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呵護童心,攜手演繹靈動的課堂

2016-05-30 10:48劉學猛
讀寫算·基礎教育研究 2016年31期
關鍵詞:精彩反思案例

劉學猛

【摘 要】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珍視學生的靈感,尊重學生的意見,呵護學生的發現,及時提供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就能夠把課堂中的星星火花點亮成智慧的火焰,那么學生帶給我們的就絕不僅僅是驚喜!具體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創設學習情境,注意活動的合理性;第二、鼓勵大膽創造,注意教育的激勵性;第三、引導主動探究,注意問題的開放性;第四、關注個性發展,注意教學的基礎性。

【關鍵詞】案例 精彩 反思

教師們常常懊惱、抱怨:我們的學生不會發現!其實,恰恰相反,真正不會發現的正是我們自己。在課堂教學中只要我們能夠珍視學生的靈感,尊重學生的意見,呵護學生的發現,及時提供給學生一些展示自己的機會,就能夠把星星的火花點亮成智慧的火焰,那么學生帶給教師的絕不僅僅是驚喜!“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和最高宗旨,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關注每一個學生,使其主動、活潑地發展,獲得靈動、和諧的課堂呢?

一、創設學習情境,注意活動的合理性

“注意選擇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材料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快的數學學習體驗?!边@是小學數學低年級教材的一個顯著的特點。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用環境,用學生自己創造的周圍情景,用豐富集體生活的一切東西進行教育,這是教育領域中最微妙的領域之一”。所以,當今的課堂教學有必要在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基礎上創設較為真實、合理的問題情境下些功夫。讓學生在情中悟,樂中學,真正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才能使得數學學習活動充滿情趣,最終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益。

例如,國標本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一冊“9加幾”的教學。

師微笑:該怎樣算9加4呢?現在請各小組的小朋友利用桌上這些可愛的銀杏寶寶和手中的紙盒(盒內均設計了10個空格),自己先想辦法算一算,如果有困難,每個小組的小朋友可以互相商量商量再算。

學生分小組活動、交流。

師:現在,哪位小朋友愿意把自己算出的得數告訴大家?(讓學生通過交流發表自己的想法,重視算法多樣化,在彰顯學生個性的同時,注意同伴的互助,要求學生學會傾聽同伴的想法。)

生1:老師,我算出來9加4等于13?。ㄉ娂娡猓?/p>

師:你能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聽嗎?

生1:我是這樣算的,我先把盒子里的銀杏和外面的合在一起,然后一個一個地數,一共13個,我就知道9加4等于13。

生2:老師,我數的比他快,我是兩個兩個的數(邊說邊數:2、4、…、12),最后還剩一個,合起來也等于13。

師(微笑點頭):確實是個好辦法。有沒有算法和他們不一樣的?(在學生討論時,教師起到了組織、參與、協調、引導的作用,真正成為“平等中的首席”,用微笑和信任營造了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給予學生足夠多的表現空間。)

生3:我的算法和他們不一樣,盒子里有9個銀杏,我就接著數外面的4個銀杏。(得意地邊演示邊數)

生4:我和他們的想法都不一樣。我是這樣想的,9+1=10,9+2=11,9+3=12,9+4就等于13。

生5(指生4):我和她的算法不一樣。我是這樣想的,6+4=10,7+4=11,8+4=12,9+4就等于13。

生6:我的算法也不要數?。ㄟ呎f邊拿起一個銀杏放入盒內)瞧,這樣盒子里就是10個,外面有3個,一共就是13。老師,沒錯吧?

本地盛產銀杏,素有“天下銀杏第一鎮”之說,教師就以“給銀杏寶寶裝盒子”的方式再現了問題的生活情境,使要探究的問題更加直觀化、簡單化、生活化、趣味化、親善化,學生通過玩游戲體驗了“做”數學的樂趣,迸發了學習的熱情,在角色意識的驅動下,孩子們盡情的投入,忘我的表現,得意之處兒童的天性盡情釋放,個性彰顯無遺,課堂中教師樂于傾聽,適時評價,學生敢于表現,教得自然輕松,學得當然愉快。

二、鼓勵大膽創造,注意教育的激勵性

大科學家牛頓說過:“沒有大膽的猜測,就做不出偉大的發展”。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尊重、欣賞學生們所采用的方法,哪怕多么幼稚、笨拙,甚至是錯誤的,也要珍惜課堂上這突然出現的靈感,呵護學生的奇思妙想,也許未來的他或者她可能就是一位中國的牛頓。所以,選擇使用何種方法去解決某個問題,這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學生的方法對于他自己來說應該是最好的方法,我們不再是教學的權威,不能要一個標準去衡量每一個個體,更不能用所謂的標準答案再去制造統一的“產品”。教師之于學生,應當是合作的伙伴、“平等中的首席”。只要我們能夠放下師道尊嚴,真正的蹲下來以朋友的心態和學生進行民主、平等的對話。多一些欣賞,少一些批評;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指責;多一些期待,少一些否定。學生自然敢想、敢問、敢說、敢做,勇于表現,樂于創造,“能用自己的表達自己想要說的”。

