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子印跡技術在中藥研究中的應用進展*

2014-08-29 05:44張雪蓮陳芳有羅永明
江西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4年3期
關鍵詞:共價交聯劑印跡

★ 張雪蓮 陳芳有 羅永明

(江西中醫藥大學 江西 南昌 330004)

分子印跡技術(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 MIT)的研究歷史由來已久,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40年代,著名的諾貝爾獎獲得者Pauling提出了以抗原為模板合成抗體的理論,這是最早從免疫學角度對分子印跡技術的最初描述。但是很長一段時間并未被人重視,直到1972年Wullf等合成出幾種對糖類和氨基酸衍生物具有較高選擇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并將它們用作高效液相色譜的固定相,首次提出了“分子烙印技術”這個概念,這項技術才逐漸被人認識。經過此后幾十年的迅速發展,分子印跡技術已在很多領域有廣泛的應用,比如在手性化合物的拆分、仿生傳感器、固相萃取、抗體模擬、酶催化模擬、污染物分析以及控釋藥物等領域[1,2]。本文主要綜述MIT的基本原理、類型、制備方法以及在中藥研究中的應用進展。

1 MIT的基本原理

MIT是指制備對特定某一目標分子具有特異選擇性的聚合物,即分子印跡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MIPs)的過程,常被形象地描述為制造識別“分子鑰匙”的“人工鎖”的技術。MIPs是一種具有較強分子識別能力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具有類抗體的特異性、高選擇性和高強度等優點,另外還具有天然抗體所沒有的制備簡單、模板分子可回收重復利用的特點。MIPs的制備過程[3]如圖1所示:

圖1 MIPs制備過程

2 MIT的基本類型

根據模板分子與分子印跡聚合物在聚合過程中的機理的不同,目前將分子印跡技術分為三種基本類型:共價法、非共價法和半共價法[4]。

2.1 共價法 1972年,德國的Wullf等創立共價法,也稱為預組裝法。功能單體首先與模板分子以共價鍵的形式形成單體-模板復合物,再加入交聯劑形成高聚物,然后用化學方法將共價鍵斷裂,去除聚合物中的模板分子,如此便合成出分子印跡聚合物。

2.2 非共價法 20世紀80年代,瑞典科學家Mosbach等建立非共價法,也稱為自組裝法。功能單體與模板分子之間自發地有序地進行組織排列,以非共價鍵形式自發形成具有多重作用點的單體-模板聚合物,再加入交聯劑保存這種作用。相對于共價法,非共價法操作方便、簡單易行,功能單體與模板分子之間作用力較弱,容易除去模板。而且,此法制成的分子印跡聚合物親和性、選擇性和分離能力都比較高??晒┻x擇的功能單體也很廣泛,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2.3 半共價法 1995年,Vulfson等繼共價法和非共價法之后發展了一種被稱為“犧牲空間法”的分子印跡技術。首先將功能單體和模板分子以共價鍵的形式形成單體-模板復合物,再加入交聯劑形成高聚物,最后除去模板分子就形成了分子印跡聚合物。當模板分子再次與聚合物結合時,則是以非共價鍵的形式結合在一起。所以說,半共價法是綜合了共價法和非共價法的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制備技術。

3 MIPs的制備方法

3.1 本體聚合法 這是制備分子印跡聚合物最經典,也是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將功能單體、模板分子、交聯劑、引發劑和致孔劑按一定比例在適當溶劑中溶解,置于具塞瓶中,然后進行超聲、充氮、除氧,密封好后用熱聚合或光聚合一定時間,即可得到塊狀的MIPs。再經機械粉碎、過篩,取合適粒徑范圍內的顆粒制成分離裝置。

3.2 原位聚合法 這是一種在色譜柱中直接聚合的方法。Matsul等首次在不銹鋼柱管內原位聚合制備分子印跡整體柱,以L-和D-苯丙氨酸為模板分子,再和功能單體、交聯劑、引發劑等溶解后裝入空的毛細管或液相色譜柱中直接進行聚合反應。

