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蒙論

2016-05-26 18:35索曉海
江漢論壇 2016年3期
關鍵詞:思辨詩意

索曉海

摘要:任蒙在詩歌、散文、隨筆、雜文和文藝理論諸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其中最為精彩的是歷史文化散文的創作,達到了國內領先的水準。任蒙的創作個性在于思辨性和詩性的密切結合。任蒙的理論研究也較廣泛,其中成就最突出的是詩論。

關鍵詞:歷史文化散文;任蒙;思辨;詩意;詩論

中圖分類號:120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54X(2016)03-0090-05

任蒙先生作為一個重要作家,近幾年越來越受到文壇及評論界的重視。事實上,任蒙不僅僅是一個地區性的重要作家,在國內文壇也已占據有重要位置。尤其是《任蒙散文選》的出版,贏得好評如潮,就像有人用一句俏皮話概括的那樣:“任蒙的散文達到了思想性與藝術性并舉的高度,完全可以代表‘散文國家隊的水準?!?009年,任蒙以其再版的《任蒙散文選》榮獲首屆“全國孫犁散文獎”唯一大獎,2010年又獲第四屆冰心散文獎的“散文集”獎項,他是湖北獲此殊榮的唯一作家。2012年,任蒙的歷史文化散文《帝陵斜陽》在第二屆“全國孫犁散文獎”頒獎大會上獲得單篇散文二等獎。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石英先生盛贊任蒙作品“即使置于當今最優秀的散文之林也毫不遜色”。張振金先生在撰寫《中國當代散文史》時,因為沒有讀到《任蒙散文選》以及任蒙的其他散文作品竟深感遺憾。任蒙這樣的成就,凝聚著一個幾十年來完全依靠業余時間創作的作家的心血和汗水。

任蒙創作有詩歌、散文、隨筆、雜文等多類作品,他的詩歌理論著作也很有影響力。其中,任蒙的散文創作是他最重要的成就,而散文創作中尤為突出的是其歷史文化散文。評論家黃曼君先生曾經給予《任蒙散文選》很高的評價,指出這部散文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歷史文化題材的散文。關于“文化散文”這個概念的準確性問題,學術界看法不一。任蒙也不甚認同這個概念,倒是認同將它稱為“大散文”,原因是這類散文以歷史文化為題材,思想分量大,篇幅長。當人們以“歷史文化散文”指稱任蒙作品中最優秀的那部分散文時,并未引起大的分歧。許多人贊嘆其恢宏大氣。對這類散文的研究自然勾起與余秋雨散文比較的思考。有人認為兩者的區別在于余秋雨是“偶像派”散文作家,任蒙是實力派散文作家;有人認為余秋雨以學者的身份作文化關懷,任蒙則以詩人的身份來作文化關懷:有人認為任蒙在審美性上比余氏稍遜風騷,在思想性上絕對超越了余秋雨;有人認為余秋雨寫歷史像一個舞蹈家,很具表演性和觀賞性,任蒙寫歷史的時候像一位畫家,情感是內斂的;有人認為余秋雨的散文往往流于程式化和表演性,而任蒙寫作呈現的則是從個體出發的本位真實性。關于余秋雨、任蒙散文的真實性問題,即所謂用“真嗓子”講話的問題,劉琴琴、梁艷萍兩女士撰寫的文章有一段精辟的比較:

說到歷史文化散文,“余秋雨現象”始終是不可回避的一個話題。余秋雨散文在語言上的感染力是無可否認的,他將歷史文化納入散文寫作的范圍,拓展了散文表達的疆域,這種思維向度上的貢獻也是無可厚非的。余秋雨為人非議的主要癥結在于其對文化形象的過度典型化表達,超出了散文“真實性”原則的承載能力。藝術的真實源于生活真實,散文相對于其它虛構性文體來說,對真實性的要求是不能恣意違背的。創作主體可以渲染情感,然而不能偽飾真實,否則會失其自身人格的美而走向虛偽、盲從的衛道士一極。而任蒙的文化散文在對歷史的思考與闡述中擺脫了那種將情感完全暴露在文字上的浪漫主義式的情感宣泄,節制、冷靜地堅守著自己的一份含蓄,于是他的散文在思想內蘊上顯得更為飽滿與真實。他的文化散文選材宏大、篇幅較長,從歷史哲學層面對所行所感進行了深度開掘。無論寫歷史事件,還是歷史人物,都有自己獨到的感悟和真實的見地,顯現了直逼人心的思想力量。

