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長中的精神守望

2018-03-07 08:19姚澤蘭吳昌
現代交際 2018年4期
關鍵詞:善良物欲成長

姚澤蘭+吳昌

摘要:小說《麥田里的守望者》通過主人公霍爾頓尋找自我成長過程中的種種矛盾與沖突,真實反映了二戰后美國社會的真實狀態:人們沉迷于物質享受,情感上的冷漠與虛偽,精神上的迷惘、彷徨和空虛。該作問世后曾喚醒了無數彷徨苦悶中的青少年,也給現實中的我們一定啟示。

關鍵詞:精神 心靈 物欲 善良 成長

中圖分類號:I1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4-0131-02

美國作家塞林格的長篇小說《麥田里的守望者》一經出版就引起巨大反響,成為20世紀美國最為經典的著作之一。作品主要塑造了一位有著敏感、好奇、焦躁、不安、想發泄、易沖動個性的16歲少年霍爾頓的形象,揭示了二戰獲勝后繁榮美國社會背景下人們精神生活的荒蕪。作者這種對物質與精神的思考與描寫,對美國乃至世界許多地區的社會青年產生了重要影響。如今,該書已是我國中小學生課外閱讀書目之一,內容雖描寫的是上世紀50年代的景象,但仔細讀來,我們可以感受到強烈的現實關照,帶給我們一定啟示。

一、精神的迷失

長久以來,關于人性的善與惡、丑陋與美好、虛偽與真實等一直是文學作品探討的話題。20世紀以來,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所產生的毀滅性災難給世人身體和精神上都產生了巨大影響,西方人一直所推崇的理性、信仰和道德觀念一掃而空,精神的困惑、迷失和彷徨成為戰后西方的一種普遍現象。小說《麥田里的守望者》就與這樣一個時代背景密切相關。

二戰勝利了,但戰爭災難和人性邪惡在西方人(美國人)內心難以揮之而去。此時的人們對人性之惡充滿著恐懼,對未來充滿著迷惘。與此同時,美國的經濟在戰爭刺激下正高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巨大提高,社會各界都認為美國處于最好的發展階段??墒?,物質文明的進步與精神文明之間產生了嚴重偏離,人類原本純潔的心靈被物質財富所玷污。相較于對理想的追求,個人信仰和善良的堅守,及時行樂,享樂主義,滿足于物質生活開始成為美國社會的主流,大眾對人情極度漠視,驕奢淫逸、縱情狂歡。對物欲橫流下人們的精神迷茫的描寫,作者是通過主人公霍爾頓的叛逆和逃離來表現的。

成人本代表著理性,然而成人的世界充滿著虛偽、丑陋和險惡,人與人之間走向陌生和麻木,這已影響到了學校及廣大的青年人。主人公霍爾頓出生于美國中產階級,自小享受著充實的物質生活。他本性善良而純真,也向往著美好而幸福的生活。然而,他一直處于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沖突中,他渴望得到心靈的慰藉和真情。家庭里,父母只是孩子的提款機,他們只負責提供豐裕的物質生活,卻極少關心孩子的精神世界。主人公霍爾頓希望能與親人一起進行交流,了解他的內心世界,破解他的迷茫,但這種親人之間的交流無法得到滿足。成人世界的頹廢在學校和青年人身上到處顯現著。學校里,學校教育的就是財富是成功的象征,讀書、求學問、出人頭地只是為了滿足個人物質的需求。與同齡人的談話和交往永遠離不開物質,同齡人之間已經沒有真正的友誼?;魻栴D每時每刻都感到孤獨,內心的空虛讓他走向叛逆。以他為代表的許多青年人完全失去了自我和純真,這也是主人公叛逆性格產生的主要原因?,F實中的他在學校無所事事,滋事打鬧,不學無術,多次被學校開除。為了排遣內心的孤獨和郁悶,霍爾頓掙扎著希冀與成人交流。然而,在成人世界里,無論是最親愛的老師、往日的同學、心地善良的修女,乃至父母兄長,都無法給予他慰藉。終于,在一次被學校開除后,他決定逃跑。

二、精神的洗禮

然而,出逃中的他真實地體驗到了比學校更為殘酷骯臟的成人世界。文明在這里早已異化,留給他的只是難以愈合的心靈創傷。在流浪的短短幾天中,他接觸到了各式各樣的人物,見證了社會里的種種罪惡。

