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服務新農村信息化建設實踐與思考

2014-10-30 09:07楚瓊湘劉鶴翔單武雄朱巽王剛
安徽農學通報 2014年19期
關鍵詞:新農村高職院校信息化

楚瓊湘+劉鶴翔+單武雄+朱巽+王剛

摘 要:黨中央與國務院多次強調農村信息化工作是解決“三農”問題和促進農村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措施。高職院校作為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參與力量,在提高農民信息應用能力、提供共享信息資源與科技信息傳播渠道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該文通過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服務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實踐,指出:可以通過服務方式的多元化、提高服務質量、整合專業建設資源和發揮農業技術專家的作用,凸顯服務農村信息建設的優勢與特色。

關鍵詞:高職院校;新農村;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9-98-03

新農村信息化建設是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有效解決“三農”問題和促進農村經濟轉型發展的有效途徑。近年來,多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從不同角度強調了農業信息化的重要性,2004年就部署了農業農村信息化工作;2012年強調“全面推進農業農村信息化”;2014年提出“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尤其是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四化同步”、“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思路,強調了信息化支撐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協同發展的核心作用。高職院校作為農業農村科技創新與應用推廣、農業現代化與產業化的重要推動力量,利用信息化手段,將自身的優勢與現代農業需求相結合,積極探索服務新農村科技服務平臺,對發展農村經濟、改造傳統農業、促進農民增收和加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

1 高職院校服務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途徑

1.1 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加強信息人才培育,提高農民信息應用能力 人才是農村信息化建設的立足點,也是農村信息化建設成敗的關鍵。高職院校不僅擁有大量網絡信息人才,可以直接為當地農村建立良好的資源共享網絡平臺,為農民提供信息化服務。也可以與各級政府合作或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培養一批農村信息化所需要的各方面人才,對農民開展信息化基本知識和信息應用技術技能的普及培訓。同時高職院校也可以通過自身的人才培養,提高農業農村人才的農業信息應用能力,通過農業科技培訓、新型職業農民與大學生村官培養、農村書屋建設等對農民進行信息使用方面的指導和培訓。

1.2 以專業建設為載體,發揮優勢、突出特色,提供共享信息資源 專業建設是農村信息化的優質資源。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是以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為背景,以專業與產業協同發展為共同目標,以學校與產業界的人才共享、設施共享、技術共享為途徑,實現無界化辦學、融合教學,跨界合作,最終形成與產業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體系。因此,高職院校農業類專業的建設與農業農村科技平臺的建設息息相關,實現專業建設資源與農業農村信息資源的融合,不僅是專業發展的需要,也是農業農村科技信息化發展程度的一個重要衡量指標。

1.3 發揮人才、科技、文化和信息中心作用,提供科技信息傳播渠道 信息化的重要意義在于應用。農業技術產品與應用相結合也是職業教育與農業企業合作的切入點。高職院校發揮人才、科技、文化和信息中心作用,建立服務農業農村的科技服務平臺,提供科技信息傳播渠道,不僅是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徑,也是服務地方經濟、實現自身價值的必要之舉。

2 高職院校服務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實踐

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以服務農業為特色的省級示范性高職學院。是湖南省農業類專業最齊全、辦學歷史最悠久、在校生最多的涉農高職院校,運用信息化手段,著力打造了“新型職業農民終身學習”、“農產品交易和商務服務”、“農業技術咨詢”3個農業信息化平臺,助力我省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服務新農村建設。

2.1 建“新型職業農民終身學習”平臺,推動學習型新農村建設

2.1.1 開發了系列農業新技術培訓包資源 學院作為“農業部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基地”,湖南省教育廳農業類專業免費單獨招生試點學校。2011-2013年共計完成12 504人次的新型農民培訓任務,單獨招收并免費培養種養大戶子弟360余人。培訓內容涉及種植、養殖、農機、農產品加工等8個類別,新技術30余項。為開發共享性培訓資源,學院專門設立了教育信息化專項經費,累計投入1 000萬元,建立了專業教學資源庫8個,省級以上教育重點項目網站21個,開發培訓課程30門,已將這些資源整合成學院“網絡教學機構平臺”。目前,已向社會共享的電子數字化資源總量已達16TB,在線用戶10 000余人,實現互動交流300余萬次。

2.1.2 通過專業頻道將農業科技信息送到村民手中 學院依托優勢專業與省教育廳合作共建了“湖南教育網花卉寵物頻道”,該頻道面向社會大眾提供科學、主流的生活服務類信息,就農業新技術應用開展交流互動。頻道既為本院學生提供了學習實踐的平臺,也為全省花卉、寵物等種養專業戶和愛好者解決實際問題。學院安排有20位農業類專家教授直接參與專業頻道的建設與咨詢服務工作,并且不斷把指導村民生產實踐活動中的素材,優化成為頻道資源,及時更新專業頻道內容,使專業頻道成為一個開放式的信息化資源系統。同時,學院正在加大面向農業產業鏈的“種、養、加、機、貿”5個專業群的視頻公開課程建設,將最終形成良性可持續發展的涉農信息化終身學習平臺。

2.1.3 開展“新農村信息化試點”服務新農村建設 為了將培訓資源更好地用于新型農民的自主學習和提高農民素質。學院開發了“長沙市光明村居民終身學習平臺”,為500戶村民免費配發了訪問賬號,并舉辦了利用網絡自主學習的專題培訓班。針對光明村產業特點開發了葡萄、枇杷等10多個方面的遠程培訓資源庫,同時提供新農村管理、規劃指導,供村民在線學習,推動新農村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光明村村民使用網絡空間平臺進行終生學習“是信息化走進農村、高校和現代農業需求相結合的一種創新模式”。

