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的策略的幾點探討

2016-05-30 11:27劉曉儒
讀寫算·基礎教育研究 2016年31期
關鍵詞:增效減負小學語文策略

劉曉儒

【摘 要】語文是小學階段重要的基礎課程,因此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是教學工作中一項重要的任務。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語文教學呈現良好的趨勢,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然而隨著教學成果的獲得問題也不短凸顯,教學過程中高投入低產出就是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本文主要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增效減負的策略實施進行探討,希望可以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增效減負 策略

小學語文基礎知識比較復雜,學生面對學習存在較大的壓力,因此對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減負增壓及其必要。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轉變以往的教學模式,針對學生特點進行課堂結構的調整,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課堂主體作用,積極的投入到語文學習中來,從而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及教師的教學有效性,真正實現增效減負的效果。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小學語文教學在整體上有了很大的提升,無論是教師的水平學生素質方面都有了較大的改觀,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仍存在諸多的不足,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高投入低產出的現象較為嚴重。例如很多的語文教師都在喊累,因為他們費盡心思的進行備課,上課盡心盡力講解作輔導但收效甚微。由于教學內容涉及與教學目標之間的不對應性導致課堂時間所有的付出與勞動都在做無用功。多數教師都在不厭其煩的教,而教學內容往往是學生已經掌握的,因此這種“教”是低效的甚至“無效”。另一方面課堂目標的制定大多是以“理解”為主,但語文學習的目的是“應用”,因此課堂教學停滯在理解層面,沒有進行深入分析導致教學效果低效。教學中以具體理解為主要任務,缺乏對學生能力發展以及語文素養培養等方面的關注,教師的講解占據了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導致學生無法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對文章的內涵及思想進行分析理解,以至于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較差。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增效減負的策略

1、建立良好的對話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良好的教育是建立在對話交流基礎之上的。新課改注重的是主體之間平等的對話交流,師生之間真正做到心靈溝通,使語文課堂教學形成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以語文閱讀課堂為例,傳統的閱讀教學都是教師根據教輔書對課文的解析以及自身的理解,將知識強行塞給學生,這樣的教學方式是刻板的填鴨式教學,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不是輔導書上的標準答案就是來時規定的內容,導致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幾乎是一致的,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無法進行探究僵化了學生的思維模式,扼殺了其創造力的發揮。每個人的理解能力及認知度是不一樣的,每個學生的認知結構及知識經驗都不盡相同,因此他們對課文的理解也是有所差異的這就要求教師給予足夠的關注,提供學生適時的幫助激發其創新意識。秉持著理解信任的態度與學生真誠溝通,通過真誠的對話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對話是建立在平等的師生關系之上的這樣的關系一旦建立教師就要一切有利于學生積極的因素,引發學生的對話意識。例如:講解《春天的手》這篇課文的講解時,教師是這樣進行導入的,首先課前要求學生去觀察春天的景物,當學生觀察完有所發現有所感受后,教師在課堂上提出春天有什么變化并且進行板書《春天的手》,此時學生趕緊打開書去尋找答案,之后大家進行的匯報演變成了討論,學生們紛紛舉手發言,在這樣的對話交流過程中學生們已經基本知道“春天的手”了。

2、幫助學生找到有效的學習方法

在教學實踐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教師備課極其認真,課堂上互動過程中學生表現的也十分積極,課后的作業學生也能夠及時完成,但學生的語文成績就是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在通常情況下教師都是通過學生的成績進行教學質量的評估,實則不然。學生語文成績要想得到有效的提升除了教師教學質量這一因素外,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學生的學習方法。只有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加上教師適時的引導才能夠提升小學生的成績。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尤其小學階段,這一階段是學生學習方式養成的初級階段,這個階段中如果教師不注重方法一味的給學生增加學習壓力,會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喪失信心。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自主提問及討論,此外教師還應對學生記憶力進行訓練培養,引導學生對名言警句、名家名篇進行記憶背誦,從而實現語文知識及文學素材的積累,從而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3、課后作業進行合理優化

課后作業是帶給學生壓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在應試教育這樣的大背景下,多數教師都是采取反復進行聯系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通過大量練習題的方式進行知識的鞏固,教師希望通過題海戰術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及答題效率。因而課后安排大量的習題,致使學生課后要花大把時間進行作業完成。據相關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要熬夜完成作業,增加了學生的負擔。這樣大量的布置家庭作業不僅無法提升教學效率,反而會對學生的健康造成危害。此外這樣大量的反復練習也會使學生產生厭煩的心理導致對學習喪失興趣。因此教師必須針對課堂教學情況合理優化作業的布置,既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同時還不會給學生造成負擔。以《鷸蚌相爭》為例,多數教師會安排學生課后抄寫生字詞、造句等等。這樣的作業布置不僅浪費學生的時間增加學生的負擔收獲還較小。對此教師可以布置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寫一個小故事。這就要求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有一定的理解,同時在邊寫故事時要運用到生字生詞,同時要對語言的內涵有更深層次的感悟。這樣的安排可以讓學生花較少的時間達到多個目的,達到了增效減負的效果。

結語:增效減負實現還需要教師多方面的努力,教師應不斷的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進及創新,轉變以往的教學理念,從而保證小學語文課堂能夠更好地適應學生的發展,為學生以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向楠.論小學語文課堂增效減負策略[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15)

[2]齊正海.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增效減負策略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5(21)

猜你喜歡
增效減負小學語文策略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我說你做講策略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的策略研究
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的策略探究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的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