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史教學淺析

2010-08-15 00:44黑龍江韓賀
職業技術 2010年1期
關鍵詞:新聞史史論史實

黑龍江 韓賀

新聞史教學淺析

黑龍江 韓賀

新聞史課程被認為是枯燥無用的,作為新聞史課程的一線教師,應引導學生認識新聞史課程的重要性,改進教學方法,并擔負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的責任。

正確引導;點線結合;師生互動;古今結合;以古喻今

新聞史是高等學校的新聞及相關專業都要開設的專業基礎課,課程設置目的在于使學生了解世界新聞傳播發展的歷史梗概和基本規律,了解當前不同類型國家新聞事業的概況、特點和趨勢,從而具備一定的分析、識別和研究能力,開闊眼界和思路,繼承和發揚無產階級新聞業的革命傳統,更好地從事社會主義新聞工作。但是近年來,無論是學校還是用人單位都把新聞專業畢業生實踐操作能力的高低作為衡量人才的標準,從而給學生帶來學習新聞史無用的錯覺。古人云,“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其實,新聞理論可以揭示新聞活動的規律,新聞實踐需要有正確的方略和決策,而這就離不開對歷史上成功和失敗的經驗的借鑒。怎樣能夠讓“枯燥”、“無用”的新聞史課程被學生認可從而為他們日后工作提供充分的“養料”,是新聞史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

一、正確引導,端正學習態度

很多同學都覺得新聞史是非??菰餆o味的,對歷史不太感興趣,覺得歷史就是死記硬背一些年表和事件。實際上,正如每個學科的歷史一樣,新聞史在新聞傳播學科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在進入任何一門學科的領域之前,都必須先掌握有關的歷史;只有透徹地了解學科領域的過去,才能準確地把握現在和展望未來。史學是一切學科的基礎,這一點并不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改變,過去如此,現在如此,未來仍然是這樣。所以,教師在正式講授知識內容之前,就應引導學生,使其端正學習新聞史的態度,教師的這種引導意識也應貫穿整門課程教學的始終。

二、點線結合,把握教學內容

如果我們把一個國家的新聞史看成是一條無限向前延伸的直線,那么我們在向學生介紹新聞史發展過程這條線的同時,還應注重發展過程中的一些點,這些點可是新聞事件、重要媒介、新聞人物、新聞制度……也就是說,在進行新聞史的教學時,不應只是講述新聞史的具體發展過程——史實,還應對這一過程進行評析,揭示其發展規律,借鑒其經驗教訓——史論,做到史實與史論的有機結合,史論應貫穿在整個史實的講述中。比如我們在講述巴黎公社時期的無產階級報刊時,要重點介紹巴黎公社的重要的四家報紙,還要指出巴黎公社的新聞政策,更要帶領學生深挖掘巴黎公社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即公社的新聞政策失之過寬。公社無論是對敵對的報刊還是自己的報刊都缺乏必要的管理,結果導致即使是公社自己的報紙在宣傳上也出現了重大的錯誤。這不僅讓學生深入思考,從中總結出經驗教訓,還要意識到:新聞輿論的威力是巨大的;新聞自由是相對的;對新聞事業的管理是必要的,甚至在非常時期采取非常手段也是可以理解的。這樣,我們在教學中既要厘清史實、又要闡明史論,既讓學生因了解史實而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又要讓學生因領會史論而獲得啟迪、增長智慧,才能真正體現新聞史課程教學的意義所在。

三、師生互動,豐富教學形式

以往的新聞史課程教學形式較為單一,主要依靠教師的講授完成教學內容,實踐證明,單一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應現代的教育的特點。

(一)課前提問,引出教學內容

課前的5-7分鐘可作為學生發言時間,發言的內容是前一節老師布置的對于本節內容的了解。發言中,學生可以對預習中的收獲進行闡述,還可以對某一具體問題作深入分析,提出不同觀點。課前發言可鼓勵學生使用多媒體完成。課前提問可消除學生對于新課內容的陌生感,緊跟老師的講授思路。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給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課上討論,理解教學內容

教師可在課上對重要問題或重點章節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討論可由教師布置議題,也可由學生提出問題,最后由教師做小結。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積極動腦思考,還可活躍課堂氣氛。

(三)課下自學,鞏固教學內容

教師可在課下對重要知識點布置小論文或練習,作為平時成績作為期末成績的參考,還可以選出完成較好的作業進行全班點評,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識記。課下自學內容除了書面作業,還可以給學生開出閱讀書目,引導學生閱讀跟新聞史相關的學術論文;知名專家、學者、專業人士的博客;定期閱讀專業期刊,重點、長期關注一些網站等。這樣,會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四、古今結合,打破出題思路

以往史類課程的考試側重于檢驗既定的歷史背景下學生對于一些問題的理解,其實,我們不應忽略歷史史實的現實意義。例如:彌爾頓和他的出版自由的理論,設置考題時,我們可以讓學生結合當前發生的事情來談對新聞自由的理解,新聞自由的局限。這樣不僅可以檢驗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而且能夠讓學生深刻地意識到,史實并不是孤立的,古人的理論并不是沒有現實意義的,新聞史的學習是可以為日后實踐提供借鑒和參考的。

五、以古喻今,不忘教書育人

教書育人是每一位教師的職責,這并非只是在新聞職業道德教育課上才能充分體現。新聞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可以歷史結合現實,理論和實踐并重,實現教書和育人。

在講中國新聞史時,我們可以把中國新聞史中成績卓著的、為中國的新聞事業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新聞工作者歸納為一個專題向學生介紹,重點讓學生思考,應該向這些人物學習什么。例如,在講鄒韜奮這一人物時,除了介紹鄒韜奮的生平,貢獻之外,還應重點讓學生思考,什么是“韜奮精神”,讓學生試想,作為未來的新聞工作者,怎樣才能更好地發揚“韜奮精神”;在講黃遠生的“四能說”時,不僅要讓學生知道,“四能”是哪四能,還要讓學生深入思考,作為一個合格的新聞工作者,應該具備哪些素質。這樣,教科書中的人物變成生活和學習的榜樣,知識的傳授又發揮了職業道德教育的作用。我們知道,教書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教書和育人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這是一條最基本的教育規律。如果將教書和育人割裂,只顧教書,不管育人,這不僅是淡忘了自己的社會角色,缺乏職業道德,而且是對黨的教育方針和社會主義教師神圣職責的褻瀆。所以,我們不僅要做好專業知識的傳播者,還要自覺當好正確政治方向的引導者和高尚心靈的塑造者,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多的合格的新聞工作者。

總之,作為新聞史課程的任課教師,要從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做起,不斷補充教材與新聞事業發展斷層的新內容,不斷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只有這樣,新聞史課程才能緊跟時代,真正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作者單位:黑河學院)

猜你喜歡
新聞史史論史實
宋代《春秋》學對史論體詠史詩的影響
趙建忠《紅學流派批評史論》序
如何提高《外國新聞史》課程教學的吸引力
從“工業革命背景”看復習課中的史論結合
試論新聞史研究方法的批判與范式建構
再論新聞史的哲學意蘊
新聞史教學如何貼近時代
世紀之交史論結合的佳作——《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第四卷評介
對八路軍留守兵團幾則史實的考證
中國工農紅軍第17軍史實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