任蒙對于余秋雨散文是欣賞肯定的,但他并沒有模仿余秋雨。任蒙說:“我和他最大的不同,在于我的文化散文對歷史是批判的?!庇袑W者指出:“任蒙的散文充滿思辨的成分,發散性思維甚至悖論性思維,是其散文中顯現出的思維類型,無論寫山水,寫歷史,還是寫生活,都浸潤著一種深度的思辨?!比蚊山诘囊槐局骶腿∶斗醋x五千年》。在人們津津樂道的任蒙最優秀的作品中充盈著這樣的深度思辨。如《昏黃午后的明祖陵》中,寫到朱元璋這樣在奪取皇權的戰爭中的贏家,遲早將在另一場賭局中被子孫輸掉。因而成功的帝王是最大的贏家,同時也是輸家。這是深刻的辯證法?!斗庞绸R王堆》寫了參觀長沙馬王堆文物的過程。但與同類題材散文不同的是,作家詫異于封建統治者殘酷的盤剝,而思考著歷史中腐朽與神奇的相互轉化:“漫長的時間使腐朽化作了神奇,而我們通過神奇更透徹地看到了腐朽”?!蹲哌M盧浮宮》揭示了法國歷史上的統治者以戰爭瘋狂地摧毀文明,卻又以瘋狂的方式保存這文明的乖戾現象。需要提及的是,這篇散文中,任蒙記敘了參觀盧浮宮的人們爭先恐后一睹達·芬奇的油畫《蒙娜麗莎》的盛況,發出“那些爭相靠近《蒙娜麗莎》的西方人和東方人,難道都讀懂了她嗎”的質疑。我們在書本上接觸到《蒙娜麗莎》常被告之以社會學的解讀:蒙娜麗莎的微笑表現的是文藝復興上升時期資產階級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然而作為一個藝術品,《蒙娜麗莎》的價值遠不止這些,至少還在于其藝術手法本身。這一點在過去往往被藝術教育者忽視了,這也許正是任蒙沒有留意到蒙娜麗莎微笑之神秘的原因。就如同蘭色姆構架一肌質理論所說,詩并不取決于它作為邏輯核心的構架,而取決于在詩的處理中增加了的一些東西(肌質)。肌質使詩發生了某種微妙的、神秘的變化。造型藝術或許同理?!睹赡塞惿樊嬅嫔厦赡塞惿奈⑿κ巧衩氐模寒斘覀兡曀难劬Φ臅r候,她是微笑的;略一走神,她似乎并未微笑,隱約間甚至是憂傷的,是惱怒的或譏誚的。筆者曾在江西九江拜謁過胡耀邦墓,見過墓前胡耀邦石雕頭像,驚嘆其表情正面看慈祥微笑,側面看卻是深沉憂郁。雕刻家以這樣神奇的藝術手法表現了一個偉大政治家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如果以同樣的驚訝來欣賞《蒙娜麗莎》,就不難理解人們為何在它面前流連忘返了。

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際,任蒙發表了10多萬字的長篇散文《世紀的黎明》。這篇散文除了用十分生動形象的語言展現了一場中國歷史上亙古未有的革命的宏大場面外,還提出了一些發人深省的問題,即如何重新看待、評價這場革命?長期以來,學術界或者出于意識形態的因素,或者習慣于運用庸俗社會學的眼光看待歷史,所以不無輕蔑地論及這場革命,將它定性為資產階級革命,以至于人們時常遺忘它,許多革命遺跡也被鏟平,從此消失?!安恢文旰卧?,楚望臺附近飛檐斗拱的古城樓沒了,這里為偉大起義提供了裝備、力量和膽氣的軍械庫建筑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被拆毀了,僅僅留下一方長方形的土阜,人們只能通過照片中那幾排紅瓦白墻、開有方正大窗的高大平房,去想象它那個義兵云集、群情激奮的夜晚?!@個其貌不揚,但足可號稱‘天下第一胡同的寶善里,卻是整個中國的一處重要記憶,更是值得大漢口引以為榮的一處記憶,卻在九十年代初期的城市改造中被鏟車推平了?!比蚊赏葱牡貙懙?,即使是象征辛亥首義的武昌紅樓,也曾經被遺忘在蛇山腳下的閱馬場一角。而在廣州黃花岡,方形墓基前紀功坊頂端的自由女神像也因人們唯恐犯忌,閃爍其詞地將其說成是“自由神像”。