2.2 建“農產品交易和商務服務”平臺,促進農村經濟轉型發展

2.2.1 校企共建“湖南村村通”農產品交易平臺,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 學院與湖南農訊村村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共建的“湖南村村通”農產品交易平臺于2010年正式投入使用。主要為農村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農莊、農業企業、學校、村民等提供農業技術、農產品交易和電子商務等服務,目前注冊用戶已達2萬多個,基本實現了全省每個村莊都有平臺終端。近3a來,學院電子商務、國際貿易等專業的學生已幫助農村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建立營銷網店900余個,以“任務包”方式承接了300余家農村企業網店的網站維護與網上訂單處理業務。endprint

2.2.2 組建“校企聯盟”,推動休閑農業快速發展 學院利用“湖南現代農業職教集團”平臺,牽頭組建了“休閑農業企業聯盟”,并建立了“休閑農業企業聯盟網站”。網站實現了對全省星級休閑農莊的導航、信息發布、消費預訂、服務評價等功能。極大地提升了我省休閑農業的網絡營銷水平,有力地推動了我省休閑農業走向品牌、健康、快速發展的軌道。

2.3 建“農業技術咨詢服務”平臺,解決服務農村“最后一公里” 近幾年來,學院運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農業技術在線咨詢服務平臺,實現了專家教授與農民一對一的指導服務。主要途徑包括:

2.3.1 賦予湖南“12316”三農服務熱線新內涵 在2012年以前,湖南“12316”熱線僅僅是單純的農資打假投訴平臺。學院與湖南省農業廳農業信息中心合作,通過遴選聘請種植、養殖、農機技術專家100余人,在2012年3月16日將湖南“12316”熱線轉變為集政策、科技、市場、打假投訴服務于一體的三農信息服務“一線通”,使其具有農業技術、政策在線咨詢功能。

2.3.2 利用學院“網絡教學平臺”開展專家在線咨詢 在學院的“網絡教學平臺”與“光明村居民終身學習平臺”上,社會學習者可以在線留言,也可以上傳圖片、視頻、音頻等多種媒體,同時各類農業新技術培訓班以班為單位建有QQ群。學院安排了20多名種植、養殖、農機方面的專家對在線用戶進行技術指導,幫助村民切實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2.3.3 利用專業頻道開展在線交流 “湖南教育網花卉寵物頻道”上設有“朱張渡口”論壇,學習者可以圍繞某一技術或生產問題發表意見,實現與專家的互動交流。

3 高職院校服務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思考

3.1 要采用多元化的農村信息服務方式 近幾年來,我國不斷加大農村信息化建設資金的投入,“村村通”工程也基本實現農村廣播電視信號全覆蓋,但相對城市來說,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薄弱、信息網絡不完善信息服務業落后等現實沒有改變,還有不少農村直到現在都沒有計算機,互聯網使用率則更低。所以,針對農村的信息化服務不能局限于某種渠道,要進行多種形式的信息化服務,如電話網、手機網和互聯網,通過短信、彩信、手機報和農業網站等方式向農民提供農業信息。

3.2 要不斷提高農村信息化服務的質量 政府作為農村信息化的主體是普及信息化,建設與完善信息化應用平臺和服務體系的關鍵。高職院校作為農村信息化的參與者,應注重信息數量與信息質量服務的發展方向,切實把握農村信息化的民生導向與科技應用內涵。重點在組建權威性高、實用性強、方便適用的全省農業農村綜合資源和服務平臺,突出農村文化教育、公共衛生、醫療救助、社會保障、農業生產等民生工程的發展導向,(下轉112頁)(上接99頁)為農民特別是種養大戶、購銷大戶、農業龍頭企業提供統一的信息化應用和服務平臺,為農村提供信息服務和購銷便利。

3.3 整合專業建設資源,形成服務優勢 高職院校應該依靠自身專業優勢,與科技廳、農業廳等相關部門之間合作,整合資源、發揮各自優勢,建立農業行業和農產品專業網站,形成與國內外農業科研院所與學校、政府科技信息網站聯網的現代化信息網絡體系,實現農業科技成果及信息的資源共享和傳播通過各類信息的匯集分析、處理、集成與發布,及時為農業科技人員、農民提供最新的信息,為地方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3.4 充分發揮農業技術專家的作用,形成服務特色 農業技術專家是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的主體力量,他們同樣在農村信息化進程中能夠承擔重要任務。盡管高職院校在農業專家服務農業農村建設方面采取了諸多舉措,如科技下鄉、科技特派員等,但對于大多數的農民來說,能夠一對一的接受專家咨詢仍然是一種奢望。高職院??梢岳米陨淼膬瀯輼嫿▽<易稍兿到y,農民和專家之間建立一個暢通、機動、靈活的交流平臺。不僅凸顯信息化的應用特征,更能打造出自身的服務特色。

參考文獻

[1]蔡淑紅,杜海英,蔡海燕,等.河北省農村信息化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J].河北農業科學,2014,18 (3):94-100.

[2]藏建蓮等.新農村信息化發展策略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3(4):21-22.

[3]楊麗.探究農村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4,1:1,5.

[4]林國錦.著力服務民生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J].信息化建設,2014,4:19-20.

[5]邱吉.高職院校服務新農村科技平臺建設的探索與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1,15:94-96. (責編:吳祚云)endprint

猜你喜歡
新農村高職院校信息化
信息化是醫改的重要支撐
信息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