方法,把握語文課程和語文教學的規律,把課改精神落實到教學中。

設計學校的“課程實施方案”

選修課在必修基礎上側重于拓展與提高,專業化、學科化色彩濃一點,加之實際教學中不同選修模塊又穿插進行,自由度相對大一點,如果缺少課程目標的引導和監控,教學內容極易失控,滑入泛語文甚至非語文的泥淖?!陡咧姓Z文課程標準》要求我們:“選修課的教學,要按照課程目標制訂計劃,不能因其設置靈活而凌亂隨意、漫無計劃?!蹦壳斑x修課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對學校層面的課程目標不重視,開發力度不夠,教學中隨意性大,有效度不高。因此,亟須建設學校層面的“課程實施方案”。

學校層面的“課程實施方案”是學科教學的計劃綱要,是師生開展有效教學的公約和“路線圖”,它保證了每個模塊教學的基本底線,讓參與選修教學的教師心中有數,便于教師集體備課和個人鉆研,保證教學正常有序的實施。

下面是我校語文教研組制定的《唐詩宋詞選讀》課程實施方案。

《唐詩宋詞選讀》課程實施方案

指導思想:

本選修課定位在必修基礎上的拓展和提高,著眼于課程的鑒賞陶冶功能,引導學生進行較深入的探索研究,提高古典詩詞的閱讀鑒賞素養。

本選修課只是“選讀”,應根據我校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課程目標,在深度、廣度上進行適度的拓展,重視學生自主學習,倡導研究性學習,探索適合學生實際的學科教學方案和策略,建設多樣的科學評價體系。

課程目標:

1.培養鑒賞詩詞的濃厚興趣,豐富情感世界,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素養。

2.積累背誦60首唐宋詩詞作品,理解作品的內涵,探索作品的意蘊,領悟作品的魅力,拓展文化視野。

3.借助工具書和有關資料,讀懂唐詩宋詞名篇,初步學習詩詞格律的基本知識,了解相關的古代文化常識,增加傳統文化積累。

4.學習鑒賞詩詞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詩詞的特性,能獨力地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解讀作品,完成唐詩宋詞檢測評價2次。

5.學習古典詩詞的誦讀、吟唱,寫讀詩札記、感悟類鑒賞文章2篇,完成研究性小論文1篇,并編輯成冊,展示成果。

教學要求:

1.明確目標,制定計劃,注重過程,科學評價;

2.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整體效益;

3.重視學生自主學習,倡導研究性學習,探索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

4.探索多樣的考查評價體系。

教科書及相關資料使用:

蘇教版高中語文選修教材《唐詩宋詞選讀》;相關工具資料由學校統一配置,完善教師學科知識背景。

教學時間及形式:

本選修課教學時間應為36學時,根據我校教學實際,現調整為45課時;采用全員選修,以班級為單位授課,具體教學由各班級語文課任老師承擔。

評價方式:

以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趣味和鑒賞個性為評價重點,結合學生的學習過程,探索多樣的評價方式。除唐詩宋詞相應的階段性試卷檢測2次外,另外寫讀詩札記、感悟類鑒賞文章2篇,組織學科研究性小論文的寫作和交流1次,古典詩詞吟唱、背誦默寫比賽等活動1-2次,使評價更有成效。

教學安排:

唐詩部分(22課時)

