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中山緣何提出考試權之獨立

2015-05-30 07:35張焰武仇野
學理論·中 2015年9期
關鍵詞:科舉考試

張焰武 仇野

摘 要:孫中山在西方“三權分立”的基礎上提出“五權分立”,即增加了考試權和監察權。那他為何提出此想法?從歷史資料中尋找,大致可有以下兩種解釋:一是孫中山認為“三權分立”存在制度缺陷;二是孫中山認為考試和監察皆是中國古代遺留下來的好制度理應繼承。那么,這兩項制度到底好在哪里呢?筆者想從科舉考試制度的相關內容中尋找孫中山關于提出考試權獨立的原因。

關鍵詞:考試權;科舉考試;文官制度。

中圖分類號:D693.0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26-0088-02

考試是為國選才的必要手段,然而把考試權從憲法層面獨立出來,與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并列在理論上是值得商榷的,在實踐中也是實施乏力的??荚嚨哪康氖菫檎x拔人才,而所需人才的數量、專業都需要行政機關提供,考試后人才的錄用也離不開行政機關的配合,因而考試權是無法真正獨立,做到與傳統三權平等的。

一、孫中山考試權的產生

(一)孫中山考試權產生的思想基礎

孫中山認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還沒有西方那樣實行憲政的思想淵源。所以,孫中山試圖從中國的傳統法律文化中發掘一些與西方憲政文化相似的東西,考試就是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產物。盡管科舉廢除,皇權體制瓦解后,這項制度也隨之消失,但西方政制中有與科舉考試這項古制有相同的制度,這就是文官考試制度?!巴鈬鴱那爸挥腥龣喾至?,我們現在為什么要五權分立呢?其余兩權是什么地方來的呢?這兩個權是中國固有的東西。中國古時候舉行考試和監察的獨立制度,也有很好的成績……我們現在要集合中外的精華,防止一切流弊,便要采用國外的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加入中國的考試權和監督權,連成一個根本的完璧,造成一個五權分立的政府”[1]779。因此,考試被孫中山吸收到了五權憲法思想之中。

(二)孫中山考試權產生的理論基礎

西方學者對三權分立國家吏治問題和考選制度的一些新見解,給孫中山五權分立的提出提供了理論支持。使其萌發出就這些不完備和存在流弊的三權分立制度提出大膽的想法,他在談及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喜斯羅寫的《自由》一書時說道:“說到這里,兄弟想到從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有一位教授喜斯羅,他著了一本書名叫《自由》,他說三權是不夠的,他主張四權。他那四權的意思,就是將國會的彈劾權取出來做個獨立的權。他的用意,以為國會有了彈劾權,那些狡猾的議員往往行使彈劾權來壓制政府,弄得政府動輒得咎”[1]486因此,彈劾權要從國會各項權力中分離出來,和另外三項權力相互獨立,這樣才能防止它的弊端。喜斯羅針對三權分立所提出彈劾權,雖與考試權的獨立問題毫無相關,但這一思路給孫中山考試權之獨立問題的提出提供了一個思路和借鑒。

(三)孫中山考試權產生的個人情感因素

從孫中山的人生經歷中我們會發現,孫中山其實是一個傳統的人,對傳統的中國文化是比較認同的,這從他的早期人生經歷和政治活動中能夠看得出來?!?875年,9歲的孫中山開始入村塾讀書,從《三字經》《千字文》等幼學讀物入手,接受最基本的傳統文化教育?!盵2]147從小就接受傳統的國學教育的他對中國的科舉制度還是認同的?!巴ㄟ^考試制度來挑選國家人才。使優秀人士掌管國務。如今天的一般共和民主國家,卻將國務當作政黨所一手包辦的事業,每當更迭國務長官,甚至下至勤雜敲鐘之類的小吏也隨著全部更換,這不僅不勝其煩,而且有很多的流弊?!盵3]51

