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文而異靈活多樣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

2018-02-26 19:42程碧靜
小學教學設計(語文) 2018年4期
關鍵詞:斜塔鐵球伽利略

程碧靜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下第七單元第25課。

【教學目標】

1.通過聯系上下文、想象情境等方法理解“信奉”“不容更改”“膽大妄為”“固執”等詞語的意思,并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比、品味語言,了解伽利略“質疑—反復試驗—公開試驗”求證真理的過程,感悟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3.通過對具體事例及側面描寫的學習,初步掌握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教學流程】

一、直接揭題,整體感知

1.板書課題: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學生齊讀)

2.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想想文中出現了幾個人物?

二、簡介人物,了解背景

1.課文中出現了哪兩個人物?(板書: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外國人的名字比較難讀,你能讀好嗎?讀讀這兩個人物的名字。

2.再讀課文,結合文中的語句介紹一下這兩個人物。(交流反饋)

(1)你對亞里士多德有了什么了解?

出示:那時候,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亞里士多德,把這位兩千多年前的希臘哲學家的話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誰要是懷疑亞里士多德,人們就會責備他:“你是什么意思?難道要違背人類的真理嗎?”

預設:學生找到“信奉”。師追問:“信奉”是什么意思?(相信并奉行)人們是怎么“信奉”亞里士多德的?如果有人懷疑亞里士多德,人們會怎么樣?

板書:信奉(隨機指導朗讀)

小結:作者連用了兩個問號,讓我們感受到人們對亞里士多德說的話深信不疑。亞里士多德確實是個很了不起的人。

出示: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是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他的著作構成了一部百科全書,包括哲學、天文、地理、氣象、生理、心理、文學。他被恩格斯稱為“古代最博學的人”。

(2)你對伽利略又有了什么了解?

預設:

他在學校念書的時候,同學們就稱他為“辯論家”。他提出的問題很不尋常,常常使老師很難解答。

伽利略那時侯才25歲,已經當了數學教授。

小結:當時的伽利略就是這樣一個年輕有為、敢于質疑的人。

三、研讀課文,感悟形象

1.感受伽利略善于思考、大膽懷疑的品質。

師:一個是彪炳千古的圣賢,一個是初出茅廬的數學教授,這兩個相隔兩千年的偉人之間又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或:這一次伽利略又提出了一個怎樣不同尋常的問題?)

出示: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人們對這樣的說法深信不疑,而年輕的數學教授伽利略讀了亞里士多德的這個觀點后卻是什么態度?(板書:懷疑)

他是怎么想的?

出示:

第一種結論:10磅加1磅重的鐵球落下的速度比10磅重的鐵球慢。

第二種結論:10磅加1磅重的鐵球落下的速度比10磅重的鐵球快。

看到這兩種結論你有什么想法?從一個事實得出兩個相反的結論,這怎么解釋?

小結:從一個事實得出兩個相反的結論,說明亞里士多德的自由落體理論是錯誤的。伽利略正是經過深入思考才得出了這個結論,這就是嚴謹的科學態度。

2.感受伽利略勤于實踐、嚴謹大膽的科學態度。

師:從一個事實得出兩個相反的結論,這怎么解釋?伽利略心里充滿了疑惑,他又是怎么做的?(板書:反復試驗)

出示:伽利略帶著這個疑問反復做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的確說錯了。

你從這句話中讀出了什么?抓住“反復”“許多次”等詞感受伽利略嚴謹而大膽的科學態度。

小結:伽利略不僅深入思考,而且反復試驗,來證實自己的想法。

3.感受伽利略面對壓力,勇于挑戰權威、追求真理的精神。

師:伽利略除了自己反復做試驗,他還做了什么?(生:他還宣布要在比薩城的斜塔上進行一次公開試驗。)(板書:公開試驗)人們是怎么看待這次試驗的?

出示:消息很快傳開了。到了那一天,很多人來到斜塔周圍,都要看看在這個問題上誰是勝利者,是古代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呢,還是這位年輕的數學教授伽利略?有的說:“這個青年真是膽大妄為,竟想找亞里士多德的錯處!”有的說:“等會兒他就固執不了啦,事實是無情的,會讓他丟盡了臉!”

(1)比薩斜塔前,人們議論紛紛,你能來讀讀人物的話嗎?你為什么這么讀?