一、“風神初振”初唐詩 3課時

△1.唐詩導言及本選修課的課程目標(年級講座) 1課時

2.陳子昂和“初唐四杰” 1課時

3.詩歌鑒賞活動: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誦讀與研討) 1課時

二、聲律風骨兼備的盛唐詩 4課時

1.王孟山水田園詩 1課時

2.高岑邊塞詩 2課時

3.詩歌鑒賞活動:王孟山水田園詩特點或 高岑邊塞詩異同(探討和比較閱讀) 1課時

△4.近體詩的格律(配發講義) 時間另定

三、豪放飄逸與沉郁頓挫 4課時

1.豪放飄逸的李白詩 1.5課時

2.沉郁頓挫的杜甫詩 1.5課時

3.詩歌鑒賞活動:李杜詩風比較(探究小論文交流) 1課時

四、創新求變的中唐詩 3課時

1.劉柳、韓孟與元白 2課時

2.詩歌鑒賞活動:韓柳兩首貶謫詩比較或李賀詩歌閱讀拓展(分組合作探究) 1課時

五、詩國余暉中的晚唐詩 4課時

1.小李杜的詩歌 2課時

2.詩歌鑒賞活動:李商隱無題詩研究(探究小論文交流) 1課時

△3.詩歌鑒賞方法小結(自主探究,班級交流)1課時

六、活動、評價及總結 4課時

△1.唐詩背誦默寫比賽(穿插在專題教學中)2課時

△2.唐詩鑒賞書面檢測(安排在專題教學后) 2課時

宋詞部分(23課時,略)

(說明:以上安排供教學參考?!鳛檠a充內容,可根據班級教學情況靈活安排。)

“課程實施方案”應包括:指導思想、教學目標、教學要求和教學安排。其中的關鍵是“教學目標”和“教學安排”?!敖虒W目標”應嚴格按照“課程標準”有關目標的規定,梳理整合課標中有關的基本理念、教學建議和評價建議,具體細化相關的教學目標,以方便教師的操作?!敖虒W安排”則應該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依據對課程和教材的認識,根據教學課時和學生水平,對教學順序、教學進度、教學內容以及評價作出比較詳盡的安排和計劃。

需要提醒的是,有的選修模塊內容豐富,往往兼具兩個系列的特點,定位一定要準,要符合中學教學的實際。比如《〈史記〉選讀》既是典范優美的古代傳記散文,又是古代的文化原典,所以既可以劃歸到“詩歌與散文”系列中,也可以歸并到“文化論著研讀”系列中,而歸入不同的系列,其核心知識、教學內容、采用的教學方式以及評價方式會有很大不同。根據學生發展的需要,我們認為還是應該把它定位在“詩歌與散文”系列中當做經典散文來教,并適當兼顧它的文化品質,加大教學中思考、探究的力度,以實現其最大的課程價值。

“課程實施方案”制定后,應在教學實踐中加以檢驗,不斷調整,凝聚教師的學科共識,使選修課在學校的文化土壤中生根開花結果,最終形成學校選修教學的特色和傳統。

設計選修課教學目標

選修課目標設計就是選擇提取教學文本核心學習內容,以構建一種理想的課堂教學預案。選修課目標設計是備課中的關鍵環節,是不斷“由上而下”又“由下而上”的雙向互動的過程。我們在文本鉆研的基礎上,先把文本的內容提取出來,濃縮成幾個“基本點”,然后再回到文本中去,進一步修正豐富深化,這樣往復多次,課程目標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準確,而對文本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入,越來越透徹,這樣就解決了“教什么”的問題,使教學有效性得到了保證。一篇課文可以教的內容很豐富,不可能事無巨細地都搬進課堂,我們要依據課程目標、模塊特點、教材結構、學生基礎等備課中的“上游理念”,對目標篩選補充整合,并依據目標切分教學步驟,拓展教學思路,使目標“立起來”“活起來”,最終實現課程價值。教學目標的設計反映了一個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把握程度,對課堂教學基本要素的駕馭能力,對語文教學規律的理解,對課程培養目標的認識。

不少教師不重視選修課程目標的設計,覺得目標可有可無,對實際教學幫助不大。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因為這些教師沒有把目標作為課前備課的重要環節,沒有從目標出發來設計教學,往往是大體上有了一個教學內容后,很隨意地“配上”幾條所謂的目標,這些目標不是來自對文本內容的概括,游離于教學之外,當然也就無法有效地指導教學,監控教學。

