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習近平七年知青歲月》有感

2017-10-21 08:41汪麗潔
寫作(中旬) 2017年9期
關鍵詞:追求知識中國夢

汪麗潔

摘要:讀書多少是一個人能否成功的關鍵,而信仰是一個人對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等的選擇和持有。信仰之力是最為強大的精神力,是戰勝一切困難的力量源泉。缺乏信仰,人們會變得迷惘。堅定信仰,就會走向成功。

關鍵詞:知識;信仰;力量;追求;中國夢

1969年1月,年僅15歲的少年習近平來到梁家河村,開始了自己長達七年的知青生涯。短暫的迷惘之后,習近平迅速融入這片他父親當年為之浴血奮戰的黃土地,融入淳樸厚道的鄉親之中。

這個吃著精米細糧長大的城市知青,從中國最古老、最底層的民眾生活入手,開啟了自己平凡世界不平凡的人生軌跡;細皮嫩肉的身體習慣了成群跳蚤的叮咬,照樣睡得香甜安詳;吃慣了大米白面的牙齒,適應了難以下咽的粗糲雜糧,愣是從中嚼出了濃濃的鄉情;從小沒干過粗活的雙手很快磨出老繭,整個人成了村里數得著的壯勞力;20歲出頭的他就當上大隊黨支部書記,成了鄉親們的智多星和主心骨。陜北的夜晚黑暗而寧靜,鄉親們總是喜歡聚集到習近平的窯洞里,聽他談古論今、把望未來。在日復一日、夜復一夜的拉話閑談中,梁家河村擺脫貧窮的藍圖悄然繪就,一眼眼水井、一塊塊壩地在村邊出現;紅紅火火的鐵業社、熱熱鬧鬧的代銷店,成了村里的搖錢樹和新景觀。鄉親們手頭有了活錢,村里的日子有了盼頭……

梁家河的七年,是習近平同志治黨、治國、治軍思想的基石,是習近平同志從插隊的“好后生”一步一步成長為黨的領袖的人生起點,更是青年習近平讀懂人生、讀懂中國、讀懂中國共產黨的第一課,也是青年習近平思考人生、思考中國、思考中國共產黨的第一站。

在《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里,有29位受訪者,講述自己當年親身經歷的往事,用真實的歷史細節再現了習近平七年知青歲月的艱苦生活和成長歷程。透過這些講述,我們看到了“為人民擔當”,看到了“實事求是”,看到了“群眾路線”,看到了“艱苦奮斗”,看到了“精準脫貧”,看到了“四個堅持”,看到了“四個自信”,看到了堅定的信念與黨的歷史使命的傳承。

面對貧困、清苦的陜北農村生活,習近平和群眾打成一片,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在梁家河堅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積累了豐富的精神食糧,增長了治國理政的基本才干。在七年艱苦的知青歲月里,習近平同志樹立了一心為民、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養成了百折不撓、積極樂觀的精神品格,塑造了從容執著、大氣磅礴的精神格局,鍛造了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優良作風,錘煉了實事求是、嚴謹務實的思想方法,展現了勤于學習、敢為人先的青年特征。在梁家河,習近平接受了中國農村的國情教育,汲取了黃土高原的革命營養,實現了理想信念的全面升華。

習近平的知青經歷是當代青年最好的勵志教材。

前段時間,我閱讀了《毛澤東傳》這部書,對比兩位領袖,偉人有相同之處:汲取知識、堅定信仰。

年少歲月的中毛澤東讀了在韶山沖所有他能讀到的書,當他發現周圍的“營養”已經不足以支持他的成長時,他選擇了走出韶山,去尋找更肥沃的“土地”;晚年的毛澤東更是伴書而眠,他的床一半留給了他的書籍。毛澤東的一生是用知識和信仰武裝起來的一生,他作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締造者,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能屹立與世界之林,做出了舉世矚目的貢獻!當年,習總書記去梁家河村當知青時,也是帶上了滿滿兩大皮箱書籍,不管白天干活兒有多辛苦,晚上總是要堅持讀書,不忘學習。習總書記在工作中多次提出領導干部要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真正把讀書學習當成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積極推動學習型政黨、學習型社會建設。由此可見,讀書多少是一個人能否成功的關鍵,讀書是一個人在學術理論上的深思和感悟的過程,作為一名學者,只有擁有深刻的理論和堅定的信仰,才能彰顯出其人格魅力和社會洞察力,才能成為受人尊敬的智者。

雖然習近平生在革命家庭,但是他的家庭又是不幸的。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勛“文革”蒙冤16年,其間,習近平曾十多次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但是每一次都遭到冷遇,主要原因就是他父親習仲勛的所謂“問題”。但是,這些都沒有動搖習近平平同志對中國共產黨的忠心和信仰。

回顧歷史,有這樣一組耐人尋味的對比:1924年,孫中山在黃埔軍校號召,要把革命做成功,便要從今天起立一個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發財的心理。然而僅僅十幾年過去,抗戰“前方吃緊”,國民黨要員卻在“后方緊吃”,等到抗戰勝利,當年的革命理想,更是被拋到了九霄云外;反觀共產黨領導下的陜甘寧邊區政府,“縣長概是民選,官吏如貪污五十元者革職,五百元的槍斃,余者定罪科罰,嚴令實行,犯者無情面可袒護優容”。在極其殘酷的條件下,堅定信仰武裝起來的革命隊伍,贏得了千千萬萬民眾舍生忘死的緊密追隨,讓“小米加步槍”生發出戰勝“飛機和大炮”的巨大威力。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是對人民、對民族、對國家虔誠的信仰支撐著他們默默奉獻,正是他們的奉獻,才讓中國真正有了自保之力,在國際社會上不用低頭讓步!

我曾到過西安,特意去了趟法門寺,在法門寺藝術長廊的文化墻壁上,我有幸看到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在此的過往足跡。無論何時,他從未對共產黨產生過過一絲一毫的動搖,他始終堅信馬克思主義,堅信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名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學生我們的信仰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念,對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信仰,對黨和人民的忠誠。我們應始終堅定這份信念、堅定這份信仰、堅定這份忠誠。

身為一名馬克思主義信仰者,我深刻的感受到學習的重要性!因此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一定做到:堅持以習總書的重要講話為指導思想,努力提升自己。真正做到:理論上清醒,政治上堅定。進一步全面而又深刻地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深入學習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的講話和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不斷提高自己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覺悟和理論水平,始終保持對遠大理想和奮斗目標的清醒認知和執著追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而努力奮斗!

猜你喜歡
追求知識中國夢
鍥而不舍“追求”陳都靈張藝興哈欠連天狀態不佳
莫言《紅樹林》蘊含的文學價值思考
習題變一變 思維現一現
是“知識”,還是“知識權力”追求?
愛與知識的力量
美媒:非洲人欲在華追求“中國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