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理想狀態

2016-02-13 22:53朱麗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6年11期
關鍵詞:受教育者內化教育者

朱麗

(貴州師范大學,貴州貴陽550000)

探析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理想狀態

朱麗

(貴州師范大學,貴州貴陽550000)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新一代青年的教育實踐活動,也是進行意識形態教育的一種方法,不僅強調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灌輸,而且重視受教育的接受過程。從受眾視域來探析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理想狀態,要求我們明確理想狀態的涵義。文章從接受主體的接受心態、接受保真和接受速度三個層面,來定義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理想狀態。探析影響理想狀態的因素,從接受心態角度分析接受主體的需要、情感和態度在接受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就接受能力而言,教育者要重視受教育者的理解力、內化力和外化力,提升接受主體的接受能力;從接受速度上看,接受主體的感知力、記憶力、注意力和思維力影響接受效率和接受狀態。因此,要達到理想狀態,就需要從接受心態、接受保真和接受速度上著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體;理想狀態

一、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理想狀態的涵義

所謂接受,是指接受主體處于某種需要對接受客體的反映、擇取、理解、解釋、整合、內化以及外化踐行的過程。接受過程就是接受主體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對教育內容的理解、內化、外化不斷循環反復的過程。據此,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理想狀態就是接受主體積極地去理解和接納教育內容,以現有的知識水平為基礎去反映、擇取、解釋、整合教育內容,及時達到一定社會階級或階層對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質要求,并且外化為個人行為習慣的連續過程。這個定義包含三個層面的意思:第一,接受心態。接受的理想狀態要求接受主體有積極的心理需要,主動地去接納教育者傳達的政治觀點、思想觀念和道德規范。教育者所傳導的觀點、觀念和規范,能否被接受以及接受的程度由多種因素影響,比如接受主體的自身素質、所處的政治環境、受教育者與教育者的關系融洽度、教育者所運用的方式方法等。從受眾者的視角分析接受的效果,受教育者的接受心態尤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能否被接受主體理解認可,能否被受教育者內化為思想道德品質,外化為實際存在的行為活動都與接受主體的心理狀態密不可分。其中,接受主體的接受需要、接受情感、接受態度影響受教育者的心理狀態,導致接受效果不佳。

第二,接受保真度。接受的理想狀態要求接受主體最大限度地去理解、整合教育內容,將教育者所傳導的接受客體轉化為個體的認知活動。這包括兩方面:一是對個體思想品德素質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最終是為培養社會成員而服務,促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質,而思想品德素質就是思想政治素質的基礎;二是對個體行為實踐的要求,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馬克思認為,改變世界遠比解釋世界更有現實價值。受教育者對政治觀點、思想觀念和道德規范的接受保真度取決于主體對傳導內容的理解程度,最大化地保真要求受教育者對政治觀點、思想觀念和道德規范的理解程度,等同于教育者對這些內容的詮釋。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接受理想狀態的實現,要求受教育者最大化地實現接受保真度。如何實現最大化的保真?這取決于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具體表現為三類:接受的理解力、接受的內化力、接受的外化力。這三者之間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增強接受的理解力、內化力和外化力,就能促使受教育者接受能力提升,達到接受的理想狀態。

第三,接受的速度。何時開始計算受教育者的接受時間?接受的時間最少是否意味著接受的速度最快?從理想狀態這個維度來看,接受速度就是受教育者對傳導內容的反映與擇取、理解與解釋、整合內化和外化過程中的快慢程度。最快的接受速度,可以簡單比喻為學生在課堂上就能消化老師所傳授的知識。接受的理想狀態要求接受主體及時接受教育內容,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時間去整合教育內容,達到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質。影響接受速度的因素有接受主體的感知力、記憶力、注意力、思維力,教育者只有提升接受主體的感知力和記憶力,吸引接受主體的注意力,鍛煉接受主體的思維力,才能減少受教育的接受時間,最大化地提高接受的速度,為達到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理想狀態增添力量。

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理想狀態的影響因素

(一)從接受心態角度審視理想狀態的影響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狀態的前提是接受主體積極地去理解和接納教育內容,從外在驅動因素來看,主動積極就是一定的行為目的激勵著接受主體去做出實際行動;從內在驅動因素來看,就是內部心理需要刺激著接受主體。根據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每一個體在處于相應的需求階段會表現出不同的行為模式,當然也會同時產生多種需求觸發一種或多種行為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接受主體自身的需要就是接受活動的源動力。在經濟水平迅速提升的當今社會,受教育者在滿足基本物質需求后追求高層次的精神生活而產生相應的需求,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答案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是關于接受主體自我發展的需要。教育者的關鍵作用就在于激發個體的發展需要,引導接受主體的需求行為從而促進受教育主動積極地去理解和接納教育內容,以現有的知識水平為基礎去反映、擇取、解釋、整合教育內容。

