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提高化學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

2016-09-20 11:51劉建桂
考試周刊 2016年72期
關鍵詞:新課程化學有效性

劉建桂

現代教學論認為,課堂教學本質上是由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有計劃的、有效的學習活動的過程?;瘜W新課程改革,不僅賦予化學教學許多新的理念和要求,而且使化學教師教學行為的有效性面臨新的挑戰與考驗。能否將新課程理念轉化為廣大化學教師有效的教學行為,對化學新課程改革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新課程背景下,怎樣才能提高化學教師教學行為的有效性呢?

一、立足三維目標,提高目標實現的有效性

教學目標規定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習的內容和要達到的學習要求,決定了教學活動的方向和過程,決定了教學結果的測量和評價,是判斷教學有效性的直接依據。有效教學理論認為,有效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與把握,如果一個教師的教學背離了教學目標,那么他的教學只能被認為是無效的。確立鮮明的目標意識,保證每一節課都有明確的任務指向,這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前提?;瘜W新課程倡導“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三維目標是不可割裂的整體,是化學新課程為提高學生科學素養而構建的課程總目標。三維目標的全面體現和有效落實,是新課程背景下化學教學目標是否有效實現的重要標志。因此,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化學教師必須重視三維目標的相互滲透和有機融合,努力探尋三維目標的最佳結合點。防止對三維目標的片面理解,如把“過程與方法”理解為純粹的方法指導,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誤認為是思想政治教育,并人為地將它們與知識教學割裂開來。在制定教學目標時,首先,要認真體會和深刻理解三維目標,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實際,準確定位教學目標的范圍和層次,提高教學目標的適切性和可操作性,確保學生在每一節課上都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獲和情感體驗。其次,要針對教學內容和課型特點,協調好各目標之間的關系,充分挖掘蘊含在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中的思想方法與價值觀,努力使學生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理解化學、進行科學探究、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

二、優化教學資源,提高知識建構的有效性

將新課程標準下的化學新教材與以往大綱教材進行對比,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它們之間的較大差異。新教材以其科學合理的教材結構、富有情趣的學習素材、新穎豐富的呈現形式、生動活潑的練習設計和富有彈性的教學內容,既為教學活動的組織和開展提供了基本線索,又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可供選擇的范例和素材,毫無疑問,化學新教材是實現化學課程目標和實施化學教學的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資源。在化學新課程教學中,教師除了用好、用活教材資源外,還要重視其他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通過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優化,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促進學生知識學習的意義建構。一方面,注意從化學與現代社會、科技發展、學生生活的廣泛聯系中發掘有用素材,豐富教學內容,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另一方面,充分關注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加強新舊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促使學生充分利用原有知識經驗參與知識建構活動,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另外,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應特別關注課堂教學中的生成性資源,化學新課程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增加了教學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如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的認知困惑,在交流討論中的獨特見解,以及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出現的異?,F象,等等,都可能對學生知識建構產生影響而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資源。在化學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應充分發揮生成性資源在推動學生知識建構和認知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既要在精心預設的同時為生成騰出時間和空間,更要在精彩生成產生時相機捕捉、適時開發和合理利用。

三、精心組織教學,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鐘啟泉教授在“有效教學的最終標準是學生成長”一文中明確指出:有效教學是關注學生成功的活動。重視教學活動的開展,并關注學生在活動中的成功體驗,這是提高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的關鍵。讓學生在“做科學”的探究實踐中逐步形成終身學習意識和能力,是化學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化學新課程的實施需要教師精心組織教學,既要充分利用活動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又要善于通過活動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習得技能,獲得科學的學習方法,以及形成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度和有意義的價值觀。首先,必須重視課前準備,在認真研究課標和教材的基礎上,精選教學內容,在認真分析學情的前提下,精心設計教學活動。課標是國家制定的用于規范教師教學的指導性文件,是學科教學必須達到的最基本要求,教師在教學前應反復學習,深刻領會,能抓住重點,把握實質。教材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主要工具,是使學生達到課標要求的主要內容載體,備課時教師須認真研讀,理清教材基本結構和領會教材編寫意圖,找準教材、教法與學生的結合點,提高分析引導的科學性和針對性。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生的真實狀態是決定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出發點,活動設計應充分關注學生的所思所想,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熟悉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情境,激活學生思維,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要針對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尋求活動的著力點,使活動真正成為學生的一種渴望和需求,成為提高學生素養和發展學生能力的生長點。其次,應重視課堂教學的有效管理,不僅要讓學生在活動中放開地想、大膽地做,而且要讓學生想有方向、做有目標,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既有輕松愉悅的心情,更有緊張有序的思維。安排分組活動時,指導學生合理分工,使每個學生都能明確任務,明確職責;實施探究活動時,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點撥和具體幫助;組織交流活動時,要設計高效的交流方式,并對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適時引導。

