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里士多德《詩學》視域下的《黛茜·密勒》悲劇解析

2016-02-13 22:53張曉琳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6年11期
關鍵詞:溫特伯恩亞里士多德

張曉琳

(陽光學院,福建福州350015)

亞里士多德《詩學》視域下的《黛茜·密勒》悲劇解析

張曉琳

(陽光學院,福建福州350015)

《黛茜·密勒》是亨利·詹姆斯早期的代表作,描述的是天真、開放的美國女孩黛茜,在古老的歐洲游歷而最終客死他鄉的悲劇人生。悲劇是亞里士多德《詩學》中主要探討的問題,他的悲劇理論對西方后世文藝理論和文學創作的發展有巨大的影響。本文從亞里士多德《詩學》中悲劇的情節論和人物性格論入手,分析《黛茜·密勒》的悲劇性以及分析造成女主人公黛茜悲慘結局的原因。

亞里士多德;《詩學》;《黛茜·密勒》;悲劇

《黛茜·密勒》是詹姆斯早期著名的中篇小說。小說描述的是來自新世界的美國姑娘黛茜在古老的歐洲游歷期間,因其熱情、開放、單純的個性受到周遭環境的誤解、非議、排斥甚至攻擊,而最終客死他鄉的悲劇。黛茜,正如其英文字義為“雛菊”,擁有平凡、清新和美好的特點,她最終的死去,引起讀者們的憐惜之情。

在《詩學》中,亞里士多德認為悲劇是對于一個值得認真關注的行為的描述,通過各種適當的藝術形式,使行為得到強化,成為劇中的各個部分;通過引起憐憫與恐懼,來使這種情感得到凈化。亞里士多德提出悲劇的六要素決定了一部悲劇的性質。在這六要素中,最重要的是情節,即事件的安排。位居第二位的是性格。對于黛茜的悲劇,國內、外學者有廣泛的討論,不少學者從道德、文化沖突等角度分析黛茜悲劇的原因。而筆者以亞里士多德的悲劇理論為依據,即從情節、性格入手全面分析《黛茜·密勒》的悲劇的原因,一方面,不僅僅是從黛茜的悲劇命運來體現其悲劇研究價值,另一方面還從悲劇理論對該小說進行悲劇藝術鑒賞。

一、《黛茜·密勒》的情節論

亨利·詹姆斯作為敘事視角的先驅,很少學者研究其對小說情節的謀劃。詹姆斯雖然認為人物是第一位的,但并不忽略情節構建的重要性。通過研讀,詹姆斯在多部小說中運用了亞里士多德的情節理論,《黛茜·密勒》便是其中一部。

亞里士多德認為,悲劇之所以能夠引起我們的憐憫或恐懼情緒,在于悲劇情節具有“反轉”“發現”“災難”三個要素。黛茜是一個典型的獨立自主、喜歡交際的美國女孩,而在歐洲游歷期間,受到循規蹈矩、刻板腐朽的歐洲傳統觀念的排擠,這便構成小說的基本情節。在這基礎上,詹姆斯設置了情節的反轉、發現和痛苦。

