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析手機媒體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2016-02-13 22:53胡華強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6年11期
關鍵詞:教育工作者時空受眾

胡華強

(南京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南京210037)

試析手機媒體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胡華強

(南京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南京210037)

本文分析了手機媒體的三大傳播特征:重構時空,新的人際交往模式,提升受眾主體地位。從理論上分析了手機媒體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雙重影響,列舉了實踐中手機媒體對思想政治教育影響的具體表現。

手機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影響

在現代社會,隨著智能手機的更新換代速度越來越快,不僅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和完善,而且在內容上也越來越新穎,形式多元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對使用者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影響越來越大。這種變化趨勢不僅推動了手機產業硬件和軟件的更新換代,而且也引起了學界廣泛的關注、思考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過認識手機媒體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和機遇,深入分析手機媒體傳播機制和規律,不斷探索手機媒體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變革,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手機媒體涵義與特征

手機媒體是指基于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四大媒體,依托無線移動通信網絡,以個人移動終端為平臺,以人機之間、人人之間的互動傳播方式和海量信息(文本、音頻、視頻等)的多向傳播為主的一種現代新興多媒體。

手機媒體和傳統媒體在時空重構、人際交往、信息傳遞模式等方面有明顯的差異,也表現出手機媒體的基本特征。

(一)手機媒體在時空重構方面的特征

傳統媒體中的受眾與媒介處于相互隔離的狀態,受眾與媒介之間的聯系并不緊密,隨時可能因為內外干擾因素的影響產生中斷和信息傳遞的失真或缺損。而手機媒體與受眾是無縫對接,因為手機隨身攜帶和使用的緣故,受眾幾乎每時每刻都處于手機媒介信息的包裹和轟炸的狀態中,但是因為媒介內容的選擇性和自主性,受眾并沒有被強迫感和不適感,反而產生對手機媒體的依賴感和滿足感。

手機媒體在時空重構方面的特征具體表現在:媒體和受眾的空間距離從米級縮短為厘米級;信息傳遞從單一時空緯度變更為多維度、多空間、多時段立體傳播。這種變化顛覆了傳統媒介中有媒體與受眾之間明晰邊界的時空觀念,演變為手機媒體中的受眾與信息之間空間邊界模糊性、時間邊界可選擇性、時空相互構建性的新特征,因此,手機媒體中的時空是虛擬網絡中的虛擬時空。

(二)手機媒體在人際交往方面的特征

時空在手機媒體中的重構直接而深刻地影響受眾的社會交往對象、交往手段、交往內容和交往目的地選擇。吉登斯認為“后現代性的一個特點是遠距離發生的事件和行為不斷影響我們的生活,這種影響正日益加劇,這就是所謂的脫域(disembedding),即從生活形式內‘抽出’,通過時空重組,并重構其原來的情境?!?/p>

現實中的人際交往,語言、表情、動作、姿勢等有聲和無聲信息同時呈現,表現出整體性、完整性和豐富性特點,交往對象處于特定情境中,相互間的理解與交往情境密不可分。手機媒體中的人際交往則重構了人際交往情境,表現出交往對象選擇的隨機性、交往內容的碎片化、交往手段選擇的多樣性及交往目的的復雜性。

(三)手機媒體在信息傳遞模式方面的特征

傳統媒體中的受眾以被動接受媒介傳遞的信息為主要特征,具體表現在傳播主體可控、傳播渠道單一、傳播內容篩選、傳播效率低下等方面。手機媒體中的受眾則表現出較強的主動性、選擇性和主體性,受眾主動介入信息傳播的積極性高漲,微博、微信、QQ空間、論壇和貼吧都可以成為受眾發布信息的便捷場所,發布的信息與個體自身興趣、愛好、理想、信念、世界觀和價值觀有高度相關性。在信息傳遞過程中,不僅扮演受眾角色,而且也扮演信息生產者、發布者角色,充分體現受眾的主體性。受眾以手機媒體為中介,徹底改變了信息單向低效的傳遞模式,信息傳遞的速率、效率及影響率呈現指數級別的增長和提高。臺灣學者溫世仁、莊琬華在《媒體的未來》中指出:未來社會信息的傳播格局將呈現出更加錯綜復雜的網狀結構,在這種結構中,手機充當各種社會信息的交換器,兼任人際傳播和大眾傳播的部分功能,傳統媒介的中心地位偏移,整個社會傳播格局出現泛中心化趨勢,傳播者和受眾之間的角色地位將繼續模糊,社會信息的流向沿著每一個手機用戶的社會關系網絡迅速延伸。

二、手機媒體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一)從理論視角看,手機媒體產生和發展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利弊雙重影響

