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解發展瓶頸 做大做強園區經濟

2013-08-15 00:53陳學軍
重慶行政 2013年1期
關鍵詞:榮昌園區建設

□ 陳學軍

近年來,重慶榮昌工業園區(以下簡稱園區)按照縣委、縣政府的部署,實施工業強縣戰略,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擴大招商引資規模,有效承接產業轉移,充分發揮園區聚集產業發展功能和示范效應。隨著園區經濟規模的擴大,產業集聚效應的初步體現,一些影響園區發展如土地資源、技術勞動力緊缺等因素逐漸暴露出來,制約了園區經濟進一步發展。因此,有必要對此進行探索。

一、園區經濟發展現狀

(一)基本狀況

重慶榮昌工業園區成立于1992年,前身為重慶市板橋工業園區,是重慶市政府于2002年首批批準建立的全市16個特色工業園區之一。2006年1月,經國家發改委審核批準為省級開發區,并更名為重慶榮昌工業園區。目前,園區實行“一區四園”建設管理模式(板橋園、廣順園、杜家壩園和榮隆臺灣園),總體規劃面積33.5平方公里 (板橋園15.5平方公里、廣順園7平方公里、杜家壩園3平方公里和榮隆臺灣園8平方公里),現已建成面積12平方公里。2011年,園區累計入駐企業285家(不含榮隆臺灣園,下同),建成投產企業252家,實現工業總產值325億元。并逐步形成以生物醫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農副產品深加工和其它類工業為重點的“4+1”產業體系,并以此帶動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成為榮昌縣工業經濟的中堅力量。

(二)園區經濟對縣域經濟發展的作用和貢獻

1.園區產業已成為縣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2011年園區入駐企業工業總產值325億元,是2007年的8倍;固定資產投資76.4億元,是2007年的5.8倍;稅收總額16.9億元,是2007年的7.5倍。園區經濟的發展對縣域經濟發展和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2.園區經濟已成為縣域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推動力。從1992年起,通過“筑巢引鳳”,加大科技投入和企業技術改造,發揮主導產業集聚優勢,2011年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7%,提升了縣域經濟的層次。經過近20年的奮斗,園區經濟由小變大,為我縣從農業大縣向工業大縣轉變發揮了重要作用,2011年三次產業比重為15.7∶58.8∶25.5,經濟成份更趨合理,經濟增長方式逐步轉變。

3.園區經濟已成為擴大城鎮就業和推動城鎮化進程的主要渠道。園區經濟的發展,園區企業的用工增加,吸納了大量勞動力就業。2011年園區企業共吸納就業人員4.38萬人,未來5年,還將新增就業崗位2萬個。作為城市的功能區塊,園區建設規模的擴大,就業人數的增加,擴大了消費群體,帶動了城市規模的擴大、人口的集聚、功能的完善,有力地推進城鎮化進程。

4.園區經濟已成為探索市場經濟運作和服務模式的重要窗口。近年來,園區積極開展 “作風建設年”、“優化發展環境年”和“環境提升年”等活動,不僅圍繞提高招商成效想辦法,更是注重企業籌建、生產中的全程服務,成為我縣探索市場經濟運作和服務模式的重要窗口。2011年園區榮獲“重慶市發展開放型經濟先進單位”,被蘇商、浙商商會評為“蘇商最佳投資環境城市”、“浙商重點推薦投資城市”。

二、園區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園區產業聚集度低

1.園區建設定位特色不突出。榮昌縣屬欠發達地區,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對進園企業選擇余地不大,園區特色定位不突出,存在重視招商引資數量、產值、出口總額等數量指標,忽視競爭力的培育和可持續發展。加上園區管理體制多次變動,主導產業選擇多次調整,重復性建設和低水平建設現象時有發生。

2.產業關聯度較低。園區中多數企業是通過政策優勢及勞動力成本優勢而入園的,這種集中僅僅只是一種地理上的集中,不是以其內在機制和產業的關聯為基礎。各企業之間上下游產品形成配套生產的少,企業之間缺少交流,產業關聯度較低,未產生實質的集聚效應。

3.沒有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1”產業體系各企業之間相互依存、互相合作的專業化分工協作的網絡機制尚未形成,或缺乏龍頭企業的引領,或缺乏為龍頭企業提供專業化供應配套的企業,尚未形成良好的合作機制,不得不從其它地區購買,增加了采購成本。

(二)園區產業生產要素短缺

1.土地供需失衡和利用效率較低

一是土地供需失衡。按照園區發展規劃,土地指標緊缺,2011年園區用地指標只有1055畝,實際需求1500畝,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部分企業沒有真正履行合同約定,大量圈占土地,占地不建,建而不完工或不投產,造成園區土地供需失衡;少數企業按自己意愿要地,影響園區產業布局,造成土地浪費。