(一)反轉

“反轉”,在亞里士多德《詩學》中的定義是:“事物從一個狀態轉向相反的方面;這符合或然律或必然律”。小說的敘述者即男主人公溫特伯恩,是一個長期生活在瑞士的美國單身男子,初見從紐約來歐洲游玩的黛茜,便覺得她是個談吐自然、率真坦白的漂亮姑娘,這讓他著迷。兩人互生好感,也就有了接下來黛茜單獨與剛認識的溫特伯恩遠游的經歷,然而讓他失望的是,黛茜在旅途中的言行談吐讓他承認她“粗俗”。黛茜格格不入的風格也倍受考斯泰洛太太和沃克太太的聯合抨擊,而最希望能助她一臂之力的溫特伯恩卻始終無法給她關愛,反而對她提出粗魯的勸告。小說的反轉之一出現在他們的羅馬之約。在得知溫特伯恩錫庸之旅第二天就要離開去日內瓦時,黛茜感到很不舍,還跟他吃起了別人的醋,溫特伯恩允諾冬天到羅馬看她后,黛茜就不再開玩笑了。將近1月底,到了羅馬之后,溫特伯恩從姑母考斯泰洛太太那得知黛茜被六七個漂亮的胡子包圍著的消息時,他很生氣,暫時遏制了自己馬上去看黛茜的沖動。黛茜因他的爽約而有些不高興,反而跟新認識的意大利朋友喬萬尼利相談甚歡,來往密切,溫特伯恩對于喬萬尼利卻有著不同的看法,覺得“他不是個正派的人”。兩人意見的分歧讓溫特伯恩覺得“黛茜在當前的處境下繼續表現自己是一種莫測高深的放肆和單純的結合?!敝?,黛茜和溫特伯恩的談話并不是很愉快,雖然溫特伯恩開始質疑自己對黛茜性格的判斷,但是如果聽到有人批評黛茜不得體的行為時,他還是會站出來幫她說話。然而,小說情節又一次出現了反轉。在一次交談中,黛茜開玩笑地說自己訂婚了,溫特伯恩竟然信以為真,但她又予以否認。一個禮拜之后的深夜,溫特伯恩在古羅馬廣場上偶然撞見了黛茜和喬萬尼利,那一刻,“他有些吃驚,同時,也感到如釋重負。黛茜的行為一直不明確,如今則豁然開朗,這個謎已不難解開。這位年輕小姐不值得一個男子漢的尊重?!鄙踔吝€“生自己的氣,為什么要花那么大力氣,求得正確對待黛茜·密勒?!弊詈?,他們在不愉快的交談中不歡而散。這一情節反轉使得兩人的誤解達到高點,也預示著黛茜悲劇命運的到來。

(二)發現

亞里士多德認為,“發現”是指從不知到知的轉變,面臨好運和厄運的兩個人,由這個“發現”而導致或愛、或恨的關系。小說的反轉伴隨著人物的發現。發現的場景發生在小說的結尾,詹姆斯采用的敘事策略是亞里士多德所闡述的最好的一種發現形式,即“從事件本身產生出來,通過可能的事件,揭示出結果,引起觀眾的驚奇?!痹诘弥燔缛旧狭_馬瘟疫病得很厲害后,溫特伯恩常常前去打聽消息,密勒太太給他帶的話——她從來沒和那漂亮的意大利人訂過婚——當時他并不理解。但是,喬萬尼利在黛茜墳前對溫特伯恩說的一番話“她是我生平見過的一位最漂亮的年輕小姐,也是最和藹的,而且她也是最清白的”讓溫特伯恩理解了黛茜臨死前帶給他的話的意思——“她希望人家尊重她”。這一發現讓溫特伯恩常常想到黛茜和她那令人不解的行為,“他感到良心不安,因為他對她不夠公正?!摈燔缫呀浫ナ?,而一切為時已晚,這是如此的可悲。

(三)災難

“災難是具有毀滅性或痛苦的行為,例如,死亡、劇烈的痛苦、傷害和類似的事情?!眮喞锸慷嗟略凇对妼W》里對情節的第三個要素“災難”做出以上定義。喜歡社交的美國女孩兒不顧及歐洲森嚴的傳統道德禮儀而堅持自我,以毫無忌諱的性情結交朋友,她的這種格格不入遭到了周圍人的非議,而她所鐘情的溫特伯溫也受傳統道德輿論和流言蜚語的影響而漸漸改變了對黛茜的看法,以至于“意識到那個賣弄風騷的美國姑娘給下流的仆從們‘議論’這件事已不會使他感到十分遺憾了?!睖靥夭鞯淖詈蟊響B以及傳統勢力的聯合打擊讓失落了愛情和人情的黛茜處于孤立的地位,以至于對染沒染上羅馬瘟疫才不放在心上的黛茜用生命來做出抵抗,永遠地離開了這個讓她既愛又恨的世界。黛茜的悲劇怎能不引起大家的憐憫與同情?

