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思考

2010-04-28 11:07劉朋
理論導刊 2010年4期
關鍵詞:大眾文化大眾化馬克思主義

劉朋

(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100875)

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思考

劉朋

(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100875)

大眾化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要求,馬克思主義只有通過有效的大眾化的途徑,才能被人民群眾所理解、接受、掌握和實踐。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可通過宣傳教育路徑、政策路徑、文化路徑、實踐路徑和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大眾化來實現。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實現路徑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深入學習和落實這一要求,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和人民,對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最好形式就是實現理論的大眾化。某種意義上說,馬克思主義發展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掌握人民群眾的過程,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所謂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基本觀點由理論的抽象轉化為理論的具體生動、由被少數人理解和掌握轉變為通俗易懂、并為廣大群眾所理解、接受、掌握和實踐的過程。馬克思主義應該由抽象走向具體、由深奧走向通俗、由被少數人掌握走向被廣大群眾所掌握,不能局限于黨和政府工作人員、理論工作者等狹小的圈子或者少數人的認知和掌握。在當代,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廣大人民群眾的世界觀、價值觀、信仰觀緊密聯系起來,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實踐結合起來,與大眾文化結合起來,同時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不斷賦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形成適應廣大人民群眾需要的具有時代特點的馬克思主義。

必須看到,馬克思主義只有通過有效的大眾化的途徑,才能被人民群眾所接受、認同,并指導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它的成功與否關系著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和政治系統的穩定,對個人和社會都具有重要意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需要五大路徑,即宣傳教育路徑、政策路徑、文化路徑、實踐路徑和中國共產黨的政治社會化路徑。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過程中,五種路徑相互滲透,綜合發生作用。

一、宣傳教育路徑

宣傳教育路徑是指通過各種宣傳媒介和社會教育機構對人民群眾進行直接意義的傳遞和解釋。報紙、雜志、書籍、電視、廣播、電影、互聯網、移動通訊終端等各種傳播媒介,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要宣傳力量。在毛澤東思想大眾化的過程中,媒介就發揮了重大的作用,特別是境外的傳播媒介的成功運用,為毛澤東思想的大眾化提供了充分的輿論支持。我們黨的宣傳工作就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道路,通過聲、光、電、文字等諸多信號,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及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傳播給民眾。教育是理論大眾化的重要手段,即使在傳播媒介發達的今天,仍然是理論大眾化的重要陣地,是系統化、強有力的大眾化途徑?!皩W校教育實質上是一種有意識、有目的、正規的政治文化培養過程?!盵1]目前我們國家將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引入課堂,這無疑有助于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

在宣傳教育過程中,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講授的方式必須科學、得當。講授是理論宣傳和教育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中,講授必須講究科學的方式方法。必須根據人們的思想道德發展規律,按照人們現有的實際思想水平,堅持由黨員干部、知識分子到普通大眾的路線,遵循由點到面、隱性教育和顯性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有步驟、有計劃、分層次地進行。其次,重視重大歷史事件的宣教作用。社會中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是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契機。通過重大歷史事件取得的輝煌成就,能夠使群眾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生不息的發展能力,堅定人民群眾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信心,將馬克思主義實踐發展成為一種自覺行為。如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贏得了全世界的好評,增強了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這就成為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最具說服力的鮮活題材。再次,應實現由理論術語、政治范疇向大眾話語的轉換。目前我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話語權沒有在大眾中得到普及,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作為理論載體的語言比較抽象、學術化,不夠通俗和大眾化,影響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傳和普及。毛澤東也曾說過,我們黨的宣傳教育要讓每一個工人、農民都聽得懂。這就表明,大眾化必須要實現馬克思主義由“官方理論”、“精英語言”向“大眾話語”的轉換,才能被百姓聽懂、接受。在當代中國,就是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掌握群眾。大眾化并不意味著庸俗化,從客體接受的角度看,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存在一個既定的前提,即理論是徹底的、科學的,讓群眾自身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一些重大問題。

二、政策路徑

政策是國家意志的體現,上升為國家意志的政策是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強有力的保證。任何思想和理論要實現大眾化都必須借助于政治權威和政權的力量,通過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措施,在社會大眾中推廣和普及。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政策路徑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通過執政黨綱領的政策化、政策的法律化和政治錄用來實現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

