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儀征國慶前莊12號墓發掘簡報

2017-04-27 01:11儀征市博物館
東南文化 2017年2期

儀征市博物館

江蘇儀征國慶前莊12號墓發掘簡報

儀征市博物館

2010年,儀征博物館在儀征市新集鎮國慶村前莊組搶救性發掘了一座西漢晚期墓葬M 12。該墓為帶有斜坡墓道的豎穴土坑木槨三棺合葬墓,在儀征地區發現較少;出土了約120件隨葬器物,有陶器、銅器、鐵器、漆器、竹木器、琉璃器等,為研究西漢晚期儀征地區歷史文化和社會經濟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儀征 西漢晚期 豎穴土坑木槨墓 漆器

國慶前莊墓群位于江蘇省儀征市新集鎮國慶村前莊組,沿山河以北,寧啟鐵路以南,新張公路以西。該地區地處蜀崗丘陵地帶,地勢西南低、東北高,符合古人擇吉地而葬的習俗。近年來伴隨著寧啟鐵路的開發建設,以及鄉鎮磚瓦廠取土,儀征博物館在該地區附近的螃蟹地、龍王組、青年組等地區搶救性發掘了數十座漢代墓葬。其中,2010年發掘的12號墓(編號為2010GQM 12,以下簡稱M 12),規格較大,保存較好,現對其簡報如下。

一、墓葬概況

M 12北距寧啟鐵路280米,南距沿山河400米,東距新張公路850米(圖一)。因磚瓦廠取土施工,其墓上封土遭到破壞。M 12為帶墓道的豎穴土坑木槨墓,平面呈“甲”字形,墓向13°??涌陂L470、寬380厘米,坑深435厘米??颖谳^為規整,坑底略小于坑口。墓內填土上層為五花土,中部有約20厘米厚的夯土層,下層有約10厘米厚的青膏泥。葬具為兩槨三棺,西側為側槨,東側為主?。▓D二;封二:1)。除棺為楠木外,其余均由桫木制成。

墓道大部分疊壓在道路下,未能完全發掘,已清理墓道長200、寬209厘米。位于墓室北側偏東,南北向,呈斜坡狀,坡度22°。墓道內發現多層夯土,夯窩直徑4~6厘米,每層夯土厚約20厘米。墓道南端與主槨北壁相連。

1.主槨

底板共4塊,縱向平鋪,長356厘米,由西向東分別寬52、50、50、56厘米,厚18厘米。底板之間采用高低槽錯縫拼接。外槨西、南、東三側墻板各有兩塊,以高低縫迭拼而成。東、西兩側板長356、厚21厘米,上塊高80、下塊高28厘米。南側擋板長214、厚21厘米,上塊高80、下塊高28厘米。

北側槨壁由5塊大小不同的槨板和一根過梁構成,過梁在上。最西側為上下兩塊,其余3塊依次排列,由西向東分別寬42、32、89、51厘米。從西往東第3、4塊板皆有榫卯上接過梁、下接底板,對應過梁上皆有圓形穿洞。其中,第3塊槨板對應的穿洞為長圓形,軸榫較細;第4塊槨板軸榫較粗,為圓柱狀,位于槨板最西端,應是一單扇門(圖四:2)。

槨頂部蓋板3塊,縱鋪,板長360、厚25厘米,寬度由西向東依次為21、77、80厘米。槨蓋板下方鋪有一層天花板,天花板共15塊,板厚8厘米。其中南北兩塊為橫向放置,兩端擔放在槨板的凹槽內。寬度35厘米。中間3塊呈十字形搭接在南北兩天花板及東西側槨板凹槽上。剩余10塊分為四組,縱向擺放在橫板間隔的位置,兩端擔放在橫板對應位置的凹槽內(圖四:1)。

圖一//前莊M12位置示意圖

江蘇前莊M12出土彩繪漆器

1.A型漆耳杯(M 12:8)

2.長方形子奩(M 12:28)

圓形子奩(M 12:29)

1.馬蹄形子奩(M 12:30)

2.長方形子奩(M 12:32)

圓形子奩(M 12:31)

圖二//M12平、剖面圖

槨室內用一道直欞窗間隔分隔成足廂和棺室兩部分。直欞窗由過梁、地伏、門板組成。過梁朽爛,地伏長168、高10、厚5厘米,上設有榫眼,插放木條4根,將直欞窗分成三部分。東西兩側為假窗,窗板長50、寬35厘米,板上鏤空雕刻車馬出行圖(封三:1)。中間兩木條內插有木板1塊,長83、寬36厘米(圖五:1)。