現實中的人們失去了追求與生活的方向,如同行尸走肉沒有一絲溫情,人與人之間也是冷漠與麻木無情的。正如霍爾頓第一人稱敘述的開端:“我穿過馬路以后,覺得自己好像失蹤了似的。那是個混賬的下午,冷得可怕,沒有太陽什么的,在每次穿越馬路之后,你總會有一種像是失蹤了的感覺?!边^度的城市化和商業化使人變得冷漠和庸俗,這也讓他內心充滿著失望、疲憊與壓抑。就如在旅館中,霍爾頓看到了一個患異裝癖的男人和一對男女的忘情,白天看似正人君子的模樣,在這原形畢露,這使他聯想到了校長、父親等人的作為,因此感到煩悶壓抑。虛偽與無聊的生活之外,他更是遭遇了欺騙與敲詐。他同情妓女可妓女反而帶人來敲詐他,這讓他徹底對成人世界感到失望。他不停地轉換地點,不停地打電話,以尋求內心的交流與郁悶的釋放,可最后只是讓他更為失望與孤獨。因為,他內心的那種孤獨與無助則是常人難以理解的,他無法適應這樣的生活。這其實不僅僅是主人公,作者也是借此寫出了社會上一部分人對自我生存的種種憂慮與掙扎。三天的流浪讓他看到了丑陋的世界,拖著疲憊的身體和一顆破碎的心回到了家。妹妹的真情給予了他精神的撫慰。他向妹妹講述自己的理想就是前往西部,裝作一個又聾又啞的人,享受簡樸而浪漫的鄉村生活,做一位麥田里的守望者。他也深刻地認識到自己一直以來所追求的內心世界只有在遠離城市和塵囂的自然和兒童世界才能找到,即精神上的真、善、美。這里代表的是未被社會侵蝕的純真世界,他要做的就是不讓這個世界被摧毀。守望麥田里那些歡快的兒童,也守望自我精神的善良和幸福。

其實,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他更看重精神方面的追求。他沒有對世界產生絕望,他對內心的善良有著執著的追求。在經歷了一次次的失望和反叛后,主人公內心的同情感和責任感也被徹底喚起,他沒有逃離現實,而是勇敢地正視,堅守著自己的善良,回歸家庭,重新開始生活。這也是他一直所堅持和所希望的。他認為學校應該是培育美好道德的地方,校長應該充滿愛心,一視同仁。再如,他對妓女桑妮的經歷充滿著同情,對她什么都沒做,而是給了她一筆錢讓她走。面對固執的妹妹,他只能放棄自己的計劃。他要保護自己的妹妹,讓妹妹快樂才是他的責任。

三、啟示:精神的守望

文學是生活的反映卻又不限于生活,它能引起人們無盡的思考。一個曾經充滿叛逆和迷茫的少年轉變為一個有目標和責任的成熟青年,人性的善良與真實最后戰勝了令人厭惡的塵世。這也是作者最終要向世人所傳達的精神思想:堅守人性的善良,正視現實生活。

可以說,主人公霍爾頓是一個可以讓廣大讀者產生共鳴的人物。他的成長歷程是許多孩子將要經歷的過程,也是許多成年人經歷過的煩惱。作品中的主人公或許僅此一人,而在當下現實中像他這樣的青年似乎又非常常見。主人公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內心掙扎與斗爭又何嘗不是我們內心的真實寫照呢?與《挪威的森林》一樣,《麥田里的守望者》中呈現出的就是青年在社會環境中的真實困境,折射出了現代人內心的焦慮和理想價值的失落。作品中的主人公最終獲得了自我救贖,其辦法就是堅守善良,守望精神。不可否認,成長的過程是充滿痛苦的,然而我們無法躲避。這也是本書留給我們的問題。既然成長難免要有陣痛,那就要勇敢地面對和接受。在日新月異的今天,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我們青年人不僅要能抵擋住外在的誘惑,控制無節制的欲望,更要擺正心態,積極面對現實生活,克服成長過程中的困惑與不安,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做一個精神的守望者,堅守善良,做一個有理想的人。否則,精神或肉體只能被現實中的丑惡逐漸侵蝕,喪失自我,走向迷茫與瘋癲。

參考文獻:

[1]塞林格.麥田里的守望者[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4.

[2]李偵.“反英雄”經典形象與現實社會的碰撞——《麥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爾頓的反叛方式及緣由[J].江西社會科學,2011(5).

[3]王喆.尋找失落的文明——《麥田里的守望者》主題思想評析[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2(1).

[4]黎雪梅.疏離及其抗議——《麥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爾頓解讀[J].貴州社會科學,2013(9).

[5]張欲曉.懸崖邊上的人生困惑——塞林格《麥田里的守望者》的社會主題評析[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報版),2003(1).

責任編輯:于蕾endprint

猜你喜歡
善良物欲成長
章金宇
淺談動漫作品中原始單一的反面人物
從《西游記》看戰勝心魔
淺析敦煌飛天藝術形象的情感美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長
煤企關注大學生員工心理成長的現實意義
班級管理問題與應對策略研究
優化體育教學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研究
《后物欲時代的來臨》
運動能夠抑制物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