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診護理中發生院內感染的風險分析及護理對策研究

2016-03-15 08:59焦峰軍施大為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6年2期
關鍵詞:院內感染急診護理護理對策

趙 艷, 焦峰軍, 施大為

( 陜西省咸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1. 急診科; 2. 重癥醫學科, 陜西 咸陽, 712000)

?

急診護理中發生院內感染的風險分析及護理對策研究

趙艷1, 焦峰軍2, 施大為1

( 陜西省咸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1. 急診科; 2. 重癥醫學科, 陜西 咸陽, 712000)

摘要:目的探討急診護理中發生院內感染的風險及護理對策。方法選擇本院急診科接受治的362例患者,根據患者在急診科有無院內感染發生分為感染組和未感染組。分析發生院內感染的風險因素,并分析護理人員臨床護理因素對發生院內感染的影響。結果362例患者中發生院內感染的有61例,感染率為16.85%。感染組與未感染組在年齡、侵入性治療、急診治療時間、免疫抑制劑使用及機械通氣時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年齡≥45歲、侵入性治療、急診治療時間≥5 d、使用免疫抑制劑、機械通氣時間≥6 d 可顯著提高發生院內感染的風險,OR值明顯增加。護理人員手部衛生、侵入性護理操作、空氣消毒狀況、化學消毒劑的使用情況對急診科住院患者院內感染的發生均有顯著影響(P<0.05) 。結論急診護理中發生院內感染的風險因素為≥45歲、侵入性治療、急診治療時間≥5 d、使用免疫抑制劑、機械通氣時間≥6 d、護理人員手部衛生不合格、空氣消毒狀況及化學消毒劑的使用不正確。根據發生院內感染的風險因素制定相應的護理對策,能夠降低院內感染率。

關鍵詞:急診護理; 院內感染; 風險; 護理對策

院內感染也稱醫院獲得性感染或醫源性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并于出院后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入院時已存在的感染[1]。醫院感染伴隨醫院的形成而發生,醫院感染不僅威脅著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而且對醫院的醫療質量也產生影響,使病床周轉率降低,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增加住院費用,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及巨大的經濟損失[2]。隨著醫學事業的發展抗菌藥物大劑量使用增多、侵入性操作增加、放化療等手段的廣泛應用及社會人口逐漸老齡化等因素使醫院感染的發生率更高。醫院感染是當前醫院管理中的難題,也是衡量醫療質量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通過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等措施,可以大大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3]。醫院感染不僅包括感染的預防、診斷和控制,還包括對危險因素的識別和干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7月—2015年5月在本院急診科接受治的362例患者,根據患者在急診科有無院內感染發生分為感染組和未感染組,其中男195例,女167例,年齡15~83歲,平均(57.62±11.35)歲,其中急診手術216例。院內感染診斷標準[6]: ① 無明確潛伏期的感染,規定入院2 d后發生的感染為醫院感染,有明確潛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時起超過平均潛伏期后發生的感染為醫院感染; ② 出院后發生的與住院前有直接關系的感染; ③ 在原有感染基礎上出現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膿毒血癥遷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體基礎上又分離出新的病原體(排除污染和原來的混合感染)的感染;④ 由于診療措施激活的潛在性感染,如皰瘆病毒、結核桿菌等的感染。院內感染排除標準: ① 皮膚粘膜開放性傷口只有細菌定植而無炎癥表現; ② 由于創傷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產生的炎癥表現; ③ 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醫院內急性發作。

1.2方法

根據病歷資料采用制定好的調查表進行調查,內容包括:患者的性別、年齡、入院前的基礎性疾病、是否手術、并發癥、侵入性操作(氣管切開、氣管插管、深靜脈導管、泌尿道插管等)、免疫抑制劑的使用情況、機械通氣時間等情況。并調查臨床護理人員的手部衛生是否合格、有無侵入性護理操作、空氣消毒狀況及化學消毒劑的使用是否正確。其中手部衛生合格以護理人員嚴格按照6步洗手法洗手為準則;侵入性護理操作包括插導尿管、靜脈穿刺、插胃管、泌尿導管、灌腸等;空氣消毒狀況以嚴格按照紫外線燈使用方法控制輻射強度、覆蓋面積、照射時間、有效距離視為操作正確[4];化學消毒劑的使用以嚴格遵循無菌原則并針對菌種選擇適合的消毒劑、消毒時間及消毒濃度[5]。

2結果

2.1急診護理中感染情況

收治的362例患者中發生院內感染的有61例,感染率為16.85%。其中呼吸道感染患者16例(26.23%);切口感染 13例(21.31%);深靜脈穿刺處感染 12例(19.67%);泌尿道感染9例(14.75%);血液及胃腸道感染6例(9.84%);其他感染 5例(8.20%)。

