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薄弱學校音樂校本課程開發初探

2018-03-05 05:40孫延華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 2018年1期
關鍵詞:薄弱學校校本課程音樂

孫延華

【內容摘要】農村薄弱學校音樂校本課程開發對于音樂教育的課程改革具有重大的價值和廣闊的前景。就農村薄弱學校而言,校本音樂課程是否能夠順利實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程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水平。

【關鍵詞】音樂 薄弱學校 校本課程

我校地處我市偏遠的后山區,是一所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校內教學硬件設施條件有限,音體美專業教師師資配備不足,社區里又沒有文化娛樂設施,學生不能感受到藝術學科教學帶來的樂趣。

“校本課程”是一個外來語,最先出現于英、美等國,已有20多年的歷史了。在中國新課改的教育形勢下,校本課程成為了新課改的重點,而農村薄弱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既是重點更是難點。

一、什么是校本課程

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規定:“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從英文字面來理解校本課程是“以學校為本”“以學校為基礎”,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鄭金洲在《走向校本》中這樣解釋:所謂校本,一是為了學校,二是在學校中,三是基于學校。為了學校,是指要以改進學校實踐、解決學校所面臨的問題為指向;在學校中,是指要樹立這樣一種觀念,即學校自身的問題,要由學校中的人來解決,要經過學校校長、教師的共同探討、分析來解決,所形成的解決問題的諸種方案要在學校中加以有效實施。校本課程作為一種開放性的課程開發與管理模式,它的思維特征至少應該包括互動、民主和創新等方面。我校結合上級相關文件的要求,音樂學科的校本課程也成為學校眾多校本課程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不僅僅是我校,周邊的學校校本課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

二、農村薄弱學校校本教材的創編

目前,不同學校以及培養對象的實際情況不一樣,導致在傳統的課程設置上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恰恰彌補了這方面不足。時代在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也在發生微妙的變化。如果我們因片面的認為帶有濃重情愛味道的流行歌曲會對未成年學生造成誤導或傷害而一味的回避流行歌曲的學習,那么我們的音樂課堂是不可能受到學生歡迎的,因為流行歌曲中也有很多積極健康向上的作品。我們作為農村薄弱學校,沒有條件去現場感受藝術大家的表演,就連學生參加聲樂、鋼琴、舞蹈等方面的興趣班也是寥寥無幾。學生平時接觸比較多的仍然是一些流行音樂作品。學校結合學生的興趣,有選擇地將一些健康的流行音樂編寫進學校音樂校本教材并引入課堂,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學唱到他們夢寐以求的流行音樂作品,而且還能通過老師的引導,掌握作品的創作背景和歌星的成長經歷,讓學生們感受到老師已經注意到了他們的興趣和愛好,讓他們感受到歌星的成名過程是艱難的、曲折的,讓他們在學唱作品的同時進一步學習歌星的優秀品質。這樣,老師和學生能平等交流、共同探究,辨別美丑,無形中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又回來了,音樂的信心和音樂的審美能力又得到了提高。例如:學校的校本教材中新增添了金志文和胡桑的《孝和中國》、楊培安演唱的《我相信》、鄭智化演唱的《水手》、韓紅演唱的《天亮了》等流行音樂作品,可以說這些都是很好的禮儀、勵志、親情教育方面的歌曲。音樂校本教材創編分別以“立志報國、家和萬事興、孝和中國、”為主題單元,通過欣賞《孝和中國》、《天亮了》、《水手》,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感悟禮儀教育、樹立遠大志向和孝敬父母長輩等方面的重要性。而這些作品的篩選又與學校的德育工作相接軌,校本音樂教材又體現了學校的實際情況和需要,可謂是一舉多得。

三、農村薄弱學校校本課程要在農村探寶尋根,巧用學生身邊的資源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特有的學習途徑和學習環境,他們的學習渠道是多方面的,而在他們的身后更是鏈接了一個個龐大的社會資源庫。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現在的家長文化素質也在普遍提高,能唱歌的、善于演奏的、熱衷于舞蹈的比比皆是,定期約請家長來到學校獻技獻藝,極大的豐富了音樂課堂的教學內容、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音樂藝術表現的能力,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

同齡人、社會、文化傳媒等也是學生老師。孩子們的學習經驗有的來自于他們的父母教育、家庭生活的同時,還有的來自他們與同齡人的交往與游戲,也有的來自他們生活的周邊環境、文化傳媒等等。通過這些渠道獲得的相關音樂藝術知識往往會被孩子們帶到課堂上,通過校本課程的學習活動把校本教材、教師、學生、家長、社會、文化傳媒這些方面的資源有機的整合在一起,進一步豐富了音樂課的教學內容,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教育的信息數量。學生這些原生態的經驗與經歷,都是不可多得的教學資源。作為音樂教師就應該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深入挖掘并巧用學生的智慧,為我們的教學所用,促使音樂課堂教學更加有效、生動的開展。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是最高級的語言,音樂教育對學生的影響力是極大的,它對學生情感的影響直接而強烈的,它能觸及學生的內心深處。而學校的校本課程可以依據當地學生的實際并創造性的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教育。

四、建立和完善開設農村薄弱學校校本課程的相關措施

在新的形勢下,要想取得新的成效,校本課程就要適應新形勢,建立相應的、行之有效的運行機制。這就要求學校統一思想認識,逐步改變了學校教科室和體藝教研組成員傳統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適合農村薄弱學校的校本課程機制。

制訂“農村薄弱學校校本課程工作規范與制度”是首要工作。既要考察農村學生對音樂教學的需求與反饋情況,針對農村薄弱初中的教學對象設置符合當地實際的調查問卷,最大范圍的聽取老師、家長和學生的意見,又要借鑒城區學校校本課程創建經驗,結合當前實際與國家發展的需求,制訂出具有農村薄弱初中特色的又能滿足多方面需要的音樂校本課程工作規范與制度,進一步縮小城鄉學校在音樂學科教育教學上的差距,進一步凸顯音樂學科知識學習以及校本課程開設的價值。另外,在校本課程實施的過程中,要有計劃的調查校本課程的實施效果,善于搭建展示平臺,讓學生和家長目睹校本課程開設的效果和成績,定期進行校本課程的經驗交流與推廣,如學校要有例會,定期總結和交流校本課程實施的經驗,并進行優秀校本課程教學評選,組織有正對性的校本課程教學比賽或成果展,最好能邀請兄弟學校一起參加。校際之間比教育看教學、比規范看制度、比學習看效果、比成果看風格,不僅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熱潮,而且形成了濃郁的創新教學風氣。

五、課外實踐活動與結合農村地方特色相結合

不同地區有著自己的特色文化,學校要關注、收集當地的文化資源并深入挖掘當地文化內涵,將當地群眾健身、娛樂活動和當地特色的音樂藝術作品請進校園,通過校本課程的教學,這樣不僅可以使孩子們在優美的頗具地方特色的民間音樂中,增進對地方民族音樂文化的了解,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還提高了他們在音樂方面的綜合能力,也為地方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奠定了基礎。

課程開發,是一種具有教學科研性質的課程管理模式。而在農村薄弱學校音樂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從農村薄弱初中的實際出發,來加以創新,才能有效地提高音樂校本課程開發的成功率和實用性。endprint

猜你喜歡
薄弱學校校本課程音樂
農村薄弱學校如何實現內涵式發展
培養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現代中國人
薄弱初中學校數學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初探
新疆高職院校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課程設計及開發研究
高中學?!叭乃仞B特色德育”實施策略研究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農村薄弱學校改造
基于薄弱校學生的高考化學微專題復習模式構建
音樂
秋夜的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