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網絡與研究性學習整合的教學模式研究
——以大學英語為例

2013-10-21 07:25張佩秋
浙江科技學院學報 2013年2期
關鍵詞:研究性大學探究

張佩秋

(浙江科技學院 語言文學學院,杭州 310023)

基于網絡與研究性學習整合的教學模式研究
——以大學英語為例

張佩秋

(浙江科技學院 語言文學學院,杭州 310023)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活動。在建構主義理論框架下,通過對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研究性學習內涵及其特點的研究,構建了基于網絡與研究性學習整合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以探索該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的實現方法。課堂實施效果表明:網絡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模式,對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促進語言技能的綜合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性學習;網絡學習;大學英語

大學英語教學多年來一直面臨著費時和低效問題的困擾,普遍存在著偏重“知識教授”忽視“能力訓練”,偏重“接受式學習”忽視“探究式學習”等現象。2004年1月,新版《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由教育部高教司頒布,明確指出,學生自主性學習方法的培養和獨立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高校教改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志。而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研究性學習正是相對于“接受性”學習而提出的一種“探究+合作”式的學習方法,鼓勵學生挑戰權威,通過探索新的知識領域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得到思維深度的提升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1]。因此,作為當前大學課程改革的必然趨向,研究性學習在外語教學界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從理論和實踐角度探討研究性學習的內涵[2-3]及在外語課程中的運用[4-5]。然而,從研究性教學的角度構建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課程研究性教學模式并在課堂上進行具體實施的研究尚不多見。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提出“基于網絡與研究性學習整合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試圖在建構主義框架下,探討如何把網絡技術、研究性學習與大學英語課程相結合,構建一套以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創造性學習為主要方式,使之真正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評、探、創等各項能力交融滲透及綜合發展。

1 基于網絡的大學英語研究性學習及其特點

1.1 研究性學習的內涵

從廣義的角度看,研究性學習(Inquiry Learning)是指以杜威等提出的建構主義心理學和克拉申的語言習得論為理論基礎,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自主學習為主要路徑,以能力獲取為價值取向, 以學生問題意識和批評性思維習慣培養為宗旨,重視探索、研究、發現等學習實踐過程的一種開放式教學和學習方式[6]。

基于網絡與研究性學習整合的大學英語學習就是利用現代信息和因特網技術,為學生創造一個全方位的、動態開放的、多元化的語言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 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實施與課程內容密切相關的研究課題,通過發現問題、確定研究視角、選擇研究方法、收集和整理相關信息、相互交流等探究性活動,主動獲取信息和應用信息,達到掌握和使用語言、發展多種技能的目的,實現語言“學”和“用”的統一?;诰W絡的大學英語研究性學習是將網絡環境、研究性學習和外語課程相整合的三元一體的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是網絡環境與研究性學習或網絡環境與外語教學或研究性學習與外語教學等二元一體教學模式的延伸[6]。

1.2 基于網絡與研究性學習整合的大學英語學習模式的特點

根據建構主義和語言習得理論,學習不是由教師向學生進行簡單的知識傳遞,而是學習者通過新舊知識經驗間反復、雙向的相互作用主動進行自我知識建構的過程;掌握語言是通過交際中無意識地接觸語言系統、使用語言的結果,而不是單純訓練語言技能和學習語言知識的結果。因此,基于網絡與研究性學習整合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特點為:依托網絡技術,將真實的材料引入課堂學習環境,通過教師授法引導,學生自學、發現、探究、創新,在從事各種自主探究的多樣化研究性學習活動,并用目的語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語言,從而實現課堂內得法訓練,課堂外學法延伸,生活中受益運用提高,全方位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各項能力的交融滲透及綜合發展。

2 基于網絡與研究性學習整合的大學英語學習模式構建與實施過程

2.1 基于網絡的大學英語研究性學習模式構建

教學模式的設計決定著教學效果。研究性學習從本質上說也是一種基于資源的學習,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研究性學習模式的構建應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具有多樣性、共享性、擴展性和交互性的優勢,充分體現資源利用學習、自主發現學習、協商合作學習和實踐創造學習等特點[7]。結合課堂教學的可支配性和可操作性,本研究構建了基于網絡與研究性學習整合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圖1)。

圖1 基于網絡的大學英語研究性學習模式Fig.1 Inquiry learning in network environment

該教學模式可概括為以下幾個關鍵要素:

1) 學習內容問題化。通過網絡支持下的自主探究、多樣化研究性學習活動,教師將學習內容轉化為各種形式的有價值的問題,為學生在課內外的研究性學習設置邏輯起點。學生大量接觸互聯網上真實的語言材料,在主動用目的語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無意識地接觸語言系統而領悟、掌握語言,符合語言習得的認知規律,實現語言教學真實化和課堂社會化,從而改變依靠單純訓練語言技能和學習語言知識來學習英語的方法。

2) 學習過程探究化。依托網絡技術的研究性學習模式以研究課題為導向,使教學過程由傳統的傳承型轉變為探究型。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大量在線閱讀和在線視聽,獲取“信息輸入”,積累素材,進而提煉自己的觀點,將感悟到的信息遷移至口頭,形成口語表達的材料,通過思維邏輯轉換,為“說”提供口語交際的內容和方式。通過與同伴的交流,對自己的觀點整理、潤飾加工后形成書面語言(撰寫研究報告)。這種以聽、讀訓練為切入點,以聽促說,以讀促說,以說促寫,全方位的探究化學習訓練過程,突破了傳統大學英語教學讀寫和聽說單一、割裂的教學方法,不僅從語言學習角度符合輸入和輸出的關系,能全面促進聽、說、讀、寫、評、創等能力的融合滲透、滾動互進、全面發展,更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創新能力。

3) 學習活動網絡化。網絡中海量的、多元化的學習資源為英語語言知識學習,西方社會文化體驗、交際策略培養等提供了完美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個性化學習成為可能。方便快速的信息獲取渠道、多樣化的交流手段,又為學生主動獲取、處理信息,以及同伴間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寬廣的平臺,使學習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自主”“探究”的目的;此外,網絡化的學習方式支持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學生與社會之間的合作及協商關系的形成。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和灌輸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幫助者。教師對學生的正確引導與學生的自主探究有機結合,為真正實現以培養和發展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和主動式學習為主要目的的大學英語課程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2 基于網絡的大學英語研究性學習模式的教學實踐

由于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基于問題的學習,筆者把它劃分為三個階段,即提出問題、確定研究主題階段,探索研討、分析解決問題階段,總結提高、學習評價階段。

2.2.1 提出問題、確定研究主題階段(探、聽、讀訓練)

教師根據教學目標,以教材內容為基礎,本著創造性、實用性、新穎性的原則,利用網絡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并提出需要探究的問題,并產生強烈的研究欲望。結合每個單元的自身特點,可設立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主題:課文的文化背景;尋找更多信息支撐課文的大意,或在原課文觀點上提升的觀點;尋找更多信息來支撐你對課文中描述的某種現象或某個問題的看法;尋找類似話題或文章;自選任務(由學生自己決定主題,給他們充分的想象空間)等。

教師提供與課題相關的視頻或音頻等語言材料,同時補充具有導向性、程度恰當的文獻資料,將語言的學習和鞏固寓于應用之中。任務的輸入材料主要來自因特網的英文資源,它們直接來自應用第一線,具有地道、豐富和實用的特點,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對他們進行搜索、整理和利用,從而發生語言習得。

興趣相近的學生自愿組成合作小組。小組成員商議確定本小組研究的課題方向,草擬出研究方案,并明確個人所承擔的主要任務(第一次研究性學習)。

2.2.2 探索研討、分析解決問題階段(聽、說、讀、寫、評、探、創訓練)

針對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計劃和方案。這一過程包含以下三方面。

2.2.2.1 學習資源的搜索(讀、聽) 研究性學習資源可采用教師推薦的網址和學生自己查找相結合的方式,如相關英語學習網站、在線虛擬圖書館、網絡文件等。學生必須在教師指導下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篩選、分類、整理和處理,這一過程就迫使學生進行快速細致的在線閱讀和在線視聽,從而提煉出自己的觀點 (第二次研究性學習)。

2.2.2.2 網上及網下自主、協作、競爭、互動交流的學習方式(聽、說、讀、評、探、創訓練) 據收集到的資料,小組成員展開第二輪討論(E-mail、BBS、網上聊天室或面對面交流)。學生可以由此對所研究的課題交換意見,也可以將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通過網絡向他人求教。該探索性學習有三個層次:第一層級,淺層次的交流對所獲取信息的感受和理解,這是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第二層級,實質性地對別人的觀點進行評判、審視和質疑,這是多種思維的大碰撞,多種能力訓練的大展示;第三層級,構建起自己的創新觀點,即通過質疑、評判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并從實踐中驗證其可行性(第三次研究性學習)。

2.2.2.3 研究報告撰寫和成果展示(聽、說、寫、評、探、創訓練)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撰寫結題報告并采用各種形式向全班展示項目工作和結果,其他小組的成員給予評價,最后由教師作出總結。展示形式可從單一的書面或口頭報告發展成為多種形式,如短劇表演,時事評論,用Frontpage 2000 等制作語言學專題網站等 (第四次研究性學習) 。