三、引導主動探究,注意問題的開放性

布魯納認為:不經過真正的知識過程而單純接受的知識,不能成為主動的知識的。傳統教學強調接受性學習,自然要求滿堂灌,容不得不同的意見和思想,終將毀滅激情,謀殺創造。而新課程主張:“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這就需要在課堂中首先要積極地營造民主寬松的教學環境、平等愉悅的學習氛圍,給學生以足夠的心理支持,然后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其獨立思考,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經歷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問題的提出、理解數學概念的形成和數學結論的獲得,盡可能找到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此基礎上,重視生生、師生間的交流,讓學生在比較中優化方法。教師提供給學生做的機會,學生給教師的絕不僅僅是驚喜!這樣的課堂才會更加豐滿、更具生命活力,才能使數學學習真正成為“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例如,國標本蘇教版小學數學第3冊“可能性”教學。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筆者和學生共同經歷了這樣一次游戲活動:

1.每組一個袋子,每個袋子里事先裝有6個相同顏色的球:紅球或黑球。(生不知袋中球的顏色)

師:比一比,誰摸到的紅球次數多?(比賽辦法略)

(生分小組游戲后匯報)

甲組:我們組一共摸了12次,摸到12次紅球,黑球0次。

乙組:我們組一共摸了12次,摸到12次黑球,紅球0次。(其他小組匯報略)

2.評優勝小組,驗球

師(微笑):對評選結果有什么疑問嗎?誰還有什么要說的嗎?

生1:老師,比賽不公平!我們組都是黑球,所以不可能摸到紅球。(指甲組)他們都是紅球,一定能摸到紅球。

師(顯得很同情):你認為應該怎樣比賽你們一定能贏?

生1(撓頭):最好比一比誰摸到的黑球次數多。

生2:比一比誰摸到的紅球次數少也行。

甲組:老師,這樣比賽也不公平!我們組都是紅球,每次摸到的一定是紅球,摸到的紅球次數當然一定多,永遠也不可能摸到黑球。

師(點頭):這樣比賽確實不公平。你們認為應該怎樣裝球進行比賽才算公平呢?

3.學生想辦法,進行二次比賽

生3:我們組要有紅球才行。

生4:我們組不僅要有紅球,他們也應該有黑球,這樣更公平,要不我們有紅有黑,他們都是紅的也不行。

生5:我覺得最好兩個組的紅球要同樣多,黑球也同樣多才行,比如:都是3個紅球、9個黑球或者9個紅球、3個黑球等等。

生6:我覺得兩個組的紅球和黑球同樣多更合理,比如:紅球和黑球都是3個或者4個。(生鼓掌)

學起于思,源于疑。教師富有趣味性、挑戰性的問題,激起了學生探求知識、驗證真理的欲望和熱情,游戲中教師巧設機關、暗藏玄機,誘發了學生大膽的思維、猜想、探索,全班學生的思維與注意力均處于高度積極的狀態,“誰還有什么要說的嗎?”恰如在其“渴極欲飲之際,而施以甘霖”,此時,何有拒飲之人?這種開放的、探索性的問題設計以及蹲下來朋友式的對話方式極大的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興趣,教學有效性不言自喻。

四、關注個性發展,注意教學的基礎性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所以,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我們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用腦子去想,用眼睛去看,用耳朵聽,用嘴巴說話,用手操作。也就是用自己的身體親身體驗,用自己的心靈感悟,經歷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解題策略。有些學生用的方法看起來很幼稚,可能并不聰明,但這是學生自己思考的結果,應當允許和尊重。需要引起我們足夠重視的是,有必要引導數學能力強的學生關注每一種方法,但不能強求每一個學生都能用不同的方法,也不能強求用統一的方法、固定的解題模式,應注重一般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接觸、了解不同的解題方法后,學生自然會做出自己的選擇。只有這樣,學生的學習活動才是生動活潑的、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猜你喜歡
精彩反思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隨機變量分布及統計案例拔高卷
發生在你我身邊的那些治超案例
物理課“精彩”的要素徐文超
解除束縛,讓文言文“活”出精彩
記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一次歸類、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學生早戀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時期中學美術課教學方法的思考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一個模擬案例引發的多重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