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初中音樂鑒賞課的應用研究

2018-07-14 02:05何佳
師道·教研 2018年7期
關鍵詞:課本劇多媒體微課

何佳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感受與欣賞是音樂學習的重要領域,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與欣賞能力的形成,對于提高學生文化素養,豐富學生情感,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音樂是抽象的藝術,需要借用一定的手段將其形象化、具體化。綜合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對音樂進行直觀的表現,化虛為實,化靜為動,有助于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美,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一、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在課程教學中要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新課的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形成積極參與的準備狀態。情境導入。多媒體技術可幫助教師利用音樂、圖畫和詩歌等藝術形式,通過聲光、線條和色彩等審美客體的展現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課堂學習的積極情感與樂趣的。

在《月光光》這節課中,一上課我把課室里的燈都關了,拉上窗簾,然后播放2010年廣州亞運會幕式《月光光》片段。閉幕式上的《月光光》,將粵語、國語、合唱、rap等多個版本,融合影視等藝術效果,來講述一個小孩在游歷了亞洲各國之后最終回到美麗的故鄉廣東,在月亮、星星、笑臉和魚群之中感受激情與和諧之美。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大大的吸引,也重新審視?;仨懹诙叺奈羧崭柚{之傳神魅力及其文化價值。

二、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動靜結合,深化效果

在音樂課堂中,不僅要學生靜下來聽,更要在聽、唱、奏、演、創的動中將學生身體各個器官都充分調動起來,才能更好地感受歌曲的情景之美。電教媒體具有營造氣氛和激發興趣的功能。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能提供在當時當地無法看見和看清的事物、現象和過程或無法聽到、聽清的各種音響。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恰當選擇電教媒體創設情境,就能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引導學生在情境交融中感受音樂。

《月光光》這節課的鑒賞目標是通過聆聽、演奏、演唱、聲音探究等活動感受歌曲表現的靜謐,感受廣東人民的生活,了解廣東兒歌的特點,提高對兒歌的鑒賞能力。

在這節課中,我先用實物投影展示自己做的一幅畫,提問:哪位同學可以告訴老師,在這樣的景色中,你最想做什么事情?然后用播放用音樂編輯軟件截取的幾首歌曲,提問:現在我們聽兩段音樂,在這樣寧靜的夜晚你會選擇哪段音樂呢?為什么?

接著屏幕上播放慢慢移動的月亮,蟬叫聲,教師還帶來了夏天乘涼時的扇子,隨著音樂搖一搖,學生仔細觀察老師的動作,發現規律就跟老師一起來。學生通過多媒體的情景和自身的感受,可以感受到這首歌曲當時的乘涼意境。

三、運用微課視頻做好課后拓展,提升學生審美能力

音樂的鑒賞不僅僅局限于音樂的課堂上,更需要課后的拓展。課后拓展指的是學生通過實踐活動、轉化升華等,對課堂上的知識和技能進行及時的、系統的鞏固和運用,使新知識有效地納入原有的知識結構中去。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而微課視頻是課后拓展的有效工具。

微課,是相對常規課來說的一種微小的課程,用以講授單一知識點或突破某個教學問題。它通常由簡短的微課視頻及配套資源所組成,教師可在課堂上利用微課作為授課的素材,而學生可通過微課進行預習、復習等,實現自主學習。

在《月光光》這節課中,我利用ECERCAM、CamtasiaStudio等軟件做了多個微課視頻,有的介紹了《月光光》這首兒歌的其他版本,有的介紹廣東其他兒歌的特點,有的介紹了廣東兒歌產生的背景。學生可以課后通過這些微課視頻拓寬本節課學習的知識,更好地理解歌曲中的意境和情感之美。

在傳統的音樂課堂中,教師通過語言、首飾、彈奏和表情向學生傳授音樂知識和技能,但在多媒體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視覺、聽覺、和觸覺將這種單一的教學活動,變得更加直觀、生動和形象,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真實感和積極性。尤其對于初中生來說,音樂鑒賞有一定的難度,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更好地幫助他們理解相對復雜和抽象的音樂元素。學生用單一的傳統教學方法獲取的知識、信息是有限的,記憶是短暫的,而通過視覺、聽覺得到的信息更容易接受,記憶也更加長久一些,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