情感作為接受主體對教育內容的指向性心理體驗及內心感受,對接受效果有積極和消極兩方面的影響。在接受過程中,接受主體將那些與主體內心感受相符的信息納入認知范圍并及時內化這部分信息。同時,將與接受主體情感需求不一致的教育內容排斥在認知范圍外,從內心忽略、無視、回避這部分信息,使接受過程無法正常進行。在接受過程中,教育者需要營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來增加受教育者情感認知度,從而發揮接受情感的積極作用,屏蔽掉消極影響。

態度即心理狀態。接受態度是接受主體在認知體系基礎上對事物的預先心理的準備狀態。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接受態度受到接受主體、教育者、教育內容和方法的影響,教育者應善于利用“首因效應”來提升接受主體的興趣度與認可度。加強教育內容的具體性、主體性,教育方法的針對性,有效提升接受主體對教育內容和方法的認同度,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減少接受主體的逆反心理。同時,從接受心態的角度激發個體的發展需要,引導接受主體端正接受態度。

(二)從接受保真角度審視理想狀態的影響因素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從主觀上說,接受心態是影響受教育者接受效果因素;從客觀上說,接受能力是影響理想狀態的重要因素。受教育者對接受客體的理解和認知因接受能力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其一,接受的理解力,主要表現為接受過程中對信息的感覺、認知程度。在實踐中,接受主體對新事物的接受是一個感覺與理解不斷反復的過程。如毛澤東所說:“感覺到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深刻感覺它?!币虼?,實現接受的理想狀態要求接受主體進入“感知——理解——再感知——再理解”的模式,在理解的基礎上深刻地感知教育內容加大對傳導內容的認知程度。循環反復地感知相關知識體系的內在聯系,深刻理解教育者所傳導的政治觀點、思想觀念和道德規范,達到“學是所教”的成果。

其二,是接受的內化力。所謂接受的內化力就是接受主體積極地去理解和接納教育內容后,以現有的知識水平為基礎去反映、擇取、解釋、整合教育內容,將教育內容融合吸收的過程。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內化階段,接受主體在反映、擇取、解釋、整合教育內容之前已經具備一定的認知價值體系,接受主體需要對舊觀點、舊觀念做一個價值判斷和選擇,然后將新信息整合、內化到自己的認知價值體系中。不可否認,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內化階段,存在接受主體排斥拒絕的信息,教育者需要引導接受主體將新觀點和新觀念融入認知價值體系,緩解接受情感所帶來的消極影響,營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增加受教育者情感認知度。接受主體能否及時達到一定社會階級或階層對思想政治素質的要求,關鍵在于接受主體接受內化力的強弱。接受內化力越強受教育者越能積極調動認知價值體系中的相關知識,快速地選擇符合自己價值標準的新信息,及時地完成新舊信息的價值判斷和選擇。因此,要重視接受主體內化力的提升。

其三,接受的外化力。在接受過程中,內化與外化是必然聯系的兩個階段。接受主體達到了一定社會階級或階層對其的思想政治素質要求后,將道德規范外化為個人行為習慣就是至關重要的環節。接受主體的外化力就是受教育者將內化在認知價值體系中的新信息,自主地轉化為自己的行為表現和行為習慣的過程。在接受理想狀態實現的過程中,理解和內化教育內容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而是將內化的政治觀點、思想觀念和道德規范外化踐行以實現理想狀態。

(三)從接受速度角度審視理想狀態的影響因素

接受過程中的接受速度就是教育者傳遞的信息被受教育者所接納的時間比例。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理想狀態強調受教育者對政治觀點、思想觀念和道德規范的理解、內化和外化的快慢速度。首先,其影響因素有接受主體的感知力,感知是感官對外界信息的第一印象,但它不是感覺器官所獲得的簡單的感官知覺之和,而是經過其他獨立主體施加教育影響后所培養出來的感知覺。感知力對受教育者的接受效率有著重要影響,接受主體在接納信息過程中不再是以教育者為中心,而是以復合感官的感知力為主,經過感知交融而接受教育內容,促進受教育者內化新信息。