2.2急診護理中發生院內感染風險的單因素分析

感染組與未感染組在年齡、侵入性治療、急診治療時間、免疫抑制劑使用及機械通氣時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急診護理中發生院內感染風險的單因素分析 [n(%)]

與未感染組比較,*P<0.05。

2.3急診護理中發生院內感染風險的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

年齡≥45歲、侵入性治療、急診治療時間≥5 d、使用免疫抑制劑、機械通氣時間≥6 d 可顯著提高發生院內感染的風險,OR值明顯增加(P<0.05)。見表2。

表2 急診護理中發生院內感染風險的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

與未感染組比較,*P<0.05。

2.4臨床護理因素對急診院內感染的影響分析

護理人員手部衛生、侵入性護理操作、空氣消毒狀況、化學消毒劑的使用情況對急診科住院患者院內感染的發生均有顯著影響(P<0.05) 。見表3。

表3 臨床護理因素對急診院內感染的影響分析 [n(%)]

與同影響因素比較, *P<0.05。

3討論

由于急診患者大多病情比較危重,極大地降低了其抵抗力及機體調節能力,加之中老年患者本身的抵抗力及機體調節能力已經衰退,較年輕患者發生感染的風險高[7-8]。很多患者在未送入醫院前已經進入意識不清或昏迷狀態,自主神經功能部分甚至全部喪失,呼吸困難或者呼吸衰竭、不能排尿等問題不同程度地存在,醫生在進行急救時采取一些侵入式的操作,例如氣管切開、深靜脈導管插管、氣管插管、泌尿道插管等,然而侵入式的操作很容易破壞患者的皮膚、黏膜等屏障,這會受到許多細菌的侵襲,大大增加了被感染的幾率。治療時間越長,接觸致病菌的幾率就越大,致使受到感染的概率就越大[9-11]。由于治療時間和通氣時間越長,患致使者使用抗生素的機率越大,抗生素聯合用藥易降低患者自身對病原菌的免疫力,導致院內交叉感染的幾率越大[12-13]。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收治的362例患者中發生院內感染的有61例,感染率為16.85%, 主要為呼吸道感染及切口感染患者分別為26.23%、21.31%。經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年齡≥45歲、侵入性治療、急診治療時間≥5 d、使用免疫抑制劑、機械通氣時間≥6 d 可顯著提高發生院內感染的風險, OR值明顯增加。護理人員手部衛生、侵入性護理操作、空氣消毒狀況、化學消毒劑的使用情況對急診科住院患者院內感染的發生均有顯著影響。根據院內感染的風險采取以下相應的護理對策: ① 合理使用抗生素:護理人員應掌握合理使用抗感染藥物方面的有關知識??股氐氖褂靡鶕颊咛蹬囵B結果和藥敏試驗結果選擇,使用劑量要適中,不宜過量、時間過長,準確執行醫囑并觀察患者用藥后的反應[14-15]。長期應用抗生素的患者,指導其保持口腔清潔,必要時行口腔護理[16-17]。② 規范侵入性操作:用于侵入性操作的器械使用前必須嚴格消毒操作。在護理工作中盡量減少沒有必要的侵入性的操作、創傷性檢查,操作時動作要輕柔,縮短各種插管留置時間, 3~7 d更換導管1次,定期對插管部位進行嚴格消毒。③ 盡量縮短住院時間:住院時間與醫院感染率呈正相關,應加強患者的保護性隔離措施,縮短住院時間,控制和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18-19]。④ 加強呼吸機護理:呼吸機使用前進行消毒處理,將呼吸機打開,進行氣乙酸熏蒸,呼吸機表面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20-21]。呼吸道保持通暢狀態,在機械通氣前予以患者吐劑避免發生誤吸,及時傾倒管路中存在的冷凝水,防止向氣道中反流誘發感染。指導患者進行呼吸功能鍛煉,使其盡快脫機[22-23]。⑤ 護理操作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衣帽整齊、戴口罩,保持病房內清潔衛生,護理操作前一定要嚴格按照6步洗手法規定洗手,與可疑污染物或接觸傳染病患者后應進行消毒,每日開窗通風,并定期進行正確的紫外線照射消毒。定期對病床、儲物柜等設施進行清洗和消毒,消毒劑按正確的方法使用[24]。限制探視人員的數量,對探視人員采取防護措施,以免污濁的空氣引發呼吸道感染。

參考文獻

[1]李雪梅, 莫合木提·玉素甫. 腹部手術后患者院內感染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研究[J]. 求醫問藥: 下半月, 2012, 10(9): 605.