足廂位于南側,東西長168、南北寬29厘米。廂內擺放兩層器物,上層由東向西擺放有釉陶壺、釉陶罐、漆耳杯等。下層由東向西擺放有灰陶灶、釉陶瓿、釉陶壺等(圖三)。

兩具棺位于槨室北側。西棺置于棺床上,棺床用楠木制成,呈“日”字形,長241、寬84、高14厘米。棺床內有兩軸,每軸兩端各置一木輪,使棺床可以滑動(圖六)。西棺用整段楠木刳空成棺底和棺側墻,兩端嵌入頭擋和足擋,頂置蓋板,墻板與蓋板交接處有凹凸槽卡合,兩側墻板與棺蓋之間還有燕尾榫扣合,縫隙用麻布、生漆密封,使棺蓋不能左右、上下移動。棺外髹黑漆,內髹朱漆,長233、寬79、內高66厘米,壁厚12.5厘米。棺內頂部有一層天花板,厚2厘米。棺內滲滿清水,有人骨架一具,頭向朝北。由北向南置有銅鏡、骨器、麻繩、漆紗面罩、琉璃眼蓋、琀、塞、銅錢、劍、刀、削、帶鉤、木握等(圖三)。

圖三//M12出土器物分布圖

東棺由于長期受地下水浸泡,向東側翻23°。棺用整段楠木刳空成棺底和棺側墻,兩端嵌入頭擋和足擋,頂置蓋板,墻板與蓋板交接處有凹凸槽卡合,兩側墻板與棺蓋之間還有燕尾榫扣合,縫隙用麻布、生漆密封,使棺蓋不能左右、上下移動。棺外髹黑漆,內髹朱漆,長209、寬67、內高55厘米,壁厚12厘米。棺內頂部有一層天花板,厚2厘米。棺內滲滿清水,有人骨架一具,頭向朝北。棺內底部鋪有一層小米,小米上方有成束稻草。由北向南置有漆笥、竹釵、串飾、銅錢、木握等。

此外在東棺與東槨板之間只有一件矛、一件戟。東棺南側有一件漆弩,西棺北側置有木羊、鎏金銅器足、鋪首、六博盤等(圖三)。

2.側槨

圖四//M12天花板平面及主槨北壁圖

槨頂部蓋板5塊,橫鋪,板長96~117、厚20厘米,寬度由北向南依次為67、67、63、58、62厘米。底板共兩塊,縱向平鋪,長337厘米,由西向東寬60、58厘米,厚12厘米。底板之間采用兩個插銷插接。外槨墻板4塊,兩側板長337厘米,兩擋板長89、高106、厚20厘米,側板的兩端內側各開一淺槽,擋板卡在槽內。東西壁各用兩塊板疊拼而成,頂端用燕尾榫連接。臨近主棺的側槨東壁開有一正方形口,內壁開口邊長40、外壁開口32厘米。

東西兩側墻板頂部內側各開有3個凹槽,用于卡放天花板,槽寬3、深5厘米。中間槽長58、南北兩端槽長73厘米。天花板共8塊,板厚5厘米。其中南、中、北3塊為橫向放置,兩端擔放在槨板的凹槽內。剩余5塊分為兩組,縱向擺放在橫板間隔的位置(圖四:1)。槨室內用一道直欞窗間隔分隔成足廂和棺室兩部分。直欞窗由過梁、地伏、門板組成。地伏長84、高9、厚4厘米,設有榫眼,用以插放假窗、假門。假窗位于西側,窗底部有插孔、深約2厘米,窗條4根,寬度由西向東依次為9、5、5、3厘米,間隔5厘米。東側為長28、高45厘米的假門,門東側插有一塊木板,長45、寬15厘米。過梁長84、寬13、厚4厘米(圖五:2)。足廂位于側槨內南端,東西長88.5、南北寬57.5厘米。廂內由東向西擺放有釉陶壺、釉陶瓿、漆耳杯等。棺位于北端,用整段楠木刳空成棺底和棺側墻,兩端嵌入頭擋和足擋,頂置蓋板,墻板與蓋板交接處有凹凸槽卡合。棺外髹黑漆,內髹朱漆。長235、寬74、內高51、壁厚12厘米。棺內頂部有一層天花板,厚2厘米。棺內北側為頭部,由北向南置有漆奩、銅鏡、漆紗面罩、木枕、琉璃眼蓋、琉璃塞、琉璃琀、銅錢等(圖三)。

