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知識的探索

2018-07-09 08:20夏培鋒
珠江教育論壇 2018年2期
關鍵詞:傳統語文文化

夏培鋒

(白土鎮初級中學,廣東 肇慶 526109)

隨著社會文化的變遷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傳統文化呈衰落與缺失之勢,各種唯利是圖、勾心斗角、明爭暗斗、權錢交易的社會現象屢見不鮮,并悄然滲透進青少年的思想中。培養青少年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念,成為迫在眉睫的任務。語文教育課程,向來是文化教育課程的主心骨,教育的核心就是育人;同時,它作為民族精神和民族靈魂的傳播載體,對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知識起到重大作用。為了更有效、更科學地在語文教學中實施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對其現狀分析、實施的必要性及可能性、實施途徑等進行研究就顯得十分必要。

一、語文教學中傳授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意義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庇纱丝闯?,語文教學的內容與傳統文化知識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兩者的結合,其意義體現在:

首先,促進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青少年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也是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逐步形成的關鍵時期。傳統文化顯現出來的人文素質教育對于正處在人生道路選擇關鍵期的他們有著深遠的影響。培養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求真務實的實踐品格和與人相處的和諧意識等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有利于青少年學生的身心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其次,促進民族和國家的發展?!笆陿淠?百年樹人”。為了使我們民族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須從娃娃抓起,從青少年抓起,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在當前的國家競爭中,文化軟實力,是衡量國家發展水平的重要標準。我國擁有五千年深厚的文化沉淀,文化創造力居世界前茅。只有在教學中加強傳統文化知識的教育,才能使國家持續保持文化軟實力的水平穩步提升。

再次,傳承與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需要。優秀的傳統文化,記載著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歷史,有著獨特的審美風格和博大的精神力量。例如,唐詩宋詞、行楷篆草都是經過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文化瑰寶。傳統文化大多是要靠語文教學代代傳承下來的,并且在傳承過程中對其加以選擇性的吸收,以便不斷的發展、超越與創新。

二、傳統文化在學生中的發展困境

(一)傳統戲曲“不敵”流行音樂

隨著社會文化的變遷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作為中華文化重要根脈的傳統戲曲近些年來生存日益艱難。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學生更加關注流行音樂。文化名家馮其庸先生談到中國戲曲與傳統文化的關系時曾說:“中國的戲曲如果滅亡了,中國傳統文化也就滅亡了一半或三分之一?!笨梢妭鹘y戲曲在傳統文化中的地位非同一般。也由此折射出中華傳統的衰落景況。

(二)民族歷史被“穿越”

2012年3月1日,福建漳浦縣2位12歲的小學五年級女孩相約跳池塘自殺,不治身亡。在死者小美遺書曾經寫到的2個人生夢想中的1個——“這一輩子,我有2個秘密,1個是要穿越時空,到清朝,拍一部皇帝的電影,1個是要到太空?!边@起悲劇的主因雖然不是因為2位小學生期待穿越歷史,但是從遺書中也可以看出當下的中小學生缺乏對“穿越劇”的客觀判斷力。不嚴謹的穿越劇嚴重歪曲歷史,不僅對青年學生的歷史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構成挑戰,而且不利于青年學生對傳統民族文化知識的正確認知和解讀。

(三)對傳統節日和民俗活動一知半解

表1、表2是新聞工作者針對中小學生制定的關于對傳統節日認識現狀的調查數據統計。

表1 中小學生對傳統節日的興趣調查表

表2 年輕人對傳統節日的態度調查表

在表1中,多方面的原因導致年輕人對傳統節日不感興趣;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民族意識淡薄是主要原因。表2的數據表示多于70%的年輕人對傳統節日持不重視的態度。無可否認,當代學生對傳統節日和民俗活動一知半解,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在這一代人身上逐步趨于淡化的表現。

(四)語言文字失去規范

隨著網絡逐漸普遍化,講求創意、形象生動和富有時代意義的網絡語言受到了青少年群體的追捧。然而,不少網絡語言失去規范,脫離了漢字的結構造型及意義?,F代學生樂于接受新事物,容易成為不規范網絡語言的受害,從而忽略母語的根源性。常見的影響是學生的作文中充斥著英文、火星文、網絡語言,在思想上故意劍走偏鋒,以走極端來表現自己的個性。