3.3 乳液聚合法 這是一種非均相溶液聚合的方法。Uezu等在1994年首次報道了水-油-水乳液體系制備微球的方法。先將模板分子、功能單體、交聯劑、致孔劑和乳化劑等溶于有機溶劑中,然后將溶液轉移到水中,不停地攪拌使之形成乳化液,最后加入引發劑進行交聯聚合反應。

3.4 懸浮聚合法 這是目前制備球形MIPs最常用的方法,其反應體系一般由功能單體、脂溶性引發劑、分散劑和水組成。先用有機溶劑將單體溶解,加到溶有穩定的水或其他強極性溶劑中,高速攪拌獲得懸濁液。再加入引發劑引發獲得分子印跡聚合微球。

3.5 表面印跡法 這種方法是對硅膠等一些粒子的表面進行修飾,使其帶有烯烴、氨基等活性基團,從而能與聚合物鍵合到一起。首先將功能單體與模板分子在一定的有機溶劑中反應形成加合物,再將其和表面活化后的硅膠、三羥甲基丙烷烯酸酯粒子和玻璃介質反應形成聚合物。

4 MIT在中藥研究中的應用

中藥中所含的活性成分復雜,類型眾多,含量較低,且不穩定,因此分離純化有一定困難。傳統的中藥活性成分的分離純化主要依賴于各種色譜方法,如硅膠柱色譜、大孔吸附柱色譜、凝膠柱色譜、聚酰胺柱色譜、高效逆流色譜和制備型高效液相色譜等。它們雖然能達到分離純化的目的,但往往存在分離時間長,需要溶劑量大,分離效率低且純度不夠等缺點。而MIT最大的特點在于其極高的選擇性,這在實現快速、高效地分離純化中藥活性成分方面占有獨特優勢[6]。近些年,MIT在生物堿、黃酮、有機酸、多元酚類等多種中藥活性成分的分離純化方面有著廣泛的研究和應用[7,8]。

4.1 生物堿類 生物堿是指存在于生物體內的堿性化合物,是中藥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有效成分,具有顯著的生理活性,如一些生物堿具有抗腫瘤、抗癌等作用。由于其堿性,可以與酸性功能單體形成離子鍵或氫鍵,較容易合成分子印跡聚合物。

顏流水等最早便以咖啡因為模板分子,采用微柱液相色譜技術,經紫外光引發原位聚合制備出了分子印跡毛細管整體柱,結果顯示其對咖啡因有高度選擇性。后來陳移嬌等也以咖啡因為模板分子,采用水溶液懸浮聚合法制備出微米級MIPs微球,可作為高效液相色譜(HPLC)的固定相,甚至能高效地從茶葉中分離富集咖啡因。Farrington K等也以咖啡因為模板分子合成出MIPs,并用核磁共振實驗確定模板和功能單體的比例和溶劑用量,借助分子模擬探究其熱力學穩定性。韋壽蓮等以咖啡因作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為功能單體,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為交聯劑,制備r-咖啡因MIPs,與非印跡聚合物相比,此MIPs對咖啡因具有更高的吸附容量和選擇性[9]。

早在1993年,Mosbach K等利用茶堿和甲基丙烯酸之間可鍵合的氫鍵,制成了專用于分析茶堿的色譜固定。后來Kobayashi等用濕相轉化法合成了可以識別茶堿的丙烯腈-丙烯酸的MIPs,王紅英等采用了相轉移法也制備出了對茶堿等生物堿具有高選擇性的(AN-CO-AA)高分子膜。王靖宇等采用了自由基熱聚合法在PADF中孔纖維膜表面制備了茶堿的MIPs,并通過甲醇通量和SEM測試證明了MIP s表面聚合層的存在,通過膜色譜濾過實驗證明了茶堿MIPs的選擇性因子隨原液濃度和萃取液乙酸酸度增加而降低,最重要的意義在于他們把膜色譜形式應用于茶堿和可可堿的萃取分離,這是一大創新[10]。

