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本課堂背景下的小學低段語文朗讀教學

2017-10-21 09:11陳少華
寫作(中旬) 2017年9期
關鍵詞:小公雞小鴨子蟲子

陳少華

摘要:課程標準建議各個學段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v觀目前我國小學低段語文的朗讀學習,還是存在許多教學弊端,這些問題的存在阻礙著學生語言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養。呼喚站在生本角度的低段語文朗讀教學迫在眉睫。

關鍵字:生本課堂;低段;朗讀教學

朗讀訓練是開展語言文字訓練的重要途徑,是個體對語言文字內化吸收和個體表現相統一的過程。朗讀是閱讀教學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是識記、理解、入情、會意、悟境進而錘煉語感的重要手段。在教師們的備課手案里也能瞧見他們對朗讀教學和訓練的關注和重視。諸如每一課的“有感情朗讀”,讀出“x x感情”,沒有做出具體的方法指導和技巧訓練,如何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筆者嘗試從生本角度來談談小學低段語文朗讀教學措施。

一、教會朗讀方法,讓真正個性張揚

朗讀是一種特殊的“表達”,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字正腔圓,也不是通常說法上的正確流利,它是通過語氣、節奏、重音、停連等,把朗讀者自己的獨特理解和移情體驗,借助自己的聲音媒質個性化地表達出來,是對文本的一次“二次表達”。所以教師要在朗讀課堂上提醒學生注意:①發音準確。遇到生字或吃不準的字,要查字典弄清楚;如果是多音字,須按照語言環境選擇正確的讀音。②節奏分明。朗讀要依照文章的思想感情,確定輕、重、緩、急。③音調合理。音量不能過輕,也不能過響;語調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視內容變化而定。④語氣恰當。注意文章內容和標點符號的提示。教師可進行范讀指導,也可讓學生聽聽課文錄音,還可以一邊讀一邊交流點評。

雖然低年級語文教學活動屬于入門級別的教學,但是在這一時期,學生接受能力是非常強的,這一階段的發音教學會影響學生的一生。為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制定出科學的教學方案,讓學生做到語句停頓正確、語速適當、發音標準,根據不同內容的語境表達出自己的情感,讓孩子的個性品讀真正得到張揚。

如部編本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五課《小公雞和小鴨子》有這樣一段對比描寫強烈的句子:

小公雞找到了許多蟲子,吃得很歡。小鴨子捉不到蟲子,急得直哭。小公雞看見了,捉到蟲子就給小鴨子吃。

教師應該讓學生體悟兩個角色的內心情感,一個快樂,一個著急。一個滿足,一個不知所措。那么如何用朗讀的聲音來表達體悟的情感呢?教師不妨借助一些朗讀符號標識,幫助學生建構。

小公雞/找到了/許多蟲子,吃得很歡。小鴨子/捉不到/蟲子,急得直哭。小公雞看見了,捉到蟲子/就給/小鴨子吃。

這樣的停頓一學,情感基調一體驗,學生們便讀得有聲有色了。

二、創造朗讀機會,培養朗讀興趣

教師要盡可能地創造朗讀機會,讓學生讀有所獲。為了激發學生朗讀興趣,可以采用多種形式讀,個人自由讀、師生合作讀、小組合作讀、同桌對讀、分角色讀、表演讀、配樂讀、接龍讀、提供道具讀、競賽讀等。

一年級下冊《怎么都快樂》這首兒童詩,全詩四小姐,從一個人到兩個人再到三個人最后到許多人,呈現一個縱向遞進的過程,心情從平靜到快樂再至興奮的爬坡,非常適合讓孩子們在朗誦中體驗獨處和人分享的幸福感。而且由于是詩歌,老師完全可以讓孩子們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分小節讀,接龍讀,表演讀,把這首詩歌無形中積累下來。多元方式的朗讀,代替了老師乏味的講解,創造的朗讀機會,也無痕地化“硬骨頭”為“棉花糖”。

通過課堂詩歌的典范學習,教師也應抓住生活中的朗讀訓練契機。課余,讓孩子們回家進行《為你讀詩》活動。人人參與,體驗當明星般的感覺。盡量運用課堂上習得的朗讀方法技巧,再加以釋放個人的能力水平,配上音樂,讓朗讀作品完美綻放。錄制好的詩歌作品,發送到班級微信圈,進行大眾評審,鼓勵表揚為主,調動學生朗讀興趣為主要目的。

三、結合課文內容,營造朗讀環境

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利用低段小學生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感興趣的心理,結合課文內容,在班級里營造出符合語境的朗讀氛圍。如一年級下冊教材課文《動物王國開大會》,課文圍繞動物王國要開大會,結果狗熊播的通知非常不完整,缺具體時間,缺地點,讓動物狐貍、大灰狼、梅花鹿過來追問更正。全文以人物對話推進故事發展,適合分角色朗讀、演繹。故事內容非常貼近低段小學生的丟三落四特征,教師抓住文本特點,弄懂學生心理,可以有的放矢地開展適合低段學生的朗讀教學。尤其是同一個角色狗熊的相同疑惑問句“為什么?”“狗熊捶捶自己的腦袋,說:‘我怎么沒問清楚呢?”的三個問題,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狗熊的疑惑不解去追問小孩子,調動起學生的閱讀期待,帶著十足的好奇心去學習課文。同時在分角色朗讀時,也必定會自然而然地讀出心中的困惑,這些水到渠成的朗讀技巧不用刻意地生搬硬套,在朗讀環境中就能做到。

四、把朗讀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正如布盧姆曾說:“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睂W生在朗讀一篇課文時,是帶著一定自我觀點在閱讀,他們在閱讀過程中也會有所思考,再綜合自身素質和生活環境等因素后,學生通過朗讀可以發表自己對朗讀時應有的語境、語氣的理解和觀點。在《春雨的色彩》這篇文章中,學生對鳥兒的“爭論”形式這一問題,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認為麻雀與燕子在“爭論”時雙方雖各有特點,但不應該是吵架的感覺,應該有禮貌的對話;還有的孩子覺得鳥兒的“爭論”是把道理說清楚就可以,不至于吵架。作為教師,我們在教學中給予學生正面引導是必須的,反復引導只是為了讓學生給你做更好的自己。然而,如果過多地將成人的理解教給學生,反而會讓學生的情感一邊倒。處在童年期的孩子,他們的世界本該多姿多彩,教學時,教師應該站在生本角度,關注孩子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開展朗讀教學。

朗讀教學,應站在生本角度,設身處地地為學生的發展做出鋪墊。低段朗讀教學,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有智慧地指導,才能讓學生想讀、敢讀、會讀,在讀中求知。這樣的朗讀教學,才會入乎其內得其情,出乎其外表其言。言為心聲,方可朗讀傳情。

猜你喜歡
小公雞小鴨子蟲子
小公雞找快樂
幸福的蟲子
小鴨子得救了
吃蟲子的花
開心的呼嚕嚕
什么是玩呢
爆笑蟲子
兩只小公雞
請不要隨意捉蟲子!
過了兩次生日的小公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