任蒙分析說,清軍與列強的交戰實質上是兩種文明的交鋒,慘敗就不足為怪了。即便在海軍艦炮裝備都優于日軍的情況下,黃海水戰也敗在日軍的炮火之下。西方社會實現了政治文明的重大跨越,走到了中國的前面。任蒙所言極是。孫中山先生弘揚的民主共和觀念,正是西方經歷了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等思想解放運動后誕生的現代意識,是人類先進的思想碩果和共同的精神財富,它絕不是資產階級的專利。早在19世紀,同樣是面臨西方侵略的兩個國家,日本虛心向侵略者學習,很快步人現代化國家的行列;中國卻因排拒西方先進文化而不斷被動挨打。中國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內因——制度和觀念的落后。今天,仍有人思想停留在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之前的洋務運動階段,以為只需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不需要學習西方的先進制度和文化就能走向現代化,因而低估了辛亥革命的偉大意義。他們忘記了中國社會是怎樣一步步完成從傳統向現代轉型的。

任蒙說:“寫散文就是寫自己?!边@是任蒙用“真嗓子”講話、“不裝”和善于表達獨立思考的本色體現。一個人云亦云的作者或許不會受到批評,因為他講的是人們熟知的“常識”(其實未必是真理,也許只是偏見);有著獨到眼光的作者卻可能遭遇尖銳的批評,這或許是因為他的思想超前,不能為人們理解接受,或許是因為他涉足新的思想領地而更容易犯下片面獨斷的錯誤。然而人云亦云的作者只能是平庸者,有著獨到眼光的作者才能提供給讀者有價值的精神資源。任蒙散文中存在哲理不夠深刻甚至錯誤之處也并不奇怪,這不妨礙人們在整體上對其作品的崇高評價,因為散文畢竟不是哲學論文或歷史論文,它是藝術而不是哲學或者史學。如果硬要以哲學家或者史學家的標準來要求作家那就未免太難為作家了。

任蒙的確十分重視作品的藝術質量,不忘歷史文化散文首先是散文而不是論文。人們贊嘆他語言的精美,想象力的豐富。如描寫昭君遠嫁匈奴時路途上的景象,是多么生動:“浩浩蕩蕩的車隊前方,是一片無際的銀色世界。偶然看到幾處沒有積雪的草原,也沒有一絲綠意。昭君的心情正如這早春的蒼茫草原一樣,寒冷中萌動著對春天的企冀。馬蹄聲,銅鈴聲,雪地上吱吱嘎嘎的車輪聲,以及將士們揮鞭驅馬的喝斥聲,打破了大漠的寧靜?!边@才是文學,是詩的語言!有學者指出:作家這是在創設某種強烈的“在場感”。而這正是作家所主張的,必須將自己置于某個古代遺址或歷史現場去展開描述,而不只是從故紙堆里拎一兩個典故,再加上一點自己的感言。

除了歷史文化散文,任蒙還創作了大量其他散文文體的作品。由于作家不時流露出入文關懷和批判意識,這些作品有的也曾被一些學者納入到文化散文的范疇之內。如《鄉村記憶》表達了對農民工生存狀況的深切關注,“為創造現代生活做出了巨大貢獻的民工大軍,卻成了現代生活中的缺席者。毫不夸大地說,我們的現代生活本來就不是為他們設計的”。由于這篇散文這樣從歷史發展的高度進行了反思,因而有學者將它看作文化散文。任蒙寫農村、寫農民能夠直面現實,情感真摯感人?!段沂寝r民的兒子》有段為人稱道的描寫田間勞作艱辛的場面,十分令人震撼:“六月,驕陽似火。在滾燙的水田里插禾,人們勾著腰,不停地插著,都被疲憊折騰得像一架架隨時可能失去支撐的機器。各種各樣的粗陋的草帽無法遮擋針芒般陽光的穿刺,似乎都要把頭扎進泥水的深處:每個人的手和腳都被熱燙的泥水蝕得發白,皮肉松弛得起皺,有的指間開始糜爛。而汗水不停地往下淌,不等手上的污泥涮凈,得趕快揪住被汗鹽染得發白散發著臭味的衣角,往臉上抹一把?!睂τ诠枢l的懷念使任蒙寫出不少感人的篇章,也不時滲透出任蒙式的深沉反思,如《村頭那堆殘火》就描寫了鄉村“文革”期間紅衛兵焚書的痛苦記憶。