2.2.3 總結提高、學習評價階段

研究性學習活動的評價本質上是對活動的內在價值的欣賞(appreciation)。評價目的不是“區分”,而是促進“轉變性發展”,因此評價方法應有別于傳統的教學評價:采用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在同伴彼此欣賞中提高自我評價能力,并使自我評價與同伴互評協同發展。因此,筆者認為大學英語研究性學習評價的內容主要涉及三方面:選題及與研究主題相關的知識、技能;在研究過程中,學生表現的問題意識、信息素養、實踐能力和合作能力;研究成果中所展示的英語語言應用水平,以及研究報告的內容翔實程度、創新價值等。

此外,評價應貫穿于研究性學習的全過程,可采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對學生選題及其實施的各階段的“痕跡”進行評價。網絡為這種“痕跡”的保留提供了便捷有效的工具,教師可參照過程性學習的“痕跡”,結合實際的記錄和學生的研究成果,對學生的能力和品質進行多元評價。

3 基于網絡的大學英語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效果

經過一學期的課堂教學實踐,筆者就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研究性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對部分學生和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發現:82 %的學生認為有必要在大學英語課程中開設研究性學習;63 %的學生認為研究性學習方式能提升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59 %的學生認為網絡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模式能提高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的綜合發展,尤其是在真實語境下的聽說能力而不只是日常簡單的交際能力;67 %的學生認為通過研究性學習,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明顯增強;70 %的學生意識到協作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的重要性;91 %的學生認為通過研究性學習,認識了網絡的學習功能,利用網絡資源收集、整理、引用信息的能力有所提高;56 %的學生認為,研究性教學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他們的創新思維和探究意識。

在對教師的問卷調查和訪談中,大部分教師認為基于網絡的研究性學習模式帶來的最大收獲是自身教育觀念的轉變,從而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培養為導向”的培養方式。這主要表現為教師對自身角色的定位和以自主、合作和協商為核心的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教師更關注學生在對挑戰性問題進行探索性活動過程中批判性思維的提升。隨著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學生的海闊天空、異想天開、質疑問難往往會碰撞出令人預料不到的智慧創意火花,教師和學生雙方都能體會到互動的喜悅。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教師從“知識的權威”轉變為“知識的學習者”。85 %的教師認為,研究性學習模式對于提高自身知識素養,挑戰權威、挑戰專業知識有積極作用。

4 結 語

研究性學習方式是教學主體與教學客體相互轉化、相互促進的一種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強調在過程中和實踐中進行語言的習得和學習,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等進行全方位有效的強化鍛煉和提高,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有著較好的啟示和促進作用。對網絡環境下研究性學習與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整合的探索意味著教師大量時間和精力的投入,教師要不斷深入鉆研,研究網絡資源,研究學生的學習效果,精心地設計課程,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1] 張虹然,史曉燕,于紅.英語學習中構建反思性學習方式的探索與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0(8):134-135.

[2] 崔允漷,王中男.研究性學習活動課程:意義與性質、問題及澄清[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34):44-47.

[3] 許金寶.網絡環境下的課堂教學模式反思[J].教育信息技術,2007(1):8-12.

[4] 豐玉芳,蔡玲.多媒體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綜合課程研究性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9(11):28-31.

[5] 曾祥翊.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教學設計模式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1(3):81-88.

[6] 劉長江.基于網絡的大學英語研究性學習模式探究[J].外語電化教學,2008(1):19-23.

[7] 張華.杜威研究性學習的思想與實踐(上)[J].當代教育科學,2005(22):9-13.

Englishteachingapproachbasedoncombinationofnetlearningandinquirylearning

ZHANG Peiqiu

(School of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china)

Inquiry learning is grounded on students’ active exploratory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ve theory and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mean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quiry learning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an English teaching approach combined with net leaning and inquiry learn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is proposed.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indicated that inquiry learning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brought students’ initiative into full play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improved students’ learning method, enhanced their interest in English study as well as promoted their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skill.

inquiry learning; net learning; college English

G642.0;H 319.3

A

1671-8798(2013)02-0156-05

10.3969/j.issn.1671-8798.2013.02.017

2012-10-03

張佩秋(1979— ),女,浙江省桐鄉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研究。

猜你喜歡
研究性大學探究
“留白”是個大學問
一道探究題的解法及應用
《大學》
實踐,讓研究性學習課堂精彩起來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大學求學的遺憾
學寫簡單的研究性報告
探究式學習在國外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及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