智能手機現在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手機媒體對于受眾的生活、工作、學習的滲透是全方位立體的。每一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工作對象,既是信息的生產者、傳播者,同時也是信息的消費者和接受者。手機媒體平臺上的社會熱點、難點、疑點問題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成為社會輿論關注的焦點和中心,由此而形成的強大的社會輿論壓力對每一位參與者的觀念、思想、世界觀和價值觀都產生巨大的影響力和潛移默化的教育啟發作用。由于手機媒體信息生產者、傳播者的理論素養參差不齊、價值觀多元化、分析問題視角獨特性等原因,所以無法保證信息生產傳播的性質和方向與宣傳教育部門的目標和期望保持一致,特別是有少數西方國家敵對勢力資金物質力量扶持下,有意識地對網絡輿論進行引導和控制,以期實現他們的政治目的。此外,相關職能部門機構設置缺失、制度不完善、管理方法不到位,導致手機媒體中生產和傳播的信息呈現自由化、邊緣化、灰色化特點,不法分子刻意鉆法律和道德監管的空當和漏洞,謀取不當得利。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質上是要向受眾傳遞統治階級和集團希望或者需要傳遞的信息,希望他們能夠接受和理解統治階級的指導理論和價值觀,貫徹落實行政機關制定的各項政策和規定,通過內化過程形成教育對象的特定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在這個意義上說,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種特殊的傳播形式,與新聞及商業領域中的傳播有不同的特征和要求。手機媒體因其信息傳播速度便捷性和高效性而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關注,如何充分發揮手機媒體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傳播中的有利作用,避免其弊端帶來的不利影響成為學界關注的重點。

(二)從實踐視角看,手機媒體對思想政治教育影響是全方位立體的

1.傳統社會中的人際關系與現代社會中的人際關系相比較,最大的變化是從熟人關系轉變為陌生人關系,維系傳統社會秩序的道德和法律規范在新的形勢下很難發揮相應的作用。以手機媒體為中介的現代人際交往由于具有匿名性、不確定性的特點,使人際關系在重構的時空序列中進一步復雜化和多元化。人們對于交往對象的信任度并沒有隨著交往便捷性的提高而相應提高,甚至出現大幅度下滑的趨勢,由此帶來的社會交往成本成倍增加,同時,還帶了身心障礙和疾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在新的人際關系體系中明確自己的定位、找準自己的方向,正確使用相關技術趨利避害、揚長避短,成為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對的新課題。

2.由于手機媒體的時空重構特征,使得手機媒體使用者在同一時間內可以通過多重渠道、多個信息源獲得世界每個地區每一時間發生的各種各類事件,可以隨時通過手機媒體發布對事件觀點和看法。在某種意義上,可以把現實世界中的每一部手機看成是每一個社會成員的信息源和感知系統,這既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域和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參與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斷提高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認同感和接受程度,同時,也對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機構及工作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從政策調整、理念升級、制度設計、機構更新、工具改善、方法優化等多個維度全方位立體設計手機媒體條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

特別需要關注的是,在手機媒體條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統中的自組織現象,正如麥克盧漢所說:“事實上,我們似乎生活在神奇的一體化時間之中,可是,我們仍然在使用陳舊的、前電子時代那種支離破碎的時間模式和空間模式來思考問題?!笔謾C媒體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互主體性”表現得更為明顯,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與教育對象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體,教育過程中,不僅教育者影響教育對象,教育對象也影響教育者。這在客觀上需要教育工作者調整教育理念,將教育對象看成是與自己平等的主體。傳統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如灌輸式、填鴨式、漫灌式,也需要在新的條件下進行調整和改進,可以概括為手機媒體條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統的被組織程度降低、自組織程度增強。主要表現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統的開放性、非線性、遠離平衡態、漲落機制。這種變化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種挑戰,更是一種創新的契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密切關注自組織體變化發展的態勢,既要在某些不良趨勢苗頭出現時及時進行干預和制止,也需要在自組織體中有利因素出現時創造條件,利用自組織體漲落機制將其影響迅速擴大,促成自組織體的質變和飛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

3.手機媒體中的信息由于調動了教育對象的視覺、聽覺甚至是味覺等多重感官的參與性等,充分調動了教育對象的多種感官,身臨其境感極強,代入感也沒有太大的障礙,能夠通過信息傳遞產生較大的感染力和親和力,調動教育對象參與信息生產和傳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使其在參與生產和傳遞的過程中,加深對傳遞信息的理解和認同感,這是手機媒體在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評價中其他媒體無法達到的高度。同時,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手機媒體信息生產和傳播因為具有重構時空的特征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在走向世界,世界也在進入中國。隨著國外資金和技術進入中國的,還有多元化的價值觀、文化和思潮,手機媒體所具有的有利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機構及工作者可以利用,西方媒體和政治力量也可以利用,而且從理念、技術、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形成成熟的體系,傳播效率更高,產生的社會輿論影響也更大。在這種形勢下,需要國內相關職能部門和相關從業人員做好打硬仗的思想準備,不斷加強手機媒體條件下生產和傳播信息傳播規律、多維立體信息對工作對象影響規律、國內外信息學對比等方面的研究和認識,重視教育對象主體地位和作用,抓住社會熱點、焦點事件,堅持用正確的理論指導工作實際,不斷將工作中的經驗教訓上升為理論,拓寬思想政治教育影響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1]盧家銀,段莉.手機媒體的后現代性透視[J].東南傳播,2006(7):74-76.

[2](英)安東尼·吉登斯,克里斯多弗·皮爾森.現代性——吉登斯訪談錄[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242.

[4](加)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何道寬,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8.

[5]王東強.新媒介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J].新聞愛好者,2010(3):19-20.

G641

A

1673-0046(2016)11-0077-02

本文是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12SJB710012)成果

猜你喜歡
教育工作者時空受眾
跨越時空的相遇
教育“內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談立德樹人
再論“聲無哀樂”——嵇康筆下的聲音與受眾
鏡中的時空穿梭
基于受眾需求談電視新聞編輯如何創新
我們真的懂孩子嗎?——一個教育工作者談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
玩一次時空大“穿越”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時空之門
韓劇迷受眾心理解讀——以《來自星星的你》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