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向言語表現 關注寫作本位——閱讀教學中探尋言語形式秘妙的研究和嘗試

2012-08-15 00:47浙江王紅霞
作文教學研究 2012年6期
關鍵詞:林海音言語課文

浙江 王紅霞

指向言語表現 關注寫作本位
——閱讀教學中探尋言語形式秘妙的研究和嘗試

浙江 王紅霞

讀寫結合到底該結合在何處?如何結合?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有針對性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把握語言文字的規律,探尋文章取題、文句處理、結構布局等言語形式的秘妙,才能逐步地摸到寫作的門道,提高寫作的能力。

閱讀能力 言語形式 寫作本位

【引言】

一次校級的語文教研組展示活動中,一位老師執教的是人教版四冊課文《丑小鴨》第二課時,一位老師執教的是蘇教版的四年級課文《擁抱母親》。無獨有偶,在最后一個環節,兩位老師都不約而同地采取了同樣的讀寫結合練習。前者的設計是:我想對( )說——對丑小鴨說……/對哥哥、姐姐說……/對鴨媽媽說……/對獵狗和小鳥說……后者的設計是:寫下你最想說的話,可以是對文中母親的祝愿,也可以是對自己母親的感謝。

不難發現,兩位老師在寫話環節的設計都試圖體現讀寫結合的理念,但“我想對誰說”以及“寫下你最想說的話”都沒有觸及到寫話的基礎在于語言規律的探尋,言語形式的錘煉。學生只是調動語文學習中曾經積累的一點點語言來組織成一句或一段話而已。

【研究實踐】

王尚文先生在《言語形式四題》中形象地以彩虹作比喻,強調了言語作品形式的重要性。他還說:“……我們語文教師出于培養學生理解與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這一獨特目的,就必須關注課文‘怎么說’,必須側重課文的言語形式。語文老師如果只關注課文的內容,勢必就會把《小英雄雨來》上成思品課,把《自然之道》上成環保課,把《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上成科學課,把《文成公主進藏》上成歷史課?!蓖跸壬f得太妙了,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當下小語閱讀教學的弊病——重內容而輕形式,重內容的梳理,輕形式的把握。那么如何改變這一現象,提高讀寫結合的效率呢?筆者認為只有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有針對性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把握語言文字的規律,探尋言語形式的密妙,才能逐步地摸到寫作的門道,提高寫作的能力。

一、關注課題 探尋取題之秘妙

1.關注新穎別致的課題

譬如林海音的《冬陽·童年·駱駝隊》的取題非常搶眼。從表面看,我們會直覺文章應該寫三個板塊:冬陽、童年、駱駝隊。但細讀課文,你會發現:林海音把大量的文字用來描寫駱駝,單“駱駝”一詞,共出現近20次,還有用“它們”代替“駱駝”的有近10次,加在一起近30次??梢?,駱駝是文章的“主線”又是“主象”。留在林海音記憶中的童年生活肯定不止駱駝,還有老北京的冰糖葫蘆、北海的白塔、香山的紅葉等,但她為什么只寫駱駝?說明在林海音看來,駱駝最能反映她童年的“意象”。駱駝為什么能承載林海音對童年的所有情感呢?“冬陽”和“駱駝隊”為什么要圍襯著“童年”?這樣細讀后學生便能感受到,駱駝隊是流動的,暗示著在季節交替中童年一去不返。正是駱駝的安靜、緩慢、沉默,跟《城南舊事》故事的風格節奏高度融合,這其實就是林海音人生處事的狀態,折射出的是她的個性和生命的特質。其他如《走遍天下書為侶》《我的“長生果”》的取題都有自己的高妙之處。

2.關注貌似矛盾的課題

列夫·托爾斯泰在《窮人》一文中,除課題中的“窮人”外全文再沒有出現一個“窮”字,這是為什么?雖沒有再出現“窮”字卻讓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處處感受貧窮的辛酸,這又如何體現?引導學生關注這題目與課文內容之間的“脫節”,更能讓學生體會到窮人的物質生活雖然貧乏,但他們的精神世界如此豐富而偉大。對于作者對窮人的同情、敬佩之情也能感受一二?!段ㄒ坏穆牨姟芬徽n中“我的聽眾先有父親、妹妹,后有成千上萬的觀眾。作者為什么取題為《唯一的聽眾》?這唯一的聽眾獨特在何處?這樣對題目的深究,學生更能感悟到“我”對于老人的重視,老人在“我”的心目中具有不可取代的神圣而崇高的地位。

3.關注點明主旨的課題

題目能點明文章中心可謂是上上選??v觀人教版高段課文,以揭示文章中心為題的不在少數?!丁熬蕵O了”和“糟糕透了”》、《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金色的腳印》、《用心靈去傾聽》、《跨越百年的美麗》、《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等等都在課題中將文章要表達的主題加以了詮釋。這樣的取題既體現文章的表達內容,又傳達出文章深層要體現的精神要義。要指導學生細讀細品,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內容,把握文章的中心,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這樣能夠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提高的寫作能力。