圖五//M12直欞窗

圖六//棺床平、剖面圖

二、隨葬器物

M 12隨葬器物共120件(套),有陶器、銅器、鐵器、漆器、竹木器、琉璃器等。

(一)陶器

共29件??梢苑譃橛蕴掌髋c灰陶器兩類。

1.釉陶器

23件。器類有壺、瓿、罐。

壺17件。束頸,溜肩,鼓腹,頸部飾弦紋與水波紋,肩腹部飾有弦紋,肩部置一對蕉葉紋耳??谘貎韧?,頸及肩部施青綠色釉,釉脫落。依據口部特征、圈足的有無及耳飾的不同分為四型。

C型6件。侈口,平唇,矮圈足。M 12:44,口徑10、底徑7.8、高18厘米(圖七:3;封二:2)。

D型5件。略顯瘦長。侈口,平唇,平底中部略內凹。M 12:43,口徑13.7、底徑11.2、高27.5厘米(圖七:4)。

瓿共4件。斂口,平唇,溜肩,鼓腹,平底略內凹。肩部飾有三周細弦紋??谘丶凹绮渴┣嗑G色釉。依據耳系不同,共分二型。

A型2件。肩部置一對蕉葉紋耳。M 12:7,腹部輪制弦紋較淺??趶?.8、底徑12.2、高21.8厘米(圖七:5)。

B型2件。肩部置一對獸面紋耳,耳上方有貼飾,耳上繪有口、鼻、須、眼等紋飾。M 12:53,耳上為形貼飾??趶?.8、底徑16、高26.7厘米(圖七:6)。M 12:54,耳上為形貼飾??趶?、底徑14.5、高29.3厘米(圖七:7)。

罐共2件。M 12:39,侈口,溜肩,弧腹,平底中部內凹。肩部置一對蕉葉紋耳,并飾有兩周弦紋,腹部下飾有數道輪制弦紋,口沿內側,及器物肩部施青綠色釉,底殘,釉部分剝落??趶?1.8、底徑12、高19.5厘米(圖七:8)。M 12:27,體型小,侈口,溜肩,鼓腹,平底,腹部斜收,近底部有弦紋??谘貧埲?,釉剝??趶?、底徑2.3、高3厘米(圖七:9)。

2.灰陶器

6件。器類有灶、甑、缽、罐等(封二:3)。

灶1件。M 12:57,平面近似長方形,兩條長邊向外鼓出呈弧線,橫截面近似長方形,一端有圓形火門,灶面上有3個火孔,中間大,兩邊小?;就暾?,長28.5、寬15、高21.3厘米(圖八:1)。

甑1件。M 12:58,侈口,斜腹,平底,底有5個箅洞??谘貧埰?,口徑11.3、底徑4.6、高5.5厘米(圖八:2)。

缽2件。M 12:59,斂口,溜肩,扁鼓腹,平底?;就暾???趶?.5、底徑3.7、高3厘米(圖八:3)。M 12:61,侈口,收腹,平底?;就暾???趶?、底徑3、高5.5厘米(圖八:4)。

罐2件。M 12:62,微侈口,溜肩,折腹,平底,器身可見輪制弦紋?;就暾???趶?.3、底徑5.2、高6.6厘米(圖八:6)。M 12:60,置于M 12:62內。圓唇,微斂口,溜肩,鼓腹,平底??趶?、底徑3、高5.5厘米(圖八:5)。

(二)金屬器

共23件(套)。分為銅器、鐵器等。

1.銅器

15件。器類有銅錢、銅鏡、刷柄、帶鉤、鋪首、器足、盆等。其中,漆弩的弩機和木矛的矛、鐓為銅質地,在漆木器中介紹。

銅鏡3件。

圖七//M12出土釉陶器

鎏金四乳四虺鏡M 12:86,圓形,圓鈕,并蒂十二連珠紋鈕座,座外一周凸弦紋帶。三周短斜線紋,其中兩周短斜線紋間為主紋,主紋為四乳與四虺相間環繞,四乳帶圓座,四虺軀體成鉤形。在軀體內側各有一只簡化鳥紋,外側分別伸出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頭頸部,寬素緣,鏡身通體鑲金。鏡直徑18.5、緣厚0.6厘米(圖九:1)。

四神博局鏡M 12:68,圓形,圓鈕,四葉紋鈕座,雙線方框外為主紋。博局紋劃分四方分割分別配置朱雀、白虎、玄武、青龍四神獸,雙線波折紋緣。鏡直徑9.7、緣厚0.3厘米(圖九:2)。