盧彥兵等首先采用熒光法研究了奎寧MIPs的吸附與識別特性,為中藥中奎寧的分離分析提供了新方法。后來何健峰等在親水體系中采用兩步種子溶脹和微乳液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為功能單體,成功制備出了奎寧的球形MIPs。近年來張春靜等又以奎寧為模板分子,以多孔醋酸纖維為支撐體,合成了奎寧分子印跡復合膜,并對膜的選擇性和分離性能進行了研究,表明了該膜對奎寧分子具有獨特的結合能力,這為奎寧和辛可寧的分離提供了可靠的技術和依據。

Dong等以麻黃堿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為功能單體,制備出的MIPs可用于固相萃取,直接從麻黃中提取出高純度的麻黃堿。Xie J C等以哈爾曼(harman)為模板分子合成出分子印跡聚合物,可作為液相色譜-質譜聯用系統的固定相,成功分離并鑒別了駱駝蓬種子甲醇提取物中兩個與哈爾曼結構類似的抗癌組分:哈爾明堿(harmine)和哈馬林(harmaline)。Lai J P等以苦參堿為模板分子合成的MIPs已成功應用于中藥苦參中苦參堿的分離純化。朱全紅等制備出長春堿的MIPs,可以從長春花提取物中富集純度較高的長春堿。Sambe H等利用沉淀聚合法制備出了對煙堿具有高識別能力的MIPs微球,直徑約為4gm。Lin LQ等合成的青藤堿的MIPs,可作為固相萃取材料分離純化青藤堿,平均回收率達到98%。李輝等以高三尖杉酯堿為模板,用沉淀聚合法成功制備出MIPs,且運用正交設計優化了合成條件[11]。劉韶等以甲基蓮心堿為模板、a-甲基丙烯酸為單體,采用均勻設計的方法優化了甲基蓮心堿MIPs的制備條件,并通過固相萃取法證明了該工藝制備的MIPs對甲基蓮心堿具有較高的吸附性和選擇性[12]。

4.2 黃酮類 大多數中藥材中都含有黃酮類化合物,它在植物體內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以游離形式存在,大多則是與糖結合形成苷類。它也具有多種生理活性,如抗炎、抗氧化、降低膽固醇、降血糖和改善血液循環等。

目前應用最多的黃酮類分子印跡聚合物,多是以槲皮素為模板、丙烯酰胺為單體制備而成。謝建春等首次用非共價鍵法合成了槲皮素MIPs,并直接用于銀杏葉提取物水解液的分離,得到了槲皮素和與其結構相似的山奈酚。程紹玲等以葛根素為模板,丙烯酰胺為單體,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為交聯劑,成功制備了葛根素MIPs,顯示出對葛根異黃酮有很好的印跡作用,可從葛根提取物中分離出葛根素、大豆苷元和大豆苷,且其提取效果遠大于傳統的大孔吸附樹脂。張裕卿等以水溶性黃酮蘆丁為模板,與具有專一識別官能團的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反應制備得到前驅物,再與正硅酸乙酯發生協同水解、凝膠老化和模板洗脫,最終制備出的內置型硅膠吸附劑對蘆丁具有高效選擇性。李禮等采用封管聚合法,以中藥黃櫨的主要活性成分非瑟酮為模板、丙烯酰胺為單體、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為交聯劑合成了MIPs。并通過優化洗脫條件,用固相萃取使非瑟酮和其結構相似物槲皮素在柱上得到了較好分離。肖淑娟等以木犀草素為模板、丙烯酰胺為功能單體、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為交聯劑,合成了木犀草素MIPs,可用于固相萃取,分離出的木犀草素純度比硅膠柱高出近20%[13]。潘浪勝等通過熱引發聚合也制備出了木犀草素的MIPs,并用于固相萃取柱考察其選擇性,結果顯示該聚合物能夠直接作為中藥活性成分木犀草素的提取分離材料[14]。賀敏強等以山奈酚為模板分子、2-乙烯基吡啶為功能單體、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為交聯劑,制備出了山奈酚的MIPs,并進行了靜態平衡結合實驗和吸附動力學研究,表明它對山奈酚具有很強的選擇吸附特性[15]。Trotta F等早先采用相轉化技術制備出了柚皮苷的分子印跡聚合薄膜,其對柚皮苷的吸附量可達0.13pmol/g。朱秀芳等合成了橙皮苷的MIPs,并對其吸附性能進行了考察[16]。李麗麗等合成了芹菜素的MIPs,并利用紫外光譜推測出聚合物的印跡機制,利用傅里葉紅外光譜儀探究了聚合物的結構特征[17]。

