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現代借鑒價值

2010-04-28 11:07沈道海
理論導刊 2010年4期
關鍵詞:孟子道德教育道德

沈道海

(徐州師范大學倫理學與德育研究中心,江蘇徐州221116)

孟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現代借鑒價值

沈道海

(徐州師范大學倫理學與德育研究中心,江蘇徐州221116)

中國傳統文化對現代道德教育具有重要借鑒價值和啟迪意義。孟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是現代道德教育深厚的倫理文化資源,其思想精髓和精神要旨對于啟示我們在現代道德教育中,突出主體性,凸顯重要性,強化實踐性,提高針對性,增強實效性等,具有不可磨滅的時代價值。

傳統文化;孟子;道德教育;借鑒價值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經過數千年的激蕩和演繹,給我們留下了許多超越時代的關于如何推進道德理論教化的思維成果,對當今社會轉型期的道德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和啟迪意義。孟子作為我國古代繼孔子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學者,他在道德教育方面所作的理論貢獻,對我國的道德生活實踐和民主進步產生了深遠影響,至今仍有不可磨滅的時代價值。孟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倫理智慧集中體現在:以“人性本善”為基礎的道德本原說,以“善教得民”為目的的道德作用論,以“居仁由義”為核心的道德價值觀,以“仁義禮智”為主體的道德范疇論,以“反省內求”為特征的道德修養論。這一思想深度發掘了人性之善,指出了道德教育的可能性、現實性及內在途徑,充分肯定了人的自身價值,昭示了人類道德理性的自覺,反映了社會道德歸向,激勵著人們對理想道德的重視與追求,為現代道德教育和道德實踐提供了豐厚的倫理文化資源,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價值。

一、借鑒孟子的人性善思想,突出道德教育的主體性

“性善論”是孟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他認為,人的道德是根源于人性的,表現為人的善行,人生而具有潛在的向善的可能性,提出“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保ā睹献印す珜O丑上》,以下只署篇名)在這一思想的基本精神中,強烈的道德自覺一直是其鮮明的核心價值,而這種道德自覺與他所倡導的道德主體性意識是分不開的。孟子說:“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離婁下》)在他看來,道德在人身上產生、發展是以人性為前提的,而人性并不是外在強加的,而是人內心所本來就具有的,人人都有仁義禮智之善性,都有趨善的本能,道德教育就在于發揮其自身的道德主體性。同樣,古希臘倫理學家亞里士多德也認為:“德性是在我們能力以內的和出于意愿的?!盵1]這就是說,道德教育只有勃發出個體強烈的主體超越意識,才能真正實現其教育的價值。所以,現代道德教育要高揚人的主體精神,喚起人的主體意識,善于挖掘和激發人內在的善良愿望。

然而,長期以來,我們的道德教育忽視了對個性和主體性的倡導,只注重道德在社會中的功用價值,卻失去了其對人的真正的內在價值,成為規范人、約束人的異己力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對個體道德主體性的遮蔽。事實上,主體性是人的本質屬性,是一切道德活動的內在依據。馬克思主義倫理觀從唯物辯證法出發,通過對人性和人的本質的分析來探討人的道德主體性生成及其作用。在馬克思主義看來,道德不是外在于人、強加于人的東西,而是內在于人,它是人們自我肯定、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一種社會形式。換言之,人的需要產生了道德,道德是滿足人的至善需要的獨特形式。一個人只有意識到他的主體自主獨立的性質,才能激發起強烈地自我的道德責任感,從而才能使道德成為自覺自愿的行為。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說,道德教育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道德教育是建立在它的對象需要和可能教育的基點上的。

因此,高揚人性之善,尊重并滿足人對道德生活的需要,激發人的道德主體意識,提高道德自我發展的理性認知能力,應成為現代道德教育的應有追求和必然取向,惟有此,才能不斷增強道德教育的實效和價值,使每一個人充分發展自己的善性,達到“人皆可以為堯舜”(《告子上》)的理想境界。

二、借鑒孟子的道德教化思想,凸顯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重視道德的教化功能,是孟子道德教育的顯著特點。他認為道德教育事關社會的安定與治理,是社會實現有序運行的重要條件,并提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盡心上》),使其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是人生的三大樂事之一。孟子還認為,人之所以需要教育,是因為人的“善”的本性會隨著時間和環境的變化而流失,教育就是用來找回和保持人的這些善性的。所以,道德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使人們懂得為人處事的倫理規范,進而調節社會行為,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和社會風氣。這就是說,“沒有道德教育,任何一種道德要掌握社會生活都是不可想象的?!盵2]

