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課程化模式探討

2014-10-30 10:34王靖李亞珍邸娜蘇志芳鄭喜清
安徽農學通報 2014年19期
關鍵詞:課程化農學

王靖+李亞珍+邸娜+蘇志芳+鄭喜清

摘 要: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導致學生熱情不高、活動深度不夠、形式大于內容。構建暑期社會實踐課程化模式,要分層次大膽創新實踐形式與內容,加強專業教師的參與指導,重視實踐基地的建設,重視交流總結,健全考核評價機制。

關鍵詞:暑期社會實踐;農學;課程化

中圖分類號 G642.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9-110-03

1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的意義

自1997年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學聯等部門開始組織大中專學生暑期“三下鄉”(科技、文化、衛生)社會實踐活動以來,許多高校逐漸將暑期社會實踐作為必修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落實,希望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大學生社會實踐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實踐(向社會學習)的過程,是大學生個體角色的實踐過程;二是服務(對社會施加影響)的過程,是大學生角色的社會化過程[1]。

農學專業在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時,暑期社會實踐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暑假正是農村、農民、農事活動繁忙活躍的季節,利用暑期學生可全力深入農村、深入到農民中間、甚至參與到農事活動中,感受城鄉差距,在走向社會的同時更進一步認識專業,認識到自身價值,增強學生學農愛農意識。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學以致用,能發現生產上存在的問題,反思自身知識和能力上的不足,激發學習專業課的興趣,增強學好專業的信心和決心。

實踐過程是知識與應用互動的過程,學生需要確定主題、設計方案、走訪調研、撰寫報告,一個流程下來,學生將學校所學的抽象理論與接觸的社會實際現象相聯系、相比較,自主地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應變能力、創新能力亦可得到鍛煉,個人綜合素質會得到極大地提高[2]。實踐結束后,學生反饋的問題、專業的前沿信息等又是很好的教學、科研素材,老師將其消化后可豐富教學內容,或確定新的研究主題。

2 關于暑期社會實踐課程化模式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課程化模式是把暑期社會實踐納入教學總體規劃和人才培養方案,同其它課程一樣規定學分,評定成績[3]。根據培養目標、培養要求、專業學科特色與學生特點,分年級、分專業、分層次,結合課堂教學計劃設計實踐課程,制定實踐教學大綱,從內容形式、運行機制、教育管理、考核評價體系等方面系統科學持續規范實踐活動,把實踐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和延伸,全面提高暑期社會實踐的有效性和科學性。暑期社會實踐課程化模式可避免部署工作僅停留在會議中及文件上而得不到具體落實的現象,全員參與,提升暑期社會實踐的整體效果。

農學專業可將暑期社會實踐作為農學專業的實踐必修課,結合專業特色、教師科研、學生科研創業,建立低年級學生社會調研、高年級學生頂崗實習的課程式暑期社會實踐模式。學生完成1次暑期社會實踐、考核合格可獲得2學分。從大一至大三,每名同學必須完成3次暑期實踐活動(內容不能重復)才能畢業。為加強規范化管理,需要教學和學生工作部門聯合起來對暑期社會實踐進行組織管理。

3 農學專業暑期社會實踐課程化模式構建

3.1 分層次大膽創新實踐形式與內容 為克服重點輕面的(僅重視 “精英式”實踐團隊)問題,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靈活進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團隊或個人形式均可,以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參加,允許跨年級或跨專業(涉農專業)組團。

大三學生的暑期社會實踐主要以頂崗實習的形式進行。此時大部分學生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職業規劃,可在此基礎上擬定掛職鍛煉實習計劃,并進入相應的科研院所、農業生產企業單位、農業管理與服務部門、現代農業科技園區,以職員的身份從事工作,利用專業知識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反思自身專業技能、專業素養與實際工作崗位要求的差距。很多單位招聘時要求應聘者有工作經驗,對于應屆畢業生來講,頂崗實習為他們提供了獲得一定工作經驗的機會,同時還能使學生不斷完善專業知識,提高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為大四的畢業實習和擇業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低年級學生(大一、大二)實踐活動主題可結合專業特色、與三農相關、有意義即可。農學專業的暑期社會實踐以社會調查、科研項目調查(與某些教師的科研課題相結合)、農技下鄉、采集制作標本等為主,文藝下鄉(關注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及思想教育)也值得推廣。另外,可將暑期社會實踐與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項目、創業計劃大賽等學生活動結合起來,讓他們帶著各自感興趣的立項課題進行社會實踐,主張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科研、創新與創業能力。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可以根據興趣和特長自定暑期社會實踐內容,也可從參考項目中選擇。譬如社會調查方面的相關參考項目如下:

(1)農業政策調查:包括強農惠農政策類型、政府扶持力度、落實情況、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等。

(2)農業機械化調查:包括農業機械產品種類、價格、機械化程度、使用水平、經營效益、農機市場現狀、發展趨勢等。

(3)農業資源調查:包括某地區自然資源(土地、水、氣候、生物)、種植業資源、種植業發展模式、生產技術水平、產量、效益等。

(4)作物栽培技術調查:包括某地區作物(常見作物或稀特作物)種植制度與水平、栽培方式、新技術的特點與應用、存在的問題、改進建議等。

(5)植物病蟲調查:包括某地區植物病害與昆蟲(害蟲、益蟲)的種類、寄主植物、危害程度、分布情況、發生流行時期、防治水平、防控對策等。

(6)雜草調查:包括某地區農田雜草種類、分布、危害程度、發生消長規律、防除技術、除草劑的種類與使用效果等。

(7)農藥、肥料市場調查:包括農藥、肥料、生物農藥與生物菌劑等的產品類型、防治對象、銷量、效益、經營狀況、污染狀況、購買及使用注意事項等。endprint

(8)設施農業調查:包括設施農業類型、規模、資金投入、扶持政策、產業化經營水平、栽培作物種類、栽培技術、產品銷售途徑、效益、技術人員職責、發展前景等。

(9)花卉種植調查:包括某地區花卉(室內的、田間的或野生的)種類、生長特點、種植方式、栽培技術、銷售情況、效益、養護注意事項等。

(10)農民生活水平調查:包括農民收入來源與狀況、勞動力情況、土地耕種情況、生活水平(吃、穿、住、用、行)、消費特點、娛樂方式、各方面的需求、農民的出路及相關思考等。

