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載“四為”之政治倫理思想價值探析

2010-12-27 09:33宋義霞
理論導刊 2010年10期
關鍵詞:張載天理太平

宋義霞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文學院,西安710071)

張載“四為”之政治倫理思想價值探析

宋義霞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文學院,西安710071)

張載的“四為”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治國安邦的理想境界,也是建立和發展政治倫理的可貴思想方法。以人為本,保持社會安定,注重財產再分配的公平性,是保證天下“太平”的基礎和條件。

張載;“四為”;政治倫理;長治久安

張載是中國北宋時期的一位重要思想家,關學創始人,理學奠基者之一。他的學術思想在中國思想文化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對后世思想界具有較大的影響。王夫之曾說張載的思想是培養偉大人物的思想。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1]276反映了人生成就偉業的理念和境界,是建立政治倫理的可貴思想方法,是健全人格培養的必由之路,也是對從個人和諧進步到社會和諧的人類文明規律的概括。本文擬就“四為”及其對政治倫理發展的意義略作探析。

一、“為天地立心”與治國安邦之理想的建立實施

偉大理想是高尚倫理產生的前提條件,高尚倫理是偉大理想實現的精神保證。治國安邦,體恤百姓,使自己的國家創造更豐富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歷朝歷代竭力追求的理想目標,也是仁人志士的終生追求。要達到政治廉潔清明高效,必須有超前的治國理念,有敢于奉獻、愿意承擔責任有才能的大批志士仁人。儒家奉行“以天下為己任”的處世之道,在價值取向上,體現出濃厚的社會責任感??鬃咏虒У茏恿⑸硖幨?,要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要力爭在有生之年為國家為民族多做些事情?!熬蛹矝]世而名不稱焉”,[2]16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2]104這些都表現出積極入世的人生態度。儒家把富國安民,實行仁政作為自己的政治理想,把實現這個目標作為人生的最大價值,因此它的價值取向是注重人的社會屬性的,它實質上蘊含著一種崇高的獻身和犧牲精神。

但是,儒家把實現政治的清明砝碼放在政治家良好的道德品質素養上,為此倡導加強培養人才道德素質的內容和途徑,就是著名的“修、齊、治、平”,而這些良好的素質培養過程只注重個人的內在世界的頓悟和開掘,不強調人在更大的自然、歷史空間的作用,即沒有指明人在自然宇宙、人類社會中的地位角色及其主動性。相形之下,張載的“四為”就比既往儒家治世安邦的政治思想廣闊、深邃而實際得多。就“為天地立心”這一句來講,是對儒家的超越貢獻,它突出表現了張載唯物的史觀、前瞻的思想、廣闊的胸襟、仁愛的情懷和創新的精神。

“為天地立心”是張載的一種人生價值追求,是治國的高境界體現。要“為天地立心”,而天地是按自己的規律運行,不受人類思維規律羈絆,《周易》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盵2]104天地生生不息運動發展,是那樣的自覺自然而且富有活力,它必然有一種內在精神理念在支撐著,即它像人類一樣有一個統治支配一切行動的中樞機關——“心”。心是人的生命動力,心就是人的思想,是主宰人行為的核心?!盀樘斓亓⑿摹本褪翘剿靼l現宇宙自然的思想靈魂。自然宇宙事物是一種客觀存在,它不像人類有鮮活的思維,張載所說的“心”應該是什么?張載說“太虛即氣”,認為客觀存在的宇宙本體,都是由以氣為基礎的物質構成的。他認為宇宙萬物“大分不齊,于其類中又極有不齊。某嘗謂:天下之物無兩個有相似者,雖則一件物,亦有陰陽、左右”之分。[1]322說明宇宙萬物都具有特殊性,都有自己的獨特形態,但它們都是由氣這種物質構成,人應該能了解掌握天地的特點規律?!皻庵疄槲?,散入無形,適得吾體;聚為有象,不失吾常。太虛不能無氣,氣不能不聚而為萬物,萬物不能不散而為氣而為太虛?!盵1]7氣聚為物,氣散為“太虛”即氣,而“太虛者天之實也?!盵1]324既然天是一種物質存在,它必有一個中心為統帥,如果統帥找到了并把它放在它的世界的統治地位,那么自然界就可以按規律進入人可與之溝通、直至駕馭它的發展軌道。顯然,張載所說的“心”,正如馮友蘭的評價:“天地是沒有心的,但人生于其間,人是有心的,人的心也就是天地的心了。換句話說,物質的世界是沒有思維的,人的腦子是物質組織的最高形式。腦子的活動是思維,思維也是物質活動的產物了。人為萬物之靈,靈就靈在他能思維,他有心?!盀樘斓亓⑿摹?,就是把人的思維能力發展到最高的限度,對天地間的事物和規律得到最多和最高理解?!盵3]159質言之,張載“為天地立心”,就是力求用接近科學的思維、哲學的思維獲得對天地的正確認識。他所說的天地,不是指“日月星辰”這些“目之所止”的顯著的形象,而是指天地的本質和規律,即對天地的理性認識,他稱之為天道。這個“天道”是含有豐富的主觀能動性的。