任蒙的雜文更是富有批判性思考,博得眾人好評。如《戰勝謊言》不是一般性地告誡人們勿說謊言,而是從深層次挖掘了謊言產生的社會根源,并得出結論說:“人類社會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戰勝謊言的斗爭史?!睂Ω吨e言使用“戰勝”,說明任蒙正視謊言使人防不勝防的強大力量。這篇雜文從分析謊言的普遍存在、歷史的悠久、技巧的精湛開始,著重分析了歷代統治者帶頭撒謊,散布“君權神授”彌天大謊的伎倆。然而,文章接下去似乎開始證明謊言的合理性。作家引用了林彪“不說假話辦不成大事”的講法,尤其引用了一位西方學者關于說謊的藝術是人們生存中必須學會的一大“重要本領”的論述。沒有這樣的“合理性”,謊言是強大不起來的。然而,作家最終否定了謊言的“合理性”。指出戰勝謊言依賴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推進,“一個好的機制使人們不敢說謊話,而一個壞的機制卻使人們不敢講真話”?!陡鐐惒嘉灏偎氖粴q被判刑》談到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500周年的日子,美國明尼蘇達大學以謀殺罪、剝削奴隸、專制、滅絕種族的屠殺、強奸、給未成年者定罪及國際恐怖主義等7大罪行判處了哥倫布350年徒刑??墒窃谥袊俗珜懙囊恍┯嘘P哥倫布的歷史讀物中,卻只見可愛的英雄,不見可怖的強盜,這客觀嗎?合乎科學精神嗎?任蒙假設當初哥倫布沒有迷失方向,如愿來到中國,將會是怎樣的情形?他在中國犯下上述罪惡500年后的今天,我們也未必會如此客觀地審判他?!肚撇黄鹑毡救恕诽岬饺毡旧舷掠性S多聰明過頭的人不肯反思侵略他國、偷襲珍珠港的罪行,卻熱衷于舉行大規模的祭悼活動,發表一通“禁止核武器”之類的演說。中國的一些媒體也跟著日本人一起,不忘那個扔原子彈的日子,不談侵略的罪惡,反而激昂地控訴核武器的殺傷力。實際上,那兩顆原子彈才是代表世界人民和平愿望的正義反擊?!墩f〈中國可以說不〉》批評了偏狹淺薄的民族主義情緒。在這篇文章里,任蒙的思維邏輯是十分嚴密的:認為“中國可以說不”,這一命題暗含的前提便是中國此前“只能說是”或者“不可以說不”。他用大量的事實證明不存在這樣的前提,因為長期冷戰,中國閉關鎖國,無論西方正確與否,中國說出的都是“不”,后來國際環境變化,中國的老百姓聽到的都是我們在外交舞臺上如何獨立,如何自尊,從來沒有聽說過我們在別人面前點頭哈腰。當年日本人寫作《日本可以說不》有著其戰敗的特定歷史背景。而套用《日本可以說不》寫作《中國可以說不》,這樣的態度是很不嚴肅科學的。任蒙進一步列舉了《中國可以說不》一書中拿武漢人說事的反科學態度。那本書里講龜山電視塔上的洋煙廣告使得武漢人“感到恥辱”,任蒙卻認為武漢人并沒有那么脆弱。那本書憑空捏造說武漢人為了消除這則廣告“情愿全市人民每人每年拿出一塊錢來”更是顯得荒唐可笑。讀到這里,讓我們想起魯迅當年曾痛斥“孤尊自國,蔑視異方”的“獸性愛國者”。

任蒙將雜文稱作“丑文”,認為是“審丑”的藝術,便是突出了雜文的現實批判功能、喜劇性的美學品質。目前有關雜文的界定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任蒙認為它是一種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會現實生活或表達思想觀點的議論性短篇散文。因此,他將雜文與論文、詩歌擺在一起進行比較,以探測其深度。他說,論文要論點新、論據足;詩歌重在意象和語言:而雜文的深度出自作者對世態人生的深邃洞察。不過,在任蒙看來,雜文的最終目標便是消滅雜文。這一想法過于理想主義化。即便是在一個理想的社會里,難道就純潔得一塵不染,不需要現實批判嗎?