三、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知識的途徑

我們在關注傳統文化在新生代中的發展困境時,不能忽略一個事實:學生對傳統的東西不是不感興趣,而是因為缺乏生動有趣的形式讓他們接受,也缺少參與感受民族文化的機會和氛圍。由此可見,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知識尤為重要。下面,筆者將從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2個方面講述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知識的途徑。

(一)課堂教學方面

1.在朗讀中領會詩詞意境,在書寫中領悟漢字奧妙

中國古典文學深奧精微,它意境優美,語言精練,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極有利于兒童真、善、美心靈的塑造。反復吟詠,從感性意象到達理性領悟,體會文字所包涵的韻味。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我國的漢字書寫有楷書、行書、篆體等多種,每種字體都有特定的歷史印記和人文情懷。中國文字以形知意,這種特點與漢族人重整體直覺體悟的傳統思維方式有著深刻的內在淵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設置適當的書法練習時間,不僅有陶冶學生性情的作用,而且通過教師對文字的講解,使學生領悟傳統文化的內涵。

2.多學科相互引用,拓寬教學視野

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科間的溝通,可以開拓語文教學的視野,增加語文課程的深度和廣度。所以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上借助美術、音樂等學科的知識有時可以更好地表達文章的內涵。例如,《挑山工》一文中,對人物的外貌特征有這樣的描寫:“矮個子,臉兒黑生生的,眉毛很濃,大約四十來歲,敞開的白土布褂子露出鮮紅的背心”“他把褂子脫掉了,光穿著紅背心,現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小學生理解能力有限,難以想象人物形象。如能結合美術學科,展示多幅人物畫像,挑山工健壯結實的形象便可躍然紙上,學生也就一目了然了。

3.加強對古文閱讀的指導,提高閱讀能力

古代的文章中語言結構和意思表達與現代的白話文表述大相徑庭,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加上長時間的積累,才能通徹理解一篇古文。因此,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知識的前提,是教師加強對學生古文閱讀指導,提高其閱讀能力,即取得對文字的理解,才能進行深入地思考。古文中經常出現古今異義的詞或字,沒有一定的閱讀技巧和知識積累,學生無法對文章整體進行融會貫通的理解。例如,“行李”古代指出使的人;現代指行裝?!白笥摇惫糯莿釉~,調遣;現代是名詞,表示大約,不確定。

4.引入多種教學媒體,直觀反映傳統文化

多媒體教具使知識內容具有直觀性、生動性及形象性,幫助學生理解與領會。中國傳統文化以豐富的形式而存在。我們要繼承并傳承它,就需要更多地更直觀地去了解它,而教科書中的文字和圖片呈現的往往只是其冰山一角。因此,多媒體教具在語文課堂的運用可以拉近學生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距離,學生通過直觀的視覺接觸,使之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以喚起對課文中的人物、景象和情節的想象,加深理解和體會。

5.結合傳統文化活動,提高課堂趣味性

語文活動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策略,深受學生喜愛。不妨結合教材把傳統文化活動引入課堂,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例如,春節來臨之際,教師可播放視頻短片或者圖片,向學生講述各地過年的不同風俗習慣,再要求學生記錄每戶人家有特色的春聯,在課堂上交流分享;清明節時,教師組織學生到烈士陵園掃墓,讓學生寫日記記錄;重陽節時,組織學生去登高秋游等。

(二)課外活動方面

1.指導學生閱讀文化經典

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中華典籍更是琳瑯滿目,而語文教科書只是為學生開啟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門,要真正理解它傳承它,還需要學生多在書香的海洋里遨游。因此,教師結合教材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課外延伸或拓展閱讀,指導學生閱讀文化經典,強化學生傳統文化知識,是語文教育實施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必不可少的途徑。

教師可根據近階段的教學內容,建議學生閱讀不同的作品。例如,對于高一新生,可推薦泛讀《論語》《老子》等,因之前的教學已有涉及,學生相對容易下手。在學生已熟諳唐宋各個歷史階段的社會背景和各個時期的代表詩人或詞人時,可推薦讀《史記》《資治通鑒》等。

2.開展弘揚本土文化的實踐活動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地區差異性的特點,各個地方的民俗活動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表現形式。然而,因為地域間的距離,本土文化只限于本地區或周圍地區傳播,并且部分地區本土文化出現衰落的趨勢。因此,在課外活動中傳播本土傳統文化知識是具有重大意義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當地獨有的民俗或者傳統文化、傳統工藝進行調查和研究,然后,組織學生自主編寫家鄉文化的宣傳冊并組織學生進行宣傳,只有親身體會,深入了解才能夠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內涵。

