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生物教學中環保意識教育的認識與實踐

2016-09-20 11:59楊黎賓
考試周刊 2016年72期
關鍵詞:環保教育初中生物素質教育

楊黎賓

摘 要: 環境與發展是當今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帶來了一系列令人憂慮的環境問題,嚴重影響了人類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中學階段是一個人成長和發展的關鍵時期,讓每一個中學生了解人類對環境破壞的現狀,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增強憂患意識和環境保護責任感,是生物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

關鍵詞: 素質教育 初中生物 環保教育

環境保護是關系千秋萬代的大事,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全人類以高度責任心做出持續努力。為此,我國將環境保護作為一項基本國策,以增強國民的環保意識。環境教育是落實我國環境基本國策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全民環境意識的重要形式。中學階段是一個人成長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是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在這一時期開展環境教育,增強中學生的環保意識,并強化環保行為,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生物教學中實施環境教育的背景與意義

1.普及教育和社會的需要。初中階段是我國義務教育的最后階段,從普遍性角度考慮,對初中生進行基本道德、基本素質、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教育是社會的需要。環境保護需要全民環保意識的增強與積極主動參與,每個公民依法都應當完成初中階段學習。因此,初中階段教學中,有意識地進行環境教育,是培養和造就具有良好環境意識和良好素質的一代新人的關鍵。

2.初中生物教學的特殊性。生物教學在內容方法上都與環境教育有著特別重要的聯系。初中學生從小學進入初中學習后,通過生物課程學習,開始能夠比較系統地理解人類與其生存環境的關系。因此,可從知識結構內容上滲透環境教育,讓學生以生態學為基礎,了解生物多樣性,了解生態平衡,了解生物及人類與環境之間的關系。

3.現實情況的差距。目前,黨和政府對環境問題特別重視,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社會對環保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從有關統計資料和實際調查不難看出,作為祖國未來的初中生群體,他們對環境問題中的人口過剩、環境污染等現象有所了解,但缺乏科學認識,環境意識還是比較模糊的,對國家的重大環保政策還不夠了解。因而要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加強國情教育和環保教育,改進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使其與現代環境教育相適應。

二、初中生物教學中加強環境教育實踐

1.對生物教師進行專門的環境教育培訓。環境教育成敗常常取決于教師。目前我國中學對環境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教師的環境教育意識還比較淡薄,普遍缺乏環境教育專門知識,對所有教師開展環境教育培訓的成本太高且成效不大。根據目前我國中學師資力量及教材內容設置情況,可以考慮由生物教師承擔環境教育的主要任務,對生物教師進行專門的環境教育培訓,包括職前教師環境教育培訓和在職教師環境教育培訓,從而在中學中培養一批擁有較高水平的環境教師隊伍,這是環境教育成功的關鍵。

2.挖掘環保內容,搞好課堂滲透。初中生物教材有些內容涉及的環境教育內容較零散,怎樣把這些相關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做到適時、適量、適度地滲透環境教育,關鍵是教師如何合理地挖掘教材、歸納整理、拓展延伸,再以適當形式傳遞給學生。如“形形色色的生物”這一模塊部分的教學,在介紹“生物多樣性”知識點時,老師可以列舉大量有關生物多樣性受到破壞的資料,讓學生認識到我國的生物多樣性正遭到前所未有的沖擊。結合“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模塊部分教學,可以直觀方式向學生呈現我國大約已有200多種植物滅絕,現在約有4600種植物和400種野生動物處于瀕危狀態;森林覆蓋率只有13.92%,而沙漠和沙漠化面積已達153萬平方公里,讓學生認識到我國環境現狀,使其意識到環境保護的緊迫性。結合“健康的生活—健康及其條件”模塊部分教學,介紹環境對健康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保護環境關系到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環境教育滲透時要注意:(1)找準環境教育與教材內容的結合點,避免牽強附會。(2)掌握好滲透的比重和程度,環境教育作為普及性教育,不能上成某一學科的知識拓寬課和環境專業課。

3.積極開展生物知識與環境保護的競賽活動。心理研究證明,當學生處在競爭活動中時,就會激起較強的好勝心和好奇心。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學生這一心理特點,經常開展一些生物知識競賽活動。在競賽知識內容里融入環境保護知識,這樣在強化促進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受到環保意識的熏陶,同時他們會為了取得競賽的勝利而不斷努力學習更多環保知識。另外,教師為了提高學生進一步參與的積極性,可以在競賽結果后頒發一些有意義的小獎品,作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的獎勵,也可以把獲獎情況和積極參與者的情況在學校公示欄或者光榮榜上公開展示表揚,以便更好地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

4.付諸行動,體驗保護環境成效。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體驗親自參與保護環境取得的成效和成就感。教師可緊密聯系當地實際,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使學生親自體會到環境教育的重要性。也可利用課外活動時間,組織學生到當地社區、街道、河邊親手打掃衛生、清理垃圾等義務活動,讓學生認識到目前人們的環保意識情況,同時感受到作為“環保志愿者”受到人們贊揚的喜悅。除此之外,還可以定期出版墻報,利用6月5日世界環境日、9月16日保護臭氧層日、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等特殊的節日舉行專題講座等。環境教育是面向全社會的教育,其廣度和深度還應大大擴展,加強“環教”課外活動開展和環保知識宣傳,直至全民參與,是最理想的前景。在各學科教學中都應該對廣大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意識及環境科學知識教育,使學生形成一定的環境意識和環境保護責任感、義務感。這對人類生存、對社會發展而言,價值無法估量。

總之,對中學生加強環境教育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和經常性工作。環境教育是既系統又跨學科的綜合課,要運用到地質學、生物學、物理學、化學、工程學、數學及社會學、經濟學、法學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因此,課程改革中,生物教師應積極與其他學科緊密聯系,為提高全民環境保護意識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陳浩蔭.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實施環境教育.廣東教育學院學報,1999年增刊.

[2]楊華.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科學咨詢,2010. 29.

[3]龍步炳.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及其法制教育.現代閱讀,2013.5.

猜你喜歡
環保教育初中生物素質教育
生物學教學中環保教育的滲透
化學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
當前幼兒園環保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策略
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合作能力培養初探
參與式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論美育中的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中的音樂教育
幼兒園環保教育的探索與研究
如何有效滲透素質教育理念
素質教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施
關注基礎教育階段中的素質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