任蒙早年創作過不少優秀的詩歌作品,還寫過幾部詩論著作。在今天看來,他的詩集《男神之愛》過多地描寫理想化的美景,顯得色調有些單一幼稚。但如果將這部詩集放回到1980年代那個殘存著大量概念化、口號式積弊的文壇背景里,它仍然閃爍著一些奇異的特色。詩集中的第一首詩《衛兵》就突顯了詩人的思辨個性特征,這首詩選擇了與戰火、硝煙絕然相反的一個靜態場景,以此來彰顯軍人的雄姿:“軍人的價值在血火中煉就/士兵的形象在硝煙中鑄成/而你,卻選擇了一個絕對的安全/伴著大理石廊柱和都市/奔忙而井然的流程/用閃亮的刺刀/撐開一方透明的天空/用雪白的手套/標出一片無瑕的平靜”。透過這巨大的反差,讀者卻能體驗到其間神圣的莊嚴?!陡耪叩母琛访枥L了兩種浪漫的耕耘:丈夫到藍天白云中去耕耘,妻子在山鄉孩子們心靈的土壤上耕耘,共同收獲畫的美麗、詩的醇厚?!渡酱搴芡聿湃胨酚涗浟烁母镩_放初期的山村景象:“三十好幾的二楞出門搞建筑/帶回一個年輕漂亮的寡婦/據說是很遠很遠的大平原人/他買回一部電視機/忘了山里還點著油燈/水哥也從部隊復員了/留著分頭,騎一輛嶄新的‘永久/沉重的圓桶包拉開一角/有雙女高跟皮鞋和幾瓶香水珍珠霜/和部隊贈送的《致富經》/他給全村散發了‘三五牌洋煙/散發了包錫紙的糖塊/散發了一個很甜很美的夢境”?!督侵埂簟吠高^江城燈幻奇景表現出詩人對于現代化的憧憬:“燈的山/——宏偉的現代建筑;/燈的海,/——無數條小巷大街;/燈的長虹,/——大橋閃光的珠帶?!边@如同郭沫若在五四熱潮中對于工業文明的熱情贊頌,富有浪漫主義的神韻。

《三月湖畔》是任蒙上世紀90年代出版的詩集。關于這部詩集,葦鴻在《讓詩潛人大地深處——讀任蒙近年詩作》一文中指出:任蒙擅長“運用博大壯觀的意象來營造詩的意境”,因而這些詩“呈現出一種宏大雄渾的品質和鋼鐵般的力度”。比起《男神之愛》,《三月湖畔》題材更為廣泛。有感嘆歷史的。將故宮的景色寫得觸目驚心:“深深的宮墻涂抹著鮮血/年代太久已變成紫色”,“豢養過永遠喂不飽的肉的雕刻”(《故宮》)。同樣令讀者觸目驚心的是對于碑林的毀壞:“只有這部珍貴的史典/長江老人緊緊地/緊緊地抱在胸前/風暴未能使它模糊/強盜未能奪走半片/然而,剛把它交給我們/就被毀于一旦”(《春行二題》)。還有感嘆妻子用生命寫詩:“你抱著嶄新的襁褓/端詳著/成功了,第一部作品呵/以困倦和欣慰/以疲憊和興奮”(《你是詩人,我年輕的妻子呵》)。在這部詩集里,詩人寫愛情,寫家鄉,寫大都會,寫軍營生活,都寫得那么投入,那么激情充沛。

