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閩臺合作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的研究與實踐

2016-02-13 22:53胡小琴潘錦鋒江義火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6年11期
關鍵詞:閩臺應用型實訓

胡小琴,潘錦鋒,江義火

(泉州信息工程學院,福建泉州362000)

閩臺合作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的研究與實踐

胡小琴,潘錦鋒,江義火

(泉州信息工程學院,福建泉州362000)

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海西經濟的提升,如何利用海西有效資源進行閩臺合作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實踐已成為沿海地區甚至內陸部分合作高校探討的議題之一。我院作為本科應用型學校,因此提出面向臺企職業崗位“2+1+1”校企人才培養模式,并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索。

應用型本科教育;“2+1+1”;校企人才培養

2006年2月,教育部出臺了《關于當前中外合作辦學若干問題的意見》,旨在推進海峽兩岸高等職業教育合作。然而,隨著海西經濟的不斷提升,急需一批為適應海西經濟建設的高素質復合型或應用型的人才。為了實現這個目的,2009年福建省教育廳提出了閩臺高校聯合培養人才項目。從2010年開始,我省就陸續出現了一些高校閩臺合作培養、閩臺高校聯合辦校等項目,但是,大部分針對的都是高職高專類,采用的閩臺辦學方式有聯合培養、分段對接、工學結合等。我院采用的就是分段“3+1”對接方式作為閩臺合作項目開展的。學生在本校上課三年到臺灣學習一年,然后獲得本校的學位證書和臺灣高校的成績認可,但是由于學生離開本校學習,無法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使得學生在臺灣學習過程中出現了學分選修不夠、生活自律不強等問題。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提出了該課題的研究。

一、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構成

所謂應用型人才是指在一線生產的具有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的應用型人才,其具體內涵是隨著高等教育歷史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作為新興的本科院校,培養能夠將科技知識轉為直接價值體現的勞動生產力的應用型學生,需要徹底擺脫傳統本科人才培養框架、課程設置重知識輕技能框架,立足本土經濟,借助地方優勢發展。

為了培養應用型人才,決不能只是簡單知識的應用,而是通過已有知識及對社會經驗、職場職能需求進行重構,讓學生能夠產生工學交互場景的知識技能的吸收理解及對已有知識的重構。因此,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包括人才培養方案的定位、課程體系結構的系統化構建、“學中做,做中學”教學模式的改變、“雙師雙能型”教師的培養、實訓實踐課程的推動等。

為了進一步深入教學改革機制,落實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針對本院的教學培養方式等做如下思考:

(一)基于原有教學培養模式利與弊的思考

我院目前閩臺合作模式采用的就是本科“3+1”模式和高職高?!?+1”模式,這種模式的人才培養是學生在本院學習兩年或三年,一年去臺灣學習。目前,本校有去臺灣龍華科技學院、朝陽科技學院等本科學生107人次,??茖W生43人次,即將準備去臺學習的學生還有一個班級。在授課過程中,我院將培養方案在制定之初將培養方案和臺方高校進行討論,基礎通識課程和基礎技能課程在本校完成,并且大二階段每年都聘請臺校教師過來授課,第三年學生去臺灣進行實踐實務操作課程的學習,這樣師資、設備都得到了很大的緩解。該模式非常適合于本校初期發展以及有需要到臺灣進行系統學習體驗的學生,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自足能力。優點是能夠利用臺灣教師教學設備等資源完成課程終極實訓,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完成任務;缺點是因為不能像在本校那樣有專門的輔導員管理教學思想工作,教師無法深入管理教與學的工作,自控能力不強的學生容易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而不能順利拿到該有的學分。另外,從培養人才的角度看,整體人才培養規格還是以自己這方的調查為主,沒有辦法直接做到讓學生一走出校園就可以走進企業,沒有和本土企業、本土臺商企業等直接關聯起來。

(二)探討閩校臺校企業“2+1+1”教學模式設置

主要通過調研閩臺高校、閩臺企事業單位等完成教學模式探討,提出“2+1+1”教學模式改革。以下將對此模式進行展開。

二、“2+1+1”模式的研究與實現

(一)重新定位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教學柔性計劃

初定教學模式使用閩?!_?!髽I合作方式,在制定教學目標和培養人才方案過程中,引入優質臺灣高校技能型人員和大量臺商企業,大家一起座談和實地考察,借鑒臺?!鞍牍ぐ胱x,工學結合,產學研一體”模式定位人才培養,將引進適合本院的人才特征和臺灣高校實用性課程以及企業行業技術要求和崗位職責,按照不同層次的職業資格進行改革課程教學,突出建設技能培養為主,能夠讓學生在走出校園之際就立馬與企業接軌,減少理論課程數量,增加實驗實訓課程比重,引進臺高校優質訓練能力課程作為興趣課程、選修課程,強調產學研重要地位。采用與臺商投資企業、本土企業訂單式合作培養方案的設計,并進行技能型人才的輸出。

(二)引入工作過程,進行課程體系結構的系統化構建

引入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教學方式,參照行業職業要求及技能要求,將課程結構重新整理,并將滿足職業資格的技能和知識融于教學環境,遵循人對事物的認知規律,對事物從了解——熟悉——掌握的過程。以職業素養、知識能力、職業技能為導向,將課程教學知識要點按照一定的組織形式進行重新編排,選擇課程單元的表達形式,確定課程所對應的典型工作過程,并對其進行教學化處理,找出相應工作過程的參照,按照參照確定具體工作過程,進行課程內容、結構的表達。通過項目任務等,讓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訓練中掌握訓練技能,鞏固知識、積累經驗、固化能力,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夠基本與企業接軌,獲得一定的畢業入職機會,并且能夠通過教學知識體系構建,將職業行業要求及知識結構融入到平常教學中,鼓勵學生基于自己興趣和職業崗位要求,在學??既÷殬I資格證書,讓他們輕松走出校園,自信走入職場。