二、孫中山的精英政治觀

孫中山認為國家的治理用的是人才,即精英治國。而人才在整個社會中是少數的,要想把社會中的人才都能吸納到國家機構中為國家和人民做事,就要通過選拔,而不是通過演講競選產生。他認為西方國家的選舉制度有以下缺點:一是使國家官吏更替頻繁;二是使有口才的人在選民中間運動而當選,無口才但有學問的人卻被閑置;三是用財產等資格來限制選舉權,背離自由平等觀念。由此孫中山提出了考試權理論,認為能否建設一個既民主有高效的近代國家關鍵在于官員的選拔質量,為此政府官員必須經過精心挑選。

那么,如何選拔官員呢?通過考試。孫中山在演講“五權憲法”時指出:“美國的憲法不完全,他們便有人要想方法去補救,不過那種補救的方法還是不完備……最好的補救方法,只有限制被選舉人……我們中國古代有個古法,那個古法就是考試……共和時代考試是萬不可少的……考試本是一個很好的制度……憲法中能加入這個制度,我想是一定很完備,可以通行無疑的”。[1]487孫中山認為通過考試的方式選拔出來的官員才是真正的人才,他的這一有關考試權獨立的論斷,有著極其豐富的歷史背景和現實底蘊,是在對中國傳統科舉制度全面評價和批判西方民主國家選舉制度流弊的基礎上形成的。

但是,科舉制度在清末就被廢除,而且廢除的原因就是它的腐朽不堪,為何孫中山還要傳承呢?這就要從科舉考試產生的社會背景中尋找答案。

三、從科舉制產生的社會背景分析孫中山考試權理論

科舉考試是在九品中正制之后產生的,九品中正制被科舉考試所取代是由一定的原因的。九品中正制主要盛行于魏晉南北朝時期,這種選官制度實際上是兩漢時期察舉制的一種延續和發展。該制度在選拔官員的方法上采取的是“選舉”的形式,具體的以家世、道德、才能為標準,對全國各地的賢能志士進行選拔。將其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作為吏部授官的依據,曹魏時對人才的提升和使用有重要作用,但到了西晉時期,官員的選拔被世家大族所壟斷,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情況,九品中正制也走向了滅亡的境地,隨之而來的隋朝大一統,王朝百廢待興,急需要人才來建設和鞏固政權,而原來的世家大族已不復存在,九品中正制已失去了其社會根基。此時,如何才能鞏固新生的王朝政權?唯有通過考試的方式向全國公開招募德才兼備的人員。因為考試的方式,一方面不需要像九品中正制那樣通過世族大家的舉薦,普通人步入仕途的門檻降低,憑借自己的真才實學就能謀得一官半職,“這時的科舉制度剛剛沖破了以門第取人的九品中正制的樊籠,正處在具有很大活力而能發揮積極效力的嶄新階段,可以說是人才的解放?!盵4]867另一方面,統治者通過公開選拔,鼓勵了大量處于社會底層的寒門子弟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這對鞏固新生王權是很有作用的?!皩θ藗兺ㄟ^考試競爭而進入仕途來說,就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公平性和廣泛性,使得一部分處于社會中低層而了解社會實際的優秀人物取得參與政治和管理國家的權利。這樣既能夠調動人們的積極進取精神,擴大選取各種人才的范圍,又能提高行政官員的素質,完善封建的管理,從一個方面促進了當時社會的進步和強盛?!盵4]868

中國的科舉制度有著自身的優點,這被西方史學家總結為:一是科舉考試的選拔方式使更多的年輕人靜下心來研讀經義,避免了不學無術;二是通過對經義的學習使自己充滿學識,變得有智慧;三是保證通過科舉這樣的人才選拔方式提高官員的素質;四是官員任職后,皇帝有權力因官員表現不合格而予以解除;五是通過免除考試相關費用來達到考試的公平性。孫中山高度肯定科舉制度為人才選拔的最佳制度,可以相對公平公正地為國家選拔人才??荚嚈嗒毩⑹侵袊牧贾?。對清政府1905年廢除科舉,當時他就說“往年罷廢科舉,未免因噎廢食,其實考試之法極良,不過當日試之材料不良也”[5]332。

