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邏輯起點

2009-09-28 08:38
首都教育學報 2009年8期
關鍵詞:邏輯起點本體

曹 嵐

摘 要:馬克思哲學徹底拋棄本體思維方式,在歐洲哲學史上實現了思維方式和哲學觀的根本性變革。在馬克思哲學中,只有某個關系或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沒有本體。傳統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體系沒有體現這一革命性變革,它的邏輯起點是具有濃厚本體色彩的“物質”。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應徹底拋棄本體思維方式,把“現實的人”作為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邏輯起點既符合馬克思哲學的本質要求,也符合當代哲學的主要價值和時代的要求。

關鍵詞:邏輯起點;本體;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

傳統歐洲哲學的邏輯起點往往是某一本體,本體是由哲學家設定的、決定感性存在的超驗存在,即“存在的存在”,它在西方哲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柏拉圖的“理念”、黑格爾的“絕對精神”是其典型代表,哲學“本體論”就是以這一概念性存在為基礎建立起來的理論體系,歐洲近代哲學雖然有認識論轉向,但追求“存在的存在”依然是傳統哲學的主旨,并在黑格爾哲學中達到高潮。馬克思哲學完全拋棄了這種追求絕對的、終極的、超驗的本體思維方式,實現了思維方式和哲學觀的根本轉變,正是由于思維方式和哲學觀的根本改變,使馬克思開辟了哲學新的對象域和問題域,馬克思哲學不再以這個終極的、超驗的存在為核心,他所關注的對象是現實的社會和現實的人。馬克思在不同的關系或理論體系中會確定邏輯起點,但我們不能把這些邏輯起點稱為本體,因為這些邏輯起點完全沒有了“存在的存在”的意義。重新梳理這一問題,對于我們確定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邏輯起點、重建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重要意義。

眾所周知,由于在哲學觀和哲學思維方式上的根本性轉變,馬克思沒有建立他的哲學本體論,在他的論著中也從未提到過本體論問題,馬克思徹底拋棄了傳統本體觀?,F實主義的思維方式引導馬克思從超驗的玄想回到現實的人和現實的社會,在馬克思看來,抽象的、終極的本體并不屬于他的新哲學研究的范圍,他的哲學探討的不是與人無關的彼岸,而是人類社會的現實世界和現實生活。在馬克思眼里,抽象的彼岸無論是精神性還是物質性的都毫無意義,他關注的是現實的存在。在馬克思哲學中,曾經被誤以為是本體的要素實際上是馬克思在某一關系或某一理論體系中確定的邏輯起點,在馬克思哲學里存在諸多這樣的要素,如:實踐,現實的人,社會生產關系,商品等等。從馬克思的下列論述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馬克思所確定的這些前提,如馬克思認為:“這種活動、這種連續不斷的感性勞動和制造、這種生產,正是整個現存感性世界的基礎,它哪怕只中斷一年,費爾巴哈就會看到,不僅在自然界將發生巨大的變化,而且整個人類世界以及他自己的直觀能力,甚至他本身的存在也會很快就沒有了?!盵1]在這里,馬克思肯定了生產實踐對于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地位。而面對“從天上降到地上”的德國哲學,馬克思聲明:“我們的出發點是從事實際活動的人,”[2]“社會結構和國家經常是從一定個人的生活過程中產生的。但這里所說的個人不是他們自己或別人想象中的那種個人,而是現實中的個人”。[3]很顯然馬克思在論述國家與“從事實際活動的人”的關系時又強調了現實的人的優先地位。在論述資本主義經濟形態時,馬克思認為:“一個黑人就是一個黑人。只有在一定的關系中,他才成為奴隸。一架紡紗機就是一架紡棉花的機器。只有在一定的關系中,它才成為資本。脫離了這種關系,它就不再是資本了,就象黃金本身不是貨幣,砂糖本身不是砂糖的價格一樣?!盵4]在這里,馬克思又把生產關系作為了他研究的前提。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從資本社會最基本的要素——商品出發,以商品為邏輯起點來構建他的理論,他指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占統治地位的社會的財富,表現為‘龐大的商品堆積,單個的商品表現為這種商品的元素形式。因此,我們的研究就從分析商品開始?!盵5]

