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校園和諧心理環境育人的思考

2009-09-28 08:38沈志立
首都教育學報 2009年8期
關鍵詞:心理環境和諧校園

沈志立

摘 要:本文探討了校園和諧心理環境的涵義及基本功能,提出了營造和諧心理環境的幾點措施。

關鍵詞:校園;和諧;心理環境

一、對校園和諧心理環境的認識

所謂和諧,是融洽、統一之意。心理環境,是指主體對客觀環境的內化、整合,是在一定心理時空表現出來的對主體心理行為產生實際影響的環境因素,即被反映到心理世界中并以觀念形式表現出來的環境。校園和諧心理環境,則是指經常處于一種相對融洽、統一和平衡發展狀態的校園內部獨特的空間環境和人文氛圍,是校園硬件環境和軟件環境的總和。校園和諧心理環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自然環境,即院校的主體建筑和布局、文化設施和景觀、校園美化和綠化等,蘊含著隱性的教育功能,對學生的心理行為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二是人文環境,即院校的文化精神、教風學風、傳統風格、人際關系等,有著潛在的育人作用,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1]

二、校園和諧心理環境的功能

(一)動力功能

和諧的心理環境對人的行為有動力效能,可以喚起人高昂的斗志和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對實踐活動產生巨大的推動力。[2]在和諧的心理環境下,一個人在團體中的工作效率要遠遠高于單獨的工作效率。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這種群體助長作用表現為結伴效應和競賽效應。他人在場或競賽狀態下,人會有更強的自我表現欲望,直接拉動了工作質量的提高。同時,和諧的心理環境有助于同化學習與工作的興趣,或產生從眾效應或競賽效應,也將形成行動的直接動力。

(二)激勵功能

校園和諧心理環境是一種氛圍,一種隱性的精神力量,可以激起人情感世界的變化。它所形成的環境氣氛和集體輿論支配著群體每個成員的行為,激勵著學生的情感和言行。也就是說,和諧心理環境可以使學生感受到院校和諧文化精神,享有集體歸宿感,激勵自我實現的需要,進而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提高院校整體辦學質量和效益。

(三)調節功能

和諧的心理環境能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內心體驗,進面影響對當前對象及內容的認知。神經生理學和心理學研究表明,輕松愉快的情緒能激活大腦,使大腦皮層處于覺醒狀態,引起和保持人的興趣,產生良好的記憶力,活躍創造性思維。因此,心理環境對人的認知與操作活動有調節功能,個體的主導心理環境平和愉悅,就能提高智力與體力活動的效率,對創新活動尤其如此。此外,和諧的心理環境還有助于調節人關系,在相互陌生或充滿不安與警惕的心理環境中,人往往會壓抑自我,掩飾自我,表現出顧慮和猜疑,人際關系難免緊張。相反,在友愛和溫暖的和諧心理環境中,人就能無拘無束地交流和溝通,形成融洽的人際關系,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四)引導功能

和諧的精神環境,是校園環境、文化傳統、人際關系等諸方面的綜合體。如果一所院校倡導建立和諧。那么,這所院校所營造出的心理環境就為學生評定自己的品質、行為和人格提供了內在的尺度這個尺度成為規范他們行為的準則,學生以此來調整自己的行為,塑造自己的形象,從而引導他們心理良性發展

三、校園和諧心理環境的營造

(一)努力美化校園的物質環境

人類具有歸屬感、受暗示性等心理特征,在特定的環境感染下,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接受各種暗示和感染,認同周圍環境所倡導的觀念、信條,進而形成白已的個性心理特征,無意識地接受周圍環境的教育。物質環境是一種隱性教育資源。優美、整潔的環境對每個人都是一種享受和熏陶,它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熱愛,有利于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在美化校園物質環境建沒中,要本著環境育人理念,統籌規劃校園建筑的布局,重視營造一種催人奮進、凈化心靈的輕松氛圍,培育一種健康向上的心理定勢,引導學生良好意志品質和思想道德的形成。

(二)建設健康向上的文化環境

校園文化是一種具有極強的滲透性和感染力的特殊教學環境。[3]從培養合格人才的角度看,人才的成長離不開文化的熏陶。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和文化環境,對院校教學發揮著凝聚、導向、規范、激勵、協調的作用,對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具有特殊的影響力。因此,院校必須從育人的高度來看待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把校園文化環境作為無形的教育課堂,根據形勢和文化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方法對校園文化建設加以控制和引導,占領宣傳文化陣地,充分發揮院校的文藝舞臺、有線廣播、期刊雜志、歌曲演唱、體育比賽、讀書演講、校園網、卡拉OK,櫥窗板報等各種文化活動形式的正確導向作用,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和社會、校園的新風新貌;及時反映國內外焦點、熱點問題,用正確的輿論引導學生,創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環境。堅持開展喜聞樂見、健康有益的文化體育活動,完善各類文化活動設施,活躍學生的業余文化生活。對于各種社會思潮,要采取正確的方法和積極的思想引導,提高學生的鑒別力和免疫力。

(三)營造團結和諧的人際環境

人際環境是由校園內部的各種人際關系構成的一種特殊的社會環境,它既是教學環境的重要內容,又是形成環境育人的重要條件。馬克思曾經說過:“人的發展取決于直接或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展”,和諧的人際環境是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是學生成長所必需的環境因素,不僅可以滿足學生交往的需要,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性格。因此,要建構互尊互愛的、親密和諧的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凈化庸俗虛偽的人際環境,提高學生處理、調適人際關系的能力,引導校園人際環境積極健康的發展。

(四)建立系統完善的教育機制

一是開設相關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如開設心理學等基礎課程,組織心理衛生、社會心理學等相應的專題講座,幫助學生掌握維護心理健康的知識和方法,正確認識和評價自我,合理處理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二是建立心理健康檔案。這些健康檔案,一方面可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指導,另一方面也能為教育者、管理者因人施教提供全面的資料與科學依據。三是開展團體心理訓練,通過開展團體行為訓練、角色扮演、心理劇等活動形式,讓學生領悟心理調適的基本技巧,深化對自身潛能的認識,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參考文獻]

[1] 盛莉.論軍校和諧心理環境的構建.陸軍航空兵學院學報.2008.06

[2]郝政利.環境育人論[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8.05

[3]翁維玲等.和諧軍營心理環境的構建[J].解放軍理工大學學報.2007.06

猜你喜歡
心理環境和諧校園
校園的早晨
春滿校園
開放式角色游戲活動中幼兒創造力的培養
如何在化學教學中營造積極的心理環境
新課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體育課堂教學
構建社會主義新型和諧勞動關系實證研究
對班主任管理的幾點看法
基于人才培養的學生教育環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