同時,張載認為要探索世界的規律,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就必須“大其心”與“盡其心”。他在《正蒙·大心篇》中說:“大其心則能體天下之物,物有未體,則心為有外。世人之心,止于見聞之狹。圣人盡性,不以見聞梏其心,其視天下無一物非我,孟子謂盡心則知性知天以此?!盵1]24要“大其心”就不能“以見聞梏其心”,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不能局限在眼見耳聽之范圍,應當用理性的思維審時度勢,以辯證的思維去“體天下之物”,探其淵源,究其規律,從而為天下提煉創造治國安邦之良策。

治國之良策之歸納以至于實施,還需要智者“盡其心”。治國之事繁復龐雜,天地之物五彩繽紛,認識管理好這個世界必須信念堅定,方法科學。在眾多的事物中,人不可能逐一實踐體驗之,就需發揮人思維的抽象性等特性,去認識事物的本質,則“盡其心”就是好的方法之一。張載說:“人本無心,因物為心。若只以聞見為心,但恐小卻心。今盈天地之間者皆物也,若只據己之聞見,所接幾何,安能盡天下之物?所以欲盡其心也?!盵1]333張載講的是根據客觀事物變化,用自己積累的經驗,憑借思維的特性,應盡力“盡心”認識世界、管理國家,讓人們與宇宙彼此認識、互通相融而發展。

二、“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是政治倫理之基石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張載在繼承“仁”這個“絕學”時,跳出儒家仁愛等級的藩籬,探索揭示使社會長治久安的本質動力,即一個社會的動蕩衰敗是由于對百姓的本質認識有誤。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的主人、主體,但是封建統治者囿于認識,始終沒能有一個正確而合乎政治發展規律的認識,以至于元代著名政治家、散曲家張養浩在《山坡羊·潼關懷古》中慨嘆朝代更迭、歷史變遷的結果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睂嶋H在張養浩所處時代的三百年之前,思想家張載就深思探究關于民生、民權和安民之問題,并試圖倡導社會建立一種愛民、恤民的政治倫理,他認為這樣就可避免社會的殺戮掠奪,民眾就能安居樂業,社會就會興旺發達,真正實現“為萬世開太平”的理想。

“為生民立命”就要從弘揚改造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入手,張載說:“學者當須立人之性。仁者,人也當辨其人之所謂人。學者學所以為人”。[1]321他把“仁”作為立志向、學做人、辨別人和培養人的標準,并且重視用“仁”來處理人們之間的關系。一個發揚彰顯“仁”的社會,首先要從管理層做起,用“仁”行使職權,實施的過程以至于結果必然對社會各階層的利益、地位和需要考慮照顧得較為周全,社會的矛盾就不會激化,社會不穩定因素就不難化解。要使百姓安居樂業,財富的占有分配是重要的“天平”,這個天平上的砝碼若有不公,必然導致社會貧富差距拉大,其結果是不安定因素滋生。張載認為解決“為生民立命”問題的最佳道德,是統治者的“無欲”,當然也是講君子應是“無欲”之人。張載說:“仁人難成久矣,人人失其所好,善人人有利欲之心,與學正相背馳?!盵1]281并說:“心既虛則公平,公平則是非較然易見,當為不當為之事自知?!盵1]280他試圖以人的自覺性與外在的強制力結合,來有效控制人們的欲望,以求得當政者與百姓兩相安好,這是對儒家“仁”的一個改造。張載在《正蒙·有德篇》中說:“德主天下之善,善原天下之一。善同歸治,故王心一?!盵1]44其意是講德是統率善的,善是統治者應有的品質,上行下效,人人都向善,國家就會大治興旺。張載追求德善奠基的政治倫理,是“為生民立命”理想得以實現的保證。

一個安定祥和的社會,是靠人們共同遵守信奉的道德理念來維系的。社會發展需要滿足人們的物質精神需要,同時也需要高尚可行的政治倫理促進社會健康發展。張載從人性是“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對立統一的觀點出發,辯證地提出了“天理”與“人欲”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發展觀,以社會倫理激勵政治倫理發展。那么,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人欲”?張載對此有深刻的見解,他說:“所謂天理者,能悅諸心,能通天下之志之理也。能使天下悅且通,則天下必歸焉者;不歸焉者,所乘所遇之不同,如仲尼與繼世之君也?!从碛刑煜露慌c焉’者,正謂天理馴致,非氣稟當然,非志意所與也?!盵1]23他在《正蒙·誠明篇》中還說:“‘在帝左右’,察天理而左右也,天理者時義而已?!盵1]23這里,張載把“天理”概括為以下幾層意思:首先“天理”是得到天下人公認的“公理”,人們懂得了就覺得“能悅諸心”;其次,“天理”是客觀事物的本質存在,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即使像舜禹那樣的人,也是被“天理”“馴致”而成就其事業和完美其人格的;再之,“天理”是“時義而已”的,即它與時俱進,隨著人們認識的深化而豐富多彩,并不是永恒不變的。

