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痛倫理觀”的困惑及其化解
——“后道德社會”大學生道德責任問題探析

2010-10-25 05:52長安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西安710064
理論導刊 2010年9期
關鍵詞:倫理觀道德主體

(長安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西安710064)

王 翀

“無痛倫理觀”的困惑及其化解
——“后道德社會”大學生道德責任問題探析

(長安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西安710064)

王 翀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類社會經歷了從現代性到后現代性的轉變,進入了“后道德社會”,其倫理觀表現為道德約束力減弱、權利無限擴大和自我奉獻精神失去的“無痛倫理觀”。當今大學生受社會的影響,道德責任感開始缺失。我們應當從道德責任回歸的應然性與必然性出發,采取必要措施,不斷強化大學生的道德責任意識。

“后道德社會”;“無痛倫理觀”;大學生道德責任;道德選擇

一、“后道德社會”中“無痛倫理觀”的產生及內涵

(一)“無痛倫理觀”的產生

工業革命特別是信息技術革命給世界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從物質到制度再到精神,從交往方式到思維方式再到人的精神世界,現代化的影響滲入到人的社會生活與生存方式的方方面面。正當人們對于“現代化”、“后現代”等名詞還沒有想明白時,有學者又提出了新的社會形態——“超級現代社會”?!俺墶币鉃椤昂笥凇薄昂蟋F代”,它是指現代性的再現代化、理性的再理性化。正如法國學者吉爾·利波維茨基所說:“人們從‘后’時代走到了‘超級’時代。一個新的現代性社會誕生了。它不再意味著走出傳統世界,獲得現代理性,而是意味著將現代性本身現代化,將理性化再理性化?!盵1]“超級現代社會”衍生出了“后道德社會”,這是一種個人空虛的、自戀的、責任心不強的、世界離我太遠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人們的倫理觀是一種在道德與利益之間尋求平衡的責任觀,我們稱之為“無痛倫理觀”。它表現為主體權利的擴張、自我奉獻精神的失去和對道德責任的漠視。這種倫理觀給中國社會的精神文化與價值觀念帶來的是釜底抽薪式的變遷。也正是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承擔著民族未來的當代大學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

(二)“無痛倫理觀”的內涵

“無痛倫理觀”是一種“聰明的倫理”,表現為: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不會為了某個崇高的理想而做出較大的貢獻,不能接受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人們在道德與利益之間尋求一種平衡,道德責任觀的履行變得“不痛不癢”,它具體表現為:

1.權利的擴張。在“后道德社會”,倫理概念雖到處可見,但自我奉獻卻已少之又少;人們不再接受道德律令,卻相信倫理界的“無痛”原則;人們要求有一種合理有限的、有分寸的責任,有嚴格的法律來保護每個人的權利。他們尊重倫理,但希望它不要妨礙自身,責任不再是無條件的責任,個人權利的提升往往以犧牲責任為代價。

2.失去奉獻精神。自從人類社會產生到現在的“后道德社會”,倫理的關懷不再像過去那樣遵循奉獻義務的理念,人們只是在不痛不癢、可選擇的道德形式中才想到它。在這個總是令人感到焦慮的社會中,人們不斷地爭取自己的權利,個體的權利已成為其合理性要求,同時,奉獻的合理性降低了,道德責任中漸漸失去了奉獻的影子。

二、“后道德社會”大學生道德責任回歸的必然性

“道德責任是指道德上意識到對他人、對社會的道德義務、道德使命等。道德責任本質上是對外在道德義務的內在認同。道德責任是人們主動意識到義務,具有良心的成分,它是道德主體自由地進行道德選擇的結果?!盵2]它有兩層含義:一是外在責任,指社會對道德主體的要求;二是內在責任,指個體對自我的要求。外在責任表現為道德上的他律;內在責任表現為道德上的自律。外在責任和內在責任以他律和自律的形式表現出來,二者相互統一,并要求道德主體承擔相應的道德責任。

“后道德社會”下“無痛倫理觀”的產生日益呼喚我們對道德和道德責任的理解和重視,發揮其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使它成為調節人們行為和觀念的重要規范。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更加需要道德責任的回歸,需要承擔一己之命的自我擔當精神和恪盡職守的“天職觀念”。

