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教學問題及文化教學策略

2015-07-05 22:19陳愛芳
教育管理與藝術 2015年1期
關鍵詞:文化背景外語教學跨文化

陳愛芳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國際間交流與合作的日益頻繁,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在與英語學習中越來越受到重視??缥幕浑H是指操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交際,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語言是交際的工具,是文化的載體。我們學習英語的過程,就是了解和掌握英語國家文化的過程。英語學習者只用掌握必要的英語文化知識,才能更好地進行跨文化交際。如果只是把精力傾注在語言形式上,而忽視了語言所承載的社會和文化知識,就會對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缺乏了解。在實際運用中,盡管用的語法詞匯都正確,也會導致文化沖突,造成交際失敗。因此,了解中西文化差異對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它能幫助我們正確理解西方人的言行,在交際過程中,充分了解對方,尊重對方的習慣,以取得最佳的交際效果。

跨文化交際與外語教學密不可分。外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實現跨文化交際,就是為了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進行交流。在外語教學中,教師不僅應該教學生語言知識,還要教他們社會文化知識。學生只有掌握了相有關的語言規則和文化規則,才真正擁有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從這個意義出發,將外語教學看作是跨文化教育的一環更為恰當一些。但是,在跨文化交際時往往會出現問題。這些情況從某種意義上反映出我們外語教學中存在的某些問題。

第一,把學習語法和詞匯當作外語學習的全部。

無論是課堂聽課,還是業余自學,學習者都有一種錯覺,以為學語言就是不斷積累詞匯和語法知識的過程。于是,有許多語言學習者,不辭辛勞地背詞典,啃語法書,參加各種考試等,而這也不過是帶著不同的目的對這些知識進行檢驗,以考察學習者的英語水平。然而,語用學告訴我們,語言知識的積累固然不可缺少,但它絕不是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獲取語言知識不能過分依賴書本而脫離語言運用的環境。學習一門語言的合理、可行的做法是在使用中學,在運用中領會、鞏固,邊學邊用。

第二,學習方法一成不變,只為了學而學。

受傳中文漢字學習的影響,學習外語也是一板一眼、循規蹈矩。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詞、句的理解上,而較少注意篇章;往往重視信息的接收,忽略信息的發出。長期以來,文化因索在外語教學中一直未能得到應有的重視。由于人們對語言的片面理解,在外語教學中,只把語言當成一套孤立的符號系統來傳授,詞匯和語法幾乎成了外語教學的全部內容。許多英語教師在課堂上仍習慣采用“語法——翻譯法”的傳統教學模式,把大量的課堂時間花在單詞釋義及語法分析上,而學生也誤以為只要記住了單詞,掌握了語法就能學好英語。其結果是許多學生學了十多年的英語,在工作、生活中連簡單的日常英語都不能應付,既不能聽,也不能說,造成所謂的“聾啞英語”。

第三,綜合語言能力較強,但是跨文化理解能力差,缺乏社會技能。在“直接法”、“聽說法”等教學模式中培養出來的學生,運用語言的準確性和流利程度雖有所提高,但在真實的語言交際中卻常常犯語用錯誤,造成交際障礙甚至誤會而不知所措。

由于不同的語言使用者在地域、歷史背景、生活方式、社會文化、價值觀、道德觀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差異,從而產生不同的思維方式、交際習慣和語言使用規則,構成一種獨特的地域文化。無論學生將深層文化特點如國民性情、時間取向、美丑定義背得如何熟,如果不會在交際中自覺地使用,那么其交際技能仍然是零。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跨文化學習能力的培養就尤其重要了。讓學生掌握下列學習策略,進而讓學生擁有更強的語言學習能力。

第一,讓學生了解導致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根源。教師應該指出東西方文化背景之淵源。學習者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文化模式。我們可以把通過理解自己的文化模式作為通向理解其他文化的橋梁,這樣有助于對所學語言的掌握。

第二,利用課堂教學,創造語言環境。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能夠盡可能多地開展交際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在一定的環境中創造性地運用所學語言知識的機會以提高他們的語用能力。教師可以采用對話練習、口頭作文、英語辯論、角色扮演練習、小組討論等形式,以實際生活情境和學生所熟悉的話題為練習的題材,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

第三,教師要挖掘課文的文化信息。

教師應該就教材中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進行講解,使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首先對相關的文化背景有一個了解。教師結合文化內涵來進行教學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四,教師應著重介紹或補充與之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讓學生了解英語詞匯在許多方面與漢語詞匯存在著不對應現象。

第五,教師應補充文化內涵比較豐富的,讓學生了解習語在中西文化交際中的差異。習語是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在書面語中,還是在口頭語中,習語使用的頻率都很高,有著重要的交際功能。

第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讀文學作品、報刊時留心和積累文化背景、社會習俗、社會關系等方面的材料。我們的學生能與外國學生交流的畢竟是少數。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了解英美社會主要靠間接地閱讀有關材料。而文學作品,是了解一個民族的性格、心理狀態、文化特點、風俗習慣、社會關系等方面的最生動最豐富的材料,問題在于如何閱讀。閱讀報刊是了解當前社會各階層、各集團的動態、各種社會問題的最直接的途徑,其重要性是人人皆知的。

綜上所述,英語教學中不能只單純注意語言教學,而要把語言看作是與文化、社會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注重學生英美文化的輸入,重視語言文化差異及對語言的影響。英語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文化對語言學習的重要性,立足課堂,在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拓展交際視野,始終保持對英語的新鮮感,才能真正地學好英語,享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才能融入生活,達到有效地進行交際的目的。

猜你喜歡
文化背景外語教學跨文化
從震旦到復旦:清末的外語教學與民族主義
超越文明沖突論:跨文化視野的理論意義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東戲劇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論文化背景知識在訓詁中的作用
“Less Is More”在大學外語教學中的應用
英語教學文化背景知識的滲透策略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寫作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強我國意識形態工作的探索
跨文化情景下商務英語翻譯的應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