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生本教學方式,給予溫暖人文關懷

2015-06-29 21:51邱平
課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6期
關鍵詞:人文教育人文素養教學方法

邱平

【摘要】2012年教育部公布的新修訂課標中明顯突出了“以人為本”的課程觀,強調了對學生個體生命發展的關注,更多地注重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以及對學生人格的完善。課堂教學是學校進行人文教育的主陣地。新課標理念下的課堂應是充滿情感、關注自主、強調開放、聯系生活、注重生存、著眼發展的人文課堂。筆者結合卓越課堂的建設,以課題研究為載體,創新課堂教學方法,營造溫馨課堂氛圍,做到以人為本,快樂學習,促使學生知識能力與人文素養共同提高。

【關鍵詞】人文課堂 教學方法 人文教育 人文素養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022-01

朱永新倡導的新教育主張讓教師和學生與人類的崇高精神對話,強調教育應該培養美好的人性,讓學生擁有美好的人生,從而建設一個美好的社會。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化的教學,教師要走下講臺,走近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融入學生的情感世界,給學生營造自由和開放的空間,做到以人為本,給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

在“構建小學人文課堂的實踐研究”課題探尋中,我們根據“新課程背景下人文課堂應具備的特征”和”我校課堂現狀情況分析”,制定了“課堂人文性呈現目標”和“人文課堂‘教師四要四不要、‘學生四允許”,并積極實踐于課堂教學中,抓住課堂上的德育生成契機,及時向學生滲透人文教育,并總結出了一些滲透的方法,促使學生知識能力與人文素養共同提高。

一、重點詞句品讀法

課文中的人文內涵總是蘊藏在字里行間的,而一篇具有人文內涵的好文章,總是在關鍵的詞句中畫龍點睛,含義深刻,這就需要我們去細細品讀,才能讀出其中的味道。如教學語文課《韋德的心愿》時,老師抓住描寫韋德語言、表情等的詞句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學生在此過程中為韋德的純潔善良而感動,達到了人文教育的目的。教學音樂課《搖船調》時,老師能通過抓歌中詞語“圓圓”引導學生體會臺灣與大陸雖隔海相望,但長久分離,然后用歌聲來表達出對臺灣的思念之情,教育孩子熱愛祖國,明白海峽兩岸是一家,滲透臺灣早日回歸祖國的思想。

二、情感升華練筆法

俗話說:“情動而辭發”,人在受到觸動或感動時,情感最容易升華。這時,在課堂上加入小練筆,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讓學生有一吐為快的心理,或許某一天,也內化為自己的行為。在上述語文課例中,老師在引導學生體會了韋德的心愿后,及時拋出這樣的練筆:假如你現在有一個心愿,你打算怎樣做?學生們寫出的心愿各不相同,每一個心愿都閃爍著人性美好的光芒。

三、信息技術輔教法

多媒體計算機教學具有形象直觀、內容豐富、動態呈現、信息容量大等特點,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圖片、圖像、動畫、聲音、文字等等多樣而豐富,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學語文課《暴風雨的啟示》時,老師在讓學生閉眼想象暴風雨之后仿佛看到了什么?再請學生找到相關段落讀文批注,選擇自己最欣賞的一句話交流朗讀,在學生已有感知的基礎上,適時插入一段美麗的音畫視頻讓學生欣賞,使暴風雨后大自然美麗的景色直觀形象抵達學生心靈,同時也為體會后面含義深刻的句子作了鋪墊,人文教育滲透得很好。

四、數學文化解讀法

數學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而且是一種文化的熏陶、素質的提升。新教材注重體現數學文化的價值,從一年級開始就以生動有趣、易于閱讀的形式,以“你知道嗎?”為題,向學生介紹一些有關數學家的故事、數學趣聞、數學發現、數學史的知識等等,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內容的呈現,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產生與發展首先源于人類生活的需要,如:向學生介紹了“+”、“-”、“×”的由來,介紹 “分數的表示法”等等,豐富了教學的內容,拓寬了學生的眼界,加強了學生對數學發展的整體認識,體會數學在人類發展歷史中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介紹二千多年前的“竹木簡口訣” 、算盤、《九章算術》的問世,祖沖之、高斯、華羅庚等偉大數學家的故事等。讓學生了解數學發展的歷史和祖國的偉大成就,增加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讓學生感受先人的聰明與智慧,同時會不自覺地被數學家那種大膽探索、不斷開拓的精神所感染,被數學家們那種堅持不懈的工作熱情所感動,從而加強情感教育,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促進意志的培養和良好性格的形成。

五、合作探究體驗法

在課堂教學中,要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通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去親自感受、體驗、領悟。在學習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的意識和小組合作學習意識。如:教學《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問題》一課時,通過觀察、研究,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充分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實踐,讓學生上臺板書,充分展示學生的思維方式和過程。同時注重讓學生質疑,小老師解答,實現生生互動。在處理“森林餐廳中35只小動物都有座位嗎”一題時,讓學生自主探索,然后小組交流,全班匯報。學生匯報了三種解題策略,并充分地說出自己的思維過程。整個研究過程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理念。既有學生的獨立思考,又有學生的合作交流,相得益彰,樸實而扎實,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認真積極的學習態度,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六、主體地位創建法

著名教育家布魯納曾說過:“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币虼?,我們應多為學生創造思考的空間。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問題,而不是限制學生的思維,被動地跟著老師走。在執教英語課《Ask the way》時,教師避開了傳統的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的講解式,而采用多媒體呈現迷路、問路的幾個現場情景,然后提出問題:假設是你,將如何進行問路、指路?學生分小組討論(Group-work),接著每組向全班匯報,匯集各組方式后,再與教材中學生們的方法作比較。在學會技能之后,還讓學生聯系本校、本地區的具體地理情況,自編自演問路的情景。在教學中,學生非常積極,有的“Ask the classroom”,有的“Ask the bookshop”,還有的“Ask the W.C.”,氣氛特別活躍。郭老師還把學生表演的視頻拍下來,放給學生看,這樣一來,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幫助他們跳出了被動灌輸的困境,成為學習的主人。

七、德育契機捕捉法

研究中,教師們除了結合教材人文內容積極滲透人文教育外,還善于在課堂教學中抓住人文(德育)生成契機,及時滲透人文教育。如在上數學課《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時,教師引入課題后大屏幕出示公園賞花圖,請學生說看到的信息,學生發現了很多數學信息,而一位小女孩發現了標有“請勿采摘”的告示牌,老師及時捕捉這一德育契機,滲透人文教育,提示學生賞花時不能隨便摘花,要做一個講文明,有公德的孩子;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能隨時提醒學生的坐姿、用眼衛生等,有意識地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個人素養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長期的歷練和耳濡目染,并且自覺內化成自己的良好行為。在新課改理論和“卓越課堂”九大行動計劃指導下,我們將不斷深化“人文課堂”理念,整體提升教師人文素養,使其對學生傾注更多的關愛,在課堂上更加注重人性的發揚,更加著眼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更加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使課堂上師生關系更加和諧平等,人文素養同步提高。

參考文獻:

[1]朱永新 .《新教育》[M].漓江出版社,2009.

猜你喜歡
人文教育人文素養教學方法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方法初探
教學方法與知識類型的適宜
技工院校語文教學滲透人文教育的思考與實踐
高校人文素養教育勢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識喚醒下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途徑研究
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古詩詞人文教育淺析
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與人文教育的結合
高校 《大學語文》 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
論師愉生悅的詩意教育
初中數學教師不可忽視的幾種教學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