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論語文浙江學派的特征

2016-07-01 12:45蔡偉樓鐘媛

蔡偉 樓鐘媛

摘 要:浙江語文名師群,因其所獨具的地域特色和個性風格在語文教壇獨樹一幟。從浙江高中語文名師們的課堂來看,語文浙江學派具有豐富的語文素養、深厚的生命意識和開放的社會視野等特征。

關鍵詞:浙江學派;語文名師;課堂教學特征

2007年,我們曾經在《教學月刊·中學版》上發表了《試論當代浙派語文的五大特征》的文章,引起了一些爭論。贊同者肯定我們為“浙派語文”所作的努力,認為我們的概括切中肯綮,為浙江語文教學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與實踐經驗;而反對者則根本不認同有“浙派語文”的存在,拒絕承認我們提出的浙派語文的五大特征。甚至,時至今日,仍然有人反對“浙派”之說,而浙江的語文名師們也羞于提“浙派語文”這個概念。近十年中,我們一直在關注并研究“浙派語文”和“浙派名師”的問題,我們深信我們曾經的研究是靠譜的,“浙派語文”之所以沒有令人信服地做到旗幟高揚,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受制于浙江人的性格——默默拼搏,不求風起云涌,但得靜水流深。王尚文先生曾說:“語文教育的浙江學派,決不是有沒有、存在不存在的問題,卻由于手頭資料極為稀缺,難以具體展開述說?!盵1]其實,也不是手頭資料稀缺,浙江語文教師開設的公開課、發表的論文、出版的著作,可跟任何一個省市相媲美。問題在于浙派語文名師也仿佛具有水性的特點,表面的平靜,抑止不住內里的奔涌。這種安靜的力量,僅僅從表面上是看不出的,只有深潛下去,你才能感受到它兼收并蓄、融會貫通、舒坦而不渙散、張揚卻不肆意、清亮兼具厚重、柔韌兼有剛強的品性。本文我們將走進浙江高中語文名師們的課堂,通過案例展示課堂教學傳承的第一現場,真正領略獨具地域特色和個性風格的浙江名師們的語文教學主張,從根上體味浙江語文教育名師群沾濡百代的魅力和內涵。同時,為了令概念更為清晰,我們據王尚文先生之言,將原來的“浙派語文”改為“語文浙江學派”。

一、豐富的語文素養

(一)求整

中國語文教學在多年的改革探索后,逐漸走上從“工具論”向“發展論”的根本性轉換的道路。[2]學科關注點由字詞語句的積累轉化到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這就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根據學生的閱讀期待以“學定教,整體設計、整體教學、整體關照”的要求。

浙江省特級教師郭吉成上老舍的《想北平》就采用了“求整”的方法進行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老舍的《想北平》是一篇具有濃厚故鄉情思的散文,在設計這篇課文的教學時,郭老師依據教材的教學要求,化零碎為整體,統籌考慮,緊扣著一個“想”字去構建課堂教學。具體設計時,郭老師以“課文是如何圍繞情感選擇材料組織文章的”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去感受作者通過精心選擇材料表達情感的寫法,從而領悟老舍將對北平的“想”具體地化為對材料的選擇。整堂課圍繞這一核心整體設計,整體教學,整體活動。學生始終在品味“作者的情感”的因素之下去整體感受材料選擇與情感表達的關聯性,避免了“細讀”之下所產生的碎片化的咬文嚼字,整堂課流暢大氣中不乏靈動活潑。學生說,學完了一篇課文,掌握了一種解讀方法,學習了一種寫作方法,這樣的課實在有效。

郭老師的這堂課從整體觀照的角度去進行語文教學,突出地體現了郭老師長期以來所堅持的一種語文課程教學理念,即語文課教的是“教材”而不是教“作品”。只有把課文當教材來教學而不是當作品來教學,才能完整地觀照課文,才能真正避免陷入語文過度教學的零打碎敲的泥淖。從另一個層面來說,教學的“求整”實際上也是踐行教材情景規定的需求?!耙晕谋局械恼Z文本體知識教學為基礎,在此基礎上,超越文本,引導學生從個體閱讀出發去感受或感悟文本所表達的主旨、情感內容。這既能在教學中讓學生接受語文知識的學習,同時也能讓學生真正地學會怎樣用語文知識去解決閱讀的認知問題,進而使語文閱讀素養得到提升?!盵3]

