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展涉農企業助力鄉村振興的思考

2018-05-14 08:54劉良軍
創新 2018年1期
關鍵詞:三農鄉村振興

[摘 要] 服務“三農”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是涉農企業的立身之本、價值之基、發展繁榮之要。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為涉農企業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涉農企業助力鄉村振興,應結合自身發展定位和相對成熟的比較優勢,明確主攻方向、主營業務、傾力重點。新時代涉農企業助力鄉村振興須注意不能借“助力鄉村振興”之名,傷害村民群眾應享盡享的正當合法權益;把解決“三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作為助力鄉村振興的第一要務;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務實助力鄉村振興。

[關鍵詞] 鄉村振興; 涉農企業; 三農

[中圖分類號] F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8616(2018)01-0033-09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沒有農村的全面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全面小康,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能讓農業凋敝、農村沒落、農民掉隊。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更是旗幟鮮明地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1 ]。尤其面向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領域,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要求把“三農”發展置于優先位置,以鄉村振興作為全面建成農村小康社會的重要引擎,加速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農村繁榮昌盛,加大農民增收幅度與力度。

對此,作為近些年聚焦“三農”,將前途命運系于“三農”,力求在“三農”領域大展宏圖,并彰顯自身存在價值的涉農企業,務必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自覺將企業發展理念、戰略部署、目標追求、日常生產經營決策、具體活動內容等,集中統一到鄉村振興的大勢之上、大局之中,確?!班l村振興因我而得力,我因鄉村振興而受益”,既因緣際會投身鄉村振興的時代洪流,又切切實實通過助力“三農”發展繁榮,實現企業自身的各項預期收益。在某種程度上,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就是帶給過往那些“跟著感覺走”,注冊成立時隨意、經營理念模糊、業務發展無序、生產經營困難、前途前景未卜的涉農企業最大的福音,有助于這些涉農企業迅速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調整航向,校正坐標,沿著科學的路徑,向著光明的前景進發。概而言之,鄉村振興要求涉農企業呈現新狀態,展現新作為,煥發新氣象。

一、服務“三農”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是涉農企業的立身之本、價值之基、發展繁榮之要

一般來說,涉農企業姓“農”,服從、服務于“三農”發展,并從中受益,與“三農”共同步入全面小康社會,應是涉農企業的理想信念與宗旨。然而時至今日,仍然有不少涉農企業只是打著姓“農”的招牌,披著姓“農”的外衣,沒有真正服務于“三農”發展。譬如,有的企業存在“圈地”現象,也搞大規模的土地流轉,只是日常生產經營活動和具體業務內容與助力“三農”發展毫不沾邊;有的企業招牌、名稱上固然鑲嵌有“農業”字眼,生產經營內容也很接地氣,可就是只顧埋頭走路,而不抬頭看路,絲毫不在乎農產品收成如何,市場銷售情況怎樣。明顯地,“醉翁之意不在酒”,為的是借助服務“三農”名義要么坐地收銀,騙取國家高額補貼,要么希求從銀行爭取更多優惠貸款,用于其他贏利目的。凡此種種,仔細分析起來,這些企業的行為其實殊途同歸、概莫能外,即完全不是希望實現企業自身與“三農”共同發展繁榮,而是渾水摸魚、借雞生蛋,將自身發展壯大建立在以犧牲“三農”發展利益為代價的基礎上。也正因為如此,這些涉農企業不但在農村不受歡迎,廣受質疑,自身發展也是舉步維艱。因此,涉農企業只有與“三農”構建新型良性互動關系,著力打造發展命運共同體,實現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才能在“三農”發展繁榮的同時,自身也獲得可喜進展,并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始終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要看到無論涉農企業屬于什么性質,只要其立足“三農”、面向“三農”、服務“三農”、建功“三農”,就斷然離不開與“三農”建立起唇亡齒寒、血濃于水的緊密情感聯系、特殊利益聯結關系,要求涉農企業緊跟“三農”不放松,使所有經營決策與具體業務內容都盡可能考量到“三農”發展的利害得失,實現企業贏利與“三農”發展的并行不悖、互利互惠、聯動共贏。

