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眼于語文學習力提升的論辯活動組織策略

2016-07-01 12:48鄭麗丹
關鍵詞:組織策略

鄭麗丹

摘 要:論辯,是聽說讀寫的綜合性、實踐性運用,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語文活動形式,是培育學生語文學習力的有效手段。在語文實踐活動課中組織學生開展論辯活動,有助于學生語文學習力的提升。著眼于語文學習力提升的論辯活動主要有情境激發促心動、合作撰稿促腦動、唇槍舌劍促互動等組織策略。

關鍵詞:語文學習力;論辯活動;組織策略

現在的語文教學常受“重考試,輕能力;重標準,輕個性;重講授,輕活動”的批評,甚至被無情地貼上“重復低效”“形質異化”的標簽。從日常教學情況來看,語文學習沒有活力、語文成績提升乏力的學生確實不在少數。怎么辦?“從人的行為、人的活動角度考察,明確語文課就是語文實踐活動課,對于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也許不無助益?!盵1]

語文實踐活動課形式豐富多樣,但基本指向是語言實踐活動。論辯,是聽說讀寫的綜合性、實踐性運用,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語文活動形式,是培育學生語文學習力的行之有效的手段。筆者所在的學校有著優良的論辯傳統,擁有一批活躍有力的教練、一支有生命力有創造力的辯論選手隊伍,語文論辯活動豐富?;诖?,筆者嘗試在語文實踐活動課中組織學生開展論辯活動的實踐研究。

成功組織論辯活動,前提是讓學生自己真正動起來,真正成為活動的主角,而教師則不能放棄組織者、支持者的責任。筆者把教師的組織策略歸納為情境激發促心動、合作撰稿促腦動、唇槍舌劍促互動等三種。在語文學習力的研究中,我們根據學習力理論模型,提出了課堂教學的“四動”原則:形動,意思是讓學生自己活動;心動,對應“意志與進取”維度;腦動,側重思維的力度,對應“策略與反思”維度;互動,對應人發展的兩條途徑。顯然,上述三種組織策略分別對應心動、腦動和互動。

一、情境激發促心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興趣是由于獲得某方面的知識或參與某方面活動而使人體驗到情緒上的滿足而產生的,所以給予學生這方面的支持就顯得非常必要。

(一)追根溯源學辯論

在古希臘伯利克里時期和我國春秋戰國時代,雄辯家們縱橫捭闔,忽而談古,忽而論今,唇槍舌劍,智慧超人。引導學生學習欣賞前人的論辯之美,可以引發他們模仿或創新的沖動。

教師可以利用課文資源,如《寡人之于國也》一文,孟子巧妙運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告訴梁惠王“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而民不加多”觀點的謬誤之處。俗話說,君王都是很難伺候的,孟子卻能運用比喻方法,巧妙地成功開導了一國之君的心思。這種讓對方無可辯駁的論說技術,學生看了是心向往之的。

(二)抽絲剝繭明辯術

有些時候,人們不愿去做某個事情,甚至連嘗試一下的動力也沒有,是源于對它不了解而引發的懼怕。學習也是如此。有所知,方欲為。掌握辯論知識與經驗,拂去辯論的神秘面紗,有助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其行動的信心。

一是要引導學生了解辯論的基礎知識,了解辯論的相關規則。比如,辯位對辯手的要求:一辯“啟”,開篇立論,牢牢把握辯論的大方向;二辯“承”,補充說明,加強鞏固;三辯“轉”,找出對方漏洞,強勢發起攻擊;四辯“合”,宏觀把握,總結陳詞。辯論場上的四位辯手,講究的是齊心協力,整體作戰,一環扣一環,缺一不可。這個知識,學生很容易就能跟議論文寫作的“起、承、轉、合”聯系起來了,理解起來沒有什么難度,難在實踐中的運用與配合?,F學現用有助于深化,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課堂上分組模擬角色進行操練。通過理論學習和模擬練習,學生既初步明白了辯論規則,又知道了齊心協力完成任務的重要性。