4.3 有機酸類 已有文獻報道過以綠原酸為模板、甲基丙烯酸為單體,制備出的MIPs用于金銀花提取液中綠原酸活性成分的分離純化,獲得了滿意的效果[18]。張華斌等也以綠原酸為模板,以多壁納米管為基體,通過熱聚合在碳納米管表面接枝綠原酸MIPs。這種復合材料不僅具有MIPs的專一選擇性識別能力,還獲得了碳納米管超強的力學及電學性能[19]。蘇立強等以咖啡酸為模板、丙烯酰胺為單體,在水溶液中合成了咖啡酸的MIPs,用于色譜分離柱,結果在高效液相色譜中咖啡酸與其結構相似的綠原酸的分離度達到了1.91[20]。Zhu T等將咖啡酸的MIPs用于海角草提取物中的咖啡酸、原兒茶酸和阿魏酸三種活性成分的分離純化,測得它們的回收率在71.08~81.02之間[21]。朱秀芳等以氫化阿魏酸為假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為單體,通過自組裝法在乙腈溶劑中合成了MIPs,其對阿魏酸的識別能力甚至高于氫化阿魏酸,用于川芎水提液中阿魏酸的分離純化有較好的效果。Figueiredo EC等以兒茶酚為模板分子合成了MIPs,并建立了在線檢測瓜拉那、茶葉和飲用水中兒茶酚的方法。朱林敏等以丹酚酸A為模板,以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2-乙烯基吡啶和4-乙烯基吡啶為單體,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為交聯劑,合成出一系列對丹酚酸A具有較高吸附性和選擇性的MIPs[22]。

4.4 多元酚類 茶多酚中的兒茶素類成分結構相似,常規的分離方法難以分離出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和其對映體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GCG)。鐘世安等以EGCG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酯為單體、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為交聯劑,合成了EGCG的MIPs,并應用于固相萃取,從茶多酚提取物中分離出高純度的EGCG,表明了MIT是一種有效的分離純化EGCG的方法。向海燕等以白藜蘆醇為模板、丙烯酰胺為單體、偶氮二異丁腈為引發劑,制備了白藜蘆醇的MIPs,從虎杖提取液中分離富集出了白藜蘆醇和少量白藜蘆苷。洪美華等采用單步溶脹聚合法,用聚苯乙烯微球為種球,以白藜蘆醇為模板,在N,N-二甲基甲酰胺體系中合成出了白藜蘆醇的單分散MIPs微球[23]。王婧等以和厚樸酚為模板分子,運用單步溶脹聚合法制備了MIPs微球,并分析表明其在識別和厚樸酚分子的過程中存在兩類結合位點。袁小紅等以柯里拉精為模板、丙烯酰胺為單體,采用本體聚合法合成了對柯里拉精具有高選擇性的MIPs[24]。

4.5 其他類 甾體類化合物結構相似,大多含有羥基取代基,可以利用甾體分子和功能單體形成氫鍵或酯鍵得到相應的MIPs。Kugimiya等采用共價鍵法,使油菜素甾酮中的兩組順式羥基和p-2-乙烯基苯硼酸發生酯化反應,制備出植物甾體類油菜素甾酮的MIPs,其對模板分子具有極強、精確的吸附性能,能夠防止同樣具有順式羥基的雌激素三醇等成分的干擾。

齊墩果烷屬于典型的三萜類化合物,Claude B等以甲基丙烯酸為單體、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為交聯劑、氯仿為致孔劑,采用熱聚合法制備出了齊墩果烷的MIPs[25]。

侯能邦等以香豆素為模板,功能單體選擇a-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2-乙烯基吡啶和4-乙烯基吡啶,分別在甲苯、甲醇、氯仿和乙腈中合成出一系列香豆素的MIPs,用于分離富集白芷提取物中的香豆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Hu S G等用MIP-SPE從秦皮中提取分離出了秦皮乙素,通過選擇洗滌和洗脫溶劑,設計了一個秦皮乙素和其結構類似物秦皮甲素、香豆素、7-氧基香豆素和瑞香素的方案。

