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

2017-02-04 12:21李陽
學周刊·下旬刊 2017年2期
關鍵詞:策略探究生活化教學小學數學

李陽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果能夠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將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那么,在他們的眼里,數學將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數字。這對于學生更好地認識數學,學好數學,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促進綜合素質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將教學的各個環節生活化,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和各方面的實踐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6-015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6.096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應加強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從學生熟知、感興趣的生活事例出發,以生活實踐為依托,將生活經驗數學化,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煥發出數學課堂的活力。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遵循《數學課程標準》理念,讓學生在生活中找數學、學數學、用數學,把數學真正應用于現實生活中去。

一、數學語言運用生活化,從生活經驗入手,調動課堂氣氛

在教學中,同一堂課,不同的教師教出來的學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樣,這主要取決于教師的語言水平。尤其是數學課堂教學,要學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沒有高素質語言藝術的教師是不能勝任的。鑒于此,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心理特征等個性心理傾向,將數學語言生活化是引導學生理解數學、學習數學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說:“我家里有10000元錢暫時不用,可是現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請同學們幫老師想個辦法,如何更好地處理這些錢?”學生回答的辦法很多,這時再趁機引導學生:“選擇儲蓄比較安全。在儲蓄之前,我還想了解一下關于儲蓄的知識,哪位同學能夠介紹一下嗎?”學生競相發言。在充分感知了“儲蓄”的益處之后,學生又主動介紹了“儲蓄的相關事項”,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體會到了生活與數學休戚相關。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生活化

成功的一節課,離不開良好的情景引入。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學生學習每節新知識時,從身邊的事物引出數學知識,讓學生感到自然、親切、明白,并引起一種想知道究竟的渴望,從而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經常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的樂趣。如在教學人民幣這個新知識時,小學生既熟悉又陌生,教師可以問學生是否到超市去買過東西?帶了多少錢?買了什么物品,是怎樣付錢的?然后投影儀出示人們買東西的生活情境,從中留下懸念,如果買35元的計數器,可以怎么付錢?小朋友一一回答了上面的問題后,然后再次組織學生在班上開展“小小商店”購物活動,讓學生拿著錢購買需要的商品,并且算一算付出多少,應找回多少錢,在實際購物中鞏固了人民幣的簡單計算,學生自己去體驗購物,解決問題,體會付錢、找錢,與小伙伴合作、交流、討論,發揮自己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從生活中找到數學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的愉悅。

三、利用游戲、故事,創設生活化情境

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寓數學知識于游戲活動和故事情境中,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愉快、學得主動、學得深刻。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為了使枯燥的計算貼近生活,把課堂設置成玩具超市,給學生平時喜歡的玩具貼上價格標簽,讓學生從中任意挑選兩種自己喜愛的玩具,并算一算共需付多少錢,自然地將本節課的數學知識蘊含在購買玩具的生活場景中。讓學生玩套圈的游戲,提出數學問題,進行加減計算……這些活動使學生學到了知識,并且搞活了課堂氣氛,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運用經驗,在創造活動中學數學

學生的創造意識是在對數學特點、內容發生興趣時而引發的。因此,教師備課時要挖掘教材的創造性思維因素,喚起學生的創造意識。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時,先復習長方形的面積的計計算方法,這時教師問學生 “平行四邊形面積在什么情況下和長方形面積不等”的疑問,提出問題:“用4 根木條釘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把它拉成一個長方形,這時長方形與原平行四邊形相比,面積相等嗎?”這一問題的提出,引發出學生的不同 答案:相等、增大了、減小了。爭論十分激烈,進而引發學生主動探求,最終得出結論:當平行四邊形與長方 形底邊即長相等時,拉動平行四邊形成為長方形,其高變化了,面積相應增大了。這樣教學,讓學生感到數學中有的知識在生活實際中已經會的,但沒有找到規律,我們可以運用經驗,通過實踐活動,把經驗提煉為數學,這樣就能在創造中學習數學,借以充實和改善自己的認知結構。

五、教學中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學習數學的目的是為了應用,課堂學習的東西畢竟只是一種模擬的情境,為了讓學生有更多體驗,我們可以進行一些實踐活動,為學生創造一些“用”數學的機會。

例如,在學習了“統計”后,讓學生參與家庭管理活動。請學生回家了解家里一周的油、糧、副食、水、電、氣等基本生活的各項開支情況,再將搜集的數據在教師的指導下加以整理,繪制成統計表,并提出有關的問題:如你家一周共需開支多少錢?照這樣計算,一個月的基本開支是多少?家里每月的收入是多少?家里每月的結余是多少?如果家里要購置一臺4000元左右的電腦,根據家里每月的結余,幾個月后可以買一臺?通過這些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從家庭這一特殊的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讓學生以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數學的思維方式,使學生在樸素的問題情境中,通過搜集、交流、分析、整理、運用,逐步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培養和強化數學的應用意識,讓學生在應用中感受數學創造的樂趣,增進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又是一個巨大的學生課堂。我們的數學教學中處處有生活的道理。數學課堂只有再現數學知識與自然科學,人類生活的聯系,不僅擴大數學教學的信息量,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和各方面的實踐能力,為學生今后的生活、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鑫麗.淺談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 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2):386.

[2] 薛素卿.淺談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 學周刊,2013(11):35.endprint

猜你喜歡
策略探究生活化教學小學數學
對英語課堂實效性的反思與探究
談幼兒音樂素養的培養
淺談少先隊員榮譽感、 責任心的培養
生活化教學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