二是要讓學生學習一些辯論的臨場技巧。比如,通過設置情境,讓學生來討論“請問,貴校還有多少人在使用毛筆呢?”這個提問的目的。討論后就可能形成這樣的結論:一般情況下,是出于調查或了解;但是如果是在自由辯論中出現,則可能是以此來反駁對方,說明有些東西已經過時了,應該被淘汰了。如此這般通過多種比較,可以讓學生領悟到自由辯論階段的發問與日常課堂的發問不一樣,其目的不是為了獲取信息,而是為了控制和攻擊對手,往往在問題中設下陷阱。同時,辯手對對手的應答也不同于日常情況下的應答,其目的并非提供信息,而是以富有技巧性的回應使自己在被動的狀態下掙脫對方的陷阱和控制,甚至發起反攻。這之后,可以順勢引導學生學習自由辯論階段的一些技巧,如回答技巧:蟬聯答辯、相反應對、幽默答辯、借言答辯、模糊答辯、閃避答問、轉意閃避。這個環節,學生一般是興致非常高的,經常會在認真領悟的基礎上當堂就找同學練習起來。

情境激發這一階段,屬于論辯活動的預備階段,主要體現了學習力“三層次六要素”的第一層次要素(知識與經驗、策略與反思、意志與進?。?。

二、合作撰稿促腦動

辯論稿的撰寫是準備辯論的重要環節,對辯手的思維品質、學習探究等有著很高的要求。這里的腦動是指在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設置和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下,學生在辯稿準備實踐中激發好奇心探究欲,提升思維品質,促進學習反思的過程。正如呂叔湘先生所說的“語文的使用是一種技能、一種習慣,只有通過正確的模仿和反復的實踐才能養成”,這一環節的設計要循序漸進,由體察領悟、模擬強化、實際創作等部分組成。

(一)含英咀華賞辯詞

教師要引導學生賞析優秀的辯詞,看看別人是怎么寫的、采用了什么形式、邏輯如何安排、情緒如何控制等。如筆者請學生賞析辯題“身體健康比心理健康更重要”的一辯立論。經過反復閱讀、深入思考、多方討論,學生形成了諸多評論,試舉幾例如下:

①正方的立論敘述方法很別致:采用分鏡頭的形式,生動形象出人意料。

②語言很幽默。幽默是一種高品質,使人輕松,能產生很好的臨場效果。主體部分如此,結尾更如此:“明月幾時有,人生何所求。心理要注意,身體更重要。若無好身體,萬事付東流。但愿人長久,普天人同壽?!?/p>

③語言雖然輕松詼諧,立意卻嚴肅且切合辯題。如此立論,會給對方造成強大的壓力。

④事例均來自于生活,親切貼合;比喻手法、排比句式也很精致。

由學生的表現可以看出,通過主動探索、合作討論,他們獲得了一定的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初步鍛煉了自己的思維方法和思維品質。接下來,教師可以組織辯詞片段寫作活動,讓這些已得的“知識與經驗”來促進“意志與進取”,來提升“策略與反思”。這個環節很常規,這里不再贅述。

(二)聯珠綴玉撰辯詞

一場辯論賽,辯論稿的立意高下、素材豐富與否、文稿文采如何,對辯論的勝負有直接的影響。余式厚在《辯論賽的春天》一文中說:“有人說,天下文章最難寫的要算是辯詞了。這話有道理。在規定的時間之內,要把一個道理說透,而且要求又是那么高——要有理論,要有生動的例子;要有禮貌,又要語言犀利;要全面論述,又要簡練。這是何等之難?!笨梢?,這個環節,最考驗師生的思維品質和協作交流能力。我們的做法實實在在卻效果很好:辯論隊拿到辯題和立場后,馬上集體研討、分工搜集素材,接下來教練、選手寫辯詞,然后集中交流討論,對辯詞進行修改,最后教練負責辯詞的統稿,辯手們則開始討論一些相關問題,如設計自由論辯時己方發問題目、揣測對方可能提問的問題、敲定回答的答案,等等。

這個環節,體現了語文學習力分析框架的無數個細化指標,比如:大量閱讀作品,主動增加學習的廣度、深度、難度;閱讀寫作中勤于獨立思考,也能主動尋求外部力量的支持;碰到不懂的問題一定要弄懂,既不盲從權威,又不固執己見;學習有目標有計劃,對自己的語文學習有著非常清晰的判斷;愿意并善于將自己的學習心得、成果與老師、同伴交流分享;能為證明自己的觀點提供充分的理由……由此可見,開展辯論實踐活動,對提升學生語文學習力是有促進作用的。

