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新媒體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研究

2016-02-13 22:53劉月紅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6年11期
關鍵詞:主觀幸福感大學生

劉月紅

(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江蘇無錫214153)

思政教育與心理學

校園新媒體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研究

劉月紅

(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江蘇無錫214153)

主觀幸福感可以衡量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和心理發展水平,新媒體的使用直接作用于學生的主觀幸福感。根據主觀幸福感產生的心理機制,欣慰的情緒體驗才能產生后續滿意的綜合性評價,獲得主觀幸福感。本文通過問卷和訪談對學生使用新媒體的情況和生活滿意度進行調查和分析,提出應對新媒體,需要重點對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和信息素養方面加強教育引導。

主觀幸福感;欣慰;時間管理;信息素養

一、問題的提出

21世紀,在科技發展的過程中,伴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普及與應用,人類社會又被推入一個新的信息時代。網絡信息化正在慢慢地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生產方式,應運而生的新媒體成為了當代校園里的一項重大變革。特別是近年來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智能手機的推廣,在中國發達地區的大學校園里已基本上實現“人手一機”,電腦也被認為是學習工具而廣泛應用,同時,年輕人更容易接受和學習科技類的新鮮事物,因此大學生成為了新媒體使用者中的主力軍,新媒體已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交往、學習等的必備工具,正影響著他們的認知、情感和行為。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簡稱SWB)是大學生在使用新媒體過程中最直接的體驗,同時主觀幸福感可以衡量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和心理發展水平,是評估大學生活質量的綜合性心理指標。因此,研究校園新媒體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能進一步發揮新媒體的優勢,維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效預防新媒體對大學生的不良影響,提高他們對新媒體這一時代工具的使用效率,掌握必備的信息素養,使他們成為適應知識經濟時代下的有用人才。

二、主觀幸福感理論概述

(一)主觀幸福感的概念界定

幸福的因素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幸福的情感因素反映了諸如欣慰、滿足和其他積極情緒;二是幸福的認知因素則反映了人們對各個生活領域的滿意程度的認知評價。主觀幸福感是個體所感受到的與對生活滿意度有關的情緒情感體驗。因此,衡量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標準并不是一種即時的愉悅,如像吃了巧克力或者被撫摸的感覺那樣,而是對自己所經歷的生活產生的綜合理性評價。

(二)獲得主觀幸福感的心理機制

衡量新媒體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不是看新媒體能夠給大學生帶來即時的愉悅,而是要獲得關乎將來的積極體驗,我們稱之為欣慰。這是對新媒體的使用進行綜合性評價后產生的積極體驗。同時,積極心理學創始人Seligman在他的《真實的幸?!分兄赋觯盒牢康姆e極情緒必須要沉湎或貫注于個人所從事的活動中去,這些活動常常需要動用個體獨有的個人力量。由此,構建出新媒體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產生影響的心理機制:新媒體——沉浸于活動——運用個人力量——積極情緒(欣慰)——主觀幸福感;新媒體——沉浸于活動——消極情緒(快感)——無主觀幸福感。這就是新媒體作用于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心理機制。因此,新媒體是一柄雙刃劍,對大學生帶來了消極和積極的情緒體驗,會對大學生的生活產生好壞兩方面的影響。

(三)對個人力量的理解

對大學生是否能產生主觀幸福感的關鍵一環在于是否運用個人力量,個人力量是指與特定的美德相聯系的個人品質積極心理學。積極心理學家Peterson和Seligman在2001年研制出《美德和性格品質》分類表,這是一個體現價值——行為的分類體系,包括六種美德和24種個人品質。六種美德分別是智慧、勇氣、仁慈、正義、節制和卓越,這也是人類正確價值觀的體現。智慧是指獲得和運用知識的品質;勇氣是指誓達目標的意志品質;仁慈是指與朋友、家人之間進行積極交往中所運用人際交往的品質;正義是指與更廣泛的團體交往的品質;節制是指謹慎處世的品質;卓越是指把個體和人類、宇宙聯系起來的品質。

三、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調查研究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和抽樣方法

本研究以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大二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電子問卷和訪談兩種方式進行調查。問卷通過百度開放云發布的,共回收調查問卷280份,男生261人,女生19人。并在做問卷的學生中隨機抽取了10位同學做訪談。

2.研究工具和統計方法

本研究使用的是《新媒體使用情況和滿意度調查》自制問卷。

對自制問卷中“新媒體分類”的說明:主要從媒體用途來分類,包括社交類、娛樂類、生活工具類、學習類、資訊類和其他。社交類主要指用于增強人際互動和社會活動的媒介;娛樂類主要指游戲、視頻、唱歌等用于休閑的媒介;生活工具類主要指購物、導航、醫療等便利人類衣食住行等與生活相關的媒介;學習類主要指微課、慕課、專業網站等用于學習的資源媒介;資訊類主要指發布各級各類新聞、輿論等用于傳遞各類資訊的媒介;其他主要指心靈雞湯、身體健康等。

(二)研究發現

被調查學生中,新媒體的使用率從高到低分布為:社交類占97.86%、娛樂類占81.07%、資訊類占68.93%、生活工具類49.29%、學習類34.29%、其他占5.36%。52.86%的學生早上起床就有耍手機的習慣。62.5%的學生表示一有空就有耍手機的習慣,不然會無所事事。82.14%的學生有晚上睡前耍手機的習慣。36.43%的學生有基本上每節課都耍手機的習慣。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3-4小時占19.29%,2-3小時占16.79%,1-2小時占15%,4-5小時占12.14%,1小時以內占13.21%,7小時以上占12.14%。電腦使用時間:2-3小時占23.21%,1-2小時占21.79%,1小時以內占17.14%,3-4小時占16.79%,5小時以上占12.14%。46.07%的學生覺得新媒體使用時間過多,49.64%的同學認為正好,4.29%的同學認為過少。長時間使用新媒體后,會感到焦慮不安的占37.86%。給學生帶來困擾的有:游戲時間太長(浪費時間)占39.29%,網上聊天太多占25%,網絡購物上癮占16.79%,網絡小說占13.21%,其他(如欺詐信息、廣告、每日推送)占5.71%。