(一)社會生活的客觀需要

1.社會歷史發展的需要。我們作為現實的主體有各種需要,這些需要都必須通過主體與主體之間、主體與客體之間相互聯系得到滿足。主體在社會生活中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就使得主體之間的責任相互承擔成為必須,如果一個主體只向別人索取,而不付出;只向社會索要,而不向社會盡其道德責任、貢獻自己的力量,那么社會就不會進步。社會進步抑或是退步都與我們每一個人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當前,我國正處于市場經濟條件下,它既是一種法制經濟,更是一種道德經濟。道德責任意識是人們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別人信任和最終取得勝利的關鍵。作為現今的大學生,也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因為他們要運用科學技術知識為社會服務,這將直接關系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2.建立網絡道德、倡導網絡文化的保證。某高校曾經對本校學生做了關于大學生上網的抽樣調查,報告顯示:在校大學生中有95.1%的學生喜歡上網;97.5%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學習離不開電腦和網絡;85.2%的大學生都非常關注國內外的時政要事,尤其關注網上的熱帖;89.6%的大學生每天都會上網,其中68.9%的學生每天上網時間會超過4小時,20%的學生每天上網的時間超過2小時。從這一組數字可以看出,互聯網作為當代大眾傳播媒介之一,已經成為大學生獲得知識、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大學生了解社會、洞察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大學生對人際交往、文化生活、感情交流等需要。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大學生已有的道德經驗與價值觀念提出了挑戰。不負責任的言論與行為會在網上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加強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是提高他們面對紛繁復雜的信息時,增強辨別能力、進行合理選擇的前提,也是建立良好的網絡道德,發展積極的網絡文化的保證。

(二)個體完善的內在需要

1.承擔道德責任,由大學生道德人格特點決定。人格是個人尊嚴、價值和道德品質的總和,是作為一個社會人的資格和品格的總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格,要想讓別人尊敬自己,首先就要求他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責任感是一種最高的價值,這種最高的價值就體現在人的尊嚴上,或者說是體現在人格上。亞當·斯密說過:“責任感應當是我們行動的唯一原則,這是基督教的戒律中找不到的?!盵3]只要一個人有健全的人格、意志是自由的,他就必須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承擔道德責任。責任意識是人類的特征,是追求個人幸福和人格完善的基礎,是一個人道德人格的核心因素。

2.承擔道德責任,是大學生道德自我生成的需要。道德自我作為自我意識中的道德方面,是個體對自己道德狀態的看法和把握。作為個體之中所包含的德性結構,道德自我是人最根本的存在形式,它對人們的意欲、情感、行為進行調節,整合成一個完整的道德人格。道德自我不是既定的、與生俱來的存在,而是在人生的不同生成階段、不同的道德發展階段,在所處的社會文化下慢慢生成的。道德自我的生成也是個體自我完善的過程。

承擔道德責任是實現人的內在統一、完善其自身的一個重要方面。個人的內在統一通過外在的個人同社會的統一而實現。這個統一就是個體履行道德責任的過程。人是社會存在物,在社會生活中相互聯系、相互依存,所以相互之間承擔責任也是必須的。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離不開人們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承擔道德責任,只有這樣,人與社會才能相互統一,才能促進個體道德自我的生成,實現個體自我的完善。

道德責任感低下的大學生在未來社會實踐活動中必然不屑于紀律的約束,極易成為降低勞動群體行為活動效率的渙散因素。相反,一個責任感強烈的大學生不僅會自覺遵守各項紀律規定,其專業技能也會因責任感的驅使,在社會勞動實踐中不斷得到提高,從而促進其素質不斷優化發展。所以提高大學生的道德責任感無論從社會角度還是自身角度來看都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

三、“后道德社會”提升大學生道德責任意識的途徑

(一)提高大學生的道德選擇能力,實現道德責任與道德實踐的統一

道德選擇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客觀需要,是人類的選擇行為在道德領域中的表現,包括我們對行為動機、目的的選擇,對行為方式、過程的選擇等。在外表現為主體行動、交往、協調等道德實踐活動,在內表現為認識、情感、意志、信念等道德精神活動。道德選擇是人生需要面對的諸多選擇中最基本的選擇,是個人處于人生十字路口時總會遇到的一種道德情勢。其指向應是對人性進行揚善棄惡,使人性得到完善。有道德選擇就要承擔道德責任,道德責任是道德選擇的結果。所以,要在善惡諸要素中學會道德選擇,實現道德責任的承擔。

當今大學生被價值多元化所困擾,對物質利益的追求使他們中的許多人忽視了精神方面的東西和自己的內心世界,往往不知何去何從。所以,提高大學生的道德選擇能力勢在必行。

以道德責任與道德實踐的統一為原則是我們討論“后道德社會”主體承擔道德責任的題中之義?!柏熑巍鳛榈赖碌呢熑?,它既內化為道德主體生命的和諧,也應內化為道德主體自身生命與社會其它生命的和諧?!盵4]道德實踐指“人類生活受一定的道德意識指導和影響而進行的社會活動。包括個體行為和群體活動。其基本活動形式是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則和道德規范,通過善、惡、榮辱、正義和非正義等價值評價,來調節個人之間、個人與集體和社會之間的利害關系”。[5]道德實踐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質的根本途徑,責任意識的培養也是如此。道德責任內化的過程正是通過道德實踐體現出來的。道德責任與道德實踐的統一體現在主體具有意志自由。雖然人的行為總是受到客觀必然性與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但人是能動的主體,有理性和意識,具有辨別善惡的能力,應當且能夠在意志自由的前提下,在一定的范圍內,自主地進行道德選擇。