四乳神獸鏡M 12:33,圓形,圓鈕,四葉紋鈕座,座外一周凸弦紋。兩周短斜線紋圈帶間為主紋,四乳間分布四組圖飾,一組玄武與蟾蜍,一組羽人與神獸,一組朱雀與禽鳥,一組白虎與山羊,雙線波折紋緣。鏡直徑13、緣厚0.4厘米(圖九:3)。

銅帶鉤2件。M 12:100,鎏金蛇首,鉤首呈蛇首狀,鉤身瘦長,腹部飾有菱形,渦形紋飾,尾部呈圓形,上飾獸面紋。尾部背面為一圓鈕,鈕上飾有蟾蜍紋。通體鎏金。長12.9、寬2.5、高2.9厘米(圖一○:1)。M 12:102,鎏金鵝首,整體呈琵琶狀,鉤似鵝首,背部有一圓鈕,腹較短,鼓起成圓弧型。外表鎏金。長2.8、寬1.6厘米(圖一○:2)。

鎏金龍首刷柄1件。M 12:24,置主槨西棺內。形似煙斗,柄細長,前端呈圓斗形,外有人面紋,中空,內有毛發纖維,后端為一螭龍張口銜珠,造型生動,紋飾精美,外表鎏金。長2.7、斗徑1.1厘米(圖一○:3)。

鎏金器物構件共2件(套)。分為足和鋪首。

圖八//M12出土灰陶器及部分鐵器(陶灶組合)

鎏金銅鋪首分為鋪首與銜環兩部分。M 12: 105-1,鋪首。鑄造,稍殘,銹蝕。獸面紋臉,有眼、眉、鼻、須。鼻下銅環已失。長2.7、寬2.5、厚0.9厘米(圖一○:4)。M 12:105-2,銜環。鑄造,完整,銹蝕。圓環形,截面呈圓形。直徑2.2、厚0.2厘米(圖一○:5)。

鎏金銅足M 12:104-1、104-2、104-3,大小形制相同。完整,銹蝕,金箔脫落。顏色金黃,鑄造。倒琵琶形,上部寬圓,內空,底部厚實。長4、寬2.2、厚1.4厘米(圖一○:6)。

銅盆1件。M 12:111,受擠壓、浸泡已嚴重銹蝕、殘缺。

“五銖”銅錢共655枚。M 12:14、15、22、85、99、110。分別置于3個內棺內及主槨西棺與北壁間。銹蝕。圓形方孔,有周郭,錢文“五”字交股斜直式緩曲,“銖”字金頭呈三角形,“朱”字上筆方折,下筆近弧,記號有穿下半星,穿上橫劃。直徑2.3~2.4、厚0.10~0.15厘米(圖一一)。

2.鐵器

7件(套)。器類有劍、刀、削、釜、缽、扣件等。

劍M 12:96,鐵木結構,鐵劍外有木劍鞘,通體髹黑色漆,劍首、劍彘、劍珌為木質,銅質劍格,木質劍柄,保存較完整。長108、寬4.5厘米(圖一二:1)。

環首刀M 12:97,直背、直刃,環形刀首。黑色漆木質刀鞘。殘長87、寬4厘米(圖一二:2)。

削M 12:101,直刃,直背,后端附一環首。外有漆木鞘,髹黑漆,漆皮剝落。長21.5、寬4厘米(圖一二:3)。

戟M 12:120,由戟、木柲組成。上端為一扁形刺,中段作戈形,為鐵質,外包漆鞘,已殘斷。木柲細長,稍朽。戟長17.5、通長240、直徑2.2厘米。

缽M 12:64,直口,口沿有鋬,微折腹,平底??趶?、底徑4.3、高6厘米(圖八:7)。

釜與鐵缽俱為陶灶組合中的鐵質器物。M 12:63,斂口,折腹,平底??趶?.5、底徑2.8、高6厘米(圖八:8)。

扣件1對(組)。一端為方形方孔、一端為圓形圓孔,中間用一球形構件連接。M 12:88-1,長5、寬2.2厘米(圖一二:5)。M 12:88-2,長4.5、寬1.8厘米(圖一二:6)。

