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師范生古詩文教學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018-03-24 09:30張艷
文學教育 2018年3期
關鍵詞:師范生古詩文能力培養

內容摘要:古詩文的文化傳承價值與育人功能需通過語文教師的教學能力來加以實現。目前,高校師范生古詩文教學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課程設置不太合理、課堂教學重理論輕能力,教學實踐與實際中學課堂對接不暢等方面。高師院校培養高質量的師范生的有效路徑在于:以學生為主體,優化課程設置;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及教學管理;加強語文實踐基地建設,增強有效對接。

關鍵詞:師范生 古詩文 教學實踐 能力培養

古詩文是中國古代優秀文化之精髓,是中小學生的重要學習資源和寶貴的精神養料,古詩文閱讀也是歷年來在語文詩卷中得分率較低的題型之一。要培養中小學生的人文素養,夯實語文功底,就必須重視未來的語文教師——師范生的古詩文教學能力培養。目前,傳統高校中文師范教育還存在諸多問題,如:課程設置方面,必修課時不足,選修課種類少;雙師型教師匱乏,重理論輕實踐;高校師范教育與中學語文教育對接不暢,另外,教育實習基地不穩定、實習實踐針對性不強等因素,都制約著師范生古詩文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探究師范生古詩文教學實踐能力培養低效原因并尋找解決對策,是值得我們關注和思考的課題。

一.導致師范生古詩文教學能力較低的原因

(一)課程設置方面,必修課時不足,選修課種類少

“課程改革一直是高師教學改革的一個焦點,課程內容的設置是促進教師行為成熟、實現師范專業目標的關鍵,也是教師專業發展中職前教師培養的切入點與突破口?!盵1]高校中文專業是培養有“學者素養”的未來教師,而不是培養書齋式研究的學者,這樣的人才培養目標,在課程設置方面,對師范生的語文教學實踐能力的要求,應有別于一般的中文專業。以詩歌教學為例,在課程設置方面,應開設必要的專業必修課或選修課,如“詩詞鑒賞”“唐詩語言學”“詩詞曲經典解讀”等課程,以利于提高學生對詩詞曲的把握能力。目前,許多中文教育專業側重于文學史,文學理論等相關課程,這對中小學語文教師詩歌鑒賞教學能力培養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中國古代文學史是中文專業的學科基礎課程,與其它如現當代文學史等課程比起來,課時是多一些,但從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看,很多院校所設課時量并不足,與古代文學相關的選修課,也就是兩三門。在這方面做的比較好的是西南大學,他們針對免費師范生開設的古代文學課,長達三個學年,總學時達288個。選修課也有13門之多,如《明代文學研究》《詩經導讀》《史記研究》《李白研究》《蘇軾研究》等,分別涉及斷代文學史、文體研究、作品研究、作家研究等專題,但一般性師范院校,難以開設這么多課程給師范生以選擇的空間。

(二)“雙師型”教師匱乏,課堂教學重知識的傳授,輕實踐能力的培養

高校需要既具備理論教學能力、又具備實踐教學能力的雙師型教師。目前,高師院校中文專業擅長文學史、詩詞鑒賞、教法的教師大有人在,而熟悉中小學語文教師隊伍古詩文素養現狀、古詩文教學現狀,并能對在校師范生古詩文教學實踐能力培養方面扎實著手的教師并不多見。目前,高校教師與中小學教師聯絡不暢,理論學習與課堂實踐存在一定的脫節。高校的古代文學閱讀教學,存在著李維鼎所說的以下問題:“誦讀不足,分析介入太快;咀嚼不足,結論給出太快;討論不足,分歧消解太快;欣賞不足,理性說明太快;整合不足,閱讀結束太快?!盵2]這與課時有關,也與高校教師的教學理念有關。高校與中小學一線語文教師相互溝通、聽課、調研,有針對性地探討師范生古詩文教學實踐能力如何培養、提高,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在教學觀念上,注重個人對文學史、文學理論的講授,輕師范生賞析性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教學方法上,側重于講授法,輕視對話、討論、自學指導等;時間分配上,缺乏誦讀、積累、賞析等必要的教學時間,閉卷考試,學生一般都可取得優秀的學業成績,但到具體的課堂一線,所展示的古詩文教學能力存在著明顯不足,如賞析力差、言語表述生澀、古詩文習得積累量不足等。