二、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為涉農企業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農村政策由彼時的新農村建設,逐步遞進到今天的鄉村振興,說明黨的十九大以民為本,堅持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和發展思想,充分尊重農民朋友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對新時代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通盤考慮的基礎上,有了更清晰的規劃、更準確的定位、更前瞻性的謀略,以及相當務實的頂層設計。尤其提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摹岸帧编l村振興戰略方針[2 ],為涉農企業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產業興旺。言下之意,農業不再是傳統意義的第一產業,而是國際上所謂的“第六產業”。事實也是如此,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業發展日新月異,除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讓中國人的飯碗主要裝國產糧食之外,還從中進一步衍生出第二、第三產業,如農產品精深加工、休閑觀光農業、鄉村“一日游”、健康養老產業等等。黨的十九大將“產業興旺”作為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說明新時代農業不僅根基穩固,還將開枝散葉,讓涉農產業百花齊放,使傳統意義上的第一產業沿著一二三產業的演化路徑發展,助力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生態宜居。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綠,農村首先得綠。廣袤農村是人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重要載體,更是農民日常休養生息的重要活動場所。曾幾何時,農民腰包鼓了,卻因為家園生態系統、自然環境的惡化,而禁不住“兒嫌母丑”,恨不得快快逃離生養之地。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就是要正本清源、返璞歸真,讓鄉村成為頤養天年、盡享天倫的樂土、凈土。生態宜居,重在讓農民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尊重自然、保護自然、順應自然的同時,也從自然中汲取無窮的養分與能量,進而天人合一,“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鄉風文明。全面小康不只是物質上的小康,更有精神文化層面的與時俱進,有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和睦相處、守望相助。恰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所言,如期實現全面小康,要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鄉村振興離不開鄉風文明建設。經濟建設與社會建設相協調,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共同推進,無不要求將鄉風文明提上議事日程,要求在鄉村大力弘揚、倡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農民的全面發展與農村社會的全面進步。唯有鄉風文明,人人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公而忘私、見義忘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才能為國家文明、民族文明奠定堅實基礎。

治理有效。黨組織領導下的村民自治,是我國鄉村社會一直以來有條不紊、行穩致遠的基本政治制度。但不得不承認,囿于農村社會治理涉及的事項林林總總、包羅萬象,基于農民群眾自身素質的參差不齊,尤其民主法治意識的淡漠、對公共事務參與意愿的冷漠,導致部分地方鄉村治理在很長時間里陷入盲目、無序、混亂狀態,極端時出現帶有惡勢力性質的個別“村霸”掌握基層權力,與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目標要求漸行漸遠、格格不入。因此,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切入點,就是要在社會治理層面實現各級黨組織的領導、村民群眾當家做主與依法依規治村相結合,確保鄉村治理得法、正確、科學、有效。實踐表明,唯有把黨的主張化作農民群眾的意愿,既依法治村又以德治村,鄉村才能生機勃勃、長治久安,村民群眾才能安居樂業、各得其所。

生活富裕?!懊褚鄤谥?,汔可小康?!编l村振興的一個重要目標指向,就是讓村民群眾共同富裕,實現“全面小康,一個不能少;富裕路上,一個不掉隊”。不僅如此,生活富裕還是推動農業農村平衡充分發展的源動力,是農業現代化、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檢驗鄉村振興成效的“試金石”和“溫度計”。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應該看到,“小康不小康,關鍵在老鄉”,關鍵在想方設法盡快讓村民群眾富裕起來,使老鄉們不斷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事實上,無論是面向“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還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讓鄉親們生活富裕都是題中之義,也意味著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二十字”方針的提出,秉持底線思維、堅持問題導向,為的是著力解決當前農業、農村、農民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攻堅領域和薄弱環節,力爭使“三農”發展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新型城鎮化發展同步,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可持續地惠及農業、農村、農民。就涉農企業而言,一定意義上這也是其舉棋定向、建功立業的總依據,是對其日常生產經營行為和活動內容大致邊界的總框定,要求當事企業以鄉村振興戰略為藍本,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確?!靶紊⒍癫簧ⅰ?,在鄉村振興的偉大進程中,同步彰顯自身存在的獨特意義與由此發揮的特殊作用。