責任編輯韋英哲

課本劇編演,

推開素質教育之窗

文\湛江市第十八小學 龐可彬 何競鵬

課本劇是一種以學生為活動主體,以教材為主要編演對象,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而進行的戲劇活動。它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遵循素質教育的理念,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是推行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近年來,我校以教師自主開發的校本教材為藍本,在校內開設課本劇社團,課本劇為語文課堂注入了一道清澈的活水,使之充滿了勃勃生機。

一、課本劇的特點

課本劇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它集朗誦、表演、創作、音樂、美術等多維一體的綜合性展示。這種方式重在學習過程,重在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重在知識和能力的整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信息搜集能力、組織策劃能力,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

課本劇教學順應了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把原本乏味枯燥的學習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在玩中得知,樂中求真,教學中適當安排課本劇能以多變的形式,多彩的內容激勵學生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課本劇教學把“苦學”變為“樂學”,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在課本劇活動中,學生精神放松,課堂氣氛活躍,在愉悅中得到知識,學到技能,鞏固知識,熟練技能。

課本劇的編演是一種創造性活動,學生在排演過程中可根據特定的背景、不同的環境和自己的理解,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對劇情、音樂和對白等進行改編或再創作?!耙磺€演員,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相同的劇本由不同的學生扮演,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這也正是課本劇的創新性帶來的魅力。

二、課本劇進校園的實踐探索

1.開發課本劇資源。作為綜合性學習形式之一的課本劇其內容可以不限于語文課本,不限于語文學科,而是以語文學科為主,兼顧各門知識的綜合,其學習資源無處不在。

(1)教科書資源。教科書是重要的課程資源,課本劇可以依托教科書進行開發,比如《丑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去年的樹》等優秀的童話故事,題材通俗、活潑生動,易于引起學生的興趣,我們進行合理刪減,改編成學生們最喜歡的童話劇。

(2)課外書資源。課本是小天地,課外書是大課堂,其內容包羅萬象,匯納百川,鉆進課外書,就是走進生活。比如在《三字經》《四大名著》《寓言故事》等名篇名著中選材,讓學生從中學會辨別真善美、假丑惡。

(3)生活資源。生活中處處有資源,兒童的生活豐富多彩,妙趣橫生,處處體現出兒童特有的情趣,如《小球迷》《姥姥門前看大戲》等是生活的真實寫照,這些生活本身就是課本劇創編的素材。

2.課本劇的編演。指導學生完成課本劇的編演,要按一定規范操作,同時又要靈活掌握,充分肯定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編演程序有以下五步:

(1)選。選文多為較生動的記敘性課文,情節性較強,人物性格鮮明,篇幅如太長,也可選取其中一個片段。

(2)讀。讀相關課文,要知背景,明主題,熟人物,再讓學生按扮演的角色朗讀自己的臺詞,在朗讀中進一步摸索劇情的來龍去脈,從人物的語言和思想活動中把握人物的性格。

(3)編。在編寫課本劇時,切忌復制課文,應讓學生明確:課文所展示的矛盾沖突是什么,沖突是怎樣造成的,又是怎樣發展的;無論是人物對話或劇本說明都是為主題服務的,刪或增,既要適合劇情發展及人物性格的需要,又要適合舞臺演出;注重挖掘人物語言中蘊含的豐富的潛臺詞。

(4)演。演員首先要分析劇本和角色,明確劇本要表達的內容和自己在其中的地位和角色;其次,人物對話的表演是重點,應掌握好語速、語調和節奏,為突出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服務;第三,分小組表演,要求人人參加,每組推選幾名學生,在社團表演并給予適當獎勵,表演出色的學生將在全校進行匯演,年級與年級,班級與班級進行比賽,提高校園文化的品味。

(5)評。每次匯演結束后,組織學生討論,劇本改編者說“編后感”,演員說“演后感”,觀眾說“觀后感”,重點指出創新和成功之處,同時也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有優勢和不足,并不是所有的課文都適合改編課本劇,課本劇在實際運用中也存在策略欠優化、學生參與少和缺乏相應評價機制等方面的問題,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思考對策,不斷優化。

責任編輯韋英哲

猜你喜歡
課本劇多媒體微課
PEP《英語》六(下)課本劇Freer and happier
借助多媒體探尋有效設問的“四度”
中職語文課堂課本劇運用現狀的調查
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多媒體在《機械制圖》課中的應用
多媒體達人煉成記
適切 適時 適度——說說語文課堂的多媒體使用
與“微課”的首次親密接觸
語文課本劇課程的開發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