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武術國際傳播的英譯現狀及實踐路徑研究

2017-10-11 00:35黎在敏曹云
武術研究 2017年7期
關鍵詞:國際傳播中國武術實踐路徑

黎在敏 曹云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由各種傳統文化交流、融合、影響而成的中國傳統武術要想成功的走進異國他鄉,語言作為交流溝通的媒介必不可少,翻譯的重要作用因此而凸顯。通過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專家訪談法等方法對中國武術國際傳播的英譯現狀以及實踐路徑進行研究。認為武術英譯過程中出現的用語不統一以及冗余復雜、錯譯、亂譯、書面表達與教學用語融合現象制約了武術的對外傳播,未來對武術的翻譯應該實現“兩條腿走路”,從書籍翻譯與教學用語的規范這兩方面著手進行。

關鍵詞:中國武術 國際傳播 實踐路徑

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精美絕倫并且彌足珍貴的一部分,為了適應文化全球化的需要,武術必須走出去,在另一語境下獲得新生,武術的對外傳播的重要作用就因此而凸顯。雖然當前武術在國際上的推廣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受到了外國人的熱烈追捧和喜愛,但是同時也存在著問題,那就是武術身后所藏匿的廣博且精深中國傳統文化讓武術的英譯變得深奧難懂,撲朔迷離,這讓武術在對外傳播的過程中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尤其是在對外教學的過程中,即使武術傳播者深諳英語,但是在語言輸出的過程中我們要考慮學者技能以及語言的輸人情況。因為我們在對外教學的過程中所面對的是處于異語文化的外國人,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面臨的不僅是動作的輸入,更有語言的輸入,即使是利用他們所熟悉的母語進行教學,由錯綜復雜的武術語言轉換而成的英語對他們來說同樣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對學習者來說是兩種不同的知識。因此,同時對兩種鋪面而來的知識會讓外國學者應接不暇從而導致傳播效果的不理想。人們利用語言可以表達自我、增進了解、促進交流,也可以讓人退避三舍,保持距離,語言在武術傳播的過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因此,如何利用語言這一介質將武術更好的傳播出去,依然是武術傳播工作所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1武術英譯的重要性

從符號學的角度來說,人類活動的世界就是由千千萬萬個不同種類的符號所構成,例如人類用于交流和溝通的語言,就是一個很明顯的由不同種類的符號所組成的表達系統,對同一個事物所賦予的名稱也因為語言形式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指代。然而,世界各國、各民族由于其地緣環境以及歷史文化背景所形成了區別于世界其他各地的事物,比如中國武術、詩經、唐詩、宋詞等等,這些中國“特色”除了漢語這一語言符號對其指代以外,世界其他各國語言系統對這些事物的指稱是空白的。全球化的今天,各個國家之間依賴于相互之間的交流才能得以更好的發展,若是怡然自樂于自己的象牙塔中,必然會被世界淘汰。也正是因為如此,中國傳統武術要想在世界各國之間得到長足的發展,就要將武術這一只有中文能夠窮盡其表達的東西變成世界各國都能輕而易舉理解的東西,那么武術翻譯就顯得尤為重要。英語作為當今世界的通用語言,也屬于最大的語系,即印歐語系,武術翻譯既然在武術的對外傳播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那么武術的英譯就應該放在武術翻譯的第一位,通過英語這一世界語言符號將武術傳播出去,充分發揮語言這一符號應有的促進交流溝通的積極作用。

2武術英譯現狀

目前,對于武術英譯的研究已經達到了如火如荼的境況,武術書籍的整理、詞典的編寫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讓武術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少了很多因語言不通所形成的絆腳石,但在翻譯的過程中同時也因為武術這一土生土長于中國大地上的果實成了武術在對外傳播的過程中的羈絆。因為在很大程度上,武術翻譯工作是由中國人自己來完成,中國文化已深深植根于翻譯工作者的腦海中和血液里,這種既定的文化成為人們行為的無形導向和規范。既定的文化猶如空氣,彌漫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如何衣食住行,如何生老病死,如何言行舉止無不由文化來界定和指引。同樣,如何進行語言的表達也和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比如在中國人的稱謂中,講求伯仲叔季、內外有別,所以才會衍生出兄弟姐妹、外公外婆等等稱謂,而英文中只有“brother”“sister”“grandpa”“grandma”等統一稱謂。因此,在由中文到英文這一語言的轉換過程中,自然會出現許多五花八門的結果,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