3.其他

1件。

鏡擦M 12:69,銅錫合金,外觀呈窩頭狀。寬1.5、高1.5厘米(圖一二:4)。

(三)漆器

共25件(套)。器類有奩、耳杯、笥、紗面罩、六博盤、弩、矛等。

漆奩共6件,為漆五子奩組合。

圖九//M12出土銅鏡拓片

彩繪鳥獸紋銀扣漆奩1件。M 12:23,夾纻胎。圓筒形,內置五子奩。奩外髹黑漆、內髹朱漆。蓋頂中心以朱漆勾繪四葉柿蒂紋,內鑲嵌銀箔,柿蒂外有三道銀扣形成三道紋飾帶,以朱漆繪云氣紋,云氣間繪鹿、鳳鳥等紋飾。蓋、身外壁以三道銀扣形成兩道紋飾帶,朱繪云氣紋,云氣間繪鳳鳥、麒麟、仙鹿等。蓋頂內在黑漆地上朱繪三條龍紋,底心在黑漆地上朱繪云氣紋。直徑22、高16厘米(封三:3;彩插一)。

彩繪云氣紋銀扣漆五子奩5件,分別為馬蹄形1件、長方形2件、圓筒形2件(封三:4)。夾纻胎。蓋頂鑲嵌變形三葉、四葉或二葉銀柿蒂。蓋、身包鑲兩道銀扣,外髹黑漆,朱繪云氣紋。蓋內、器內髹朱漆,蓋頂、器心髹黑漆,朱繪云氣紋。M 12:30,馬蹄形奩,長9.2、寬6.5、高6.8厘米(彩插四:1)。M 12:28,長方形奩,長15.2、寬3.5、高5.8厘米(彩插二:2)。M 12:32,長方形奩,長7、寬3、高5.8厘米(彩插四:2)。M 12:29,圓奩,直徑4.4、高5.8厘米(彩插三)。M 12:31,圓奩,直徑7.8、高7.3厘米(彩插五)。

漆耳杯共11件。形制基本相同。木胎,呈橢圓形,兩側有耳,上翹,弧腹,平底。外髹黑漆,內壁髹朱漆。依據紋飾不同,共分二型。

A型3件。內底髹黑漆為地,朱繪雙龍紋。耳面繪有朱漆卷云紋,耳側及杯外沿繪有朱漆卷云紋,耳背面繪有菱形紋、間隔短線紋。外壁有朱漆渦形紋飾。M 12:8,長15.6、寬12.6、高5.5厘米(彩插二:1)。

B型8件。內底髹黑漆,針刻蟠螭紋。耳面有針刻短線紋圈帶,耳側及杯外沿繪有兩周朱漆圓點紋。M 12:45,完整,長12.4、寬10.4、高4厘米(彩插六:2)。

漆笥3件,皆木胎。依據紋飾有無分為二型。

A型2件。M 12:65,長方形,盝頂形蓋。由蓋、身套合而成,外髹褐漆,內髹朱漆。頂面及底面四角各嵌一銅鈕。內置銅鏡、梳、篦、鏡擦等物。此笥出成套化妝用具,應作為奩使用。長25.6、寬12.5、高11.7厘米(圖一三:1)。

B型1件。M 12:117,僅存笥蓋,盝頂形,頂髹赭色地,上有朱繪云氣紋,漆皮剝落。長21.5、寬13.4厘米。

漆紗面罩2件。分別置于側槨內棺及主槨西棺中。M 12:16,面罩部分朽爛,柄外髹黑漆,漆皮剝落。柄長18.5、直徑1.5厘米。M 12:91,由竹片編成雞心形邊框,內嵌漆紗面罩,下接木柄,柄外髹黑漆,頂端有針刻銘文“□子仁治”。通長50、殘寬約28厘米。柄長14、直徑2.4厘米(封三:2)。

彩繪神獸紋漆六博盤1件(套),由棋盤、博箸和棋子組成(封三:5;彩插六:3)。M 12:107-1,棋盤。木胎,正方形。盤面由5塊木板拼接而成,中間一塊正方形,四周四塊呈梯形。盤面刻畫六博紋,四周為“L、T”形符號,以斜線劃分成四區,四交角處各有一個“田”字紋飾,中間為一正方形,正方形中心為一圓形。盤外髹黑漆、邊緣繪有朱漆菱形紋、卷云紋。盤下置四足,足上以朱、黃、褐漆繪樹木、奔鹿、老虎、飛鳥、羽人等紋飾。M 12:107-2,棋子,共12塊。木胎,長方體,截面為正方形。邊長1.5厘米、高3.4厘米。M 12:107-3,博箸,共6根。金屬制。博箸已銹蝕殘斷,殘長15~23厘米。