(11)大學生村官調查:包括大學生村官的年齡段、畢業院校、專業、工作內容與職責、考核機制、工資待遇、工作環境、任職期限、發展前景、村民的態度及看法等。

3.2 加強專業教師的參與指導 實踐教學任務的布置重要,但過程管理更重要。低年級進行暑期社會實踐時尚未接觸太多專業課,如果不安排實踐指導教師,學生自身知識儲備不夠,會導致實踐目的性不強、盲目行事,實踐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也無處咨詢、不了了之,達不到預期的實踐效果。

根據學生的實踐活動方案提綱,按研究領域安排相應的專業指導教師(可親臨現場指導,亦可通過電話、網絡等通訊條件進行遠程指導),從多層面幫助學生克服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應制定一系列措施激勵教師加入暑期社會實踐的隊伍,以增強實踐的目的性和科學性,使學生少走彎路[4]。譬如計算工作量,將指導社會實踐作為職稱晉升、年終考核、評獎等的重要參考條件。

3.3 重視實踐基地的建設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的順利開展離不開社會的認可和支持,但很多企事業單位往往看不到知識水平的高效益性和學生身上潛在的創新能力,只重視自身利益,將得不到實際效益的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往往拒之門外,即使勉強接受也是應付了事,使得暑期社會實踐缺少深度和高度而流于形式。

實踐基地是大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的平臺和紐帶。要根據專業性質,選擇有代表性的村子、企事業單位、農業科技園區等,本著合作共建、雙向受益的原則,聯系后通過簽訂協議建立一批穩定的實踐基地,不僅給學生提供一定的選擇范圍和鍛煉成長機會,而且利于暑期社會實踐長效、深入和系統的開展。

3.4 重視交流總結 一些學校對于暑期社會實踐只重視動員,而忽略了成果考察和經驗總結,或是總結力度不夠,只選擇個別學生匯報交流,沒有交流、互動,其他學生則抱有事不關己的態度,認為反正課程合格了就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后期需要有目的進行經驗交流、成果分享與解答疑惑,人人參與,力求使實踐效果最大化[5]。

實踐本身對學生來說是種鍛煉,而實踐后的總結也不可忽視,學生需要展示與交流的舞臺,使他們增強自信心和心理素質??梢源疝q匯報的形式總結,所有學生都必須參加(組隊實踐的,各隊員可從不同角度匯報)。將選出優秀團隊、優秀個人進行表彰獎勵。為體現公平公正,答辯委員會由高年級學生和老師共同組成。

3.5 健全考核評價機制 多數學生對暑期社會實踐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沒有意識到實踐活動要帶著問題走向社會、帶著答案或新問題再回到課堂[6]。再加上一些學校對暑期社會實踐的審核不嚴格,只要學生交實踐心得(審查報告內容的完整性、流暢性)或單位蓋章證明(佐證實踐活動的真實性)就算過關,缺乏過程考核,無法反應實踐活動優劣的真實情況。因此,學生參加暑期社會實踐多半是“走過場”,為了獲得該門課程的學分,他們直接從網上下載拼湊實踐報告或找關系隨便蓋個章便完事,態度極其不端正。

只有嚴格要求才能保障實踐效果。放假前每名學生須上交暑期實踐活動方案提綱(組隊實踐的,經團隊成員討論后整理上報),包括參加人員、活動主題、活動形式、內容提綱等,由專門的實踐選題咨詢組審閱通過后,結合實際內容按學科領域安排相應的指導教師。下學期開學第1周,要求學生上交“原始記錄(調查問卷、實踐日志、實踐心得等)、調查報告(3 000字左右)、照片集或視頻(須體現實踐過程、人物、時間,反映實踐內容、場景、團隊所有成員)”,3項內容缺一不可。作業不全、不參加答辯、從網上下載實踐報告、照片者,該門課程記為不合格(需要重修)。不過關者將無法畢業。

4 結語

將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納入教學計劃,可更好發揮高校育人作用,幫助學生成長成才。各專業應結合專業特點和實際情況,不斷探索實踐的內容、形式、運行機制、環節評價方式,加大資金投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暑期社會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實踐活動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陳平.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2(34):108-109.

[2]張成翠,張杰.暑期社會實踐對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影響研究[J].前沿,2013(13):107-109.

[3]王志軍,勵立慶.大學生社會實踐科學化探析[J].高等農業教育,2008,12(1):84-86.

[4]繆鳴安.試論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的科學組織和評價[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29(5):77-80.

[5]劉云龍,汪元平,田侃.構建高校暑期社會實踐新模式的探索[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24(1):150-153.

[6]王魯楠,賈林祥.淺析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實效性[J].教育探索,2014(1):81-84.

(責編:徐煥斗)endprint

猜你喜歡
課程化農學
中國古代農學風土論的形成、演變與價值
蒲松齡《農桑經》的農學思想及其當代啟示
《廣西農學報》投稿指南
對“家庭教育課程化”的認識、探索與建議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課程化”建設的思考
新形勢下農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思路
農學
中小學主題班會異化現象透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