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審美視野中劉勰“風骨論”內涵與理論價值的探析

2016-02-13 22:53符欲靜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6年11期
關鍵詞:劉勰風骨文學作品

符欲靜

(河南警察學院,河南鄭州450000)

審美視野中劉勰“風骨論”內涵與理論價值的探析

符欲靜

(河南警察學院,河南鄭州450000)

劉勰所撰《文心雕龍》,堪稱中國第一部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學批評巨著,其中,“風骨論”成為后世文學創作及審美評價的重要原則之一。在美學視角之下,“風骨”內涵之美就在于一種勃發的生命強力所產生的動人精神力量,是幡然覺醒的生命意識內涵與自覺美學追求?!帮L骨論”進一步發展了古代“文質論”,揭示了文章“通變”問題的關鍵,并為唐詩的復古運動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在文學的審美本質與鑒賞尺度上,它具有極高的美學理論價值,標志著一個全新的文學批評時代的到來。

劉勰;風骨論;美學;價值

劉勰字彥和,南朝齊、梁間著名文學批評家、理論家,著有《文心雕龍》五十篇。魯迅稱譽之:“解析神志,包舉洪纖,開源發流,為世楷式?!保ā墩撛婎}記》),將《文心雕龍》與亞里士多德的《詩學》相媲美,足見其地位頗高,影響深遠。而《風骨篇》則是《文心雕龍》中最重要的篇章之一,劉勰針對晉宋以來的文人過于追求作品形式而輕忽內容的創作傾向,提出了“風骨”這一文學批評理論,揭示了文學的審美本質與鑒賞尺度,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足跡。羅宗強就曾鮮明地指出:“風骨論是劉勰最激動人心而又最撲朔迷離的理論命題,也是他的理論最出色成就之一?!痹诖?,筆者拋磚引玉,擬從審美角度探討“風骨論”內涵與理論價值。

一、“風骨”內涵美臆解

(一)“風骨”一詞溯源

把“風骨”作為一個整體概念組合成詞,并非自南朝劉勰始,而是始自魏晉時代的人物品評,從一個人風神、骨相上判斷他的命運如何,如劉義慶《世說新語》中有:“舊目韓康伯,將肘無風骨?!庇钟校骸棒酥L骨清舉也?!?;再如沈約《宋書》:“昨見劉裕,風骨不恒,蓋人杰也?!钡?,這里的“風骨”是指人的風度、操守、氣質等優美、高逸之個性特征。稍后南齊謝赫《古畫品錄》將二十七位畫家分為六品,評鑒一品畫家曹不興云:“觀其風骨,名豈虛哉!”這樣就把“風骨”又廣泛運用到畫論中。杰出美學家劉勰則對“風骨”進一步闡發,認為優秀的文學作品必然是“辭之待骨,如體之樹??;情之含風,猶形之包氣?!庇纱?,“風骨”一詞,就從人物品評擴大到人物畫的品鑒運用,后來發展為畫論與書論直至文學評論中的一個重要美學話語。并且,自劉勰之后,自然而然地作為一個完整的審美用語成為了文學作品審美評價的重要原則,也是中國古代文論的一個獨特的美學概念。

(二)“風骨”內在之美釋義

作為一個重要的藝術原則及美學思想,“風骨”無疑是中國文化中較為重要的精神傳統。批評家劉勰,一方面從儒家經傳中探尋文學評論的理論依據,歸納總結前代文學興廢經驗,又吸取曹丕“體氣論”《周易》哲學精華,從而用“風骨論”指引文學創作要“結言端直”、“意氣駿爽”,最終獲得“風清骨峻”乃至“篇體光華”的效果。這里“風”指作品所具備的藝術感染力;“骨”是精要、剛正的文辭;“風骨”合而論之,就是一種勃發的生命強力產生的動人精神力量。劉勰生動地比喻“才”與“力”的缺乏正如鷹隼與野雞之文,而文章中的鳳凰,既有文采光耀,又能翱翔九天。當代學人張少康也認為:“應把風骨理解為文學作品中的精神風貌美?!碧斩Y天同時提出:“風骨是英雄人格的理想精神?!辈@一人格理想的精神義旨作了進一步探討等,這都是文學界關于“風骨”內涵美研究的新思路??傊?,“風骨論”實質即是倡導文學作品應具的內在力量及精神風貌美。

(三)“風骨”是文學自覺的美學追求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上古文學向中古文學大轉變期,也是文學充滿活力的創新期?!帮L骨”顯然是一個具有生命力的名詞,在強調作品思想內容的同時,特別重視情感在創作中的體現。它從側面反映出,此時的文學變成帶有明顯個性風格的自覺文學,遵循圣人之道、服務政治教化的特征明顯減弱,以審美為主導重在“緣情”,取代了以功利、理用為目的。劉勰的“風骨論”,即是在文學的自覺時代,文學理論領域與作家覺醒的主體意識響應的一種杰出的創造。文學是人心之學,“心”即“氣”,是作家獨特的個性氣質與創作風格?!帮L骨論”主張“文以氣為主”,作家“氣”之虧盈,則是作品能否達到高品位審美境界的重要因素。這種主體強烈的自覺美學追求,標志著一個全新的文學時代的到來。