從上面的論述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地看到馬克思在不同關系或理論體系中所確立的邏輯起點,但它們的優先地位僅僅存在于特定環境中,它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產生萬物、決定萬物的終極原因,它不是時間在先,而是在特定關系中的邏輯在先;它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是邏輯的,不是終極的。正是由于拋棄了傳統本體觀才使馬克思哲學擺脫了追求世界終極本體的思辨玄想。所以,把馬克思哲學某一關系或某個理論體系中的邏輯起點認定為本體是不恰當的,在歐洲傳統哲學中,本體確實是哲學的邏輯起點,但我們不能把邏輯起點都稱為本體,本體是在本體論語境中使用,它具有自身特有的涵義,把馬克思哲學中的邏輯起點稱作本體,必然導致對馬克思哲學當代價值的誤判。

傳統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體系雖然沒有提到本體,也沒有構建歐洲傳統哲學意義上的“本體論”,但傳統的本體論思維在教科書體系中是存在的,只是教科書體系用“世界觀”的稱謂替代了“本體論”。傳統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體系用物質作為整個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它認為:“‘物質范疇是唯物主義哲學關于世界本原和統一性的最高抽象,是唯物主義世界觀的一塊基石?!盵6]但把物質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起點顯然違背了馬克思哲學的本質,沒有體現馬克思哲學在哲學觀和思維方式上實現的革命性變革。首先,把物質與精神對立起來不符合馬克思的新哲學觀。馬克思的對象域從未離開過人類社會,即便是談到自然,馬克思也認為,自然是人類活動的產物,“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為與人分離的自然界,對人說來也是無?!盵7]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對事物、現實不能僅僅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方面去理解,而應該從“人的感性活動”、“實踐”去理解。[8]可見,把物質與精神對立起來是被馬克思拋棄了的舊哲學觀。其次,傳統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物質觀實際上是傳統本體觀的延續。傳統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體系雖然沒有明確提出本體論問題,但從其內容和論述方式來看,它堅持的實際上是物質本體論的觀點,只是在表述上用“世界觀”代替了“本體論”。 從表面上看,這種本體觀超越了古代和近代唯物主義以具體的物質形態或具體的物質層次作為世界本體的缺陷,但它仍然是抽象的終極本體,依然是“存在的存在”,馬克思從未把抽象的、超驗的物質作為他的理論的邏輯起點,在馬克思看來,抽象的物質與唯心主義殊途同歸。最后,傳統哲學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阻礙了對馬克思哲學本質的正確理解。在傳統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物質與精神絕對對立,堅持物質第一性是唯物主義,堅持精神第一性是唯心主義,在這樣的思維方式的指導下,“現實的人”在那個體系里面就成為一個唯恐避之不及的東西,其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是精神的載體,似乎誰碰到他,就有陷入唯心主義的危險和嫌疑。這樣,馬克思所關注的“現實的人”就必然溢出來人們的視線,這樣的理論除了成為支撐階級斗爭的工具,失去了其他意義。所以,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邏輯起點是我們重建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必要前提。

近年來,受當代西方哲學復興本體論思潮的影響,我國哲學界也力求重建馬克思主義哲學本體論,提出了實踐本體論、社會存在本體論、生存論本體論、生產關系本體論、實踐——生產關系本體論等等。由于馬克思在不同的關系或理論體系中有不同的邏輯起點,所以,這些哲學本體論都能在馬克思論著中找到一定的理論支撐,但邏輯起點并不等于本體,這些本體論都很難自圓其說,更難在哲學界獲得認同,其主要問題就出在重建本體的意圖上。眾所周知,本體是“存在的存在”,它具有終極性,但只要我們立足于現實社會,就不可能找到一個終極的因素,比如實踐本體論者認為實踐是本體,但實踐又是人的實踐,按照本體思維模式,人的存在是先在的,因此,人應該是本體,可問題并沒有就此結束,因為,人之為人又依賴實踐、依賴社會關系……那誰是“存在的存在”呢?顯然,按照傳統思維在現實社會中尋找本體是行不通的,除非在現實社會之外設定一個類似“絕對精神”的存在。哲學的形而上本性并不等同于本體論追求。所以,我們應按照馬克思所創立的哲學觀和思維方式去重新確立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邏輯起點。