王亞萍等以香草醛為模板制備出對香草醛具有高度識別性的MIPs,并研究了用不同致孔劑合成的MIPs在水溶液中隊香草醛分子的選擇性和吸附性[26]。伊春陽等以鄰香草醛為模板分子,采用光引發原位聚合法合成了MIPs,并研究證明了其對鄰香草醛的優良選擇性。

伊艷鳳等以大黃素分子為模板,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備出一系列分子印跡整體柱,并考察了大黃素分子在不同MIPs上保留因子的變化規律,證明了這些分子印跡整體柱能有效地分離出大黃素及其類似物。翦英紅等以香蘭素為模板制備出MIPs,通過對其聚合過程和吸附性能進行表征,顯示該MIPs對香蘭素有較強的吸附性能,能夠在競爭分子愈創木酚的混合溶液中選擇性分離出香蘭素,最大回收率甚至可達89%[27]。Yuan Y等以鬼臼毒素為模板,并優化合成條件,制備的MIPs作為固定相,能夠從八角蓮、桃兒七和山荷葉中高效分離出鬼臼毒素[28]。

5 小結與展望

分子印跡技術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憑借其許多獨特的優點,如分子識別性強、固定相制備迅速簡單、操作方便、溶劑消耗量少、模板和聚合膜可回收再利用等,在分析、環境、食品、醫藥衛生等領域都得到廣泛應用,在中藥研究中的應用也日益普遍。但是,作為一種新型分離技術,MIT還存在許多問題有待解決。首先,分子印跡過程和分子識別過程的機理和表征問題還很模糊,需要從分子水平上真正弄清楚結合位點的作用機理、聚合物的形態和傳質機理,使其從目前的定性和半定量描述向完全定量描述發展;其次,目前能得到的功能單體和交聯劑種類都很有限,聚合方法也很少,很難滿足很多分子的識別要求,以至于限制了分子印跡技術的廣泛應用。所以合成新的功能單體和交聯劑,探索新的聚合方法和快速去除模板分子的方法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此外就是,目前MIPs只能在有機溶劑中聚合和應用,如何能在水溶液或極性溶劑中識別仍比較困難。而且中藥中很多活性成分的識別都是在水溶液中進行的,所以將分子印跡和識別從非極性溶劑轉向極性溶劑是十分有必要的;最后,現階段MIT中使用的模板均為小分子的苷元,對于相對分子質量較高的大分子活性成分如蛋白質、糖類以及核酸等的MIPs制備比較困難,所以需要進一步開發更多中藥活性成分的模板,將分子印跡研究領域從目前的小分子擴展到大分子領域有重要意義[29]。

盡管分子印跡技術基于上述諸多不完善之處,其在中藥研究中的應用受到限制。但是它本身所具備的高度特異性使其逐漸成為中藥活性成分的分離純化不可或缺的手段和研究熱點。隨著后人研究的深入,相信分子印跡技術的諸多局限性也會逐漸被解決,在中藥以及其他各個領域的研究和應用將會更加廣泛和深入。

[1]王穎,李楠.分子印跡技術及其應用[J].化工進展,2010,29(12):2 315-2 323.

[2]馬玉哲,李紅霞.分子印跡技術的應用進展[J].化工技術與開發,2009,38(4):20-22,46.

[3]郭秀春,周文輝.分子印跡技術研究進展[J].化學研究,2012,23(5):1 008-1 011.

[4]張曉旭,游慧珍,李偉,等.分子印跡材料的制備與應用[J].廣州化工,2012,40(9):6-10.

[5]蒲東,胡小玲,管萍,等.乳液聚合法制備雙甘氨肽分子印跡聚合物微球[J].過程工程學報,2011,11(4):671-677.

[6]楊蘇寧,丁玉.分子印跡技術的研究進展及其在分離中的應用[J].山西化工,2011,31(4):31-38.

[7]龔雪云,張磊,繆娟.分子印跡技術在中藥有效成分提取分離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藥房,2012,23(19):1 813-1 815.