首先,執政黨綱領政策化。在現代政治中,政黨在公共政策的形成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是我國一切工作的領導核心。黨的執政綱領通過國家立法機關上升為國家的政策,從而實現黨對國家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將馬列主義作為黨的指導思想,黨的八大將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又分別將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黨的指導思想,指出他們是一脈相承的理論體系。十七大強調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上升為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指導思想和行動綱領。因此,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過程,也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其次,政策的法律化。憲法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大法,是國家人民意志的最高體現。我國現行憲法是1982年制定的,之后又經歷了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3年四次修改。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我國完成了現行憲法的制定和前三次的修改。第四次修改又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寫入憲法,作為我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即將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理論成果肯定下來,實現了理論的法律化。在憲法和法律普及的過程中,也相應了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再次,政治錄用。政治錄用是指通過某種方式選用人員在政治結構中擔當相應的角色的政治行為。政治錄用能夠調整、引導和確定人們的政治觀念和政治行為的選擇傾向,表現出特殊的政治大眾化功能。目前我國公務員的選拔與錄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和相關法規規定,在報名、審查、考試(包括筆試和面試)、考察等過程中,政治思想是重要的審查、考試、考察標準,政治理論是錄用知識結構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因此公務員錄用的標準和知識要求必將引導和確定人民對馬克思主義的選擇和認同,促進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

三、文化路徑

這里講的文化是指傳達一個國家意識形態和社會道德的基本觀念,處于支配地位的主流價值觀,即主流文化。主流文化具有權威性、嚴肅性,其主要功能在于凝聚國民共識并為國家發展提供意識形態動力。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文化路徑就在于主流價值觀念,即社會核心價值體系在整個社會的弘揚和滲透,應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完成:

首先,引導大眾文化。所謂的大眾文化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從滿足社會公眾的物質和精神需要出發,以社會公眾的生活消費為目的的文化現象。大眾文化是人們所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正是因為如此,它也是一種教育人們的最好方式。然大眾文化亦具有功利主義價值取向,易造成審美追求方面的迷茫與媚俗和個性的泯滅等消極影響。美國學者約翰·菲斯克指出:“大眾文化是由居于從屬地位的人們為了從那些資源中獲取自己的利益而創造出來的,另一方面,這些資源也為支配者的經濟利益服務。大眾文化是從內部和底層創造出來的,而不是像大眾文化理論家所認為的那樣是從外部和上層強加的?!盵2]因此,大眾文化必須接受主流文化的引導,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克服大眾文化自身的消極影響,營造健康向上的輿論環境和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文化素質,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其次,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這種指導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方面它在內容上是先進的,作為先進文化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有導向上的先進性;另一個方面由于它的方法論是先進的,因而又有科學性,這就對中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具有主導性、指導性,發揮著總體上把握方向的作用。先進文化在內容和方法論上的導向性對于人民群眾的引導無疑將推動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進程。再次,文化創新。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推進文化創新,增強文化的發展活力”是“繁榮文化的必由之路”。文化創新和發展的核心是人化,其最終目的是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服務。文化創新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的內在要求,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才能“不斷創造出先進的、健康的社會主義嶄新文化,培養出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人?!盵3]

四、實踐路徑

馬克思主義的整個理論體系都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之上的,實踐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的起點,而且也是馬克思主義的歸宿。實踐路徑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最具說服力的途徑,人民群眾在社會實踐中學習、了解、認同馬克思主義并以此指導實踐。