三、涉農企業助力鄉村振興,應結合自身發展定位和相對成熟的比較優勢,明確主攻方向、主營業務、傾力重點

毋庸置疑,涉農企業助力鄉村振興,既由企業姓“農”的本質屬性所決定,其實也是企業發展壯大過程中自覺履行社會責任、體現社會價值的生動體現,更是落實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發展思想的務實呈現。俗話說得好,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谏孓r企業自身發展定位以及所處不同發展生命周期,其助力鄉村振興不可能大包大攬、面面俱到。因此,涉農企業助力鄉村振興,要結合自身業務拓展,尤其是所擁有相對成熟的比較優勢,選準主攻方向、主營業務與傾力重點,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確保精準作為、精確行為。

“湖廣熟,天下足?!庇捎诤笔v來為產糧大省,且又處于國家中部崛起發展戰略的中樞地理位置,因此這里以筆者近期考察、調研的一家位于湖北省荊門市境內的某涉農企業為例,試作分析。

該企業名稱含有“農”字,工商注冊的日常生產經營活動范圍也和“三農”有著緊密關聯,顯然其屬于涉農企業?,F實情況是,通過最近幾年的長足發展,該企業不僅涉入“三農”領域的范圍在擴大、內容在拓展、程度在加深,而且企業發展目標與功能定位也愈加清晰、明確。譬如,其新近修訂后的企業成立總章程中就有以下表述:本企業立足助推湖北荊門“三農”繁榮發展,突出致力加速農業現代化建設。一方面,發揮投融資主體功能,對現代農業等產業進行投融資;另一方面,企業以市場化為導向,踐行“產業+資本+品牌”三輪驅動發展模式,根據荊門市人民政府授權和企業自身業務發展需要,實施現代農業產業化項目的引進、合作和推進。該企業董事會提出,要在現有的基礎上,經由三到五年的努力,力爭將企業建設成為一家全國范圍內相當知名的現代農業實業集團,同時協力荊門有關特色農產品成為國內知名品牌,助推荊門鄉村振興。

大致說來,該企業運用主營業務板塊助力鄉村振興的焦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農業資本板塊。即通過與國內外知名投資機構合作,運用基金、股權、債券等手段推進農業產業“引進來、走出去、強配套、優結構”集群發展,實現產融結合。這一業務的主要著眼點,是借助雄厚的資本來帶動相關農業產業發展,并推進旗下關聯企業的股權多元化和上市工作。

二是生態農業板塊。即密切與國內大型農業產業集團、農業科研院所等機構組織的聯系,加強彼此之間的合作,按照農業全產業鏈發展的思路,打造農業生態環保產業平臺,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和標準化生產。其中,明確提出,本企業大力發展種苗、甘薯、獼猴桃、杜仲等農業主導產業,并形成若干個中部地區現代農業產業集群,以此為契機推動荊門全市農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 [3 ]。

三是農業科技服務板塊。即構建“互聯網+農業”體系,建設集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農業種植技術共享、農產品供需信息展示及質量追溯監管等為一體的農產品大數據經營平臺,發展智慧農業,構建新型農業社會服務體系。具體思路是,通過引進高端人才、科研機構,深化對外合作,引導各類人才創業創新,加快建設長江中下游地帶農業科技創新中心。

四是農業文化旅游板塊。即企業寄希望與國內大型文化旅游集團合作,利用“旅游+”“生態+”等模式,積極推進農業、林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療養等服務產業深度融合,深入挖掘荊門地域文化的底蘊、特色,傾力打造長江中下游農耕文化旅游目的地 [3 ]。

五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板塊。即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模式,推進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農業產業園區和新型農業綜合體建設;通過與大型冷鏈物流企業合作,利用荊門全域的冷鏈物流資源,打造集現代化、多功能、強輻射于一體的綜合性鮮活農產品集散物流園。

六是農業品牌經營板塊。即推動建立健全品牌運營體系,將品牌運營與荊門“三農”發展深度融合,爭創國家名牌產品和免檢產品,加快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產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等。同時,不斷建設升級現有的現代農業教育培訓基地,加大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力度,提升農民群眾作為鄉村振興主體的素質和能力。