選修課教學目標設計的第一步是獨立反復地研讀文本,盡可能吃透文本,把握文本的精華。目標確立離不開對文本反復鉆研,這需要教師有很強的文本解讀、分析、評價的能力。有了這種本領,你才能看出文章獨到的表達,獨特的魅力,獨具的價值,這是一個成熟教師的看家本領。比如入選蘇教版《現代散文選讀》的劉亮程《寒風吹徹》,初讀你發現文章寫的是寒冷的冬天,在光線暗淡的屋內圍抱火爐,散漫地回想一些人與事——從一次寒夜的經歷,一個凍死的陌生人、在冬天死去的親人和年邁的艱難地抵御著冬天寒冷的母親,直至黑夜完全降臨。再讀你會發現它所傳遞的內涵是對于生命的抽象體驗。用一個詞概括這種感受就是“寒冷”,它包括表層和深層兩層含義,表層是自然的寒冷、生存環境的寒冷,深層則是心靈的寒冷、精神的寒冷。劉亮程借助獨特的“寒風體驗”,透視生命,同情自己,關懷他人,抒寫著徹骨的生命寒意,平靜地表達著悲憫情懷。應該說,讀到這一步,才能考慮設計目標。

準確合理設計教學目標,文本解讀是關鍵。怎樣提高解讀能力?比較有效的做法是:備課時先不看教參,獨立地反復地揣摩文本,力求真正讀懂文本,有自己的理解,然后再看一看教參,作為印證補充,有了這樣的功夫和本領,才能提高設計目標并最終實現目標的水平。不少優秀教師都說過類似的話:備課就要備出教參上沒有的東西。所謂“教參上沒有的東西”,就是說教師要有自己的獨特理解、感受和發現,這樣才能不被教參牽著鼻子走,把自己獨到的理解、發現提煉出來,設計成適合學生學習實際的教學目標。為什么我們聽那些優秀教師的課總覺得比自己高出一塊?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備課時研讀文本比咱們下得功夫深,比咱們理解得透,這樣才能引領學生走向更加高遠的目標。

目標設計第二步是依據教學的需要和原則,把關鍵內容提取出來,用明晰簡潔的語言概括成條目,作為教學步驟、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的依據??梢赃@樣說,成功的課堂教學就是教師準確設定目標、合理達成目標的過程。目標設計往往與教學設計聯系在一起,密不可分。一般地說,設計目標的時候心里已經有了教學內容與教學思路的“大概模樣”,而教學內容和思路的構思預設,又可以幫助我們判斷目標設置的可行性,使目標設計合理有效。從這一點上說,課程目標有些像寫文章時擬的小標題、大標題、主題詞等,具有聚合內容,統領材料,深化認識的“發動”作用。我們應該學會用目標來聚合內容,統領教學,啟發創意。

設計目標應該遵循四條原則。首先要考慮課程的培養目標。語文課程的最終目標是通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來達成培養合格的現代公民的目的,因此我們的教學要為學生的終生發展打好基礎。必須想到一個學生在我們手里度過生命中的黃金三年,該給他們一生留點什么?除了優秀的成績,是不是應該讓他們有良好的語文素養和高尚的人格?這不是大話,這反映了一個教師的教學境界。第二要突出不同系列的重點目標。是文學類文本,就應該注重情感、想象和審美,發掘課程鑒賞陶冶的功能;是文化論著類文本,就應該強調思辨、推理等理性思維品質,引導學生探索研究;是應用類文本,就應該突出實際運用的知識和技能,側重于實際運用。第三要考慮教材的結構和組元方式。教科書是按主題組元,還是按文體組元?是按知識組元,還是按活動組元?無論哪一種,目標設計都應遵守“以本定類,以類定篇”的定位原則,體現出教材不同的組元方式,發揮教材的特色,實現教學效益的最大化。第四要考慮學生實際狀況和基礎水平。這是最基本的一條。教學,說穿了就是引領學生不斷去接近前面的發展目標。了解學生實際狀況和基礎水平,目標設計才能有合理的高度,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離開學生已有基礎這個前提,教學的合理性與有效性就根本談不上。

