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教學中激發學生求知欲的有效途徑

2015-07-12 07:59黃美華甘肅省張掖市工業園區中心學校734000
學周刊 2015年31期
關鍵詞:教師應課文閱讀教學

黃美華(甘肅省張掖市工業園區中心學校734000)

閱讀教學中激發學生求知欲的有效途徑

黃美華(甘肅省張掖市工業園區中心學校734000)

要想讓學生對語文學習有興趣,變苦學為樂學,教師探索閱讀教學中激發學生求知欲的有效途徑是非常必要的。

動力問題方法拓展生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外活動是語文教學的有機組合部分?!盵1]這就說明,如果在小學語文教學不注意知識的延伸,不重視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忽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照本宣科的話,是不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和小學生年齡特點的。課內課外閱讀的有效結合,是閱讀教學中激發學生求知欲的一條有效途徑。它不僅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思想認識和人文修養,塑造學生崇高的意志品質,真正使語文課堂教學變成思想活躍、內容豐富、知識融合的大課堂,學生興趣盎然、體驗豐富生活、品味優美語言、自我成長的大舞臺。為此,通過實踐探索,我認為以下環節是閱讀教學中激發學生求知欲的有效途徑。

一、圍繞中心問題,課前預習善誘導

小學生的特點是活潑好動的,而教材知識是相對靜止的。解決這一矛盾的關鍵是教師創設讓學生動手、動眼、動口、動腦的情境,把靜的教學內容轉化為動的外部活動,讓學生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嘗到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知識的樂趣。教師啟發誘導必須要有一個中心。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在布置學生預習時,就要注意圍繞課文中心,啟發誘導學生引進課外知識,激發興趣,拓寬知識面。如教學課文《翠鳥》之前,教師不僅要布置學生預習課文內容,更主要的是抓住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引導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了解翠鳥的樣子和生活特點,并提示學生查找相關資料,對有關知識進行摘錄,用語言描述自己熟悉的鳥,以便在課堂互相交流,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這樣,不但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面。因此,學生既要認真預習課文內容,又要尋找資料,從而能在閱讀教學的推進中積累知識,開闊眼界。

二、教給方法,培養能力,課內閱讀善啟發

為了調動小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學習語文的主動性、積極性,教師應采取以下做法。

1.在宏觀上,通過反復閱讀,引導學生把握作者思路。讀書的關鍵在于理解把握作者的思路,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在課堂上組織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理解作者的思路是怎樣展開的。比如學習《荔枝蜜》這篇散文,教師可從文章中每個段落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認識到作者的感情是怎樣變化的,從而總結出作者寫作的思路。這樣,學生就會逐漸領會到閱讀一篇文章應該如何從宏觀上掌握作者的思路,寫一篇文章如何在宏觀上展開自己的主題內容,讓別人通過自己的文本了解自己的思想。

2.在微觀上,引導學生加強思維訓練。在學生預習課文后,教師應讓他們提出問題,并寫在預習作業本上。這樣一方面便于教師了解學生不懂的地方,使教學中更有針對性,另一方面便于督促學生認真做好預習。各種問題的提出,說明在預習中學生在閱讀中對文本內容進行了初步的理解與思考,并就自己的困惑以問題的方式呈現出來。問題也成為師生在課堂交流中的主要內容。通過進一步閱讀和師生互動交流,教師應啟發和引導學生對自己提出的問題經過閱讀思考,找到了相應的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此外,教師可采用根據預習提綱進行自我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有的放矢地閱讀文本。預習要求有易有難,對學生能看懂的課文,就要求他們借助分段,總結段意來掌握文章的結構和理解文章內容;內容難懂的課文,就讓學生圍繞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內容是什么等問題開展預習。這兩種方法都體現了教師“導”的作用,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他們親歷文本閱讀,在積極的閱讀與思維活動中,體味、理解文本表達的思想內容與寫作方法。這是學生自主成長,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而不是等教師把饅頭嚼爛了再喂給他們的被動接受。

3.提出帶有思考性、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圍繞問題展開閱讀。問題有易有難,即書上有答案和書上沒有的答案的。對于學生一讀就能找到答案的問題,以讀代講,由學生自己通過閱讀文本來回答;對一些需要前后對照、綜合分析、書上沒有現成答案的問題,則要讓學生反復閱讀,然后再自己去分析和總結,重在啟發引導。如講《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課文安排組織材料的方法時,教師可讓學生討論:“如果把作者安排的三個故事的順序打亂,行不行?”學生說法不一,教師讓他們陳述自己的理由。學生各抒己見,最后得出結論:三個故事不可調整。這是因為,打擊侵略者,援朝衛國是志愿軍首要的、最重大的任務,也是志愿軍最可愛的原因之一。所以,故事一應當先寫。故事二是寫對朝鮮人民的愛,這是志愿軍最可愛的原因之二,又是對故事一的補充,即對敵“狠”,對朝鮮人民的愛。防空洞談的故事揭示了對敵“狠”,對朝鮮人民“愛”的根本原因,即來源于深厚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有畫龍點睛的作用,這個故事應放在最后。這樣的閱讀討論對學生今后的寫作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

三、課后溫故而知新,拓展閱讀面

孔子在《論語》中提出:“溫故而知新?!薄安粦嵅粏?,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盵2]這說明,只有當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狀態時,教師才能適時誘導、引發,幫助學生打開知識的門戶,端正思維的方向,使學生由課堂上成功的體驗產生了情感上的滿足,進而成為下一步學習的動力,促使短暫的興趣發展成持續性的求知欲。此時,教師應抓住這個大好時機,進一步注意課外知識的再延伸,使學生溫故而知新,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消化。如教完《一夜的工作》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小結作者通過介紹周總理一夜的工作情況,表現出總理工作勞苦、生活簡樸的高貴品質。我們還可以在課后尋找一些有關的資料,進一步學習周總理生前的感人事跡,全面了解我們新中國的總理,理解周總理為什么得到億萬人民的敬愛。

四、把握課堂生成的“錯誤”資源,將閱讀推向精彩

教師應恰當地把握時機,對課堂中因學生的閱讀理解而出現的錯誤結論,讓學生去思考、辨析,使學生在充分閱讀、討論的基礎上糾正錯誤,明確正確結論,鞏固所學知識。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教師應特別注意只有在基礎知識混淆不清的情況下使用這種方法。比如一字多義,選擇哪種解釋最為恰當時,要把對字義的了解放在文中、放在句子中理解。對于學生出現的不同聲音,教師不要急于給出答案,而是留出更多時間讓學生相互啟發,找出答案的錯誤所在,使學生在辯論中理清思路,明辨是非。這樣既能引發學生課后閱讀鞏固知識的興趣,又活躍了他們的思維。

總之,通過閱讀教學實踐,有機地將課內閱讀方法指導與課外拓寬閱讀數量、教師相機啟發誘導相結合,是激發學生求知欲的一條有效途徑,也是拓寬學生知識面的有效途徑。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孔子.論語[M].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4.

黃美華,女,甘肅張掖人,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與研究。

(責編 張翼翔)

猜你喜歡
教師應課文閱讀教學
細讀課文,讓思路清晰起來
背課文的小偷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小學低年級教師應處理好的幾種關系
閱讀教學中的“追問”略說
關于初中課文知識拓展教學的若干思考
教師應上好語文綜合性學習課
教師應首先在道德上成為教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