二、“風骨”文學審美價值與地位

(一)確立了評價文學作品價值的一種美學標準

劉勰親身體驗到南朝文風的綺靡纖弱與生命力的極度缺失,繼曹丕《典論》之后,積極探索決定文學作品價值和生命的關鍵所在,從而將“風骨”作為一個重要審美標準鞏固下來。此后,鐘嶸把“風骨”與“詞采”對舉,如品論曹植:“骨氣奇高,詞采華茂?!保ā对娖贰罚┨迫艘蟆逗釉烙㈧`集》又把報國之豪情與“戎旅”內容當作評論作品的主要尺度:“顥年少為詩,名陷輕薄。晚節忽變常體,風骨凜然。一窺塞垣,說盡戎旅?!标愖影簞t標舉“漢魏風骨”等,明顯都是“風骨論”的延承與新變。以至后來不同流派的論者都試圖建立起自己的標準:司空圖以“味”論詩,《二十四詩品》即二十四種美學境界;嚴羽《滄浪詩話》則將“興趣說”“妙悟說”引入宋元詩歌美學;還有之后的“神韻說”“性靈說”;又有王國維指出:“詞以境界為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保ā度碎g詞話》)等,一時蔚為大觀,極大豐富并推進了中國文學批評史的內涵與進程。

(二)提升了秦漢以來“文質論”的內涵

“文”“質”是中國古代文藝理論中的一對基本概念,作品的外在形式為“文”,思想內容為“質”。在《論語·雍也》里,孔子代表儒家學派提出:“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钡拿缹W原則,即后世常說的表里如一、名實相符;至漢代王充認為內容決定形式,但又離不開一定形式的表現:“人之有文也,猶禽之有毛也。毛有五色,皆生于體。茍有文而無實,是則五色之禽,毛妄生也?!保ā墩摵狻こ妗罚┒鴦③牡谝淮伟选拔摹薄百|”的爭論提高到美學評價的高度,堅持作品內容與形式的統一,用生動形象的“風骨”概括了一種具體的文學審美尺度:“風”主要指作品中所體現的作者情感及氣質,“骨”則主要是指創作內容所表現出的一種動人的力量,這樣就對前人的“文”“質”關系論述進行了創造性轉換,也為后世作家及批評家提供了必須遵循的準則及評價作品的重要依據。

(三)揭示了文學作品“通變”問題的關鍵

晉宋以來,文壇上競今疏古的風氣盛行,多傾向于追求字、詞、句的儷采與新奇、別樣之美。什么可變?什么不可變?又如何變?一時間莫衷一是。對此,劉勰深刻指出,若“橫制頹波,矯訛翻淺”,其唯一可行的途徑就是要歸本正源,即講求文章的“風骨”,只有作品具備了一定的思想內容與情感激蕩,然后“孚甲新意,雕畫奇辭”,再去追求創新和變幻美,才不至于悖離正道,流于論濫。并且,劉勰堅決反對表面創新的形式主義:“若骨采未圓,風辭未練,而跨略舊規,馳騖新作,雖獲巧意,危敗亦多,豈空結奇字,紕繆而成經矣?!睙o疑,“風骨論”是抓住了文學創作“通變”原則的理論核心,從文學本身的特征及基本要求著手,揭示了文學作品“通變”問題的關鍵。

(四)為唐詩復古運動提供理論利刃

劉勰承前啟后建立了“風骨”這一嶄新的文學審美觀,對于后來的唐詩復古運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為一個更偉大的審美時代的來臨提供了充分的理論準備。牟世金曾指出:“風骨論既切中時弊,又成為歷代論者強調剛健而反對柔靡的一面重要旗幟?!碧圃姀凸胚\動的中堅者陳子昂奮力高倡“漢魏風骨”“風雅興寄”,橫掃六朝以來綺靡文風,為詩歌注入了新的活力?!皾h魏風骨”指的即是漢魏這一歷史時段的文學創作所突出體現的“風骨”美學特征,“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有金石聲?!保ā缎拗衿颉罚┘匆笪膶W作品要內容實在、感情充沛、詞句精當、剛健有力、風骨并舉,徹底擺脫齊梁的浮艷習氣,為唐詩的發展作出了極大貢獻。時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實質需要文學創作充滿“風骨”的力量,這種復古運動到盛唐的李白取得了不同凡響的功績,可以稱之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光輝的一次文藝復興。

當然,“風骨論”也是有一定的歷史局限。其一,劉勰雖然批判了魏晉論人只看相貌與出身,但又肯定了當時觀點更為落后的潘的《冊魏王九錫文》與司馬相如的《大人賦》,前后顯然是矛盾的;其二,劉勰強調“熔鑄經典之范,翔集子史之術”,崇尚合乎經義、端正得體的思理,固然有其積極的一面,但過分看重向書本學習而忽視了現實生活的重要性,這樣的文學創作就會帶有僵化、木呆的痕跡。但是,瑕不掩瑜,毫無疑問《文心雕龍》可謂古代文學批評和理論的集大成者,其“風骨”論成為古代文論中被后世所沿襲的一個常用概念,成為眾多作家和評論家所共同追求的美學理想。

[1]羅宗強.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M].北京:中華書局,1996:330.

[3]張少康.文心雕龍初探[M].濟南:齊魯書社,1987:131.

[4]陶禮天.劉勰“風骨”論新探——“風骨”論與人格理想及建安風力之關系[A].文心雕龍研究(第三輯)[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162.

[5]牟世金.說“風骨”[J].文史知識,1983(11):14.

I0

A

1673-0046(2016)11-0198-02

猜你喜歡
劉勰風骨文學作品
研以一文章,讀出千風骨
當文學作品扎堆影視化
風骨傲然 英雄當時
為什么文學作品里總會出現“雨”
舍棄面子的劉勰
劉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體論
舍棄面子的劉勰
直言才見真風骨
文心流韻·千古回眸——劉勰和文心雕龍
文學作品與數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