[8]李利新,李錦,王玉明,等.現代分離技術在中藥活性成分快速分離制備研究中的應用[J].中南藥學,2012,10(3):209-212.

[9]韋壽蓮,郭小君,汪洪武,等.咖啡因分子印跡固相萃取柱的制備及應用[J].分析化學,2012,40(7):1 071-1 075.

[10]王靖宇,許振良,張穎.茶堿分子印跡膜色譜的性能[J].膜科學與技術,2010(5):37-42.

[11]李輝,符再德,石慧,等.沉淀聚合法制備高三尖杉酯堿印跡聚合物[J].化工進展,2009,24(10):1 787-1 791.

[12]劉韶,李新中,雷鵬,等.甲基蓮心堿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制備[J].中南藥學,2010,8(8):575-578.

[13]肖淑娟,李紅霞,于守武.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分子識別特性及固相萃取研究[J].化工進展,2010,(2):293-296.

[14]潘浪勝,劉敏敏,田紅錦,等.木犀草素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分子識別特性及固相萃取研究[J].高?;瘜W工程學報,2009,23(2):360-364.

[15]賀敏強,萬金城,孟敏佳,等.山奈酚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制備及其性能表征[J].化學世界,2010,11:670-674.

[16]朱秀芳,賀光艷,成會玲,等.橙皮苷印跡聚合物的識別性能及機理研究[J].化學研究與應用,2009,21(11):1 516-1 520.

[17]李麗麗,陳小明.芹菜素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合成及譜學研究[J].藥學學報,2009,44(8):868-872.

[18]顧曉紅.基于分子印跡分離純化綠原酸與熒光仿生識別技術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0:53-54.

[19]張華斌,張朝暉,聶燕,等.碳納米管表面綠原酸印跡固相萃取材料的制備及應用[J].分析化學,2009,37(7):955-959.

[20]蘇立強,梁云凱,張曉林.咖啡酸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制備及其用于咖啡酸的高效液相色譜分離[J].理化檢驗:化學分冊,2010,41(6):677-679.

[21]Zhu T ,Li S N ,Kyung Ho Row .Molecularly Imprinted Mono-lithie Material for the Extraction of Three Organic Acids from Salicornia herbacea[D].J Appl Polym Sci,2011,121(3):1691-1696.

[22]朱林敏,朱靖博,付紹平,等.丹酚酸A分子印跡聚合物制備及識別性能研究[J].化學研究與應用,2011,23(4):437-443.

[23]洪美花,陳元濤,王婧,等.白藜蘆醇分子印跡聚合物微球的制備及特性評價[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10,22(4):559-563.

[24]王婧,陳元濤,洪美花,等.和厚樸酚分子印跡聚合物微球的制備及表征[J].化學世界,2010,51(10):598-601.

[25]Claude B, Morin P, Lafosse M, et al. Selective solid-phase extraction of a triterpene acid from a plant extract by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J].Talanta,2008,75(2):344-350.

[26]王亞萍,李杰,周艷梅,等.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制備及其對香草醛的吸附行為[J].化學研究,2010,21(3):35-38.

[27]翦英紅,范寧偉,趙文生,等.香蘭素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制備與表征[J].湘潭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10,32(1):68-73.

[28]Yuan Y, Wang Y Z, Huang M D, et al.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for the selective enrichment of podo phyllotoxin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hines[J].. Analytica Chimica Acta,2011,695(1-2):63-72.

[29]楊鑫,張華,董愛軍,等.分子印跡技術在天然產物分離純化中的應用[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11,42(8):146-153.

猜你喜歡
共價交聯劑印跡
馬 浩
走進大美滇西·探尋紅色印跡
基于酞菁的共價-有機聚合物的制備及在比色傳感領域的研究
交聯劑對醇型有機硅密封膠的影響
添加順序對β-乳球蛋白與EGCG及葡萄糖三元復合物結構和功能的影響
成長印跡
犧牲鍵對可逆共價自修復材料性能的影響
非共價作用對氣相中B-DNA雙螺旋結構穩定性的貢獻:基于GEBF方法的密度泛函理論計算
交聯聚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助交聯劑在彩色高硬度EPDM膠料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