二、關注文句 探尋遣詞造句之秘妙

1.關注意味深長的標點

一個標點符號,反復推敲斟酌,也能咬進文字的深層,嚼出文字的真味。如指導學生一步步體悟出《真理誕生于一百個號問之后》中的“?”和“!”的特殊含義;引導學生在追尋省略號的作用中,一次次感悟桑娜在丈夫不知情的情況下收養了孤兒時的忐忑不安、矛盾自責又愿意擔當……

在《橋》一課中,句號的使用更是頻繁出現?!袄杳鞯臅r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薄袄蠞h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蔽覀儼l現在這兩句話中,句號都可以改成逗號。那作者為什么不加逗號呢?從比較中,學生便能感受到句號的使用更突出了山洪的來勢洶洶,老人的沉著冷靜。在這里,普普通通的句號不但烘托了文章的緊迫氣氛,更體現出老書記的人格魅力。

2.關注獨特個性的字詞

字詞本身沒有好壞高下之分,關鍵是它在相關語境中所表達的那種意蘊。

林海音在《冬陽·童年·駱駝隊》中重復地使用某些詞語拉長語言的節奏,“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币豢跉膺B用三個“那樣”,假如改一下,“那樣丑的臉,長的牙,安靜的態度?!惫澴喔型耆灰粯?,快多了。再如,運用ABAC、AA式的疊詞,拉長語言的節奏:“慢慢地走,總會到的;慢慢地嚼,總會吃飽的?!薄拔夷叵?,慢慢地寫,又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又聽見緩緩悅耳的駝鈴聲?!悲B詞的使用,一呼一應,語言像蕩秋千似的,節奏是那么舒緩而綿長。駝鈴是趕狼還是增加行路的情趣,駝絨終究有沒有被剪掉,我們不得而知,但語言的節奏卻被自然地減慢了,讀者不知不覺早已沉浸其中,慢慢地讀,細細地品。

《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一課,行文干脆潑辣,簡明流暢,最大的特點是抓住人物摔跤時的動作突顯人物性格?!盎輧阂徽尽薄八?,合了襠,鼓著眼珠子”“推拉拽頂”“鉤”“別”“推”“摔”,通過對這些動詞的揣摩品讀,小嘎子的機靈使巧、求勝心切,小胖墩兒的力大無窮、憨厚耿直躍然紙上。最后,以《小英子和鬼子比賽憋氣》的視頻為突破口,指導學生運用課堂中學習的動作描寫來寫這場比賽,學生個個寫得生動活潑,趣味十足。

3.關注違反常態的句段

作者在為了加強某種情感抒發時往往會寫出一些不太合常理卻萬分合情的句段來。在品讀文本中對那些比較特殊的句段加以關注,必定能讀出不一樣的感覺來。

梁曉聲在《慈母情深》中使用了這樣一個句段?!氨持逼饋砹?,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該語段中“我的母親”出現了三次,而且還是出現在句子的后面??刹豢梢詫ⅰ拔业哪赣H”換到句首?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他要表達的是什么?針對這樣的困惑,筆者做了如下的設計:

(1)自由讀,指名讀,讀正確。

(2)此時在我眼前出現的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指名說——朗讀(疲憊、疲倦、辛苦)板書[這就是我的母親,瘦弱疲憊的母親]

(3)請你再去讀讀這句話,你能發現這句話的特別之處嗎?[三次“我的母親”分別放在句子后面]

①按照我們平時的習慣,“我的母親”應該放在——而且說一次就夠了。

比較:我的母親背直起來了,轉過身來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

②自由讀一讀。

③質疑:比比兩句話哪句更精彩?為什么呀?(是啊,它就像是電影中的慢鏡頭,每個動作都讓我們看得那么清楚,那么細致;一遍又一遍在心中呼喊著“我的母親”,讓人感受到了作者對母親的心疼和難受)

只有這樣的品味言語形式的過程,才能讓學生發現語言規律,探尋其中的奧妙,從而建立起一種語文意識,提高遣詞造句的能力。

三、關注結構 探尋布局謀篇之秘妙

1.關注首尾設計

說到首尾,我們最先想到的肯定是首尾照應。起筆和收筆遙相呼應,文章的整體性能得到加強,給人渾然天成的感覺。

人教版課文中運用首尾呼應的文章有很多。如《梅花魂》的開頭“那朵朵冷艷、縷縷幽芳的梅花,總讓我想起漂泊他鄉、葬身異國的外祖父?!焙徒Y尾“多少年過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這幅梅花圖和給我的手絹,就想到,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一顆眷戀祖國的心?!秉c明了具有梅花一樣的情懷的老人的愛國之心?!督z綢之路》的開頭“一座古樸典雅的‘絲綢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門外……望著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當年絲綢之路上商旅不絕的景象,仿佛聽到了飄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駝鈴聲……”和結尾“兩千多年后的今天,每當人們凝望“絲綢之路”巨型石雕,無不引起對往日商貿、文化繁榮的遐想……”將絲綢之路往日的繁華,在歷史上的功績無聲卻有力地表達出來。在教學此類課文的同時,把作者這種運用首尾呼應提拎文章中心,升華思想感情的寫作方法讓學生反復誦讀,細讀細悟,并在自己的文章中加以運用,也是為文章增色的一個重要方法。