(二)求簡

近年來,對“什么是語文”“語文課應該怎么教”等學科核心問題的追問從未停止,人們嘗試從哲學、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信息科學等不同角度,對語文教學本質問題進行全面而深刻的探討。[4]語文浙江學派的名師們則更務實地傾向于以簡樸的方式站穩講臺、站好講臺,用最簡單的方法來開啟一扇扇復雜而疑難的大門。

浙江元濟高級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徐樺君特別推崇老子的哲學: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大道至簡。他認為,這就是語文教學的真諦之所在。在講授《金岳霖先生》時,徐老師以金岳霖“怪”的人物形象特點為切入口,從細節處帶領學生領略金岳霖的可愛、幽默、重情重義。當學生還沉浸在歡樂的閱讀氛圍中時,“課風”卻隨即一轉,徐老師引出汪曾祺語:“你們能欣賞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蘊藏的熱情卻忽略了;你們能欣賞我文學的樸實,照例那作品背后隱伏的悲痛也忽略了?!睆拇?,學生發現“一黑一白的眼鏡”“深一腳淺一腳的走路”“捉跳蚤”等形象也就不那么“好笑”了。于是,也知道了一幫叫作“西南聯大”教授的別樣人生,體會到了簡單、樸實文本背后的文人心酸。如此由喜入悲,由淺入深,由明入暗,學生的文本解讀能力也自然能夠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

徐老師強調,如今的語文課堂教學一改過去的單調機械,漸漸變得豐富多彩了,但也伴隨著許多“花架子”。所以,課堂力求簡約,但簡約并不意味著簡單。簡約,是實現豐滿的一種策略,語文教學只有先做減法,才會讓課堂魅力有加?;刈x文本,細讀文本,從文本中來,到文本中去,簡潔的文字背后蘊含的是無限的韻味,這種“刪繁就簡”的方式,才會讓課堂無比豐盈。無須花里胡哨的閱讀技巧傳授,給學生一點時間,回歸文本,細細揣摩,用最簡單的方法,讀出最真實的生活。因為這些文字就像一面鏡子,映照著別人的生活百態,其實回頭重新打量,也映照出一個個新的自我。

二、深厚的生命意識

(一)求正

價值和原則從來都是構建生命的紐帶,語文浙江學派的名師總是以教育理解生活,以語文容納社會,在教學中打磨學生的個性,闡釋成長、原則和價值的關系。他們的課堂中流動著厚重的生命意識,這里的生命當然不單單指要求活著,而是為學習者打開面向未來和成長的一扇窗。求正成了語文浙江學派的一大特色。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樹立標桿、控制道德制高點,強制學生的行為發展;恰恰相反,在語文浙江學派名師的眼里,求正乃是懷揣高遠的目標,肩負重任,勇于擔當,努力通過教書來育人,以知識雕琢人,以文化教化人,從而實現語生正義,文養正氣??傊?,激發生命的熱情,判斷生命的價值,選擇生命的方向,成為浙江語文人的共同追求。

浙江省特級教師、寧波市鄞州高級中學的張全民老師就借著《裝在套子里的人》為學生上了一堂教育正義、公民身份和公共福祉的啟蒙課。在“循規蹈矩”地分析完別里科夫、華連卡和華連卡弟弟的人物形象后,張老師話鋒一轉,“這篇文章還講到了誰”,從而提出了文中的“我”或者說是“我們”的存在意義。從批判別里科夫的膽小懦弱放大到圍觀者,張老師直指責任意識的缺失、群體性的沉默、群體性的迷失,“我們”是圍觀者、是參與者,我們是荒誕劇的制造者。當學生圍著作品而毫無自知時,張老師引導學生閱讀馬丁·尼莫拉的《最先他們逮捕共產黨員》,學生經過一番字句敲頓的深思后,張老師輕輕將他們的思緒拉回文本,繼續解讀華連卡,看看,擁有著正義和愛的人格的人如何去解救深陷羅網的套中人。閱讀是一件很美的事,不讓閱讀流于粗糙和瑣碎,期待靈魂的相遇是張全民老師一直的追求。[5]把對文本的感悟內化為學生的品格,用年輕的靈魂吶喊出的聲響給生命一種解釋,這才是語文教學求正為人的價值。課程也許結束了,可是當學生想起那“溫暖的夜晚的天空”和那“映照出疲憊的、憂郁的落日的河流和水塘”,感悟和思考一定還在繼續。