預設:

他們是來看伽利略的笑話的。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膽大妄為”的“妄”是什么意思?(妄:胡亂,輕率。)“膽大妄為”又是什么意思?(膽大妄為:膽子很大,無所顧忌,胡作非為。)為什么說伽利略“膽大妄為”?(隨機指導朗讀)

“固執”是什么意思?(固執:性情或態度古板執著,不肯變通。)從中你讀出了什么?(隨機指導朗讀)

小結:在別人看來,伽利略的舉動就是胡作非為、不可理喻。作者連用兩個感嘆號,讓我們感受到當時人們對他的舉動是不屑一顧的。再次朗讀人們議論的兩句話。

(2)但事實是怎樣的?(生:大家看見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了,正跟伽利略說的一個樣。)

出示:伽利略在斜塔頂上出現了。他右手拿著一個10磅重的鐵球,左手拿著一個1磅重的鐵球。兩個鐵球同時脫手,從空中落下來。一會兒,斜塔周圍的人都忍不住驚訝地呼喊起來,因為大家看見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了,正跟伽利略說的一個樣。

(3)師: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了,這時斜塔周圍的人都——(生:驚訝地呼喊起來。)

(4)想象剛才那些嘲諷、挖苦、質疑的人會是什么表情,會說些什么?請你在書上寫一寫。

(5)小結: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巨響打破了禁錮人們頭腦兩千多年的枷鎖。讓我們再次感受這個令人難忘的歷史瞬間吧。(生齊讀)

(6)讀到這里,你對這句話有什么理解?

出示: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預設:對圣賢我們應該尊重,但不能盲從;追求真理需要實事求是,需要勇氣、毅力、自信、恒心。

四、總結全文,升華感情

總結:正是一個個像伽利略這樣不盲從、不迷信的人,在大膽的質疑中,在反復的實踐中,在對真理不懈的追求中,使人類的科學技術不斷進步,歷史車輪滾滾向前!

課后反思:

教材的形式多樣,教學應該因文而異,從教材特點出發,靈活設計教學環節?!秲蓚€鐵球同時著地》是一篇情理結合的文章,在深入鉆研的基礎上,根據本段不同的特點,我采用不同的處理方法。

首先,打破課堂常規,對課文進行了整合。在初讀課文以后,沒有按常規的設計思路讓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而是安排學生找文中的語句來介紹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讓學生通過讀課文來了解人物,再通過補充材料加深對人物的認識。通過對比,使學生明白當時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身份、地位的懸殊,交代了時代背景,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伽利略做這個試驗面對的巨大壓力及試驗成功帶來的震撼力,為突顯人物高大的形象起了鋪墊作用。

其次,運用多媒體演示化解思維的難點,突破教學難點。伽利略面對亞里士多德的“真理”質疑的過程,是學生理解的難點。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在學生自讀理解的基礎上,運用多媒體的演示,把從亞里士多德“真理”中得出的兩個結論通過簡單的文字描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通過比較,輕松自然地得出前后兩個結論的截然相反,從而明白亞里士多德所謂的“真理”其實是錯誤的。教學的難點也得以突破。

最后,讀寫結合,豐富內涵,突現主題。了解、體會公開試驗前后人們對伽利略態度的變化,對表現伽利略這個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質十分重要,這也是這篇課文的重點。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品味側面描寫人物的語言,拓展文字背后的內容,通過對比人們前后的言行,安排小練筆——“面對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事實,剛才那些嘲諷、挖苦、質疑的人會是什么表情,會說些什么?發揮想象請你寫一寫”。用這樣的形式來豐富內涵,讓學生感受伽利略面對壓力,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品質和高大的形象,突出課文主題。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應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個性,靈活設計教學環節,在閱讀活動中,充分尊重學生的自我體驗,激勵學生勇于表現自我,發展求異思維。把課堂還給學生,我們會發現學生的感悟其實很獨特,理解也很精辟。

猜你喜歡
斜塔鐵球伽利略
大小鐵球會同時落地嗎
敲打鐵球的方法
什么是伽利略慣性定律
伽利略質疑權威
比薩斜塔
乒乓球與大鐵球
煎餅斜塔
伽利略與天文年
伽利略,星星的使者(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