三、唇槍舌劍促互動

這里的互動有三層含義:(1)指師生、生生、群體與群體在論辯這個實踐活動中的協作與交往;(2)包含論辯時的正反互動、師生互動、評辯互動等;(3)指向學生在論辯過程中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整體的發展、語文課程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

(一)接受認知能力

在辯論中,聽的能力很重要。一要聽對方,聽明白對方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掌握對方的錯誤和破綻,這樣才能對癥下藥,確定己方的應答攻守。二要聽己方,聽懂隊友的發言,這樣才能更好地相互配合,共同應對。知己知彼的聽,既是交流也是協作,是一支隊伍攜手進攻和防守的基礎。

教師須在這方面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如:讓學生兩兩合作,一人用一定的語速念文章,一人聽后即時概括文意;選擇一些有明顯漏洞的自由辯論辯詞,要求辯手快速找出問題并予以反駁;己方一人亮出自己的觀點,另一人馬上說例證,等等。這種訓練,主要涉及聽語言、聽邏輯,強調對語言文字所負載的內容的理解,比較鍛煉批判性思維。

(二)語言表達能力

在辯論中,說的能力極為重要。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時可以分步做:

首先,掌握辯論語言的基本要求:清楚、準確、有理,因為是當面交鋒,還要求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調。

其次,要求辯手的語言力求完美——自信、流暢、精練、富有激情,還有到位的語調與表情。語調雖不氣勢洶洶,但可以咄咄逼人:陳詞說理時要慷慨激昂,以示己方理論基礎的扎實;反擊對方進攻要堅決有力,以示己方的信心和力量。

最后,作為一個優秀的辯手,要學會巧妙地運用幽默詼諧這種利器,于談笑風生之間“置對手于死地”。這種調侃幽默,語速、語調可以有大的起落變化,以渲染氣氛,調動聽眾情緒。比如下面有關“算盤終究會被淘汰”的辯詞:

如果木制的紡織車不會被淘汰的話,你的媽媽想給你做套衣服,就要“唧唧復唧唧,老媽在織衣。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鄰居睡不著,大家都嘆息”。知道的說你媽是賢妻良母,不知道的就納悶:你家干嗎養那么多雞?

極具幽默感的辯詞,配以辯手夸張的語調和表情,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團結協作能力

辯論就是一項集體活動。從材料的分組收集、假設的提出與驗證、辯詞撰寫的分工合作,到立論與駁論的攻防轉換,再到自由辯論的正面交鋒、包抄圍合等,都離不開辯友的協作與支持。尤其是自由論辯階段,由于雙方當面交鋒,短兵相接,因此最能鍛煉人的邏輯思維能力、洞察能力、應變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四)人際交往能力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關于高中生的表達與交流能力有明確規定:一是增強人際交往能力,在口語交際中樹立自信,尊重他人,說話文明,儀態大方,善于傾聽,敏捷應對;二是善于傾聽,敏捷應對,能根據不同的交際場合和交際目的,恰當地進行表達,借助語調、語氣和表情、手勢,提高口語交際的效果;三是學會演講,做到觀點鮮明,材料充分、生動,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個性和風度,在討論或辯論中積極主動發言,恰當地應對和辯駁。辯論,是辯手和對方、聽眾、評委之間的一種言語交流、思想傳遞。語言交鋒和思想交鋒的過程,實質上也是交流情感和信息的過程。

參考文獻:

[1]王尚文.語文課是語文實踐活動課[J].課程·教材·教法,2009(4):26.

(責任編輯:方龍云)

猜你喜歡
組織策略
基于突發事件條件下鐵路行車組織問題探討
英語學習組織策略輔導活動課設計與實施研究
高中生物互動式課堂的組織策略
談小學英語樂學課堂模式的組織與實踐
中班區域活動的組織策略研究
幼兒閱讀教學的有效組織策略探究
“學講思想”指導下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組織與開展
新課程理念下關于豐富學生閱讀體驗的嘗試與思考
數學課堂應追求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