四、孫中山考試權理論的評價及意義

孫中山的考試權理論已經超越了古代科考傳統:第一,將考試權單獨劃分出來,與立法、行政、司法并列、相互制約,為理論的巨大創新?!皩碇腥A民國憲法,必要設立獨立機關,專事考選權”[1]88,“國民大會及五院職員,與夫全國大小官吏,其資格皆由考試院定之”[1]166。孫中山反對將考試權納入行政權中,“考選權如果屬于行政部,那權限未免太廣,流弊反多,所以必須成立獨立機關才得妥當”[1]88。第二,孫中山認為西方的文官制度僅僅將事務官的選拔納入考試之中是不恰當的,因為“他只能適用于下級官吏……雖稍有補救,也是不完全的”。更具體地來說,他主張把考試制度的涉及范圍擴大,不僅事務官需要考試,政務官的選拔也需要考試,這樣才能達到選拔優秀人才的選拔目的?!胺埠蜻x人及任命官員,無論中央與地方,皆須經中央考試銓定資格者乃可”[1]603,實行“大小官吏必須考試,定了他的資格,無論那官吏是由選舉的抑或委任的,必須合格之人,方得有效”[1]88。國家可以通過考試選拔一大批國際建設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無論是建立高效政府,還是發展社會經濟的需要,數量充足、素質過硬的人力資源都是不可少的。通過考試權的行使,國家能夠最大深度和最大廣度地得到各方面建設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也能夠保證錄用人員的基本素質,因為在決定錄用之前,已經將從事工作所需要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作為考查內容進行了考試,只有通過考試的人員才能被利用或授予資格。不但如此,考試權的設置對于弘揚社會正氣,防止腐敗徇私有著積極的作用,其設置背后所隱含的價值理念及其對社會生活其他方面所產生的影響也是巨大而深遠的。

有學者評價:“因考各部署的文官而立一個與行政等院平頭的考試院,差不多就像以牛刀刮臉。不但考試不能按時考試,各部署衙門也因此不能依自己的需要,隨時考試常任的有專技的職員。浪費了國幣,還阻礙了工作”。[6]誠然,考試權落實到具體制度時,確實需要一定的獨立性與超然性,而英國的文官委員會,日本的人事員雖然沒有達到從我國行政地區權分立與之并立的地步,但亦有超然和獨立性,在實踐中也運行良好,如今臺灣地區的“修憲”,本就虛化的“考試院”更成為廢除的焦點。盡管考試權不必獨立出來與傳統三權并列,但孫中山先生的考試權理論極富特色,沿襲了科舉考試的傳統,比較吸收了西方國家考選的方法,考試理論的形成和實踐,使得選拔人才的制度的辦法得到解決,從此奠定了此后民國數十年的公務員選拔機制,為國家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從而在更高的境界上走出了一條獨特的考試發展道路,在今日仍具有積極的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1]孫中山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2]張海鵬,李細珠.中國近代通史[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

[3]葉匡政.孫中山在說[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4.

[4]白壽彝.中國通史:第6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5]孫中山全集:第4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5.

[6]鄧麗蘭.域外觀念與本土政治變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160.

猜你喜歡
科舉考試
科舉考試答案解析
“科舉考試”
官韻文獻的發展與流變
淺談明清時期對科舉舞弊的刑事處罰
試分析科舉考試的利與弊
淺談古代福建建陽書坊出版的應對科舉考試的參考書籍
歲歲游學路,冷暖私塾情
中國科舉考試“末班車”——光緒三十年甲辰恩科殿試二甲第二名林世燾之子林松年談科舉
科舉考試的投考資格——從2016年高考全國Ⅱ卷文綜第25題說起
中國科舉考試與古代文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