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驗法”在小學語文中段閱讀教學中的實踐

2015-05-30 15:29馬桂蘭
新課程學習·上 2015年4期
關鍵詞:小學語文

馬桂蘭

摘 要: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教師開始在小學語文中段閱讀教學中開展“體驗法”,以求取得更有效的教學成果,并顯著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綜合素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中段閱讀;體驗法

“體驗法”是現代教育不斷發展的產物,其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體驗中獲得更深刻的認識,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同時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但從目前來看,教師對“體驗法”的使用并不到位,還需要進一步改善與進步?;诖?,本文在此淺談“體驗法”在小學語文中段閱讀教學中的實踐,以期能夠為相關人士提供有益參考與借鑒,并有效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

一、創設相應的情境

從本質上說,“體驗法”是指學生的一種學習方式,主要是通過觀摩,或者直接使教學活動再現,使學生進入教學內容所描述的環境中進行學習、體驗,感悟來得到知識經驗的一種學習方法。

因此,教師要在小學語文中段閱讀教學中實踐“體驗法”,其首要的任務是創設相應的情境,讓學生進入情境中進行觀察、體驗和領悟。

例如,在《觸摸春天》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合適的背景音樂,同時展示春景圖片,進而營造出一種春天的氛圍。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進入情境中提高對文章的領悟,幫助學生將文字性的描述轉變為生動的形象,使學生體驗春景、觸摸春景,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

二、尊重學生的體驗

教師應該明確的是,在“體驗法”的實踐中,不同學生所獲得的體驗是不可能相同的,這就促使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體驗,使學生對文章產生不同角度的贊賞。例如,在《生命 生命》的閱讀教學中,不同學生對生命會產生不同的看法,進而對生命的意義有不同的理解。此時,教師應該在接受美學視野下引導學生進行感悟,要尊重學生的體驗,使學生在文章的空白處與作者的思維進行無聲的交流。

教師尊重學生的體驗,能夠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啟發,使學生在日后的體驗閱讀中更自由地去思考和質疑,幫助學生從新的角度和層次閱讀文章、鑒賞文章,最終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總的來說,“體驗法”是一種較為先進的教學方法,它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更深層次的認知。因此,教師應該在小學語文中段閱讀教學中進一步發展“體驗法”,通過實踐進行總結和反思,最終推動教學的發展,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潘小翠.“體驗法”在小學語文中段閱讀教學中的實踐與感悟[J].四川教育,2010(5).

猜你喜歡
小學語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語文閱讀教學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詩歌品讀教學研究
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藝術研究
語文教學中因勢利導滲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學的有效策略探討
踐行少教多學,構建高效課堂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語言溝通探析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