[2]韓軍.內科住院患者發生院內感染的護理因素分析[J].河北醫藥, 2015, 37(3): 465.

[3]劉欣, 嚴雙嵐.老年人院內感染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內蒙古中醫藥, 2014, 5: 74.

[4]何美琴.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干預[J].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1, 8(16): 82.

[5]杜志香.呼吸科疾病院內感染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保健營養, 2013, 4(8): 1620.

[6]馬騫, 萬晶晶.手術患者發生切口感染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長治醫學院學報, 2015, 29(2): 143.

[7]黃瑞鳳.院內感染相關因素及預防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 2001, 16(8): 593.

[8]陶毅蘭, 劉雪松, 董薔.急診科醫院感染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探討[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2, 22(16): 3556.

[9]廖慧秀, 肖雅萍, 嚴謹.腦卒中患者院內感染發生的原因分析和護理對策[J].中國當代醫藥, 2010, 17(7): 144.

[10]劉文利.重癥監護室(ICU)患者發生院內感染的原因及護理對策[J].當代醫藥論叢, 2014, 12(11): 37.

[11]李安娜.淺談急診重癥監護室的院感預防措施[J].醫藥前沿, 2013, (14): 336.

[12]曹雅平.急診觀察室護理危機及護理對策[J].吉林醫學, 2011, 32(2): 391.

[13]高月彩.OREM護理理論在腦出血預防院內感染中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 中旬刊, 2012, (12): 133.

[14]李楠.急診重癥監護室管路及管路護理一覽表的設計及臨床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1, 17(9): 1101.

[15]王少敏.急診老年患者院內感染的防護對策[J].井岡山學院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05, 26(3): 135.

[16]朱英, 馬麗萍, 李斌. 老年糖尿病患者并發院內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及預防措施[J]. 華南國防醫學雜志, 2015, 33(5): 364.

[17]劉焱銀, 楊坤. 風險護理對院內感染控制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5, 19(16): 184.

[18]李皓月, 李軼. 優質護理在院內感染控制中的應用效果[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5, 19(22): 53.

[19]熊墨龍, 王勤, 劉賓紅, 等. 不同類型重型肝炎患者并發院內感染分析[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4, 18(E02): 103.

[20]周敏.門診手術室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 2013, 19(10): 121.

[21]何玉清.老年呼吸重癥患者院內感染的護理措施及護理效果觀察[J].現代婦女: 醫學前沿, 2014, (9): 204.

[22]猶春躍, 張平, 趙洪新, 等. 腦梗死院內肺部感染臨床分析[J]. 第三軍醫大學學報, 2013, 35(17): 1857.

[23]夏宗燕. 慢性肝病患者院內感染的臨床分析以及對因護理措施[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3, 17(22): 18.

[24]易小艷, 金志權.氣胸急診處理的感染預防與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09, 15(27): 2786.

Risk analysi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occurred in emergency nursing and its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ZHAO Yan1, JIAO Fengjun2, SHI Dawei1

(1.EmergencyDepartment; 2ICU,TheFirstPeople′sHospitalofXianyangCity,ShaanxiProvince,Xianyang,Shaanxi, 71200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isk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occurred in emergency nursing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MethodsA total of 362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assigned into uninfected group and infected group according to pres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risk factors were analyzed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s, and influence of clinical nursing factors on the occurr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were analyzed. ResultsOut of 362 patients, 61 cases (16.85%) were infected. The differences in age, invasive therapy, emergency treatment time, 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in the infected and uninfected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More than 45 years of age, invasive treatment, more than 5 d of emergency treatment time, use of immunosuppressive drugs, more than 6 d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risk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OR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Nurses hand hygiene, invasive nursing operations, air disinfection conditions, the use of chemical disinfectants of patients with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nosocomial infection (P<0.05). ConclusionThe risk factors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emergency nursing were more than 45 years of age, invasive treatment, over 5 d of emergency treatment, use of 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more than 6 d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nursing hand hygiene failure, air condition and chemical disinfection, incorrect use of disinfectants.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KEYWORDS:emergency nursing; nosocomial infection; risk; nursing strategy

通信作者:趙艷, E-mail: sdw9816@163. com

收稿日期:2015-08-20

中圖分類號:R 47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02-076-04

DOI:10.7619/jcmp.201602024

猜你喜歡
院內感染急診護理護理對策
2013~2015年我院鮑曼不動桿菌的臨床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新生兒院內感染的風險因子及其護理對策分析
舒適護理模式在小兒急性哮喘急診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社區老年腦卒中患者院內感染分析
主動脈夾層患者應用急診護理臨床效果分析
老年急腹癥患者就診特點和急診護理干預
綜合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過程中的護理效果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