何謂“人欲”?即人的正常生活欲望要求。張載對“人欲”和“窮人欲”持截然相反的態度,他尊重人的正常欲望,反對“窮人欲”?!案F人欲”就是只講嗜欲,不講道德。為此他說:“燭天理如向明,萬象無所隱;窮人欲如專顧影間,區區于一物之中爾?!盵1]26由此可看出對“燭天理”與“窮人欲”的態度。要用“天理”抑制“窮人欲”,使人們在社會中平等和諧相處,就必須倡導博愛,也需要認識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人在世界中應擔負的責任和義務。為此張載在《正蒙·乾稱篇》中提出了令后人無不稱贊的——“天理”,即“民胞物與”、“厚孝道”和“法圣賢”的思想道德。這些思想是管理國家的必備精神素養,也是張載為建立安和興旺富裕的國家而開出的倫理良方,這些至今仍對社會文明進步發揮著作用。

三、“為萬世開太平”是政治倫理之崇高境界

什么是“太平”?這一詞最早是由漢代人提出來的,據《漢書·王莽傳上》記載:“九族親睦,百姓既章,萬國和協,黎民時雍,圣瑞畢臻,太平已洽?!睋v史發展可知“太平”一詞含義有二:一是指社會安定,百姓生活和美;二是指百姓財富均平。社會發展百姓樂業,沒有戰爭、沒有饑餓,人人平等,這是仁人志士始終追求的美好社會。要實現社會一代一世的“太平”,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要“為萬世開太平”,其任務之艱巨,理想之宏偉,精神境界之高尚,是需要政治家和管理者世代相繼地奮斗方可達到!

張載所生活的北宋,內憂外患嚴重,百姓生活在動蕩戰亂、貧困之中,對于憂國憂民的張載,他始終想找到一個解決社會矛盾、救民于水火之中的方法,他試圖用恢復“井田”來解決百姓財富不均問題;他提議對統治階層適當的分權,以解決擁權太重、決策失誤、擾民害國的問題;他還想通過道德精神的重塑,來改變國家綱紀不振、國衰民弱的困境,并寄希望于改革圖強,以重振大宋之雄風。

“太平”是社會文明發展的前提標志。要“太平”,必須使社會安定,安定的前提是百姓生活安定,即人人衣、食、住、行有保障。這就必須制定切實可行的公平發展的治國政策,必須動員人民發展生產,創造財富。發展生產則須解決百姓基本的生產資料需求,農民有土地,商人有市場、原料……,而且給百姓解決生產資料問題,本身就包含著社會共同財富的平均分配問題。這個基本問題解決了,百姓就無憂無怨,就會安心生產,創造了財富可使家安國安。張載認為實現國家“太平”,要從家庭富裕開始,他在《橫渠易說上經》中曾說:“家不富,志不寧?!盵1]95

在生產經營中,對于利益的處置,是均貧富、強國家以達到天下“太平”的重要途徑。人民創造財富滿足了自己生活需要之外,必然把多余的貢獻于社會,管理者要用“無欲”為公的思想道德來處理社會公有財富,讓財富的再分配為百姓生活盡力提供良好的服務,這種掌管財富的理念,可使社會安定團結,保證天下太平。

總之,張載的“四為”,作為其治國安邦的理想,是促進個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的可貴的倫理道德,又是社會政治文明的崇高境界。今天,我們對“四為”的正確認識、借鑒與弘揚,對建立科學文明的現代政治倫理有重要的現實啟示價值。

[1]張載.張載集[M].北京:中華書局,2006.

[2]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3.

[3]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五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黎峰]

B 244.4

A

1002-7408(2010)10-0109-03

西安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R 200241)。

宋義霞(1959-),女,西安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傳統文化和美學研究。

猜你喜歡
張載天理太平
張載的“變化氣質”之道
張載家訓不只是橫渠四句
“關學”的精粹及其對后世的啟迪——張載思想的當代價值研究
守正創新讓“太平泥叫叫”叫得更響
勸君莫做“太平官”
中醫導引法——八段錦(一) 兩手托天理三焦
天理與國法:災異譴告話語中的慎刑之道
張載哲學的本體論結構與歸宿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存天理和滅人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