素面漆弩1件。M 12:34,銅、木結構,弓已殘缺。木臂以斫制為主,牙、鉤心、懸刀、望山為銅質,鎏金,嵌于木臂內。木臂周身髹褐漆。通長62、高13.5厘米(封二:4)。

圖一 //M12出土銅器

彩繪云氣紋漆矛1件。M 12:119,由銅矛、木柲、銅鐓等部分組成。矛身略呈菱形,外包漆鞘,頂端較平,尖部有一圓形穿孔。骹細長,中部有菱形凸起,表面鑄有菱形、波浪形紋飾。與刃垂直部位飾有一對獸面紋,一為雙角,一為獨角。木柲細長,通體髹黑漆,中部及尾部以朱、黃漆繪兩組云氣紋。長238.5、直徑2.8厘米(圖一三:2;彩插六:1)。

(四)竹木器

共23件(套)。分為木器和竹器。

1.木器

17件(套)。器類有木握、枕、梳、篦、羊等。

木握3件(對)。完整,飽水。形制基本相同,長圓柱形,截面呈圓形。無漆,無紋飾。M 12:98,一對。分別長9.3、直徑2.3、長9.7、直徑2.5厘米(圖一四:3)。

木枕1件。M 12:21,置于西槨棺內,飽水。平面呈矩形,剖面呈馬蹄形,中部略凹。長30.3、寬8.5、高9.8厘米(圖一四:5)。

木梳3件。與木篦皆置于漆奩或漆笥內。形制相同,木胎。馬蹄形,齒端較薄,把手處較厚。M 12:108,基本完整,有17根梳齒。長7、寬6.3、厚0.6厘米(圖一四:1)。

木篦4件。置于內棺奩盒中。形制相同。與木梳形制相近,唯齒細且多。M 12:112,長7、寬6.2、厚0.6厘米(圖一四:2)。

木羊1件。M 12:106,出土時位于漆六博盤上,飽水。采用圓雕而成,呈跪臥狀,體態豐滿、目視前方,雙角已殘。前胸部位開有一口,內中空,直通臀部。腹內有棋子、棋箸。長35、寬12、高17厘米。前胸開口長7、寬5、深29.5厘米(圖一四:4;封三:6)。

圖一一//M12出土“五銖”銅錢

圖一二//M12出土部分鐵器

木塊5件。形狀略有不同。M 12:113,一端較寬,一端較窄,兩端以斜弧過渡,截面呈長方形。長6.6、寬2.6、厚0.8厘米(圖一四:6)。M 12:71,長方形木條,無紋飾,飽水。長36.5、寬4.6、厚1.8厘米(圖一四:7)。M 12:72,長圓條狀,一端細,一端粗,朽爛。M 12:118,正方形,無紋飾,飽水。邊長55、厚5厘米(圖一四:8)。

2.竹器

共6件(套)。器類有釵、擿、簽等。

圖一三//M12出土部分漆器

竹釵4件。大小、形制基本相同?!癠”形,扁平長條狀。M 12:73,長12、寬0.9厘米。

竹擿1件。M 12:115,齒稍殘,呈細長條形,一端為把手處較短,另一端為齒,類似木梳齒端,較為細長。長22.6、寬1.1、厚0.1厘米(圖一四:9;封二:5)。

竹簽1件(套),共有17根。M 12:116,一端削尖、飽水殘斷,長5~11厘米。

(五)琉璃器

共10件(套)。器類有琀、塞、眼蓋等。

琀2件(套)。形制相同?;液谏掀?,身有褐色沁斑。扁平狀,背部突起,腹部低凹。凸頭,眼睛外突,翅合攏于身,以陰線刻劃頭、頸、雙翼。蟬面光潔,線條簡潔。M 12:95,長5.3、寬2.9厘米(圖一五:1)。

塞6件(套),分為耳塞、鼻塞和肛塞。其中,耳塞、鼻塞成對出現,肛塞為單件出現。耳塞、鼻塞,各2件(套),大小、形制基本相同,為上細下粗的圓柱體。身有褐色沁斑。塞的一端均包有金箔一周。分別置于西側內棺及主槨西棺中。M 12:94,長2、直徑1厘米(圖一五:2)。肛塞,2件。形制相同,圓柱體,上下徑基本相同。下端亦包有金箔。M 12:12,長4.7、直徑1厘米(圖一五:3)。