(三)實踐教學方面,重形式,輕效果,與中學語文教育對接不暢

高校中文專業語文教師人才培養傳統模式重理論傳授,輕能力訓練和課堂實訓,在一定程度上與基礎教育脫節。大學四年,師范生實踐機會偏少,教學實踐多安排在大四中的一個學期,前三年為理論知識傳授,幾乎不經歷教學實踐的訓練。三年的理論知識傳授,一學期的教學實踐能力訓練,顯然在時間上,有明顯的不足。這種模式,在師范生人才培養方案設計方面,如認知需求、能力結構、知識結構等都有待完善。另外,師范生教育實習基地不穩定、實習針對性不強等因素,都制約著師范生古詩文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

實習見習是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的重要準備環節,要真正落實這一環節,高校要應盡可能地將學生安排在跟專業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的實習基地單位。[3]而目前,高校師范教育與中學語文教育對接不暢,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有些高師院校的語文實踐教育基地還不穩定,還存在著不愿接納師范實習生的現象。其次,師范生有古詩文教學實習的愿望,而語文實踐基地的指導教師不愿對接,表現為不愿給實踐機會、不愿過多指導等。對此問題,本課題組曾做一調查。中小學教學一線教師由于多種原因,往往不希望實習生教古詩文,對于如何教化古詩文的指導也很難有質的保證。本課題組跟蹤南陽師范學院2016年到南陽各地或洛陽、鶴壁、開封等地支教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實習生,發放“師范生古詩文教學能力訓練實習調查問卷”200份,收回180份,回收率90%,有效率93%。經調查,師范生到中小學實習,幾乎有一半的指導教師,不愿意讓師范生試講古詩文。與老師座談得知,指導教師一般擔心古詩文篇目實習生講不好,容易影響學生背誦、理解和記憶,甚至影響學生期末考試。實習生試講不理想,指導教師還要重新講解,造成課時的浪費不說,學生在先入為主的情況下,容易影響整篇古詩文的理解。有的實習生,在學校進行了模擬試講,想將試講篇目在實習期間重新試講,指導教師對此支持程度不高,經調查,其中原因有二:師范生的實習要求一方面易干擾中小學教學進度;另一方面,有些篇目,在基礎教育的某一年級段,其古詩文教學能力也有所側重,并不像師范生原來設想的那么簡單,可在自己實習的年級段自由試講。一般來講,指導教師愿意指導實習生試講非古詩文篇目,在繁雜的教學任務面前,老師給實習生在古詩文教學能力方面有計劃安排的比例不高,能對實習生古詩文教學能力訓練有定期總結和反思的指導教師也不多見。

二.培養師范生古詩文教學能力的對策

高師院校實習生要想走出古詩文教學能力培養低效的困境,需要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優化課程設置、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及教學管理、高校與語文實踐基地對接等方面做出努力。

(一)以學生為主體,優化課程設置

在課程設置方面,要打破高校學術界與中學語文界之間的隔閡。結合實際,合理開設相關課程,如開設“中小學古詩文名篇研習”“中小學古詩文教學課例研究”“古詩文教學賞析口語訓練”等選修課,使基礎教育古詩文教學研究,在學術上的最新的發現、觀念和視角轉化,去服務師范生古詩文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從而避免將來中小學古詩文教學觀念的滯后和老化,以適應新形勢下古詩文教學的新要求。

在教學管理方面,加強師范生古詩文教學能力培養的教學研究。要大膽借鑒“翻轉課堂”新模式,“退教還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中心,知識的傳遞由學生在課下通過觀看視頻、材料完成,通過參與課堂上貼近真實場景的交互性學習活動提高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在教師的幫助和同學的協助下完成知識的內化?!盵4]如作家生平、經歷、作品創作概況等陳述性知識,盡可能交給學生課前自學、吟誦,課堂時間留給質疑問難、小組討論,把古詩文賞析能力的培養,如對古詩文的感受與把握能力、語言表述能力等落在實處。