通過上述對這家涉農企業發展戰略目標與業務板塊內容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首先,涉農企業服務“三農”、助力鄉村振興,必須保持自身發展戰略的相對獨立性,而不能人云亦云,盲目地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F實生活中,一些涉農企業之所以“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很大程度上就是緣于起初對于企業發展戰略目標的定位不清晰,在朝著什么樣的方向發展,怎樣發展,發展的資源稟賦、現實條件和后發優勢如何等,都沒有詳盡把握,沒能運籌帷幄、未雨綢繆。因此,“磨刀不誤砍柴工”,成立一家企業不容易,在前期制定正確科學的戰略決策更是難上加難,要求因地制宜、謀劃周全??傮w來看,“路隔十里,風俗有所不同”,彼此相鄰的涉農企業應根據差異化原則,有針對性地安排企業主導業務、主要努力方向。同時,即便面向發展區位、發展階段與發展水平相類似的鄉村地區,涉農企業的發展戰略制定也沒有必要一味趨同。

其次,涉農企業不應該也不可能承擔服務“三農”、助力鄉村振興的方方面面,只能結合自身業務特點與發展優勢,開展精準、精確、精細的服務,力所能及地提供支持與幫扶。誠然,上述這家涉農企業的六大業務板塊無不有益于鄉村振興,進而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村美麗、農民富裕。但仔細分析,其也不是“撒胡椒粉”,而是主次有別,重點與非重點涇渭分明。至少其主攻方向在“融資助農、科技興農、旅游活農、品牌強農”等四個方面得到體現,其余領域只能算作外溢效應。因此,涉農企業助力鄉村振興,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只有在企業業務精進、規模壯大、實力增強、發展持續的基礎上,才有底氣彰顯輻射與帶動的幫扶功能,實現企業發展與鄉村振興的共贏局面。

最后,涉農企業助力鄉村振興,要結合自身所處不同市場發展階段動態性地進行。盡管上述這家涉農企業目前已經提出六大助力鄉村振興的業務板塊,但“風起于青萍之末”,其也是在過去幾年慢慢積累的過程中逐步鋪展、延伸與相對成熟、定型,并非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同時,隨著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其服務方向與內容也不可能一成不變。因此,涉農企業須基于自身所處相應生命周期階段,有計劃、分步驟、有重點地助力鄉村振興,而不能不切實際、好高騖遠,到最后看似統籌兼顧,卻不過蜻蜓點水、浮光掠影。唯有按照鄉村振興的“二十字”方針要求,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做,一年接著一年干,先易后難,循序漸進,才能讓企業發展與助力鄉村振興的成效成正比例、往正方向演進。

四、新時代涉農企業助力鄉村振興須注意的幾個問題

首先,涉農企業千萬不能借“助力鄉村振興”之名,傷害村民群眾應享盡享的正當合法權益。譬如,借口產業興旺,罔顧當地村民群眾生產種植偏好,硬性要求村民群眾一律唯企業“馬首是瞻”,按照涉農企業的單方面要求調整生產種植結構,導致村民群眾產生反感情緒;又如,打著生態宜居的招牌,強令村民群眾集中居住,肆意對延續至今的鄉村民居進行改造、翻新,使原本質樸的鄉村風貌面目全非;再如,不顧民意,或串通基層干部,或使用不正當手段,迫使村民群眾流轉自己的承包地。如此種種行為,看似有利于涉農企業在廣闊的農村天地里“大有作為”,卻會因為損害了村民群眾的正當合法權益,得不到村民群眾的首肯,最終導致企業無法在當地長久立足。對此,涉農企業不忘“農”字,情系“三農”,力傾鄉村振興,就應該也必須事先求得最廣大村民群眾的理解與支持,并盡可能在干事創業的全過程以民主協商的形式聽取村民群眾的想法、意見和建議,確保尊重村民群眾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地位,激發他們的擁護意識、配合熱情和參與行動的興趣。