眼蓋2件(套)。形制相同,形似棗核,片狀。表層黑色,身有褐色沁斑。每片左右各有一穿孔。M 12:92,長4.8、寬1.6、厚0.2厘米(圖一五:4)。

(六)其他質類

共10件。器類有串飾、麻繩、骨器。

串飾7件。由瑪瑙、水晶、藍寶石制成,內有穿孔。M 12:77,瑪瑙,六棱面紡錘體,紅褐色。長2.2、寬0.7、厚0.6厘米(圖一五:6)。M 12:78、80,瑪瑙,紡錘體,紅色。分別長1.8、寬0.7、厚0.6厘米,長1、寬0.3、厚0.3厘米(圖一五:7、9)。M 12:79,藍寶石,六棱柱狀,藍色。長1.6、寬0.7、厚0.6厘米(圖一五:8)。M 12:81,瑪瑙,扁圓狀,紅褐色。長1.1、寬1.1、厚0.3厘米(圖一五:10)。M 12:82、83,水晶,六棱面紡錘體,色透明。分別長0.8、寬0.9、厚0.8厘米,長0.6、寬0.6、厚0.6厘米(圖一五:11、12)。

圖一四//M12出土竹木器

麻繩1件。M 12:87,四股擰成一股,繩長372、直徑0.5厘米。

骨器2件。大小、形制相同,圓錐狀,一端尖窄,截面呈圓形,中間有一橢圓形穿孔,底部有一細小穿孔。身有裂紋,飽水。M 12:89,直徑1.2、長10.9厘米(圖一五:5)。

三、結語

(一)墓葬年代

前莊M 12沒有發現明確的紀年,只有依據目前已有研究成果,通過類型學的橫向對比,確定其相對年代。

西漢時期,長江中下游地區沿襲戰國時期楚地葬制,流行豎穴土坑木槨墓的埋葬方式。前莊M 12形制為單槨雙棺與單槨單棺的組合,符合西漢時期揚州地區葬制特征。該墓未遭盜掘,隨葬器物基本完全。M 12隨葬陶器為壺、瓿組合,不見鼎、盒,符合揚州地區西漢中晚期隨葬陶器的演變規律。且隨葬的多數壺、瓿與有“元始五年”紀年的胥浦101號西漢墓[1]所出壺瓿風格相似,另存在壺的口部已演變為盤口的狀況,具有明顯的西漢晚期特色。此外,隨葬灰陶灶的出現,亦符合西漢晚期隨葬器物風格。根據墓葬形制及隨葬器物特征,推測前莊M 12年代應屬于西漢晚期。

(二)墓主人身份

前莊M 12共有三棺,其中東側主槨內為雙棺合葬,西側邊槨內為單棺葬,東西兩槨在同一豎穴土坑內,形成三棺合葬之勢。就墓葬形制而言,M 12雖有東西兩槨,卻非重槨墓,仍屬于一槨一棺一足廂或一槨雙棺一足廂。雖然邊廂的數量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墓葬的等級,可前莊M 12帶有墓道,可見其等級較高。同時,出土豐富的隨葬品則是墓主人的地位財富象征,推測墓主人應屬于典型的士大夫階層。

前莊M 12東側主槨內隨葬器物最為豐富,正對墓道。其中,居中內棺隨葬鐵劍、鐵刀等器物,應是男主人所在。主槨內亦隨葬弩、矛和戟,推測男主人為武官。其東側內棺隨葬漆奩套裝與竹釵,未見男性特征的隨葬品,應是女主人所在。而西側側槨內棺隨葬漆奩套裝,亦未見男性特征的隨葬品,應是葬有另一女性。從墓葬的布局可以推測,由西往東依次為妾、夫、妻。

圖一五//M12出土琉璃器及其他

(三)漆六博盤

前莊M 12出土120件(套)隨葬器物,其中以彩繪神獸紋漆六博盤最具特色,形制與邗江姚莊101號西漢墓[2]所出相近。1990年張集團山[3]、1999年新集廟山趙莊[4]亦出土漆六博盤,兩者形制相近,與前莊M 12所出形制略異,皆是盤下邊緣內收,而前莊盤邊緣與足齊平。此外,團山漆六博盤兩側內置抽屜,用于盛裝棋箸,而前莊漆六博盤則另置一木羊,腹內放置棋子。關于盤面紋飾,前莊M 12與姚莊M 101亦相近,與團山、趙莊有異。姚莊M 101盤面四周邊緣及中央雖滿飾彩繪,但基本格局與前莊M 12相似。團山、趙莊墓葬年代為西漢早期,姚莊M 101為西漢晚期,前莊M 12漆六博盤的特征與其年代相符。此次漆六博盤的出土豐富了揚州地區六博盤的演變研究。