但有時,不形成呼應的首尾依然值得我們探究?!秷A明園的毀滅》一課開頭寫道:“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而第二段開始講的卻是圓明園的規模、建筑特色、文物收藏,直到最后一段才寫到圓明園的毀滅。如此,開頭這一段完全可以放置在行文的最后,似乎更順理成章。那么作者為什么要把這兩個“不可估量的損失”放在開頭呢?這樣的處理有什么深意嗎?教師要引導學生一步步挖掘其中的內涵,從而深刻體悟到這樣的處理更表達了對圓明園毀滅的無比憐惜,對侵略者破壞圓明園的罪惡行徑的無比痛恨。這對于訓練學生在結構布局上的思維開拓是很有幫助的。

此外,特點鮮明的首尾設計都是很好的模仿對象。如《藏戲》開場的三個排比式的反問,《少年閏土》開頭中的人物形象的細描,《金色的漁鉤》結尾那閃著燦爛光芒的漁鉤,《只有一個地球》結尾處振聾發聵的倡議,都值得揣摩、學習。

2.關注段式關系

小學階段最常用的段式便是總分段式或總分總段式??偲鹁?、段往往具有總領全段或全文,概括整段或整文主旨的作用。一篇好的文章,無論寫人還是敘事都能緊緊地圍繞某一個中心詞或中心句加以展開,使得文章條理清晰,層次分明,給人以門戶遞開、娓娓道來之感。這樣的范例在課文中也是不少。如《彩色的非洲》一文,以“非洲真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啊”為全文的總起句,分別通過對非洲的氣候、植物、動物、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藝術領域的濃墨重寫,把非洲的多姿多彩寫得生機盎然,靈動迷人。

總分結構最為明顯的當屬人教版十一冊曹敬莊的《索溪峪的“野”》了。作者在謀篇布局時,采用先總起后具體描寫的方法,在概括地介紹索溪峪“野”的特點后,分山、水、動物、游人四個方面進行具體描寫。每一方面的描寫也采用同樣的方法。如,寫索溪峪的山,先總寫山有野性的美,接著從山具有“驚險的美”“磅礴的美”“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三方面來具體描寫。老師要指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作者如何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從而提高理解力和感受力。并在課后小練筆中對總分結構的寫法加以練習,提高對該寫法的運用能力。

當然,并列段式在幫助學生進行景物等習作時也有很高的借鑒價值。如《新型玻璃》、《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山中訪友》等課文都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厘清段落關系后進行練筆。

3.關注過渡轉承

說起過渡句的作用,人們都會不約而同地說:承上啟下。只有全面了解過渡句的作用,才能理解文章作者在行文中安排某一過渡句的良苦用心,理順文章的思路,從而把握文章結構,更準確地領會文章的思想內容。

《圓明園的毀滅》一文中“圓明園不但建筑宏偉,還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睂⑶拔膶@內建筑特色的描繪轉到了對所收藏文物的列舉,輕靈自然,絕不拖泥帶水?!恫噬姆侵蕖分羞\用“非洲不僅是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動物世界也是彩色的?!薄胺侵薜淖匀痪坝^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無一不是彩色的?!眮碜鰹槎闻c段之間的轉承紐帶?!逗吞锏木S吾爾》中“維吾爾姑娘更是漂亮得叫人不敢正視?!币粋€“更”字將上段中那美不勝收的“都帕”“艾得來斯”的描寫轉到了更為明艷美麗的人身上。

過渡句作為文章的一種結構手段,其作用像橋梁、似紐帶,承上啟下,使行文流暢,語意通達,層次分明,轉承自然,結構嚴謹,也使讀者的思路綿延不斷而無突兀之感。這雖然不難發現,但指導學生在體會過渡作用的同時加以運用才是要花心思落實的。

如此,從言語形式探究的角度,從指向言語表現的思路,關注寫作本位,來發現言語形式的秘妙,才是閱讀教學最重要的任務。

[1]王尚文.言語形式四題[J].小學語文教師,2011(05)

[2]曾興才.小學語文課文題目教學淺談[J].教師博覽,2011(1)

[3]張小娟.談如何巧妙安排文章結構[J].語文天地,2011(8)

[4]王志強.淺談過渡句的作用[J].中學語文園地,2008(10)

猜你喜歡
林海音言語課文
秋的氣味
言語思維在前,言語品質在后
細讀課文,讓思路清晰起來
背課文的小偷
那些回不去的城南舊事——讀林海音《城南舊事》有感
林海音:這個世界有太多選擇
《世說新語》中的“言語”趣味故事
背課文
林海音與琦君
關于冬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