四、營造良好氛圍,提高學生參與的有效性

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知過程,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沒有學生的參與,尤其是學生思維的參與,就難有學生認知的發展,也就談不上有效教學。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因素對思維活動有重要影響。因此,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促進學生主體參與是教師實現有效教學行為的保證。首先,教師應以積極昂揚的情緒感染學生,以飽滿真摯的情感打動學生,要面帶笑容走進課堂,和顏悅色地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促使學生精神振奮,心情愉悅,思維活躍。其次,教師要主動親近學生,既關注和理解學生,如重視學生分組實驗的開設和探究活動的實施,多為學生創造親自動手實驗和親身體驗感悟的機會,盡可能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和有能力參與;又尊重和欣賞學生,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自由表達,使學生在互動中碰撞思維,在交流中完善觀點,在參與中展示才華。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還必須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一方面,通過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另一方面,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及解決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不同認知水平和認知方式,保護學生的參與熱情。尤其要關愛學生中的弱勢群體,注意呵護他們的自尊心,不僅在學業上給他們以更多幫助和指導,而且在情感上予以更多投入,主動關心,真誠相待,鼓勵他們的每一次投入,贊賞他們的每一點進步,使他們樂于參與學習活動,并敢于在活動中大膽表現。

五、改進評價方式,提高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化學新課程的有效實施不僅需要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內容和新的教學方法,而且需要與之相適應和相配合的新的教學評價體系。新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評價理念,評價不再是為了選拔和甄別,而是為了更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的真實情況,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以便對他們進行有效分析和指導,促進他們科學素養的全面提高,是為了使每一個學生通過評價都能看到自己的長處,增強學習信心,激發學習潛能,不斷爭取成功。新課程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的化學學業水平,而且更加關注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提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而且更加關注學生在化學學習過程中的發展。因此,化學教師的有效教學行為,還應表現在重視評價目標的多元化和評價方式的多樣化,重視將發展性評價貫穿于化學學習的全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多用激勵性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常用表揚性評價,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善用啟發性評價,點撥學生的學習方法。在評價方式上,一方面,要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強調學生的自我比較,淡化學生之間的比較,使學生能通過對過去和現在的比較,真切地感受到付出所取得的成績,努力所帶來的變化。另一方面,要注重活動表現評價和過程性評價,將學習和活動結合起來,既注重結果更關注過程,通過觀察、記錄和分析學生在各項學習活動中的表現,對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實驗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問題的思路、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水平及表達交流的能力等進行全方位的綜合評價,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指出不足,促使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積極反思,從而使學習過程和方法得到不斷優化。

提高教學行為的有效性,既是新課程改革對化學教師的基本要求,更是化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然追求。我們應加強學習,深入研究,使教學行為更加有效,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

參考文獻:

[1]文喆.課堂教學的本質與好課評價問題[J].人民教育,2003(3).

[2]王磊,畢華林.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指導——初中化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鐘啟泉.有效教學的最終標準是學生成長[N].中國教育報,2007-6-16(3).

猜你喜歡
新課程化學有效性
2021聚焦新課程 專注新高考 歡迎訂閱全新《新高考》
如何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制造業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實現
提高家庭作業有效性的理論思考
奇妙的化學
奇妙的化學
奇妙的化學
奇妙的化學
我區初中化學新課程實施中典型問題的思考
船舶嚴重橫傾時應急行動的有效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