二是利用效率較低。按照相關規定,園區引入企業投資強度應不低于275萬元/畝,容積率必須達到1.0以上。據調查,目前園區主要以傳統加工型企業為主,高新技術型企業少,企業投資強度在200萬元/畝左右,多數企業使用單層廠房,容積率只有0.6。園區入駐企業大多數都無法達到國家相關要求,用地與產出不成比例。

三是環保限制。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存在污染源的企業必須要有一定的空間和間隔距離。園區個別有較大污染源的企業由于布局不合理,為實現環保達標不得不增大用地面積,進一步加劇了用地矛盾。

2.水電管網配套設施不完善

一是供水不穩定且污染嚴重。2011年園區生產用水127萬方,預計到2015年用水將達500-600萬方以上,基本上能滿足生產用水需求。但供水布局不完善,管道設施老化,在用水高峰時水壓不穩定。生活污水處理不徹底,工業廢水循環使用效果差,水資源污染比較嚴重,使得榮昌縣工業企業發展因達不到地表水三類以上而審批受限。

二是電力供應將出現缺口。2011年榮昌縣生產用電6556萬KW/H,每天為17萬KW/H;2012年用電將達7590萬KW/H,每天為20萬KW/H,在夏季用電高峰時,已經出現拉閘限電現象。預計到2015年用電將達到12000~15000萬KW/H,以目前的供電負荷每天將會出現2~7萬KW/H的缺口,不能滿足未來用電需求。

3.天然氣供需緊張

園區無用氣指標,園區企業用氣全靠獨立向中石油蜀南氣礦申請,中石油蜀南氣礦每天實際供氣為5萬方(含民用氣)。2012年園區工業用氣每天將達10萬方,用氣缺口每天5萬方以上。由于榮昌縣工業與民用氣管網未分開,經常造成工業與民用相互爭氣,加上榮昌又處于供氣末端,氣壓不穩,致使許多已建成的企業無法正常生產。預計到2015年全縣工業用氣每天將達60萬方,缺口55萬方以上。

4.勞動力資源流失嚴重

近年來,榮昌職(技)校每年畢業學生2000人左右,大都選擇到經濟發達地區和沿海地區就業,縣內就業率不足30%;每年的大中專畢業生就業主要分布在機關和事業單位,從事企業生產就業很少。勞動力資源外流,導致有一定文化、懂技術的企業用工供給嚴重不足,2011年全縣工業企業用工缺口約4500人,預計到2015年全縣工業企業用工缺口約2萬人。

5.資金緊缺

一是園區建設資金缺口大。園區在“三通一平”、污水處理、道路建設及標準廠房建設等前期投入大,主要通過增加土地供應量,經過拍賣等方式籌集建設資金。受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園區籌集建設資金的方式難以達到預期收益,2012年園區預算收入2.4億元,預算支出達9.97億元,其中剛性支出5.64億元。

二是園區企業貸款難。園區大部分企業屬勞動密集型企業,規模小,抵押物不足,產品創新乏力,管理不規范,難以獲得銀行貸款。企業融資主要是通過個人儲蓄、關系借貸等方式獲得資金,造成企業發展動力不足。

(三)園區現代物流體系發展滯后

1.缺乏專業物流企業和現代倉儲配送中心。目前,園區物流仍以傳統模式為主,主要是通過企業采取自備車運輸和委托貨運拼車運輸,缺乏運輸龍頭企業和專業運輸車,物流成本較高,阻礙榮昌縣產業發展。物資倉儲配送也以企業自建為主,當物資集中到貨時庫房容量不足,當物資生產消耗一定量時,又存在空閑浪費的現象。

2.交通運輸單一。目前,榮昌縣公路運輸出鏡線路較少,僅有一條東西走向高等級公路且收費較高,缺乏南北走向出境快速通道;鐵路運輸方面,榮昌火車站屬四級站,設施比較落后,貨物吞吐量不足,企業往往只能把貨物先發到重慶、永川或隆昌、內江等地,然后再通過公路運回榮昌,增加了物流成本。

3.成渝高鐵的影響。成渝高鐵的開通使得成都和重慶兩大都市區位優勢更加明顯,各種生產要素必然向兩極快速集聚,形成“過道效應”,園區物流體系建設將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三、對園區經濟發展的建議

園區經濟發展現存問題是歷史發展過程中積累形成的,針對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2) 在機座壁與壓圈、壓圈與壓圈之間進行支撐,采用100 mm×48 mm×5.3 mm槽鋼Q235-A焊接固定,并在壓圈與壓圈的支撐槽鋼下適當位置又采用槽鋼,與機座底腳固定,這些槽鋼將機座連接成為一個整體,提高了整體剛性,有效減小了電動機的振動。