3.傳統文化教育與道德實踐相結合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目的是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和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精神,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繼承和發揚優良的民族傳統。因此,讓傳統文化的內涵體現在學生的日常行為中,形成約束自己的規范,有助于社會良好風尚的形成。例如,進行孝道教育時,不妨給學生布置特別的作業:替父母洗一次腳并寫成日記。一次洗腳作業便可以引發學生對作業的思考以及對孝道具體的行為表達,達到知行合一的效果。這樣的實踐活動比理論上的思想教育更深刻有效。

四、語文教學中弘揚傳統文化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傳統文化的滲透應適度

傳統文化的教育不適宜宣揚“一方獨大”的思想,應避免培養學生對自己民族文化盲目崇拜甚至目空一切的錯誤觀念。任何人和事都是由正反兩面構成的,對于名家名篇,如果沒有正確辨析其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做到知人論世,這樣的人文教育只能培養出盲日崇古、固步自封的現代文化奴隸。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知識的精華部分,摒棄文化中的糟粕,是對學生實行價值引導的宗旨和方向。學生在剛開始接觸傳統文化時,并未懂得對這些知識進行區分,教師應該扮演好“領路人”角色,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價值判斷標準。

(二)用辯證發展的眼光看待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

從唯物辯證法的角度出發,任何事物都是辯證統一的,就如中國的文化傳統中,有曾經激勵我們的民族奮進的精神,但也有一些阻礙我們通向近代世界的弊端,如宗法觀念、男尊女卑的思想以及缺乏嚴謹的實證精神,等等。對于外來文化,我們應以“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態度去對待,堅持現有的知識書本型的培養方法,同時借鑒國外不同的教學方法,意在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以及縝密的思維方式。

(三)課堂教學應因勢利導,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

幾千年前,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已對教育提出因材施教的主張。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時留意學生的情緒變化,進行因勢利導,對于學生沒有興趣甚至反感的,可以換一種方式導入,或者轉移注意力;對于學生表現精神很集中的,則可加深知識的講解。

同時,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學生的需求、考慮學生的感受,但不是任由學生主張。當代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知識,大多數會覺得枯燥無味,因應試要求被迫接受古文知識,這是不可否認的客觀事實。所以,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者要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當學生對某些必要接受的傳統知識產生厭惡情緒時,教師應及時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引導。

五、結論

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前人對人生、自然萬物、宇宙奧秘等各個領域的文化成果,閃爍著中華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懷。體現在中華民族每個人身上的智慧、操守、風骨和胸懷,是中國傳統優秀文化歷經數千年對每個人潛移默化的結果。語文教師在弘揚民族傳統文化過程中,應讓我們的學生扎根在自己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之中,擁有豐碩的精神財富,創造自己的人生信念。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語文知識,不僅豐富了語文知識,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高尚的行為品德和道德情操。教師應具備培養民族未來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在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下,快樂、自由地成長,成為國家和民族未來的接班人。

[1]王琴.淺談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的融合[J].新課程學習,2010(9):52-53.

[2]蘇微微.淺論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文學教育,2012(10).

[3]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陳鳳欽.當前中學生對我國傳統節日認知狀況的調查[J].福建第十五中學學報,2012(3):67-72.

[5]梁軍方.傳統戲曲的低潮與新生[J].藝匯文苑,2008(4):154-155.

[6]繆德良.中國傳統文化要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1.

[7]張志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滲透中國傳統文化[J].閱讀與鑒賞,2010(7).

[8]姜海燕.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學苑教育,2010(16).

[9]郭維承.文化的傳承與弘揚[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3:8.[10]方克立,周德豐.中國傳統文化概論(教師用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11]郭瑞林.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學語文[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12]陽利平.中國民俗文化在高中語文教育中的重要價值[J].教學與管理,2013(16).

[13]石殿臣.用中小學語文教學鑄就學生的“三觀”基座[J].新課程(下),2014(3).

[14]孫立新.傳統文化在語文教育中的作用[J].理論新視野,2014(5).

猜你喜歡
傳統語文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老傳統當傳承
誰遠誰近?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語文知識連連看
語文妙脆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