(四)關于前莊M 12的一些思考

1.棺床與主槨北壁墓門

前莊M 12主槨僅男棺下置有棺床,與湖南沅陵侯吳陽墓[5]所出棺床結構相同,在儀征地區屬于首次發現。棺床置有軸輪,推測用于通過墓道運送內棺抵達槨室。墓道在主槨室之北,墓室與墓道之間有主槨北壁;而北壁又是由5塊木塊和一根橫梁構成的墓門。然棺床正對的墓門方向恰是門軸所在,阻擋了棺床通過墓道進入槨室,故此推測墓門應是棺床運送男棺進入槨室后營造。

2.“懸封”葬與橫向葬棺的結合

漢代墓葬沿襲了先秦豎向窆棺而葬的方式,也開始出現許多將棺橫向推進槨室的葬例[6]。在前莊M 12的葬式中,兩種埋葬方式皆有體現。主槨男棺是利用棺床通過墓道橫向推入槨室,而側槨女棺無法通過墓道橫向葬入,應是傳統的由上往下懸封而葬。主槨女棺沒有配置棺床,關于其葬入方式有待進一步的討論。

西漢晚期,揚州地區夫妻合葬甚為流行,亦多見夫妻妾三棺合葬。前莊M 12雖是同塋三棺合葬,卻分屬兩個不同的槨室,少見于揚州地區。前莊M 12的發掘也存在一些疑問,諸如主槨北壁墓門的作用、三棺葬入次序及墓道的使用都有待進一步的探討。此次前莊M 12的發掘,為研究漢代時期揚州地區的葬式演變提供了實物資料,也為研究本地區漢代的社會生活提供了豐富的物質文化資料。

領隊:束家平

發掘:夏晶劉勤陳輝曹駿

攝影:陳輝

繪圖:曹駿陳輝胡喬

執筆:夏晶胡喬

[1]揚州博物館:《江蘇儀征胥浦101號西漢墓》,《文物》1987年第1期。

[2]揚州博物館:《江蘇邗江姚莊101號西漢墓》,《文物》1988年第2期。

[3]南京博物院:《儀征張集團山西漢墓》,《考古學報》1992年第4期。

[4]儀征市博物館:《儀征出土文物集萃》,文物出版社2008年,第53頁。

[5]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沅陵虎溪山一號漢墓發掘簡報》,《文物》2003年第1期。

[6]高崇文:《試論先秦兩漢喪葬禮俗的演變》,《考古學報》2006年第4期。

(責任編輯:張平鳳;校對:朱國平)

Brief Excavation Report of the No.12 Tomb at Qianzhuang,Guoqing,Yizheng in Jiangsu Province

Yizheng Museum

Yizheng Museum conducted a preventive excavation on the late Western Han tomb(M 12)at Qianzhuang,Guoqing,Xinji,Yizheng in 2010.The tomb contains three coffins and is a wooden-chambered vertical earthen pit with a ramp passage,which has been rarely seen in Yizheng.The total of about 120 buri?al objects,which include potteries,bronzes,irons,lacquers,bamboo and wood wares,and glassware,provide important material data for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culture and social economy of Yizheng in late Western Han period.

Yizheng;late Western Han;wooden-chambered vertical earthen pit;lacquerware

K871.41;K878.8

A

江蘇省召開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總結表彰會

2017-01-25

2017年3月10日,江蘇省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領導小組在南京博物院召開普查工作總結表彰會,總結交流普查工作情況,表彰先進,研究部署普查后續工作。江蘇省副省長、省普查領導小組組長張敬華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由省政府副秘書長王思源主持,省文化廳徐耀新廳長、龔良副廳長參加會議。會上對全省在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74個單位、163名個人給予嘉獎通報并頒獎;省文物局劉謹勝局長作普查工作總結匯報。我省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經過歷時五年的努力,于2016年底按時完成。全省3000余名普查工作人員精心工作、盡職盡責,共認定有文物收藏并在國家普查平臺注冊登錄的國有單位613家、登錄文物總數2,812,571件,全國排名第六,其中普查新發現文物757,157件。此次普查全面掌握了現存國有可移動文物的數量分布、保存狀況、保管權屬和使用管理等基本信息,摸清了全省可移動文物的“家底”,為可移動文物的保護和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