(一)提高園區產業聚集度

1.注重園區產業集聚發展規劃?,F有的“4+1”產業體系是多年來榮昌縣經濟發展實踐和調整的結果。應當圍繞“4+1”產業體系對“一區四園”的發展定位、功能區設置、基礎設施布局、產業結構重點和實施目標等進行組織論證,作出科學合理設計,明確各自的特色產業體系,嚴格防止園區建設中再次出現“低、小、散”的舊病,增強園區產業競爭力和經濟競爭力。建議由縣領導和相關部門組成產業規劃和產業布局領導小組,專門負責對進入園區的企業項目按產業規劃和產業布局定點。

2.及時調整現有產業布局。依托本地特色,選好主導產業,將特色優勢轉為競爭優勢。由縣產業規劃和產業布局領導小組對“一區四園”現有的、不符合本園區產業規劃和產業布局的企業和項目,統一安排到相應的產業集聚區。各園區劃出1-2個片區作為綜合工業區,專門承接已有的、不符合園區產業規劃但符合環保政策、今后有可能成長為優勢產業的項目和企業入園。

3.扶持做強龍頭企業,做大配套企業。重點圍繞“4+1”產業體系推動企業加快高新技術改造,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增加附加值,培育能起到拉動產業集群發展作用的龍頭企業,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把產業鏈加長,讓傳統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通過招商引資,有目的的為“4+1”產業體系引進一批配套企業,使龍頭企業能夠就地配套,形成“小企業、大協作”的集聚效應,加速產業集群的形成,帶動配套企業迅速成長,為中小企業的發展開辟更為廣闊的空間。

4.改進招商引資辦法,嚴格按產業規劃進行產業招商。各招商引資單位應該依據產業發展規劃和產業布局規劃確定招商引資對象,招商引資考核獎勵應以是否引進具有產業帶動能力為標準,而不是以資金金額大小為標準;鼓勵引進具有產業帶動作用的支柱企業,變承接企業轉移為產業轉移。為此,建議政府研究專門針對引進產業“龍頭企業”的優惠政策和招商引資的考核獎勵辦法。

(二)破解園區生產要素制約因素

1.增加土地供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一是增加土地供應總量。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加快修改榮昌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拓展園區用地空間;啟動縣域內對低丘緩坡開發試點工作,增大用地指標;鼓勵引導企業采取廠地共建共贏的模式,通過對益民、華江、永榮礦業公司的大量閑置廠房進行兼并、收購、轉讓和租賃等方式盤活存量土地,緩解土地供需矛盾。

二是用活現有土地政策。開展農村土地復墾工作,采取增減掛鉤的辦法,為園區建設用地提供后備資源;包裝重點項目,列入市項目辦重點項目,以得到用地指標;利用現有政策,科學合理使用各類建設用土地,節約其他用地指標用于園區建設。

三是集約和節約用地。嚴格審核項目投資規模和強度,未達到規定要求的企業不同意入園,不供應土地;根據入園項目的投資額度、投入產業率、財稅貢獻率、勞動力就業率等指標,科學核定項目用地規模;推廣建設多層標準化廠房;控制企業綠化用地,力爭使用工業用地容積率達到1.0以上;加強對新入園企業在開工時間、竣工時間等方面的監督和約束,防止出現土地閑置現象;強化對未按照合同約定執行企業的督查,促使其按照合同約定及時建成投產,否則將依法解除合同,收回土地。

2.加快水電管網配套設施建設

一是加快水渠聯網建設。榮昌是重慶西部地區缺水最嚴重的地區,應千方百計加速規劃建設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盡快規劃論證各大中型水庫相互管道或干渠聯網的可能性,力爭實現除玉灘水庫外的高升橋、三奇寺、黃桷灘等水庫全部聯網,確保水源互通;加快對現有供水管道設施的改造,提高供水能力和水質;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提高污水處理能力和工業用水循環利用率。

二是加快電力設施建設。規劃論證再建2~3座220或110千伏變電站,提高供電能力,以滿足榮昌工業發展需要;制定園區各企業詳細的用電規劃,鼓勵用電企業錯峰用電生產,不與群眾生活爭電;鼓勵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提高設備效能,降低用電功率。