其次,接受主體的記憶力。記憶力可以幫助提高思考力,受教育者在面對新信息時,某些相似知識的記憶會觸發其聯想與類比,從而對新知識產生頓悟。在接受過程中,記憶力的提高不僅可以幫助接受主體快速記憶新知識,還可以啟發接受主體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更快速地完成學習內容。較好的記憶力可以幫助接受主體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過程,快速地調動舊觀點、舊觀念,及時選擇符合自己價值標準的新信息完成新一輪的接受。第三,接受主體的注意力。一個人注意力的穩定性從小到大是有發展的,六年級的學生聚精會神地注意某一事物的時間能維持在三十分鐘以上。受教育者的注意力需要教育者有效地吸引和調動。當然,注意力的穩定性與注意對象的特點及接受主體的興趣相關。在接受過程中,接受主體的興趣愛好、教學內容的特點影響注意力的集中,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又影響接受效果。所以,注重教育內容的針對性和時效性,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時間去整合教育內容,達到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質。

最后,接受主體的思維力。思維力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間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是人類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過程中不斷運用特有的思維力來透析事物的本質。在接受過程中,受教育者思維力就是對信息進行儲存、加工、改造都需要人腦特有的概括和反映能力。沒有無意識的人,只有無意識的大腦。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過程中,教育者需要提升接受主體感知力和記憶力,吸引接受主體的注意力,鍛煉接受主體的思維力,才能減少受教育的接受時間,最大化地提高接受的速度,達到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理想狀態。

三、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理想狀態之徑

(一)重視接受主體的自我實現需求,引導形成正確的接受動機

人的需求產生動機,動機決定著行動的變化。在接受過程中,接受需求的改變產生新的接受動機,培養與激發新動機對實現理想狀態具有重要意義。雖然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動是以接受主體為中心的能動活動,但任何接受活動都不能離開一定的社會環境活動進行。完整的接受活動是主體需求和社會需求有機結合共同推進的,社會需求不僅可以促成接受主體自身的需要,而且可以引導主體需要的產生。若受教育者將社會需要轉化為自我實現的個體需要,將社會要求轉化為自覺行動,才能形成正確的接受動機。

(二)提升接受主體的接受能力,促進人自由全面發展

受教育者在接受活動之前,具有一定知識、經驗和思維習慣的獨立主體。在接受活動過程中,接受主體對教育內容的反映、擇取、理解、整合、內化以及外化踐行會受自身知識結構的影響,即接受主體的知識結構體系控制著接受的廣度和深度,這實際上是接受的理解力、同化力、創造力對外部信息進行加工處理。不同的接受主體有不同的接受結構,對外部信息加工方式就會不同,從而會產生不同的理解和認識。接受主體接受能力越強,越能近乎完美地把握教育內容,這有利于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達到接受的理想狀態。

(三)培養接受主體的思維力,提高感知力、記憶力和注意力

隨著時代的變化,接受主體的接受能力也應適應時代變化的需求。在接受過程中,受教育者對信息進行存儲、加工、改造,需要人腦特有的概括和反映能力,這就要求在接受活動中培養接受主體的思維力,受教育者運用思維力透過事物的現象認識到本質。運用感官所獲得的感知力、大腦的記憶力、注意力來反映、擇取、理解、整合教育內容,使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得以完成。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的最終目的,將教育者所傳達的新信息外化踐行,注重教育內容的針對性,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時間去整合教育內容,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堅持以共產主義為方向,提高人們的思想政治素質,促進人自由全面發展。

[1]王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論[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2]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刑永富.現代教育思想[J].高教探索,2005(5).

[4]李穎.基于哲學解釋學視角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

[5]李洋,孫穎.論思想政治教育的個體接受心理機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

[6]沈壯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2001.

[7]徐啟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障礙及對策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2(4).

[8]李穎.哲學解釋學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的啟示[J].探索,2013(5).

[9]羅光強.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接受逆阻現象[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5(10).

[10]張靈.論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心理機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6(7).

G641

A

1673-0046(2016)11-0085-03

猜你喜歡
受教育者內化教育者
品讀
我國教師教育者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少數民族地區初中數學學習弱勢學生的成因分析及轉化對策的研究
淺談初中語文“三段六步”教學法的策略
激活中隊活力,內化少先隊員組織歸屬感
激活中隊活力,內化少先隊員組織歸屬感
教育者要懷揣夢想上路
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思辨:兒童哲學促學生道德內化的教學實踐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