作為一個理論體系,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需要邏輯起點。拋棄本體思維方式,依據馬克思所創立的現實主義的哲學觀和思維方式,把“現實的人”作為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邏輯起點是合理和恰當的,其理由如下:

一是馬克思關注人的生存狀況,為尋求人類解放奉獻了自己的一生。馬克思在中學畢業時就立志選擇“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這一理想和價值追求為馬克思實現哲學觀的根本變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大學時期,馬克思雖然深受黑格爾哲學影響,但在《博士論文》中就已顯露出面向現實、面向生活的思維傾向,馬克思認為,自由意識不能僅僅作為意志力量,它應該“在自身中變得自由的理論精神成為實踐的力量,作為意志走出阿門塞斯冥國,面向那存在于理論精神之外的塵世的現實”[9],而在《第179號“科倫日報”社論》中,馬克思明確指出:“哲學家的成長并不像雨后的春筍,他們是自己時代、自己的人民的產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貴和看不見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學思想里?!盵10]從此,馬克思哲學不再是脫離時代、脫離現實的玄學,無論是對異化勞動、私有制、資本的研究還是對共產主義的探索,馬克思的目的都是為了尋求一條如何克服“資本主義制度所帶來的一切極端不幸的災難”,從而實現人的自由發展的道路,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明確指出,他們所為之奮斗的社會“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盵11]可見,“現實的人”是馬克思研究的核心,如何實現“現實的人”的解放是馬克思從事艱苦探索的原動力和最終目的。

二是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要功能是為人們提供正確的思維方式。從西方哲學發展過程來看,無論是古代狂熱的本體追求,還是近代哲學的認識論轉向,無論是把哲學定位于“科學之科學”,還是現當代哲學的人本傾向,哲學無一不與人的智慧相關,它的最大功能就是力求為人們提供正確的思維方式,所以,哲學無論它形式上多么抽象、變形,它的最終目的都是力求為人們提供智慧。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更應如此,按照馬克思現實主義的哲學觀和思維方式,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應立足于現實社會和現實生活,關注人類總體生存狀態和生存意義,抓住時代課題,通過反思和批判,為人們提供生存智慧,從而使人們獲得新的生存方式。

三是把“現實的人”作為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邏輯起點符合時代特點和社會發展趨勢。歐洲在經歷黑暗的中世紀后,文藝復興運動提出了自由、平等、博愛的理念,強調人的價值和現實意義,但以這些理念為基礎建立起來的資本主義制度卻并沒有給世界帶來自由、平等和博愛,反而是給人們帶來了諸多“極端不幸的災難”,勞動異化、經濟危機、世界大戰、環境污染、資源匱乏等等,這些災難已嚴重威脅到整個人類的生存,促使人們不得不思考“為什么發展和如何發展”的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上世紀,“以人為本” 、“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開始深入人心。進入21世紀的中國緊緊抓住時代課題,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使人民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使人得到全面發展是中國共產黨正在實施的政策和追求的理想目標。不斷改善“現實的人”的生存狀況,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我們發展的動力和目的,所以,把“現實的人”作為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邏輯起點符合時代特點和社會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7頁

[2][3][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30頁、第29頁、第3頁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74頁

[5]資本論(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47頁

[6]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第四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年,第38頁

[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76頁

[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5頁

[1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120頁

[1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73頁

猜你喜歡
邏輯起點本體
水果連連看
眼睛是“本體”
一種采暖散熱器的散熱管安裝改進結構
一種新型水平移動式折疊手術床
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路徑探析
紅色基因融入精準扶貧工作的價值研究
當代大學生生命教育的邏輯起點和發展演變
建構體現學術自由精神的現代大學制度
基于貨幣視角的“經濟生活”的邏輯分析
Care about the virtue moral educatio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