上選修課學生會經常遇到困難,出現讀不懂作品的情況,怎么辦?阿斯塔菲耶夫《女歌手》是一篇典型的俄羅斯散文,很有特色,但與我們傳統的閱讀習慣和審美期待大不相同,學生普遍反映讀不大懂。有位老師針對學生的實際狀況,大膽取舍,把目標定位在文章“寫的是什么”這個核心上。他先明確提出課前自讀目標,讓學生分四步走:第一步梳理文章的層次結構;第二步概括作者情感態度與文章的主旨;第三步找出全文中最具特色的寫作手法,并舉例說明;第四步提出閱讀后不理解的問題。在此基礎上,篩選、集中學生自讀中遇到的問題,根據模塊、專題的教學重點,設計了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第一,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分析小姑娘形象,體會對照手法對塑造人物的作用;第二,誦讀文中景物描寫的段落,賞析細節描寫的作用;第三,與本專題其他寫人散文比較,探討本文獨特的寫作風格。由于定位準確,拎出關鍵內容,重點難點突出,使教學過程清晰有效,不僅理解了文本,教學中還生成了豐富的內容,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梢?,教學目標設計千條萬條,最關鍵一條,就是要從學生實際出發,把目標設在學生的困難處!

要把目標設在學生的困難處,教師需舍得對那些新入選的作品多花力氣,真正讀懂吃透。有老師第一次接觸到史鐵生的小說《命如琴弦》,她一不等二不靠,反復研讀作品,對作品有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備課中考慮到學生理解上的困難,就從“寫的是什么”“是怎么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三個方面還原自己閱讀體會的過程和所運用的方法,設計課文的教學目標:第一,通過對小說內容(情節故事)的概括,感知小說“寫什么”;第二,通過對人物形象、環境、語言、敘述視角的點評、鑒賞、辨析,探究小說“怎么寫”;第三,通過對小說“命運與抗爭”主題的開掘和概括,“知人論世”,理解史鐵生“為什么寫”;第四,引導學生個體在文本閱讀過程中的“接受”與“選擇”,生成個人對小說的獨特體驗。四個目標由理解到鑒賞,由單一到綜合,層層深入,突出了學習過程,加強了對小說閱讀方法的指導,切合學生的閱讀實際。加之備課教師對教材爛熟于胸,駕馭起來得心應手,教學取得了相當好的效果。教師深有感觸地說:只要自己吃透了,教學設計就難不到哪里去。

有人可能會說:又是“培養目標”,又是“系列重點”,又是“組元方式”,又是“學生基礎”,這么多條條框框,怎么操作???我想起一個外國小故事:有個牧師正在準備第二天的祈禱詞,為了讓周圍喧鬧的孩子安靜下來,于是就把一本印有世界地圖的畫冊撕碎了扔在地上,對孩子們說:“你們把這個地圖拼起來,今天我就給你們放假?!彼疽詾槿绱死щy的拼圖,孩子們要花很長時間,誰知不一會兒孩子們又喧鬧起來,因為那張地圖已經拼好了。牧師萬分驚訝,便詢問是怎么拼出來的,孩子們說,地圖背后是一個人像。他們是根據人像復原了這張復雜的地圖!這個故事對我們教學目標的設計很有啟發意義:只要抓住“人”,復雜的世界就會變得簡單。不是嗎?當面對著學生,我們會產生職業責任感,會想到三年教學之后,學生走上社會走向人生,怎樣讓他們獲得更大的發展?為此,我們的語文教學、這個選修模塊、這個專題、這篇課文應該設立什么樣的發展目標?而為了讓目標更合理也更有效,我們要追問這套教材有什么特點,學生目前實際狀況又是怎樣……其實,教學目標的設計并不復雜,關鍵就看你心中有沒有學生,能不能為學生發展負責。有了這種責任心,就會傾注心血,激發教育智慧,讓教學目標成為學生學科進步的階梯,成為學生精神跋涉的前方驛站。

(江蘇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學 210008)

(本文節選自曹勇軍先生主編《叩開高中語文選修課之門——高中語文選修教學的實踐指導》一書,該書已由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

猜你喜歡
課程目標文本目標
走向學科育人
《計算方法》課程的“面向產出”評價改革實踐
文本聯讀學概括 細致觀察促寫作
一種將課程目標關聯到畢業要求的評估方法
挖掘文本資源 有效落實語言實踐
搭文本之橋 鋪生活之路 引習作之流
文本與電影的照應閱讀——以《〈草房子〉文本與影片的對比閱讀》教學為例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1期)2008-03-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