因此,情節的三要素中“反轉”和“發現”使情節走向高潮,和“災難”交織在一起表現出黛茜的不幸——雛菊的凋零,讓悲劇效果更深入人心,從而引發讀者憐憫的悲劇效果。

二、《黛茜·密勒》的人物性格論

亞里士多德提出的悲劇六要素中,性格是僅次于情節的第二要素。

詹姆斯在創作中尤其注重人物刻畫,他對黛茜的人物性格描寫十分生動到位,符合亞里士多德悲觀論有關于人物性格塑造的四個目標。首先,黛茜性格單純、善良、無城府。初見黛茜,溫特伯恩被她那落落大方、率真的個性所打動,使得他能擺脫歐洲傳統世俗,堅持認為黛茜這個年輕姑娘絕非那樣的調情賣俏者,她沒有世故,她只是個美麗、輕佻的美國姑娘。雖然她的行為舉止受到周圍社會的非議,但是最后喬萬尼利的一句:“她(黛茜)也是最清白的”是她善良性格的最好證明。其次,對黛茜性格的描寫十分恰當和逼真,她的所作所為很切合她的身份和社會地位。作為一名愛社交的美國女孩,熱情奔放、待人真誠、言辭坦率,她的個性符合當時美國社會文化的特點,作為一個充滿浪漫色彩的新世界,美國人所具有的平等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奔放個性在黛茜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第三,性格要前后一致。黛茜堅持自我,不理會歐洲社會的社交習慣,崇尚美國的社交禮儀,她始終置身于歐洲社會之外,對于周圍人的勸告也無動于衷,直到生命的盡頭,她也堅持自己的行為習慣,并且證明自己是個清白的人。

亞里士多德還提出了“人物過失論”,即悲劇人物“之所以陷入厄運,不是由于作惡和墮落,而是由于他犯了某些錯誤”。也就是說,悲劇來自于過失,來自于一種導致災難的錯誤。這種錯誤實際上是性格上的缺陷和由這種缺陷引出的錯誤行動而造成的。黛茜的悲劇并不是由于她作惡,而是由于她那浪漫奔放的性格在19世紀的傳統歐洲并不為周圍人接受,她沒有因此而做改變,依然堅持自我,做出了周圍人認為“不得體”的行為,而遭他人的非議??妓固┞逄臀挚颂o黛茜最多的評價就是:粗俗。黛茜沒有聽沃克太太的勸告,執意要與意大利人喬萬尼利先生同行。當她帶著喬萬尼利參加沃克太太的晚會時,沃克太太很不滿,表示不打算理睬她。溫特伯恩就喬萬尼利邀請黛茜散步的事進行理論時,黛茜有些憤怒地回道:“謝天謝地幸虧我還不是這里的一個年輕小姐。據我所知,這里的年輕姑娘的生活真是夠沉悶的;我沒有必要為了他們改變我自己的習慣”。黛茜對于沃克太太和溫特伯恩的勸告不以為然,依然堅持自我??梢哉f,黛茜的性格直接造成了她在歐洲一系列周圍人看來“格格不入”的行為,而這些行為最終敵不過歐洲的傳統勢力,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悲劇能引起讀者的憐憫之情,也能帶來恐懼之感,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黛茜雖處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的歐洲世界,但她沒有因為取悅一個不屬于她的文化而改變自己天真浪漫、不諳世事的個性,她就像一朵雛菊在束縛和誤解中凋零。筆者從亞里士多德的悲劇理論來品讀《黛茜·密勒》,說明詹姆斯在小說情節、人物性格描寫上做了精心安排,使這部小說具有獨特的悲劇效果和持久的悲劇藝術鑒賞,也說明了亞里士多德的悲劇理論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詹姆斯的這部作品里得到了精彩的演繹。

[1](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古羅馬)賀拉斯.詩學·詩藝[M].郝久新,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2]陳麗.亞里斯多德的詩學與亨利·詹姆斯的敘事策略[J].華東理工學院學報,2014(1):102-109.

[3](美)亨利·詹姆斯.亨利·詹姆斯中篇小說選[M].趙蘿蕤,巫寧坤,楊豈深,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

[4]張春燕.來自純潔心靈的抗爭——《德伯家的苔絲》的悲劇性簡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8).

I106

A

1673-0046(2016)11-0200-02

猜你喜歡
溫特伯恩亞里士多德
總會想起那張照片
考特妮和龍
鬼在作怪嗎
綠眼睛
“不可能”里的可能
亞里士多德的發現
亞里士多德的發現
《諜影重重5》伯恩的全面回歸
冬季
解析亞里士多德的“修辭術是辯證法的對應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