當前,我國正處于深刻的社會轉型時期,隨著新舊體系的轉換、新舊觀念的碰撞、中西文化的沖突,人們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發生著劇烈變化,傳統的道德規范受到強烈的沖擊,而新的道德體系尚未真正建立起來,導致社會道德一定程度上出現了暫時的混亂與無序。在這一特定的轉型時期,道德和道德教育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困惑和價值失落,深刻地體現在人們對既有道德信仰體系的懷疑和對內心世界的荒蕪無助,為此有人慨嘆“人心不古”,有人驚呼“世風日下”。究其根源,在于“經濟決定論”對道德教育的消解和對倫理的驅逐引發了社會的精神危機,這是因為:“經濟決定論剝奪了倫理作為人文精神核心構成的地位,否定了其獨立存在的價值合理性,使凸顯人類自由本性的倫理道德淪為經濟的附庸,將經濟沖動力作為社會及個體行動的惟一動力?!盵3]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否定和消解了人的道德責任。

因此,當代社會亟需進行倫理道德的重建,亟需加強人們的道德教育,這是我們所面臨的一個迫在眉睫的歷史性重任。為此,首要的是,要把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到國家復興的戰略高度來認識。正如美國道德教育家貝內特所講,一個國家強大與否不僅由它的GDP和軍事力量來衡量,還由它所致力于聯結國民和界定其品格的價值和原則的力量來衡量。[4]其中,要注重從我國的優秀文化道德傳統中汲取精神力量,用傳統美德中具有永恒性質的價值因子滋養人的精神生活,特別是要科學發掘孟子關于道德教育地位、作用和功能的思想,為現實社會道德建設提供合理的價值辯護,以便更清醒、更全面地認識當今社會加強道德教育的重要意義和價值。正如毛澤東所總結的:“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盵5]

三、借鑒孟子的道德價值思想,強化道德教育的實踐性

孟子繼承和發揮了孔子的“仁”、“義”思想,創造性地提出了“居仁由義”的道德主張,并在此基礎上,塑造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滕文公下》)的道德形象,認為這是成德立人的內在要求,是人的最高價值之所在。這一思想集中體現了道義論的立場和特點,深刻詮釋了何為至善的道德價值,并由此規定了他對理想人格的塑造這一道德實踐問題。

道德作為一種實踐精神,是有規律的目的性活動,正是目的決定了道德行為的方向和價值,表現出精神的實踐功能。馬克思曾經明確指出:“思想、觀念、意識的生產最初是直接與人們的物質活動,與人們的物質交往,與現實生活的語言交織在一起的,人們的想象、思維、精神交往在這里還是人們物質行動的直接產物?!盵6]可見,道德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道德的實踐本質決定了以它為內容的道德教育必然具有強烈的實踐性,“道德教育離開了實踐性,必然成為空洞的說教和美妙的清談?!盵7]長期以來,我國的道德教育大都以統一的道德標準、統一的教材、統一的說教方式進行道德觀念的灌輸,道德教育局限于道德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道德實踐,造成了道德與社會生活之間存在著莫大的隔離感。然而,道德教育要想最終取得實際效果,僅靠道德知識的灌輸是不夠的,只有在社會實踐中人們才能認識各種具體的社會關系及行為要求,并內化為自己的道德生活,才能塑造出適合、適應各種特殊實踐關系的道德人格。換句話說,道德作為一種實踐理性,其作用與功能就在于對人們的現實生活有所指導。所以,道德教育向實踐回歸、向現實生活世界回歸,是現代道德教育走出困境、提高實效的重要途徑。

在現代道德教育中,我們要高揚道德的實踐品性,樹立道德要面向社會生活的觀念,切實從人們的現實生活實踐出發,建設符合現代社會需要的新的生活倫理,使道德教育真正成為一種道德品質的實際改造、培養、修煉的過程。概言之,道德教育最鮮明的特點就在于它的實踐性,道德只有在生活實踐中才能不斷煥發出生機和活力。

四、借鑒孟子的道德范疇思想,提高道德教育的針對性

在儒家思想史上,孟子第一次將“仁義禮智”四德并提,并以此作為其道德哲學的基本內核和道德人生的基本取向,并設計了一整套以“仁義禮智”為主要內容的道德規范,他認為,仁義禮智的實質是我們在處理人倫關系時所應遵循的應然道理。在此,孟子以四德為基礎,提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應當遵守的道德規范的細目。誠然,這些道德細目是對當時人們行為和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要求的概括,現時代的道德教育如果完全拘泥于此似有刻舟求劍之嫌,但其中蘊含的重要價值理念以及用明確、具體、系統的道德條目進行道德教育的做法仍然值得我們學習,特別是借用四德形式,改造其內容,賦予新的時代內涵,這對提高現代道德教育的針對性,構建一個良序的道德社會,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首先,孟子的仁義禮智道德規范中內含了豐富的道德標準。把這些道德標準融會到現代社會的土壤里,并賦予其現代性的特征,完全可以成為我們行為的道德原則。因為以仁義禮智為代表的傳統美德本身,突出的就是群體和諧精神,包括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這與我們當下的道德實踐之核心價值追求是一致的。因此,我們可以說,仁義禮智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思想道德基礎,是推動社會和諧的精神催化劑。