(二)求新

浙派語文名師之所以能在求正的路上大步邁進,源于他們永不滿足、奮力求新的勁道。一切從學生出發,一切對學生負責,在聲勢浩大的創新浪潮中,語文浙江學派的名師們果斷拒絕盲從于求怪求異,而將堅持語文教學觀念的更新、穩抓學生語文思想的新生作為理念的核心。[6]

努力跳出原有的樊籠,以當代的新生的角度審視和關照語文教學,讓學生愿意親近那些永遠新的舊故事。對于《金岳霖先生》這篇老課文,且看東陽中學語文特級教師陳益林老師是如何施教的。和以往一開始就作者簡介、背景介紹不同,陳老師開堂就問學生是否喜歡這篇課文,既迅速了解了學情,又巧妙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接著,陳老師引入了全息元的概念,引導學生尋找“文眼”,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熱情。接著以仿“明星檔案”的形式,讓學生自我研讀課文,篩選概括金岳霖先生的為人特征。在整理人物檔案的過程中,巧妙穿插肖像描寫、側面描寫、細節描寫、語言特色等品咂認讀,陳老師別出心裁的品讀方法和循循善誘的引導方式,讓學生真切領略到了汪曾祺先生似癯實豐的語言藝術,平淡之中見奇崛的寫作技法?!叭藷o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癡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在一來一往的點評、感悟和總結中,師生共同為課堂畫上了完美的休止符。消除對峙、打破隔膜、體察文本、喚醒學生[7],語文浙江學派的名師深得其中三昧,實中顯新,真正做到了用心、創新、盡興。

三、 開闊的社會視野

(一)求廣

“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后會無期》里的話為我們的教育鳴起了警鐘,執教者對語文課堂的期望尚且爭論不休,那么學生對語文課的期望又能用什么來保證呢。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走進語文浙江學派的名師課堂,不僅可以看出他們對縱向傳統專業知識的深挖,也能夠發現他們正在朝向生活借用經驗、向社會尋求運用的目標探進。拓寬語文、拓展社會、開闊視野,成為了語文浙江學派諸名師孜孜不倦的努力方向。

“語文老師的閱讀視野,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視野”,浙江省教壇新秀、全國微課大賽一等獎獲得者李莉老師如是說。走進李老師的課堂,我們就能體會到涉略成趣、旁征博引的精氣神?!督鹪懒叵壬肥且黄獙懭说纳⑽?,放在“一花一世界”專題中,這篇散文適合“淺文深教”。李老師讓學生齊唱西南聯大的校歌來披情入境,由梅貽琦校長的“大學、大樓、大師”的話語導入,師生在共同找尋和探究細節中體會金岳霖先生的“有趣、怪”,更領悟了金先生代表的西南聯大的群體形象。在探究兩個“好好地寫一寫”的意蘊上,李老師參閱了西南聯大的校訓“剛毅堅卓”、校歌《滿江紅》,課前引導學生閱讀汪曾祺《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大》、張曼菱《西南聯大行思錄》、岳南《南渡北歸》三部曲等作品。課堂上,李老師精選了一些話語進行文本對照品讀,因此在解讀文本時,師生漸入佳境,水到渠成地領悟到了像金先生一樣的西南聯大眾多教授癡迷工作,為人天真,“不管在什么環境下永遠不消沉沮喪,無心機,少俗慮”的真性情,更領悟到了聯大教授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深刻內涵!