其次,涉農企業應強化問題意識,把解決“三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作為助力鄉村振興的第一要務。恰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所言,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具體到鄉村來說,既有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方面的不平衡不充分,也有生態宜居、社會治理、鄉風文明等領域的不平衡不充分。因此,涉農企業開展助力行動之前,應事先弄明白自己的強項、專長在哪里,搞清楚助力鄉村振興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重要部位,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要切實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堅持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將精氣神貫注在鄉村振興“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之上,使“三農”發展通過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迎來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新階段新方位 [4 ]。尤其在助力農業現代化方面,涉農企業既有優勢又有條件,既有能力又有平臺,要通過示范效應的積極發揮,帶動村民群眾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創新發展動力;要通過吸收村民群眾到企業就業,引導、指導村民群眾創業,以“企業+基地+農戶”的形式與村民群眾共建責任共同體、利益共同體等各種形式,幫助村民群眾盡快成長為新型職業農民 [5 ];要通過選派企業干部、技術人員進駐鄉村,包片包聯農戶村莊等有效方式,既讓鄉村振興搭乘企業發展的快車、便車,又使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與鄉村振興進程融合融通。

最后,涉農企業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務實助力鄉村振興。涉農企業助力鄉村振興不能越俎代庖,應在贏得當地黨委、政府信任和歡迎的前提下,在村“兩委”的大力支持與協助下,在與鄉村生產合作社、專業協會等民間集體組織結成聯盟的基礎上,適時適度介入鄉村振興的蓬勃發展熱潮。盡管鄉村振興戰略涉及的參與主體眾多,但無論如何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指導,需要村“兩委”的具體執行、有效落實,同時也得依靠村民群眾自發組織起來的如農業生產合作社、專業協會等民間集體組織的積極作為。換言之,涉農企業助力鄉村振興只是盡一己之力,不能也不應該代替上述組織與機構相應職責功能的發揮。實踐表明,以往一些涉農企業之所以助力“三農”卻發展不順,就是因為身份錯位、角色越位,沒有找準自己真正的位置。因此,鄉村振興人人有責,但責任也有大小輕重之分。就涉農企業來說,不僅要積極主動參與,更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務實參與,而不是忙中添亂、橫生枝節。

總之,涉農企業助力鄉村振興,既是其安身立命之基、發展壯大之需,也是鄉村振興戮力同心、眾志成城的題中之義。只有在助力鄉村振興過程中,妥善處理好與村民群眾、黨委和政府、村“兩委”與集體經濟組織等各方面關系,做到相互尊重、平等互利,開放包容、合作共贏,涉農企業才能行穩致遠,不斷開創新業績,呈現新格局,擁有新天地。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十九大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19(1-3).

[2]劉江,張旭東,黃全權.十九大報告的新思想新論斷新提法新舉措[N].人民日報,2017-10-19(7).

[3]劉良軍,鐘山.建設“美麗農谷”[N].荊門日報.2017-04-17(3).

[4]金嘉捷,龔潔瓊.“一號文件”明確農業供給側改革路線圖[N].中國證券報,2017-02-06(3).

[5]劉輝,方天堃.規范引導涉農企業參與現代農業建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J].對外經貿,2017(1):68-70.

[責任編輯:李君安]

Abstract: It is of paramount significance for the agriculture-related enterprises to serve agriculture, farmer and rural areas and to revitalize rural areas.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points out a direction for the agriculture-related enterprises at present and beyond. To revitalize the rural areas, the agriculture-related enterprises should make clear their main business and do the uttermost to focus on the key areas. In the new era,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 agriculture-related enterprises should not harm the due and lawfu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villagers in the name of "helping to revitalize rural areas". The priority task of the enterprises for boosting rural development is to solve imbalanced and inadequate development issues of agriculture, farmer and rural area. And the agriculture-related enterprises should help to revitalize rural area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own practical conditions.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Agriculture-related Enterprise; Agriculture, Farmer and Rural Area

猜你喜歡
三農鄉村振興
掀起學習《論“三農”工作》的熱潮
贊分鹽鎮裕牛村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三農”熱點
新階段“三農”工作的新主線
2013年度“三農人物”揭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