首先,要促進經濟發展,造福人民大眾。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與公民的政治傾向有較大的關聯。如果經濟發展水平高,速度發展快,那么社會成員在發展過程中普遍受益,人民就會認同執政黨和政府的政策和主流意識形態?!氨WC經濟增長和充分就業是政府取得合法性和政治認同的關鍵因素?!盵4]也就是說,有效率的政府和經濟增長鞏固了政府的合法性。因為民眾在參與社會生活中通常存在短視行為,受制于暫時的利益。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人民受到了切身的實惠,這必將堅定其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社會主義的信心,激發人們實踐馬克思主義的熱情,從而實現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其次,實踐的落腳點應立足生活,關注民生。大眾化要產生實效,必須從老百姓日常息息相關的生活層面來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只有和人民日常生活緊密結合,使其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使其不斷反映社會科技進步,賦予時代特色,才能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擁護。脫離人民實際生活的馬克思主義,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也很難被大眾化和普及。要實現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在實踐層面就是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人民群眾的大眾生活結合起來,貼近人民群眾思想實際,改善民生。從人們生產生活的角度去解釋這一理論體系的深刻內涵,回答目前社會上存在的住房、醫療、收入差距、就業等難點和疑惑,解決與廣大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使大多數人民獲益。這樣才能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讓廣大人民群眾從內心深處產生共鳴,如果只停留在書面和口頭上空談,脫離人民群眾所關心關切的民生熱點問題,一切理論都必將被大眾所拋棄。再次,健全民主政治,擴大政治參與。亞里士多德認為人在本性上應該是一個政治動物,也就是說,人天生就有政治參與的要求。政治參與是人民群眾直接管理國家事務,實現政治權利和人民民主的必要途徑。政治參與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踐保證。要擴大公民政治參與,必須發展和健全民主政治。黨的十七大指出,要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從各個層次、各個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人民群眾在參與民主政治、管理國家社會事務的過程中,能不斷加深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和理解,將馬克思主義政治意識觀念外化為政治行為習慣,以馬克思主義者覺悟規范自身政治行為,有序的進行政治表達、政治接觸、投票、選舉等政治參與行為,影響和推動政治系統決策,推動社會和國家朝著民主的方向不斷邁進,促進政治文明建設的現代化進程。最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公平正義對于一個社會的正常運轉和健康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公平正義是協調、消解社會各方面矛盾的思想基礎和銳利武器,惟有維護公平正義,才能推動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和文明進步。公平正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和奮斗目標是完全一致的。要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就要轉變觀念,整合利益,規范秩序,解決好社會的醫療保障、教育、就業、收入分配、司法不公等關乎人民切身利益的熱點問題,給人民以秩序保證和法律依靠,使人們心悅誠服,不鬧意見,贏得人民理性而又自覺的支持。

五、發揮中國共產黨的政治社會化功能

爭取群眾和教育群眾,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重要功能之一,爭取本階級的群眾和同盟者的支持和擁護,教育黨員和黨的支持者、擁護者是政黨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目前我們黨對人民群眾的宣傳教育,是為了使廣大人民了解、信任和擁護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激發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參加國家和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向前發展。政黨爭取和教育群眾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

首先,提高民眾對中國共產黨的政黨認同。個體對政黨認同的方向及強烈程度構成其政治態度及行為的核心要素,將影響黨執政的群眾基礎?!罢h認同是政黨的政治行為基礎和現實前提,任何政黨在缺失認同的情況下都無法構成組織體系,更沒有力量實現政黨的綱領和宗旨?!盵5]政黨認同的內涵還表現為黨員對政黨的忠誠,而政黨忠誠直接影響政黨組織的生命力。就社會主義國家而言,政黨認同和政治合法性、國家認同、社會主義信仰認同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對執政黨的政黨認同直接決定著執政黨的興衰成敗、政黨政治的走向乃至國家經濟的發展與動蕩、國家的統一與解體。其次,要發揮黨的先鋒模范帶動作用。黨的先鋒隊作用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的先進性,最為直接地體現在黨的政策上;另一方面是作為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的個體的模范帶頭作用上。我們黨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組織起來的黨,黨章規定,凡是有正式黨員三人以上的基層單位,都應當成立黨的基層組織。目前全國共設立基層黨組織近400萬個,它的組織網絡幾乎囊括了整個中國社會,黨的基層組織(支部)已深入到了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各行各業的每個角落。同時現有黨員七千多萬名,占全國人口比例近6%,如此優厚的組織和人力資源,在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中必然發揮生力軍的作用。

總之,只有實現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理論才能徹底,才能為人民群眾所掌握,理論本身也才能得到不斷的豐富和發展。

[1]王惠巖.當代政治學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9.

[2][美]菲斯克.解讀大眾文化[M].楊全強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2.

[3]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44.

[4][美]邁克爾·羅金斯.政治學[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6.

[5]王慶兵.試析政黨認同的功能與構建途徑[J].廣西社會科學,2004,(8):17.

A81

A

1002-7408(2010)04-0010-03

劉朋(1980-),男,山東膠州人,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共黨史專業2008級博士生,研究方向:中國政黨政治。

[責任編輯:張亞茹]

猜你喜歡
大眾文化大眾化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中國當代大眾文化的觀察與反思
中國社會現代轉型與大眾文化的內在邏輯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現代高等教育大眾化教育質量觀
當前大眾文化審丑異化的批判性解讀
氣排球的大眾文化屬性探析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互動式』是理論宣講大眾化的有效途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