李老師的教學就是如此,帶著廣闊的眼界去審視看似淺顯的文字境界,帶領學生在熟悉的文字背后,讀出作者的期許,更讀出學生的解悟,從而提升了師生對語言文字、對日常生活的敏感發現。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語文浙江學派的名師始終走在探索的前方,堅持廣度,不失厚度。

(二)求活

活語文有兩層意思:一是引導學生打開課文,參與閱讀,注入理解,讓文字活起來;二是讓學生在語文活動中學習語文,走進文本世界,產生當下在場感。語文浙江學派的名師們大都是有夢想的人,他們正以自己的方式,讓學生的期待視野悄悄改變,使語文世界和人文世界得以重建,讓語文的源頭活水浸漬學子的心靈。

浙江省瑞安中學高中語文特級教師金曉濤也是這樣一個活語文的夢想者,在金老師眼中,師生面對的語文,其文字背后是鮮活的人物、生動的詩意?!白x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朱熹語),金老師的《長亭送別》就是這許許多多范例中的一個。[8]《長亭送別》是詩劇,語言富有詩歌的特點,凝練優美。因此,金老師引導學生通過吟唱誦讀、想象描述、以詩解詩、體驗心理等方法,從而賞析到“真景物、真感情”;六句五景,先分后合,能讓學生豁然領悟,深刻體驗意象的聚合作用;精心選擇首尾兩曲,進行一詳一略的賞析,詳處為教學生賞,略處為讓學生學會賞,能達到遷移之效。在文藝母親的女孩兒里,《西廂記》是“最完美,最絕世”的一個,人類對美好情感的追求,對自由的生命的贊美,使《西廂記》成為“超過時空的藝術品,有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郭沫若語)。其中,鶯鶯是極富魅力的文學形象,她的美麗深沉、真摯純潔、勇敢忠貞激起了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階層的人們的喜愛。且《長亭送別》中這出戲由旦角主唱,主要從鶯鶯的視角來表達豐富的情感內涵。金老師認為,從表面上看,鶯鶯的境感是對生活之境的感知,實際上它也是從一定時代的社會歷史背景即宏觀語境中“生長”出來的。所以,金老師進一步提出問題:產生這個“恨”的深刻根源是什么?經過討論之后,學生眼中的鶯鶯不止置身于長亭秋色之中,更置身于唐代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制度下和社會的價值體系中,于是,鶯鶯的悲劇感就愈加深刻,其形象愈加飽滿,藝術魅力愈加強烈。就這樣,藝術的時間結構帶我們融入過去的世界,讓我們聆聽鶯鶯的心聲;同時“它能將過去提升到現在,即過去不只是作為歷史,而且還作為當下在場”[9]。語文浙江學派的名師課堂上,學生在忘我的語文學習中加入與作者的對話并將其對話進行了下去,完成了由語言到意蘊、由文本到自我的過程。[10]

“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在浙江語文名師的口頭筆尖,語文的語是優雅而獨到的語言,是敏銳而多面的語感,是對學生語重心長的叮嚀和關愛;文既是精巧得當的思緒和表達,也是對自然規律的體察和借用,亦是對社會傳統的繼承和創新。語文浙江學派的名師們始終秉持著心中有信仰、眼中有方向、腳下有底線的理念,點燃我們對這最熟悉卻最容易輕慢的語文的衷心熱愛。在這里,飽含著浙江地域特色和個性力量的語文不再只是書本中的一門學科,而是融合了時空要素和文明線索的一種極其溫馨的存在方式。

(本文部分案例由相關名師直接提供,在此深表感謝)

參考文獻:

[1]王尚文.慚愧與責任——追本溯源話浙派[J].語文學習,2014,(2):4-7.

[2]裴娣娜.學科的發展首先在于研究方法論的突破——《語文教育研究方法》序[J].江蘇教育研究,2011(20):46-48.

[3]郭吉成.語文教學要構建起一個合理的語文知識教學序[J].教學月刊·中學版(語文教學),2016(4):37-41.

[4]裴娣娜,沙培寧. 學校課程結構變革·學科教學本質探討[J].中小學管理,2012(03):50.

[5]張全民.為了靈魂的欣然相遇——關于文學作品閱讀教學的思考[J].語文學習,2010(1):102-104.

[6]蔡偉,沈春佳,黃飛燕.試論當代浙派語文的五大特征[J]. 教學月刊·中學版(下),2007(4):28-30.

[7]陳益林.閱讀教學中的破“隔”策略[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6(10):30-31.

[8]金曉濤.《長亭送別》教學設計[J].語文學習,2006(3):26-27.

[9]奧坦伯德·約翰遜.伽達默爾[M].中華書局,2003:29.

[10]金曉濤.過程性·對話性·語文性[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8(12):61-62.

(責任編輯:方龍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