2.1用語不統一

對于武術術語的翻譯,一詞多譯現象屢見不鮮,就武術一詞來說,有“Kungfu”“Chinese Wushu”或“Chinese martial arts”“Wushu”等音譯文本,考慮到中西文化的差異和保護中國傳統文化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經過國際武術聯合會和中國武術協會共同協商討論,將武術英譯統一為“Wushu”,但是經過統一后的武術英譯并沒有阻擋住其他人對于之前武術多種英譯版本使用的步伐,其他版本像“Chinese martial arts”“Chinese Wushu”依然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出現在各種各樣的文獻里。對于太極拳的翻譯也是如此,有“Tai chi”“shadow boxing”“taichiquan”“taiiichu an”“taichi”“taiji”等等,更有甚者,在太極拳的英譯后面加上exercise一詞。毫無疑問,這樣五花八門的翻譯必定使得外國學者暈頭轉向。對于最為常見的武術術語翻譯尚且如此,那其他武術術語像,洪拳,南拳,長拳等有百花齊放式的英譯文本自然也是見怪不怪的。雖然各式各樣的翻譯說明了武術的復雜及其多樣性,但是這并不利于武術的對外傳播,因為懂武術的中國人尚且不多,對于花樣繁多的武術也是一頭霧水,如此一詞多譯更是讓國外學者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讓國外學者對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望而卻步。除了譯者知識素養的缺失,其原因對于武術術語的翻譯缺少了標準化的規范,對于武術術語沒有統一規范。

2.2紛繁復雜

人們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形成了特定的思維模式、邏輯結構。比如英語在說話和寫作中體現出較為明顯的“演繹”特征,論述說理,開門見山。而在漢語中則體現出較為明顯的“歸納”特征,強調層層鋪墊,卒章顯志,畫龍點睛。在英語教學和翻譯中,這方面表現得較為明顯。就比如對武術中手型的翻譯,以“拳”為例,拳:五指卷握,拇指壓于食指、中指的第二指節,拳心朝下為平拳,拳眼朝上為豎拳。英文文本為“Fist:Keep the five fingers closely together and turn them into a fist.Press the thumb tightly 0n the second ioint of the forefinger and the middle finger.With the center of the fist facing down,it is called flat fist.With the eye of the fist facing up.it is called vertical fist.”對“拳”這一個字的解釋就如此冗長復雜,強調來龍去脈,由此可見,對其它武術用語的英譯也必然少不了這種窮盡解釋的現象。在書籍的翻譯工作中,強調來龍去脈,強調文化的盡善盡美,盡可能將武術所暗含的東西表達完整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處于真實的教學環境中時,對于有一說一、直陳其事的外國學者來說,這并不利于武術的傳播。endprint

翻譯文本出現紛繁復雜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中國傳統武術是在“天人合一”的大理論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古人講求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通過遵循自然界自身的存在規律而進行活動。因此,在武術中有相當大一部分動作名稱就是以自然界中的萬事萬物的形態、特征、方位得到靈感從而進行命名的,比如懶扎衣、金雞獨立、手揮琵琶、云手、南拳等等,這些動作名稱糅雜了古人對某一事物的人生體驗以及精神狀態,也正因為名稱的獨特性使得武術的翻譯工作受到了極大的挑戰。例如左右金雞獨立的翻譯為golden rooster stands on right/left leg,如果簡單進行翻譯,就會出現詞不達意的情況,但是如若詳盡的去解釋,則會出現畫蛇添足的現象。對于“金雞獨立”這一所指,一方面,是它本來的意義,另一方面則是由命名者所賦予的。但是在翻譯過程中通常我們往往不能很好的表達它的所指內容,就造成接受者所領會到的與所賦予的意義形成了偏差,部分原因是因為“噪音”的存在,但在很大程度上,還是由于語言解碼的不成功。

2.3錯譯、亂譯

造成錯譯現象的部分原因是由于武術詞典、書籍中的漢語錯別字而導致的,這是一種客觀的存在,所以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比較被動。例如《漢英英漢武術詞典》就將金剛搗碓誤寫成了金剛搗錐,導致了翻譯文本的表達缺失,“錐”字并不能表達“碓”字的氣勢以及金剛降魔杵的形象。因此,為了避免此種現象,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就應該對翻譯文本追本溯源,了解其背后所賦有的意義才能盡可能地避免因為錯別字而造成的誤譯現象。

如果說錯譯現象是一種客觀被動性的話,那么亂譯現象則是主觀能動性上的失誤,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是因為不了解武術所要表達的內涵而進行毫無根據的翻譯,從而導致的亂譯。例如紅拳的英譯文本為“red boxing”,這種直譯的方式讓紅拳賦予了顏色,但是紅拳中的“紅”和顏色毫無關系,只是一種拳術的名稱嘲;海底針的英譯文本“needle to the bottom of the sea”;而三盤落地則被譯為了“three dishes falling downward”“三個盤子落在地上”的版本。以上的事例屢見不鮮,譯者僅通過字面意思進行翻譯,并沒有將命名者所賦予的意義譯出來,從而造成譯文的“不信”“不達”“不雅”,導致這些問題形成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譯者對于武術背后深藏的文化不了解。對武術進行翻譯是為了讓國外學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武術,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詞匯“空缺”現象是無法規避的,那么,對此類實在無法用英文窮盡表達的詞匯就應該直接對其進行音譯,這樣既保留了原語的文化內涵,又不至于讓國外受眾如坐云霧,直接英譯的例子不勝枚舉,例如豆腐“tofu”“sofa”沙發,這些音譯詞都對源語都進行了很好的展現,并且在呈現形式上并沒有誤導受眾。

