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略談

2011-03-20 12:18綦家芬
文教資料 2011年15期
關鍵詞:探究性歷史探究

綦家芬

(平度市明村鎮明村中學,山東 平度 262800)

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給歷史課堂繪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無疑為歷史教學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是課程改革關注的重點,也是造就創新人才的迫切需要。錢學森在最后一次談話中提道:中國大學缺乏創新精神,中國還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技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獨創的東西,缺乏創新精神。探究是創新的過程,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大學生,必須注重對中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指導學生運用探究性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探究性學習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一種學習方式,它要求教師不是把現成結論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并在探究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下面我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如何開展探究性學習指導。

一、指導預習,培養探究意識

如果學生不會發現新問題,那么他只是知識的容器,只是知識的搬運工。發現新問題是探究性學習的前提,所以每次上課之前,都應要求學生預習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知識和結構,并且要求學生在預習的時找一找覺得比較困惑的知識點。在教學中,我確實發現有的學生在預習的時候進行了思考,例如在學習《三國鼎立》的時候,有的學生就提出了這樣一些問題:劉阿斗如此無能,諸葛亮為什么自己不當皇帝?在三顧茅廬時諸葛亮為什么那么清高?曹操既然是政治家、軍事家,為什么在赤壁之戰中會敗給孫劉聯軍?學生在教師講新課前能提這么多問題,說明學生確實進行了思索,有了初步的探究意識,為在歷史課堂上進行進一步探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創設歷史情境,激發探究欲望

歷史學科具有時間、空間、人物的特定場景,老師應有意識地引入具有一定情景色彩、形象具體的歷史場景,讓學生有切身的體驗和感悟,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精心選用情景資料,把學生帶入歷史氛圍之中。例如:萍鄉市四中的黃老師在講述《美國南北戰爭》這課中的西進運動時,先利用多媒體展示了西進運動前美國的領土版圖和西進運動后美國的領土版圖。兩幅地圖上美國的領土面積相差那么大,使學生看了兩幅地圖之后,就會立即想到:美國這些擴大的領土是從哪里得來的?什么時候獲得的呢?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探究欲望。又例如,在講《三國鼎立》之前,我從《三國演義》的電視劇中精選了一些人物畫像,例如曹操、劉備、孫權、董卓、呂布、周瑜等人物的畫像,這些都是學生在電視中多次見過的歷史人物。上課時我將這些歷史人物的畫像在多媒體屏幕上緩緩展現,仿佛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向學生們走來。這樣,學生便情不自禁地回憶起三國時期的歷史情景,自然地進入探究角色,思考三國時期的一些問題。

三、巧設問題,培養探究思路

問題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準確把握重點,同時理清各部分知識的內在聯系,精心設計,環環相扣,從而引導學生去思考、聯想、探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發現歷史本質,進而明白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把握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達到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目的。例如:在講《北宋政治》一節課時,可以設計以下問題:(1)北宋初的統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強中央集權?(2)宋太祖為什么要“杯酒釋兵權”?(3)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逐步導致了什么不良后果?(4)北宋政府采取什么辦法來改變這種不良狀況?帶著這些問題,在課堂上師生共同探討,不斷深化對歷史現象、歷史事件本質的認識,通過環環相扣的設問、層層深入的剖析,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看法,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思路。

四、鼓勵質疑,授予探究技巧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睆哪撤N意義上說,人類的一切科學成就、新思想、新觀點、新方法及新的發明創造等,都是從質疑開始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币蓡柺菍Щ鹚?,是學生的內驅力,是探究和創新的源頭。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教給學生掌握以下探究質疑的方法和技巧。

其一,問原因。特別是對歷史的來龍去脈、歷史背景等,要求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如:文藝復興運動為什么首先發生在意大利?西歐人為什么要開辟新航路?工業革命為什么首先發生在英國?國民大革命為什么會失???等等。

其二,找依據。在復習教學過程中,對于教材上的許多歷史觀點、歷史結論等,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它們的依據,即使是至高無上的權威理論,也應反問一句:它的依據是什么?如:為什么國民大革命失敗了?為什么說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為什么說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等等。

其三,提異議。在復習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求學生認真復習掌握教科書的基礎知識,另一方面,要求學生跳出教科書的框框,不受其約束,敢于對教科書中已有的觀點、結論,以及不成問題的問題大膽懷疑,提出異議。

四、優化練習,強化探究能力

做練習,是培養強化學生探究能力的重要環節。練習設計必須讓學生始終處在主體位置上,讓學生成為探究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徹底扭轉以往教師講題目、講答案,學生對標準、背條條的局面。例如,我在讓學生做“請畫出三角貿易示意圖”這個課堂練習時,開始時學生有多種畫法:有的學生先畫一個世界地圖,然后在世界地圖中將歐洲、非洲和美洲連成三角形;有的學生畫一個三角形,在三角形的三個角上隨意寫上歐洲、非洲和美洲;有的學生畫一個三角形,但是按地球儀上歐洲、非洲和美洲的方位在三角形上標出歐洲、非洲和美洲。通過在班上比較以上答案,學生一致認同第一種畫法最佳。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想象能力,而且在比較不同的畫法中培養了學生探究最佳答案的能力。因此,教師要通過新奇、有操作性的開放性習題積極引導學生多動手、多實踐,用聯系的、比較的、發展的眼光,多側面、多角度地剖析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讓學生探究思維的火花在老師的點撥下更加光彩奪目。

五、組織活動課,拓展探究空間

我們教育學生不僅僅在于告訴他們真理,更在于教育他們怎樣發現真理。新教材中活動課正是“以討論發掘新問題”的形式出現,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收集材料、分析信息、提煉思維、尋求答案、展開討論,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新問題的能力。例如:選擇課后題“有人說唐朝衰落的原因是因為唐玄宗寵愛楊貴妃,你認為呢?”供學生討論。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學生踴躍發言,闡述觀點,這種活動課所達到的探究效果不言而喻。

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歷史知識競賽、編寫手抄報、出黑板報、講解歷史故事、編寫歷史劇本、參觀歷史博物館、游覽名勝古跡、寫觀后感等方式,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找出相互關聯的歷史典故、戰爭故事、人物關系等,并鼓勵學生進行相互交流,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探究學習的成功與樂趣。

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思維,尊重學生主體參與的地位,讓歷史教學課堂氣氛真正活躍起來,是新課改的基本要求。教學實踐證明,探究性學習有利于新課改教學理念的實施,有利于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因此,中學歷史教師必須與時俱進,大膽創新,從思想上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和運用探究性學習方式。

猜你喜歡
探究性歷史探究
一道探究題的解法及應用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
探究式學習在國外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及思考
高中英語探究性學習的初步實踐
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
新歷史
淺談探究性閱讀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