此外,還可開展師范生古詩文吟誦大賽,師范生古詩文鑒賞教學大賽,給師范生創造更多的古詩文教學能力實踐及展示的機會。改革考核方式,增加平時背誦檢查、裸讀(是指在沒有教師指導、沒有參考資料、注釋甚少乃至于無的情況下,獨立解讀古詩文的閱讀方法)[5]能力的考查,把古詩文背誦積累與理解實踐落到實處,增加古詩文能力訓練考查在期末考試成績中的比重,徹底改變以閉卷成績為主的考核方式。

(二)改變理念,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及教學管理

古詩文教學能力訓練要提高實習水平,師資隊伍是關鍵。選拔富有先進教學理念、實踐經驗豐富、效果良好,具有古詩文教學特色的導師,為師范生指導教師。對實習師范生實行雙導師制(一個為校外導師,即中學任教老師;一個為高校實習指導教師)。構建校內外導師合作機制,提高雙導師制對學生課堂實踐指導的有效性。

在文化傳承與實踐能力培養的理念下,高校應廣泛調研,分析影響師范生古詩文教學訓練存在的問題,科學定位高師院校中文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師范生人才培養新模式,以適應地方教育未來發展需要。采取“長流水、不斷線”的做法,構建古詩文課堂試講、古詩文課堂教學研討、針對性語文課堂實習一體化的等實習模式。大學四年內,高校應組織師范生走訪自己的校外指導教師,了解中小學古詩文課堂,并根據自己古詩文教學實踐及走訪中存在的問題或困惑,與指導教師或任課教師一起探討自己實踐能力訓練的課題方向。在此基礎上,選擇古詩文課例,結合所學理論知識為古詩文課堂支招,通過大學微課堂試講,實習生之間相互點評等方式,形成一定的執教實習體驗。另外,在語文教育實踐基地,通過對古詩文教學課例進行觀摩、研討,訓練教學小論文的撰寫等方式,深化對古詩文教學訓練的認識。

(三)加強語文實踐基地建設,增強有效對接

目前,師范生實習期間,全面開展古詩文教學能力訓練是不現實的,也是無法讓一線指導教師接受的。高??梢愿鶕镜鼗A教育實際情況,選擇一所或多所學校作為固定的古詩文教學實踐基地。結合實踐基地優長,從師資、課型、教學理念等方面進行統一規劃,構建古詩文教學能力實習新模式;提升有古詩文教學特色的語文實踐基地建設水平,豐富語文實踐基地內涵,增強古詩文實踐教學基地的吸引力,為師范生實習搭建高層次實踐平臺。高校應有力推進語文實踐能力管理制度建設,在實習過程中,結合古詩文教學現狀,注重將實踐計劃、實踐落實、實踐考核有機結合起來。強化分組合作,探討古詩文教學實踐的學習交流方式,構建以語文課堂實踐為核心的考核評價體系,實現高校與語文實踐基地的有效對接。

參考文獻

[1]歐陽芬,劉松來.主動適應課程改革,積極探索優秀師資培養模式——“高師中文教育改革實驗”的理論探索與實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8):33-35.

[2]李維鼎.語文言意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9頁.

[3]蔡愛國.高校中文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與校內評價[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11):152-153.

[4]白瑪德吉,次仁旺堆:《“互聯網+”時代高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年1月第36卷第1期.

[5]唐麗花,張太兵.中文師范專業應加強學生“裸讀”古詩詞能力的培養[J].滁州學院學報,2013,(4):119-120.

本文為河南省教育教改項目“文化傳承視角下師范生古詩文教學訓練研究”(2016-JSJYYB-072)階段成果。

(作者介紹:張艷,南陽師范學院文史學院副教授,南開大學博士,主要從事古代文學教學研究)

猜你喜歡
師范生古詩文能力培養
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
“尋訪身邊的好老師”
構建“兩翼三維四能”師范生培養模式
高中教育如何從古詩文中感受中華文化之美
2018年公費師范生招生專業及計劃數
強化古詩文教學中的“素讀”
論師范生教育實踐能力培養下的課程整合探析
何處覓詩意 添翼其自飛
數學歸納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