1.對社交類媒體使用情況

調查中,學生最常使用的社交媒體:QQ占94.64%,微信占71.79%,微博占42.86%,貼吧占32.14%。在社交平臺上,學生最關注的是朋友、親人的個人信息(如自拍、生活記錄)占70.71%,搞笑類信息(如冷笑話)占53.93%,娛樂八卦信息占46.07%,帶有個性或觀點的評論性信息占38.93%,帶給人啟發的心靈雞湯類信息占28.21%,與學習相關的專業信息占26.79%,生活類信息(如時尚服飾)占26.79%。網絡社交對象中,現實中的親友比重為大部分的學生占37.5%,親友比重為小部分的學生占31.07%,親友比重為一半的學生占21.43%,親友比重基本沒有的學生占10%。網絡社交的滿意度為77.86%。喜歡發個人生活信息至朋友圈的占41.07%,主要目的是為了記錄生活、排泄情緒、讓朋友了解自己。

2.對娛樂類媒體使用情況

調查中,娛樂類是使用率排第二的媒體,使用的主要目的是使休閑時光得到有效利用,消磨休閑時光,緩解生活壓力。

3.對生活工具類媒體使用情況

調查中,生活類媒體,如滴滴打車、美團、淘寶等給生活帶來了便利,表示很滿意的占33.57%,比較滿意的占63.93%,不滿意的占2.5%。不滿的原因主要有:假貨、浪費錢。

4.對學習類媒體使用情況

被調查的學生中,有67.14%的學生參加過除學校安排的網絡課程學習外的網上學習,其中42.14%的學生僅是為了自己感興趣的領域而參加網上學習,換句話說,對自己感興趣的專題而參加網上學習是主因。普遍認為網上學習的主要優勢在于可以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時間,拓展面廣。63.21%的學生認為自己能夠通過提高學習自覺性和自我規劃能力來適應網絡學習。學生喜歡網上閱讀的書籍:科幻靈異類占27.86%,文學25.36%,軍事13.93%。

5.對資訊類媒體使用情況

83.21 %的學生表示網上輿論信息不一定是正確的,學生對網上信息關注度從高到低為休閑娛樂類、國內新聞、國際新聞、科技類,財經類新聞基本不關注。

6.蘇信青年

被調查的學生中,91.43%的學生關注了蘇信青年,他們可以通過蘇信青年獲取校園資訊,積極參與校園活動,小部分同學還通過蘇信青年結交到了朋友,28.21%的學生表示蘇信青年已成為校園生活中的一部分,經常關注。

(三)討論與分析

1.學生能夠很容易沉浸于游戲等娛樂類媒體中,如游戲帶來虛擬的成就感等,能夠帶給學生即時的愉悅感,但是游戲時間過長,沒有個人力量的參與,無法產生主觀幸福感。

2.社交媒體能夠幫助學生維系積極的人際關系,特別是穩固了現實中的人際關系,擴大了交往圈,認識了更多的朋友。發送自拍照等個人生活信息至朋友圈,能構建積極的自我形象。而對于純網友,往往會因為缺乏現實信息,容易產生不信任感。新媒體使信息的快捷送達,使得聊天太多,造成時間浪費,也成為學生的困擾。

3.生活工具類新媒體給學生的生活帶來便利,提升了學生的生活滿意度,但是,在假貨和金錢浪費上使學生不滿。

4.學習類媒體得到學生的廣泛認可,能夠讓學生個性化定制學習內容,拓寬知識面,擺脫了時空的限制。但是從現實來看,我校學生還不具備網上學習的能力,只是他們有這樣的意識,或者說網絡學習能夠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求,只是看到了前景。

5.學生對網絡輿論已經有了警惕意識,但是另有16.79%的學生極容易受消極輿論影響。學校應著力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使他們具有對信息進行獲取、甄別、加工使用的能力,并能批判性地評價信息。學生對于娛樂休閑類的信息關注度較高,這些信息只能滿足學生即時的愉悅感,因此,信息獲取的途徑需要引導和拓展,開展貼近學生實際的、具有吸引力的網絡思政教育。

6.蘇信青年平臺得到學生的廣泛關注,使得學生能夠主動或者被動地介入校園活動之中,從而增強凝聚力或向心力,提升對學校的認同感。同時,校園精神品質也能得到增強和擴展,進而提高學生的個人特質,這些都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校園主觀幸福感體驗。

[1]陳作松.身體鍛煉對高中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及其心理機制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

[2]可里斯托弗·彼得森.積極心理學[M].徐紅,譯.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11.

[3]Alan Carr.積極心理學——關于人類幸福和力量的科學[M].鄭雪,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1.

G641

A

1673-0046(2016)11-0065-02

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2014年重點思想政治教育重點研究課題“校園新媒體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研究”

猜你喜歡
主觀幸福感大學生
“美好生活”從主觀愿望到執政理念的歷史性提升
加一點兒主觀感受的調料
奉獻、互助和封禁已轉變我們的“幸福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讓群眾獲得更多幸福感
大學生之歌
主觀評述構式“很+x”認知研究
幸福感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