2.4書面語言與教學用語融合

書面表達是指以書面文章的形式將自己的態度、觀點、見解表達出來,表達方式往往比較正式,內容經過表達者深思熟慮的構思和潤色,往往深刻而全面;而口語則是人們用于日常生活交流的語言,經過說者的隨口表達往往呈現出邏輯性差、觀點不夠全面的特點。在正常情況下,我們不會將口語化的表達用于書面表述中,同理也是這樣,我們不會將刻板正式的書面用語用于日常的交流中。在武術的對外傳播過程中,武術書籍作為國外受眾了解中國武術的重要媒介,是不可或缺的,而武術教學作為武術傳播的又一重要部分,教學用語同樣必不可少。因此,武術翻譯應該形成“兩條腿走路”的理念,一條是用于武術書籍翻譯,而另一條用于武術的對外教學。但目前的情況是,書籍翻譯工作熱火朝天地在進行著,考慮到讀者對中國武術、中國傳統文化缺乏了解的情況,在翻譯的過程中則要將武術所負載的文化內涵在譯文中充分表述出來,這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展開解釋,追本溯源的現象。但是,在實際的對外教學中,卻很少有人意識到對外教學中的口語輸出問題,所用表達通常都是根據書籍中的譯文或者自己的英語水平而進行,要么表達過于冗余,要么不夠規范,從而導致傳播效果不甚理想。因此,這種“一條腿走路”的現象是一個不可忽略并且必須要解決的現實問題。

3中國武術國際傳播的實踐路徑

3.1譯者的選擇

在傳播過程中,不管是拉斯韋爾的直線模式、施拉姆的“雙向”循環模式還是德弗勒的“互動過程模式”,都體現了人在傳播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武術英譯文本的用語不統一以及紛繁復雜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是譯者決定的,因為不同的譯者對同一文本內容的解讀存在著不同的看法,也就導致了不同英譯文本的出現,這對武術的對外傳播帶來了挑戰;同時,對外教學中需要有一份既有利于國外學者理解又利于中國武術傳播的簡單實用的專門用于教學的表達文本,這兩者對譯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對武術英譯缺失的是對外傳播的教學用語,既然書籍翻譯這一條路已經有學者開墾,那么,教學用語這一條路也應該進行下去。在對教學用語進行整理的過程中,為了避免出現書籍翻譯中出現的眾口不一、翻譯文本復雜多樣的情況,就應該吸取經驗,召集專家學者統一進行整理。因此,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中心應該對此采取積極的措施,聘請具有經驗的武術對外傳播專家,將其召集起來,成立翻譯小組,集思廣益,專門編寫一套權威的、專門針對武術對外教學的、僅限內部對外教學工作者使用的規范性教學用語。

3.2統一用語

用語不統一現象是在任何一個語言系統里都會出現的問題,即使是在同一語言系統下,這種情況也會不可避免的出現。拿中文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由56個民族共同組成,自然就形成了56種不同的語言,這是從民族差異來考慮的;我們還可以看到的是,即使是從屬同一個民族,也會衍生出不同的語言,比如閩南語、粵語、吳方言、湘方言等等,這些是由于地域差異所形成的。語言種類的百花齊放為交流帶來了極大的不方便,因此,為了消除不同方言的隔閡,方便各地區人民之間的交流,國家利用普通話作為語言規范。語言一旦進行規范,其作用不容小覷,以風靡全球的體育運動之一的籃球用語為例,籃球教練在教授“單手肩上投籃”這一動作時,貌似是在是毫無思考的情況下將這一用語說出來,但實際上,該用語在說出口之前,就已經形成了約定俗成的東西,每個人對這一用語都是統一的表達,并不會因為個人性格或者認識的差異而出現偏差。也正因為如此,籃球這一項運動成了全世界人民最熱愛的體育運動之一,它的傳播與發展可謂是風生水起,部分原因就是因為用語的規范與統一。同理,武術要想獲得長足的發展,在異域獲得持久的生命,也必須將武術用語進行統一規范。起勢如何表達,收勢如何表達都需要進行嚴格的規范,也只有這樣,受眾在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才不會出現不必要的模糊現象。正如我們于孩提時所爛記于心的詩詞一樣,在初讀時或許我們并不能明白其中的含義,但是在一遍一遍的背誦之后,在時間的流逝之后,在積累足夠多的時候,我們不用老師講解也能明白個中含義,那是因為在日積月累的學習之后,小時候所背誦的東西內化于心,我們能通過自身知識的積累去解答。在武術的對外教學過程中也同樣如此,只要武術用語得到了統一,形成任何人不能任意改變的規則系統,那么,假以時日,武術所蘊含的文化也會內化于外國學者心中,從而實現武術既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endprint

猜你喜歡
國際傳播中國武術實踐路徑
以“大扶貧”理念開辟精準扶貧新路徑
促進漢語國際傳播的十項策略
我國電視紀錄片國際傳播的路徑
新媒體語境下新華網國際傳播問題與對策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