(二)加強“良心觀”教育,培養“公德”意識

良心是道德行為選擇中的“道德法官”。每個人的心里都有“良心”的存在,只是很多人忽略了它,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喚起大學生心中的“良心”,使其在個體道德選擇中發揮作用?!霸谒械膱龊?,良心的影響和權威都是非常大的;只有在請教內心這個法官后,我們才能真正看清與己有關的事情,才能對自己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做出合宜的比較?!盵3]163以“良心”為出發的行為選擇是純粹的道德行為選擇,它以對道德責任的認識為前提,在認識過程中表現為一種理性的自覺。以這種理性的自覺為基礎做出的道德選擇是能夠直覺地與客觀需要相契合的。良心一旦形成,具有很強的穩定性,是道德主體內部的絕對自我確認,是道德自律的最高形式。高校道德教育工作者更應該注重培養大學生這方面的情感。所以,“憑良心做事”也就是諸多理性要素在“良心”的指導下對客觀需要以及自我道德行為做出選擇。

現代大學生處于“有條件的”責任觀中不可自拔,責任意識缺乏的現象比較嚴重。許多人沒有公德意識,對道德責任采取冷漠的態度,喚起和提高大學生的公德意識對提升他們的道德責任感有很重要的意義。社會公德是一個人作為社會成員所必須承擔的義務。而社會公德也是現代社會公共精神的一種表現。正如有學者提出的“公共精神要行之有效,需要建立在人們的共識基礎之上,即公民社會的每一個個體都是平等的主體,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被賦予一種社會責任,任何人都沒有權利破壞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利益,任何人都有義務去維護大家公認的道德原則”。[6]當然,社會公德的建設也要靠政府出臺法規政策,比如新加坡的法律就規定:隨地吐痰罰200新幣,亂扔垃圾、煙頭罰1000新幣等。雖然這是他律的范疇,但他律也會轉變成自律,人們的良好習慣就是這樣養成的。我國在提高公民公德意識上也做了很多的努力,比如制定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等,它們的提出都是以社會公德為起點的,目的是使公民道德思想和道德素質得到提升,讓每個人都能樹立起道德責任感和榮辱觀,自覺自愿地承擔起對社會、對他人的道德責任,建立起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

(三)構建道德責任教育機制

現代社會的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既要注重規則、制度等規范的約束,更要注重他們德性的養成。從學校管理教育的層面來講,要進一步加強道德責任約束的懲罰機制,使學生能夠遵循道德責任的規范。在道德教育過程中,強調大學生行為主體的內在目的性,使他們在不同場合表現出穩定的品質與德性。同時還需要一定的制度作保障,即應該把履行規范與培養德性統一起來。建立道德回報機制,促進他們自覺選擇德行,不會成為“孤獨的道德個體”,使他們的道德行為能得到一定的回報;完善道德評價體系,這個體系越能體現至善,個體對自己在這個社會中的角色認同越明晰,越能順利履行好自己的道德責任。

大學生道德責任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個需要不斷進行滋養的過程,這要求大學生學會在現實的生活情境里加強自身體驗、積極投入現實生活。同時也要求學校、家庭、社會創造條件,使大學生不僅在課堂上接受責任感培養的教育,而且給他們提供廣闊的空間,讓他們走出狹小的空間,深入到課外、深入到現實的生活中??傊?我們要從課堂教學到課外活動,從課程設置到社會實踐,從崗位到責任,從責任到生活,共建道德責任培養的德育網絡。

[1][法]吉爾·利波維茨基.超級現代時間[M].謝強,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46.

[2]易法建.道德場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103.

[3][英]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M].蔣自強,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210,163.

[4]唐宜榮.責任與行動——中國城市反貧困責任倫理問題研究[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103.

[5]朱貽庭.倫理學大辭典[K].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21.

[6]袁祖社.“公共精神”:培育當代民族精神的核心理論維度[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109.

G641

A

1002-7408(2010)09-0066-03

王翀(1982-),女,西安人,碩士,長安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助教,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責任編輯:黎 峰]

猜你喜歡
倫理觀道德主體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彼岸與此岸:門羅《好女人的愛》中的加拿大相對主義倫理觀
關于遺產保護主體的思考
論多元主體的生成
黑格爾財富倫理觀述論——兼論社會轉型期國民財富觀的問題與重構
探析《佛教格言》中的倫理觀
翻譯“主體間性”的辯證理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