其次,仁義禮智的道德條目對我國現代道德規范的建設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應該說我國目前在道德規范建設上已經取得了豐碩成果,但能夠為人們所共同認可的道德價值和規范尚未真正建立起來,一定程度上使現代社會陷入了一種“道德共識的困境”,導致了個體道德責任的削弱。所以道德教育的當務之急,要在承接傳統美德的基礎上,依據現代社會的特征,建構起為所有人共有的統一的“道德框架”(泰勒語)。在這一框架中,應著重凸顯公民意識和公德教育的價值。這是因為,公共性構成了現代社會個體知識和信念的前提,“在公共領域中展現的任何東西都可為人所見、所聞,具有可能最廣泛的公共性?!盵8]這種公共性的道德要求,成為現代社會生活中的一種普遍的現實需要。故,現代道德教育最突出的價值指向就是建立起以個體的公民意識和社會的公共精神為核心的道德規范。

五、借鑒孟子的道德修養思想,增強道德教育的實效性

實效性是道德教育的一個關鍵性問題,道德教育的實效性從根本上說是指道德教育活動是否有利于促進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為朝著教育者要求的方向發展或轉變,其中科學有效的道德修養方法是提高實效性的關鍵。

“一種道德能否真正掌握社會,主要在于它最終是否轉化為社會成員自覺的道德修養?!盵9]道德修養是道德教育發生效用并形成道德品質的內在根據,它體現道德教育的意向和自身道德追求,具有變外在壓力為內在動力,提高自身道德品質的決定性作用。在這方面,馬克思曾說:“道德的基礎是人類精神的自律?!边@說明了人類的自律意識對道德養成的重要作用。孟子十分重視道德精神的培養和道德意志的鍛煉,并建立了一套自成體系、系統完善的道德修養理論。他關于持志養氣、存心養性、反求諸己、改過遷善、歷艱達志的修養方法都是值得我們認真珍視和學習的。特別是在社會轉型時期,社會上各種道德觀念、價值準則良莠并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道德選擇和道德行為,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缺乏自律精神,就會感到混亂、迷茫抑或無所適從。因此,只有具備自律意識,才能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下保持清醒的頭腦,獨立思考,科學決策,正確選擇。

所以,在現代道德教育中,我們要充分認識道德修養之于個人和社會道德建設的重要意義,并在具體道德實踐中,對道德修養的方法給以應有的關切,尤其是突出對受教育者的理想志向和價值教育,強調修養者的主觀精神,促進經常地反思自身,積極鼓勵改過自新,并在全社會營造個人修養的外部環境,這是現代道德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方式。同時,孟子又認為,“修身養性,保持善性仁德,培養浩然之氣,并不是一日之功,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10],必須堅持從大處著眼,從小事做起,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切不可揠苗助長。希冀如此,現代道德教育當實現理論預期與社會預期的統一,實現其本然性的價值期待。

[1][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M].廖申白,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76.

[2]魏英敏.新倫理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337.

[3]王玨.驅逐倫理:物欲籠罩的精神危機[N].中國教育報,2009-03-19.

[4]William Bennett,Our Children and Our Country:Improving America,s Schools and Affirming the Common Culture,Simon and Schuster,Inc.,1988:229.

[5]毛澤東選集[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

[7]羅國杰.倫理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452.

[8][美]H.阿倫特.人的條件[M].竺乾威,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38.

[9]羅國杰.倫理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456.

[10]黃廣晉,王引蘭.孟子的道德修養論及其德育啟示[J].倫理學研究,2008,(3).

B222.5

A

1002-7408(2010)04-0091-03

徐州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社會轉型時期道德建設的文化方式研究”(07XWB35);江蘇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當代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研究”(SGSY2009YB182)。

沈道海(1978-),男,江蘇沛縣人,徐州師范大學倫理學與德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從事倫理學與高校德育研究。

[責任編輯:閆生金]

猜你喜歡
孟子道德教育道德
中小學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顧與展望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如何對幼兒開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