3.拓展新氣源,增加天然氣供應

一要積極拓展新氣源。積極協調園區用氣企業與中石油蜀南氣礦的溝通聯系,增大現有供氣管道的供氣能力,實現每天供氣10萬方以上。目前,我國“西氣東輸”工程支線已經進入重慶市境內,積極與市相關部門溝通,盡快立項建設大足—榮昌19公里天然氣管網,實現每天供氣50萬方,徹底解決榮昌天然氣供需矛盾突出問題。

二要加大儲氣設施建設。榮昌縣建有配氣站一座,每天設計供氣能力為30萬方,盡快將配氣站天然氣儲氣罐投入運營,在用氣低谷儲氣,用氣高峰時供氣,確保生產生活用氣需要;加快天然氣管網改造,做到工業與民用氣管網分開。

三是鼓勵企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用氣效率。園區管理部門應鼓勵和協助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對現有爐窯進行技術改造,提高燃氣效率,降低單位用氣量。

4.改善用工環境實現勞動力就地就業

一要整合培訓資源,強化技術技能培訓。整合縣教委、縣人社局和縣農委等部門的培訓資源,按照榮昌縣“4+1”產業體系的用工需求情況和培訓要求,有計劃地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同時在企業建立“培訓實踐基地”,提高培訓實效性。

二是改進技術人才引進政策。榮昌縣原有的引進人才優惠政策相比渝西地區其它區縣已經沒有多大吸引力,在企業高級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的引進上,建議由縣人社局牽頭出臺更加優惠的激勵政策吸引高層次人才,滿足園區產業發展的需要。

三是改善用工環境,增強企業吸引力。園區和縣人社局要督促、協調企業落實和提高園區就業人員的勞動工資、勞動保護、養老保險等待遇問題,規范勞動合同制度,不斷改善工作條件,讓企業員工能真正的“安心”工作,留住企業生產和發展所需的人才。

5.改善支撐園區經濟發展的融資機制

一是拓展園區建設融資新機制。政府是園區開發建設的主要投資者,可以實行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經營的方式,通過壟斷土地一級市場,出讓一定地塊,補充園區建設資金;堅持“誰投資誰受益、誰開發誰經營”的原則,把一些有效益的公用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和經營,向社會公開招標,吸引社會民間資金投入,實行以商養園、以商促園;通過對政府性閑置資產進行出售、置換、改制等途徑處置變現,增加園區建設資金來源。

二是完善企業融資平臺建設。完善銀企聯誼制度,園區管理部門要定期收集企業融資信息,舉行銀行和企業聯誼會,向銀行和有關金融機構推薦重點企業,為企業搭建融資平臺;依法組建具有商業性、互助性和政策性等多種形式的信用擔保機構,完善財產抵押制度,增加適應企業發展的貸款抵押品種,增強企業融資擔保能力;利用國家和重慶市出臺鼓勵和促進民間投資政策,依法設立為民間投資服務的中小型金融機構,引導民間借貸向陽光化、規范化方向發展,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支持和鼓勵企業在中小企業債券市場、創業風險投資基金、股票市場上籌資,獲得更多的直接融資渠道。

(三)加快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1.以園區為中心建設物流中心。以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為契機,在板橋片區高速路連線區域劃出一定的區域,建設物流園區;鼓勵“4+1”產業體系中已具備一定物流服務專長、組織管理水平較高的企業加速向物流領域轉變,著力打造1-2家大型物流企業;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各企業根據自身條件和業務需求,將企業信息管理系統與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對接,最終實現訂單處理一體化、倉庫管理職能化、貨物跟蹤全程化、客戶咨詢自動化,使物流中心成為集倉儲、批發、運輸、加工、信息服務于一體且輻射渝西川東地區的產品集散和交易中心。

2.加快道路建設。以建設“一小時周邊”、“半小時榮昌”、城際高鐵“20分鐘榮昌”為牽引,加強與周邊區縣之間的協調,加快出境公路建設和改造升級,積極推進瀘州-榮昌-潼南-武勝高速公路建設,形成以榮昌縣城為中心的放射性等級道路交通網建設,實現1小時到達周邊區縣和1小時到達長江港口的目標。

3.加快火車站提檔升級??h相關部門應強化與成都鐵路局溝通力度,提高榮昌火車站級別至三級站,增加倉儲設施、協調火車站與地方利益關系,使之成為全縣及周邊區縣大宗貨物、遠距離物流的中心集散地,以應對成渝高鐵開通給園區物流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

猜你喜歡
榮昌園區建設
呂繼成:給榮昌陶注入新活力
全國首個榮昌豬數據標準體系發布
蘇通園區:激蕩開放潮 十年再出發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確保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在榮昌大地上開創“成渝城市群新興戰略支點”新篇章——專訪中共榮昌區委書記曹清堯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人類學視角中的榮昌陶藝——關于榮昌陶藝的田野調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