任蒙的詩論著作《詩廊漫步》尤其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這部詩論頗似艾青的詩論,是用詩人的感悟寫作,分行排列,因而類詩,卻是論。其間有許多真知灼見,妙語連珠。諸如“生活本身不是詩,但生活里有詩。/就像大地本身不是礦,但大地里有礦一樣”,“詩的感情是推動運載體的‘能源;/靈感則是對‘能源的點火”、“石頭亮在水面,水就不會很深/‘思想露在外面,作品勢必淺薄”。這樣的警句是形象的,感悟的,卻道破了深刻的詩學哲理(任蒙稱之為“亞理論”)。這是許多讀者對《詩廊漫步》愛不釋手的原因。人們似乎沒有注意到的是,任蒙的這部詩論沒有了艾青詩論中的理論局限。艾青過分強調了詩歌功利性的目的,滑向了文藝工具論。任蒙卻認為“有的文藝是武器,/有的文藝是玩具;/有的既是武器,又是玩具”。艾青的詩論有忽視形式的傾向,似乎詩與形式無關,還將詩與詩的功用、詩情等混為一談,這些都是左傾思潮影響的痕跡。任蒙的詩論見不到這樣的偏頗。但任蒙的詩論并非無懈可擊,如“只有詩人循著生活的足跡走;/而決不會是生活循著詩人的足跡走”,便有著客觀主義的傾向,忽視了人是實踐著的社會動物的特征。詩歌的創作作為人類的精神活動,也會改變人類的生活。參與第二自然的創造。

另一部詩論著作《新詩四十年》也有不少理論亮點。如《杜甫“寫骨詩”賞論》視角獨特,專事分析杜甫詩作中有關“骨”的描寫。杜甫借此寫了生民涂炭中的慘狀,也有對人物、馬匹的傳神之作。任蒙對此分析得深入細致,令人信服。

除了詩論,任蒙徜徉在更廣闊的文學藝術領域進行探索。論文集《文海觀潮》、《詩文的奧秘》等都是集中了其思考結晶的理論著作。如其中《閑話寫作的快與慢》一文辨析了古人三步、七步成詩傳說的不靠譜,又列舉了中外文學大家苦吟寫作之慢,在這快與慢中指明了寫作重在質量而非速度?!丁澳Α奔捌渌分杏懻摿松钫鎸嵟c藝術真實的問題:作家能寫自己沒有經歷過的生活嗎?事實上,在另一篇文章《詩海記觀》中已經回答了這一問題:艾青并未見過火把游行而寫出了《火把節之夜》,前提是世上有過火把游行?!睹鎸r代的寫作大軍》寫出了作家面臨的困境:一些文字垃圾制造者通過某些官辦文學機構獲得很高的頭銜:巨量的平庸文字將難得的優秀作品埋得越來越深:批評界熱衷于時髦與大話,不愿做深入細致的研究;作家又難免對批評界和讀者不信任。種種亂象使得建立公正有效的文學淘汰機制顯得尤為迫切。任蒙呼吁民間力量的參與以扭轉文壇亂局?!懂斀裆⑽拿媾R的難度》從“文體難度”、“時代難度”、“題材難度”和“超越自我的難度”四個方面作了分析。他所謂“文體難度”指散文是最難寫好的一種文體;“時代難度”指需要超越前人而形成的難度:由于任蒙將散文劃分為抒情散文與文化散文兩大類,后者的寫作便形成了“題材難度”:最后談到“超越自我的難度”,其間特別提到要克服文人相輕的天性,客觀地看待自己。任蒙這樣講是有道理的,他在幾篇文章里談到文學藝術標準認同的難度,有篇文章還談到韓愈對于白居易詩作的輕視,只因為兩人詩歌風格大相徑庭。不過,正是從這里看,任蒙在論及“時代難度”所說的超越前人的“文學規律”就要打一個大折扣了??茖W技術超越前人是規律,經濟發展水平超越前人是規律,有著不同時代特色的文學藝術作品超越前人也是規律嗎?恐怕未必?!独寺髁x的藝術風格現實主義的批判精神——論〈西游記〉的雙重價值》以嚴謹的學術態度深入剖析了《西游記》的思想意義,在對不同觀點評價的基礎上,指出《西游記》的主題在于展示封建統治階級體系的罪惡。

任蒙的創作成就突出體現在散文創作上,尤其是其歷史文化散文的創作達到了國內文壇一流水準,思辨性和詩性的密切結合是這類散文最突出的特征,這一點在評論界已取得普遍的認同。而在學術領域,任蒙涉獵廣泛,其間,詩論最是重頭戲,也頗具特色。

(責任編輯 劉保昌)

猜你喜歡
思辨詩意
大地上的詩意棲居
蟲子的詩意奇旅
永恒
冬日浪漫
普通人的詩意
從學情認知“思辨”教學內容
淺析亞里士多德的幸福觀
讓閱讀對話更靈動
讓學生的數學學習浸潤“過程”味兒
“騎驢”出發在思辨中前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