(三)“學中做,做中學”教學模式的改變

以往教學過程基本參照原始教學模式,理論課堂講45分鐘,實驗實訓機房完成45分鐘,任課老師單一。如果改進模式,采用“學中做,邊學邊做;做中學,邊做邊學”,將理論和實驗實訓一體化教學,理工科教學過程直接安排在實驗室,整個教學過程遵循教、學、做、用逐步提升的功能,使項目任務展開教學,采用“問題提出、項目導入、理論指導、實戰體驗、訓練提升、考核評價、單元練習”的教學方式組織教學,文科采用“案例導入、知識講解、布置任務、指導練習、檢查評價”等完成教學過程。教學模式發生變化,提高了學生參與積極性,互動性較好,鼓勵學生動手動腦,學生能力得到了提升。學生有了學習興趣,更容易使得知識和能力都大幅度提升。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大“雙師雙能型”教師的培養力度

在教學授課過程中,加強對本院教師的技能培養,讓教師先真正地走入企業,參加企業、行業內員工的職業技能訓練,參與企業合作開發,將企業職業教育和學校課堂教育融于一體進行基本技能課程訓練,讓老師先動手,將雙師雙能教師落實到具體課程上,使得教師人才多樣化。另外,教學中采用教師來源多元化方式培養,引進優質的臺灣師資進行實訓實務課程設計,引進周邊高校知識技能并重的優秀教授進行理論授課,引進臺企、本土企業工程師走進課堂,將這類優質資源落實到具體的教學要求和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能力上,讓學生在大學期間接受多元化教學過程熏陶,使學生在不同教師教學過程中學習團隊責任、時間觀念、效率效應等,從而實現教師和學生都向雙能型人才轉型。

(五)突出綜合能力培養,加大實訓實踐課程的推動力度

加大推行工學結合產學研一體的人才培養方案的落實。在校教學過程中,實行任務單、項目跟進表等形式完成實訓實踐教學。根據柔性教學計劃,將優秀技能型學生推薦到企業進行工學交替完成教學任務、工作任務,兩年時間在校內完成知識儲備,一年參與到企業實際研發項目,教師學生企業工程師一起推進綜合實訓實踐課程的完善,產生具有創收性生產性的實質實訓價值,最后一年真正意義上實現頂崗實習,獨立完成畢業設計項目。

(六)推行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發揮生產效能性作用

除了教學實訓進度的安排外,最終的目標是實現學生生產力的體現。因此,我院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工作應該落到實處,完成“2+1+1”模式中中間一年部分未能走進企業實戰的學生的實訓實戰生產,完成校內實訓教學和生產,這個將作為雙師雙能教師和學生企業實訓提供實際工作崗位的職能場景,還可以將教學環節中的消耗轉變成生產性的創收,夯實了實訓基地的持久性功能,并為學生提供考核考評、提供雙證考核標準,作為檢驗他們實踐實訓的考評依據。

(七)完善教學考核考評和教學評價體系

針對閩臺合作培養模式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發展,需要可持續性的長效的機制來進行監督管理。因此,需要在整體改革模式中提出高效的教學評價體系,通過該體系反應人才培養定位是否準確、課程設置是否合理、教學過程是否適合、教學結果是否滿足崗位需要和能力需要、特色創新是否具有持續性等。因此,可以設置人才培養評價機制、專業建設評價機制、教學質量評價機制、教學效能評價機制等來推進教學改革創新,這個機制需要教務處督導部門嚴格把控。

根據調查本地實際工作崗位群的職能要求及分析本校課程體系改革、實際師資力量分布及實訓基地建設、校企合作訂單培養等形式的需要,而提出了這樣一個閩臺合作培養模式下應用型本科人才模式改革的研究課題,在后續的過程中將繼續深化每個問題,落實到具體的解決方案,為閩臺合作做好終結。

[1]張志群.基于高校閩臺合作辦學的若干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2011,32(12).

[2]白童.高校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黑龍江教育,2008(11).

[3]邵波.論應用型本科教育的本質屬性[J].職教論壇,2014(1).

[4]華小洋,蔣勝勇.應用型人才培養相關問題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2(7).

[5]陳然.構建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改革探索[A].中國農學會教育專業委員會四屆三次學術年會會議論文集[C].2011.

[6]姜大源.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課程開發探索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7]尚紅娟.兩岸高校合作辦學的特點、存在問題及發展對策[J].教育發展研究,2011(7).

[8]房學軍,馬鐵成,谷秀梅.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以大連工業大學為例[J].遼寧教育研究,2008(12).

G718.5

A

1673-0046(2016)11-0004-02

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海峽兩岸職業教育專項研究課題,編號FJJKHX15-058

猜你喜歡
閩臺應用型實訓
關于應用型復合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探討
基于CDIO理念的數控實訓教學改革與實踐
閩臺巾幗館武夷“茶博會”驚艷亮相
木柵鐵觀音 百年閩臺緣
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園林生態學》實踐教學改革探索
虛擬情景實訓環境三維模擬
電工電子實訓教學改革與創新
陳秀容 牽手姐妹 馨潤閩臺
樣規制作的任務實訓
應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學改革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